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7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7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3-03-03 来源:乌哈旅游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

1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2

)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C.具有理论背景 D.进行创造性阅读 20.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 ) A.游戏说 B.巫术说 C.劳动说 D.摹仿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有( ) A.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

B.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 C.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D.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凝聚 E.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22.《祝福》与《变形记》的共同性在于( ) A.都有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 B.都是对生活的模仿 C.都具有审美属性 D.都具有象征意义 E.都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

23.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 ) A.诚挚性原则 B.写实性原则 C.典型性原则 D.独创性原则 E.客观性原则

24.审美创作主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

A.始终关注着现实的利益 B.始终保持着与童年经验的联系 C.始终伴随着艺术灵感 D.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E.情感始终是创作的动力

3

25.“高雅文学”又可以称为( ) A.纯文学 B.大众文学 C.严肃文学 D.精英文学 E.主流文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文采与韵味 27.叙述时间 28.原型意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30.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31.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32.对话语体有何特征? 3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 分) 34.试以苏轼《海棠》为例,谈谈文学意境中何谓虚境,何谓实境,二者关系怎样。 原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5.试析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36.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2006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D 3.C 4.D 5。D 6.B 7.A 8.B 9.C 10。B 11.C 12.A 13.A 14.C 15。B 16.B 17.B 18.D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 B C D E 22.A C E 23.A D 24.B D E 25.A C D

4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1)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2)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别需要读者去品味。 27.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28.所谓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的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连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样式。辞格层面的一种类型。

30.(1)叙述语言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从对叙事的接受角度来看叙事活动,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叙述语言。因此,叙述语言也就成了叙事的第一个层面。

(2)叙述语言中,对叙事有重要影响的性质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等方面。 31.(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在抒情作品中,字音有序结合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们常把这种和谐的音调称为“韵律”。韵律是某些抒情作品(特别是抒情诗)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失去韵律不仅会使它失去韵味,而且还会失去生命。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因为,主观、情感、心性永远是“虚”的和难以直接表述的,只有借助“实”的和易于表述的外景物、场景、主观、情感、心性才能真切表达出来,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构成文学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说情不可太露”,“以景结情最好”。

32.(1)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

(2)对话语体的特征:第一、动作性。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第三、口语化。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33.(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2)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3)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实境是指意境中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物境”等,是梅尧臣所说的“如

5

在目前”的部分;虚境是指由实境透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实境)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梅尧臣所说的“不尽之意”,又称“神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体现着意境的晶位和审美效果,在意境中处于灵魂核心的地位;但核心并非艺术表现的重心,间境创造还必须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上,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35.(1)文学和科学都涉及到人。但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是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对于科学来说,人主要是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其视野。

(2)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但文学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而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3)文学和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追求的是客观世界的规律的真。科学可能为“真”而牺牲美,文学则要求真、善、美统一。

36.(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与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方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内容的源泉;另一方面,集体神话、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都是文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不同社会属性。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变化。事实证明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和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呈现为同步关系。 (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学形式要适应内容表现的需要,新的内容是新的形式产生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虽然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的原因,但从外部关系看,则是由社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有些文学体裁的兴起与演变还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手段和客观条件直接相关,如电影、电视文学与现代科技及传播工具。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