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农田调整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为例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农田调整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为例

2020-12-30 来源:乌哈旅游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农田调整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

城关镇为例

舒锟;金蕾;何腾兵;王仕玥;高雪;彭志良;韩峰;赵泽英;童倩倩;杨莉

【摘 要】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调整,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研究区耕地质量优良的二、三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小,而耕地质量低劣的四、五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大.因此,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各级地基本农田分布调整,将二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36.26%调升为75.05%;将三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78.99%调升为84.96%;将四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调低3.7%;将五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82.68%调低为65.36%.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17)002 【总页数】5页(P42-46)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地力评价;贵州省金沙县

【作 者】舒锟;金蕾;何腾兵;王仕玥;高雪;彭志良;韩峰;赵泽英;童倩倩;杨莉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金沙县土肥站,贵州金沙551800;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02.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建设项目对区位、自然条件等要求比较高,建设用地占用一部分基本农田往往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实行基本农田占用的“占一补一”的占补平衡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常主观上对耕地占补平衡内涵的理解比较片面,并且实践中又缺乏完善的耕地质量判断与衡量标准,农田质量也没有建立检验机制,耕地质量平衡的可操作性差,主观决定性较大,以致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样一来,只是表面上实现了耕地总量的数量平衡,并没有真正达到保护优质耕地的目的,反倒成为优质耕地流失的又一诱因[1]。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农用地利用等别来增加耕地质量的评价指标,这样来实现补划的基本农田能够达到数量与质量不低于被占基本农田的目标。笔者认为,相比较农用地分等而言,耕地地力等级能更好更准确的反应耕地质量。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中术语解释,耕地质量的含义是指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两方面[2]。耕地地力评价涵盖了耕地土壤的地形、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构成的耕地的生产力评定[3]。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耕地地力等级来实现补划的基本农田能够达到数量与质量至少不低于被占基本农田的目标。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基本农田划分偏主观、重数量、缺乏空间定位的问题,笔者借助GIS技术和耕地地力评价,以金沙县城关镇为例,充分利用耕地地力等级,在规划编制中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结果的科学性,也为土地规划修编的多方案比较提供可视化支持。同时,该研究也可为其他类似的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1.1 研究区概况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城关镇在金沙县中部,地跨东经106°09′12″~106° 19′24″,北纬27°18′45″~27°31′18″,东西横跨16.6 km,

南北纵贯21.9 k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4.1℃。年均降水量为1 054.0 mm,年均日照为1 098 h,年均无霜期300 d。全镇海拔在850~350 m,海拔高低相差500 m,其地貌以低山中丘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向东缓慢倾斜。全镇土地总面积15 765.9 hm2,其中耕地面积为6 353.6 hm2,占总面积的40.3%。耕地的主要利用类型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城关镇辖23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85 390人,其中农业人口52 578人,占总人口的61.57%[4]。 1.2 评价方法和过程

应用Arcgis9.3软件,通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基础数据库,综合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各因素,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

1.2.1 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状等自然要素对农作物生长限制程度的强弱,评价因子的确定主要遵循4个原则:一是选择的指标因子对土地的生产力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地形部位、土壤有机质等;二是选取的指标应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如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区域,海拔高度对耕地地力影响很大,必须列入评价指标之中;三是选取的评价指标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等,评价的结果能够有较长的有效期;四是选取的评价指标与评价区域的大小密切相关。如当评价区域很大(国家或省级的耕地地力评价)时,气候因素(降雨、无霜期等)必须作为评价指标,而乡镇范围内气候因素变化较小,气候因素可以不作为评价指标。

根据全国共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金沙县的耕地资源特点,采用特尔斐法选取了海拔、抗旱能力、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耕层厚度、耕层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共12个评价因子。

按照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将所选取的12个评价因子根据各自的属性和特点,排列为3个层次,其中耕地地力为目标层(A层),立地条件、土

体构型、理化性状这些相对共性因素为准则层(B层),再把影响准则层的12个单项因素作为指标层(C层),再运用特尔斐法,邀请对耕地地力有一定研究和认识的专家按照B层各因素对A层、C层各因素对B层相应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数量化的评估,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各因子的组合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1.2.2 评价因子隶属度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将选定的评价指标与耕地生产能力的关系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型的隶属函数[5]。对于线性函数型隶属度,见表2。 而概念型指标如地形部位、成土母质等,与耕地生产能力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采用特尔菲法直接给出隶属度,见表3。

1.2.3 基本农田地力等级结果 利用累加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即对于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6]: IFI——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Fi——第i个评价指标隶属度; Ci——第i个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

将参评因子的隶属度值进行加权组合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分值,以其大小进行耕地评级。将综合得分大于等于85的评为一级地,得分85~75评为二级地,得分75~65评为三级地,得分

65~55评为四级地,得分55~45评为五级地。

利用ArcGIS9.3软件,计算评价结果图各评价单元的面积,对其属性表进行操作,输出shp格式的耕地地力等级图层,再用Mapgis6.7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叠加城关镇基本农田保护图层和耕地地力等级图层,求交切割两个图层,挂接两图层属性字段,统计5个等级各级地中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面积情况,如表4。 2.1 基本农田数量调整

首先,明确基本农田区域内的耕地应是优质耕地,是生产水平较高的优质耕地的连

续分布区域。基本农田数量的确定,可以利用耕地地力等级成果同时结合城关镇粮食需求量作基本农田数量上的控制,最终再以地力等级成果作空间导向进行具体地块落实。

由表4可看出,城关镇二级地、三级地中基本农田比重太小,四级地、五级地中基本农田比重较大。因此,依据“划优不划劣的原则”将二级地、三级地中的部分一般农田调入为基本农田;同理,再按照“划劣不划优的原则”将四级地、五级地中的部分基本农田调出为一般农田,调整结果如表5。 2.2 基本农田范围落实

首先明确城镇村建设用地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生态景观和绿色开敞空间的耕地可划为基本农田。确定县城发展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应当调出。金沙县县政府及城关镇镇政府均在县城范围内,其建设发展涉及的周边行政村有大定村、红岩村、玉屏村、旭华村、黎明村、幸福村。

在挂接好属性的城关镇耕地地力等级图上将二级地筛选并单独显示出来,避开规划建设用地,在交通较便利的城镇周边的古楼村、五星村、红岩村、外寨村等选取约82.27 hm2的一般农田划为基本农田。同样的,在联盟村、丰景村、山槽村等将三级地中111.92 hm2的一般农田划为基本农田。在城区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前胜村、幸福村、金坪村等分别选取三级地、四级地148.35 hm2和45.84 hm2的基本农田,划出为一般农田。最后得出城关镇基本农田调整图,如图1所示。 本研究通过评价金沙县城关镇耕地地力等级,然后根据地力等级进行基本农田调整,最后得出结果。

在城关镇6 353.59 hm2耕地里,无一级地;有二级地212.11 hm2,占3.34%,其中基本农田比重为36.26%;三级地1 872.83 hm2,占29.48%,其中基本农田比重为 78.99%;四级地4 004 hm2,占63.01%,其中基本农田比重为

98.12%;五级地264.65 hm2,占 4.17%,其中基本农田比重为82.68%。 根据城关镇耕地地力等级重新进行基本农田调整,将二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36.26%调至75.05%;将三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78.99%调至84.96%;将四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调低了3.7%;将五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82.68%调至65.36%。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大于等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总体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稳定,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且分布更合理。

【相关文献】

[1]王红梅,廖丽君.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52-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1634-2008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2008. [3]刘永文,樊燕.丘陵山地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20-425. [4]熊楚国,汪平.金沙县农业志[M].贵州:金沙县农牧局,2010.

[5]王建国,单艳红.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研究,2002,18(2):84-88. [6]王良杰.赵玉国.基于GIS与模糊数学的县级耕地地力质量评价研究[J].土壤,2010,42(1):131-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