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汉字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汉字教学

来源:乌哈旅游
yuwenjiaoxueyanjiu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汉字教学北京

语文教学起步于汉字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有明确的阐述,四个学段都有“识字写字”部分的明确要求。2017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部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对照以上两份课程标准的有关阐述,当下的汉字教学,改进的空间是很大的。下边先谈汉字教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再讨论一些改进的途径与办法,以抛砖引玉。

1.语文教学汉字教学习与识惯上字把写汉字字

教学冠名为“识字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的是“识字写字”。实际上学习汉字一定是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系联,以便落实到汉字的运用上,即主要是在阅读中能理解由汉字构成的词语、句段的意思,在书面表达时能正确使用汉字。故而“识字教学”是要从认识汉字和会写汉字入手,但其应有的内容绝不能限于认字和写字。所以还汉字教学应有的内涵,乃至正其名,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效益的一个前提。

2.汉字汉字教学要教学与适汉字应汉字汉特点

语自身的特点。汉字是意音文字,字形、字音、字义从古到今变化大,且复杂、不匀衡,但音、形、义间仍有多种多样、纷杂的关联(否则无法做为语言的符号系统)。多数汉字构形与字的读音、字义是可以做解释的,即有一定的理据。以往的汉字学习需要到一定阶段,学习

2019年第5期38李镗

者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个个汉字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认知,学习新的汉字。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地发现汉字纷杂的关联性,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实现高质量的自主识字并用好汉字就是教学改进的关键。

下边结合例子讨论提高汉字教学效益的路径和办法。

一、教中肯綮,学重设计

现代课堂,一定是以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主,即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上不能没有教。但所教不能只就课本的内容做就事论事的讲解,而是要努力提升到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的层面。如汉字书写,不少独体字要做偏旁部首,独体字做合体字的部件后在有些部位要笔画变形,在有些部位不做变形。在低年级的汉字书写中,有意识地结合学生所学的汉字,让他们体认如何变形,为何在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要求。这种“教”这就体现了掌握规律,即“中肯綮”。

以小学教学为例,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要求会写的字,有三个含有“木”的字(柳、桃、杏),学生不难发现“木”在字的左边做部件,第四笔“撇”要变形为“点”;而“木”出现在字的上部,则要用“撇”和“捺”,盖住下边的部件,如“杏”字。教师结合常用字,再举例并做比较(如:和、种、稻)让学生发现左边的部件最后是“捺”时,通过笔画变形实现了避让,字才实现结构紧凑的效果。而“木”“禾”(如:秃、秀)出现在字的上半部分,“捺”不变形,字形才舒展。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火”字旁“土”字旁等。

在汉字系统中,同一个构字部件,既可以做形旁,又可以做声旁,还可以做记号。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汉字,重在设计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发现规律。这种学习,既能发现汉字的规律,认识它的奥秘;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比如,在高中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探究》《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学习活动,步骤如下:

位?并1.举速例答。

虫做部件,可以出现在字的哪几个部独、蟞2.、从融字”形上分类把

,“通过蝉、查烛字、蚕词、典虾说说、蚤、你发现浊、蚊、了蝇什、么?

答案:这组字中“虫”在左侧或底下是形旁,表

示的意思基本是虫子之类的动物,在本组字中,还有虫在右边的情况,浊、烛、独,这几个字都是简化字,原来写作濁、燭、獨,“虫”在这些字里是简化符号,代表“蜀”字,是记号。“融”字中的“虫”则是声旁。

二、系联形义,发展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汉字教学自然要努力挖掘相应的训练内容,在学习与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的学者基墨尔发现中国儿童的空间推理测试成绩要远远高于美国学生。他提出一个假设:许汉语的形意文字是促进中国儿童空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确实如此,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着复杂而丰富的关系,这样从小学到高中,教师都可以从课本所要教的内容或学生所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言文字

下边以学习活动为示例,讨论如何通过字形字义系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活动1把有关“间(间隙)、异(异常)、耕(耕种)、配(调配)”四个字的字形材料做梳理,讲解每个字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可以查工具书和上网检索有关资料。

学习活动2下面是“舀”(y伲o)和“臽”(xi伽n)的字形、字义解说,查工具书,把用这两个字做部件的常用字找出来,说说怎样才能不写错。

舀,会意字,从爪从臼,表示用手将东西舀出。臽,会意字,从人从臼,是“陷”的本字,表示陷入。

学习活动1是把四个字做字理讲解的图示、古今字形打乱,让学生调动直觉,分别给每个字的材料排序,这个过程是需要找材料间的联系,按一定的逻辑来完成。所以它可以训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四个字是小学中低年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年段的不同,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要求做调整(加减),也可以做一些支架,比如直接给出四个字的本义和基本

2019年第5期

39“也yuwenjiaoxueyanjiu

义,而不是像这个学习活动,只是用双音节词提示字义。

学习活动2中,“舀”“臽”字形相近,它们分别可以作为部件,构成常用字:稻、蹈、滔、韬;掐、馅、陷、焰、谄等。所以学生在书写这些字时,往往会把字的右上部分写错。故而设计这个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规律,知其所以然,才能防患于未然。舀”在汉字系统中做声旁,表倩o韵;“臽”做声旁,表倩、倩n韵,且兼表义。如“掐”这个动作,手指要陷入,“馅”指被面皮包入的肉菜糖等。这个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形象与抽象的复杂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析字辨词,联系运用

由于把汉字教学冠名为识字教学,许多初中教师认为识字是小学的任务,故而教学中不理会课文后边附的词语表,只是到升学考试前,囿于试卷的内容才用反复做习题的方法来应对。汉字的学习有个优秀的传统,叫“字不离词”,现在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那么就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传统。就汉字教学而言,在字词这个层面上看:汉字的形、音、义间的关系是一层建构,单个汉字和双音节词、四字语的语义关系又是一层建构。这层建构实质是字义(义项)和词语义的关系。汉字是表意文字,故而词语的理据性很强,加之现代汉语书面语是用汉字为依托从古汉语书面语发展而来的,所以适当地打通古今确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好路径。

下边结合示例,讨论如何通过字词系联落实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活动1环节一选词填空

(1)他非常讲(),从不食言。(2)你别()用事,不顾后果。(3)做事情少讲(),多关注效果。(4)物价平稳,经济()很好。A.意气B.义气C.形势D.形式2019年第5期40环节二阅读下边的资料,讲一讲怎么才不用混“义”和“意”“,式”和“势”。

资料1“义”繁体为会意字,从我从羊。本义为公正合宜的言行或道理:正义、仁义、取义成仁(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引申为合乎正义的,公益的:义工、义举、义士、义师、义务。由道理引申为符合客观的解释和理解:字义、意义、讲义、断章取义。再引申为情谊:情义、义气、无情无义。又指外加的:义齿、义父。“意”形声字。从心音声。本义为心思,心里的想法:意思、意念、来意、词不达意。引申为心愿,心里的追求:中意、满意。做动词,引申为推想,料想:意外、意料。

资料2“式”字从“工”,“工”本指曲尺,曲尺是用来度量物件,使之在外形上达到一定的规格、样子。故表一定样子、规格的词语要用“式”,如:样式、款式、格式等。“势”字从“力”,故表权力、力量乃至为力量所左右的事物的趋向,如:权势、势力、趋势、风势、地势。手姿、身姿的词也要用“势”,如手势等。“定式”和“定势”则是异形词(词形不同,意思一样),比如:“围棋的定式”中也可换成“定势”。

环节三选择“义”和“意”“、式”和“势”字填空(1)他的心(),你该知道。(2)这个字有几个()项?(3)他落选了,很失()。(4)这句话的含(),你理解吗?(5)你要满足他的()愿。(6)要理解这句话的微言大()。(7)开学典礼的仪(),学生很喜欢。(8)这个雕塑的姿(),惟妙惟肖。学习活动2环节一

“1.对曰从下”列内容中对你—有对几答个—发答现—回?

答“遂逐齐师”逐—追逐—追—追赶“寒暑易节”

易—交易—交—交换

““语语言文字

“狼亦黠矣”黠—狡黠—狡—狡猾

快速解释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2.按照示例,

鄙薄—鄙—鄙视,薄:鄙视,看不起。舍弃—弃—丢弃,舍:丢弃,丢掉。洞穿装饰歇息知晓熄灭鲜艳

蠢笨逃窜窜改

用和字义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故而在学习汉字时要自觉系联词语,建构字义和词语义的关系,才能提高语感的敏锐性,才能在语言运用中使用好汉字。“义”和“意”容易用混是在各自的一个义项上,“义—由道理引申为符合客观的解释和理解”“意—心思,心里的想法”。比较二者,就能发现,义晓”的字3.下义列哪分别个为选“项洞中穿四、装字语中的

饰、歇息“、洞知”“晓装””。

“歇”A.A.装洞察秋毫

B.A.B.弹洞B.装聋其作腹A.歇束业一整新顿环节家二喻户晓B.歇乏鸡鸣解哑报困晓

解释文言文词语,主要有几种情况: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双音推断、推断词义、古今异义。下边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句子中测试点的解释。请将解释的内容填入表中。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尝———曾经,尝,本义为辨别味道,由品尝引申为试一试,由试过引申为曾经历过,词义虚化为曾经:“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从容,本义不慌不忙、镇静,引申为委婉:“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祖:意动用法,效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责———责备———指责;救正———匡救补正救:补救,正:修正)

世———世人;讥———讥讽;持———手持———拿着、禄———俸禄

固———巩固(使动);宠———恩宠单音变双音

双音推断词义推断古今异义

学习活动1是用两组容易用错的字,通过三个环节的动脑动手,帮助学生知晓汉语词语的使

素上的区别性特征是:客观与主观上。词义、义项的解释是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的,心意、意思则是表达主观认识的。“式”和“势”用法的区别在形旁上,前者从“工”表示外在的规格、标准,后者从“力”表示力量与运动。

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环节一中的词语均取自初中课本,在古今贯通中,让学生感知古代往往是一个字即是一个词,现代书面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正是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过程中,有一批同义近义的字构成了合成词。那么一个字的字义(义项)就可以通过词中的另一个字来解释,为解释准确有的就要再用一个复合词来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种方法用在文言词语的解释上,叫双音推断。对推断的结果要放到句子中去检验。古今贯通是实现语言建构的一个主要学习策略,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实施。

环节二是用一个高考翻译文言文句子的例子,通过词语解释的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多种语言现象,并学习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在调动语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素养。“尝”的解释材料提供了词义(字义)引申的解释,即让学生知其字理,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熏陶的过程,也是当今训练学生提高语感的一个盲点。“从容”是多义词,古代可表委婉,现已不用。所以是古今用法不同。但它的本义还常用,对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之所以把这两个环节的内容组合在一起,主要说明汉字教学与文言文学习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学习在语文教育中不是个“小儿科”,而是一

个可继续深度开发的领域。

2019年第5期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