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欣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
田欣红
(河北省安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安新071600)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69-02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即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还是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这些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未来社会成员的要求,经过十几年工作实践的摸索,我总结出了几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模式,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课程模式的创新
我认为学校的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种,正确看待三种课程并认清三种课程的关系是我们进行课程的基础。
1.注意发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各自的优势。学科课程即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我们完成信息技术目标的主要渠道。活动课程是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开展的课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及方式”。主要形式有:学校所设的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课程辅导等。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途径之一。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任用。
隐性课程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它有着不可替代性。它是“不教之教”,它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信息软环境主要是指全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作为以及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活动,它是学校学科课程的延伸。
2.使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我曾在在新生入学时作过调查,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普遍比较陌生,但也比较好奇。他们不了解自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做什么,有些学生还把计算机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在新生入学不久,我就组织新生参观我校的校园信息环境,由老生做“导游”,引领他们参观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音像资料室、欣赏学校网站、学生个人网站,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对信息技术环境有了初步认识,并且知道他们自己能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对学科课程起着很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而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他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使隐性课程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而且网络学习还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因此我们要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整合”,来迎接挑战。
1.以项目活动为主线。集各类知识于课堂的融合教学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一,但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软件课。在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安排中,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综合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选题的任务来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IE工具浏览、查询网络信息,并能够下载和保存网上信息;初步掌握利用Email工具在网上发布信息、交流信息。培养学生利用合作意识、小组协作式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中心的核心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中心组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及信息创新的能力。学生信息的获得主要是从教材和INTERNET及学校的局域网获得,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上网条件时,应充分注意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充分组织校园网的资源和INTERNET 的管理,增强学生抵制和抗拒信息污染的免疫能力。同时又应避免获取信息渠道过于单一的情况,信息的获得可以用社会小调查的方式利用数码相机收集图像信息、利用图书馆查阅文字资料等多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学生的信息收集不应局限于网络,应从广义上理解信息的收集。
3.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体的考核体系模式。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决定了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的。我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信息处理能力,如小调查、小报告的制作发布。这部分成绩占考核的50%,另外一部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如网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测验等,这部分成绩占考核的30%。通过这些评价测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树立面向信息技术时代的自信心,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也需要“整合”。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但效果已初见端倪。目前为止,我班的学生大多已具备了信息意识:他们已不再把计算机当作学习对象,而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并且养成了在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利用我校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意识。同时,我校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中还有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很好地负担起研究工作,而且还使自己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