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27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填涂,每小题2分,计30分) 1. 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人正常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2. 下列古诗中都包含物理知识,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孤帆一片日边来”——说“帆”是运动的,是以太阳为参照物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是由露珠凝固形成的小冰粒 3. 图1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
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唢呐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 吹奏时按压不同的气孔,用于改变音调 C. 我们觉得吹奏声音像鸟叫是通过音色判断的
图1
D. 它的声音悦耳动听,无论如何都不是噪声
4. 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
声开始计时,原因是
A. 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处需要较多时间 C. 眼睛比耳朵的反应更加敏捷
D. 万一眼睛没看清烟,可以再靠枪声计时来弥补 5. 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A. 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 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 城市高架桥两侧都装有高大的玻璃墙
6. 下列四幅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操作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1页 共5页
7. 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以下河水仍然在流淌,如图2所示。若当时的气温为
零下三十摄氏度,则此时水和冰交界处的温度 A. 等于0℃
B. 等于当时的气温 C. 等于零下十五摄氏度 D. 无法判断 图2 8. 下列对四幅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9. 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
B. 在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 有关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温度高,则向外辐射出的红外线多
B. 为了促进骨骼的生长,人体需要照射极大量的紫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 11.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12. 已知物体、光屏相对于凸透镜的距离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屏上有物体清晰的像,则该
像的特点是 A. 缩小、倒立 B. 等大、倒立 C. 放大、倒立
图3
D. 放大、正立
13. 对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2页 共5页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最终成像与物体相比是倒的,因此我们看的是实像 D. 丁图: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所以看得更清楚 14.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A. 铁块熔化成铁水 B. 一块铜压成铜片
C. 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 D. 粗糙的铝块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
15. 如图4所示,一个硬塑料瓶侧面开有一个孔,将一根蜡烛点
燃,固定在塑料瓶的底部,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开孔处的空气将
A. 静止不动
B. 一直向瓶内流动 C. 一直向瓶外流动 图4 D. 一会向瓶内流动,一会向瓶外流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6. 如图5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___________cm;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
17.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
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S,如图6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至a位置时,水面上的池壁仍有一个亮斑。则此时亮斑的位置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亮班位置发生变化是因为光的_______射造成的。
18.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将水珠滴在
手机屏幕上会看到三种光点,分别是红光点、______光点、蓝光点,这是光的三原色,手机屏幕绚丽多彩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出来的。
19. 将一支温度计玻璃泡上沾上酒精,用扇子扇风,可以看到温
度计的示数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缘故;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外是干燥的,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选填“不会”、“会”)下降。
20. 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相等质量的甲、乙实心物体相比,乙的体积是甲的________倍。
图7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3页 共5页
图5
图6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4分,第23题4分,第29题5分,共计15分)
21. 如图8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
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8
22. 小亮利用如图9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9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分钟时,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假如在实验过程中,在第10分钟时停止加热,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则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请你猜想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下降”),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亮同学利用如图10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10
(1)在他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 (2)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他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将蜡烛换成平行光,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凸透镜,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65cm刻度处时,看到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3)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掉平行光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零刻线处,这时要将处于65cm刻度处的光屏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4页 共5页
24. 如图11,是小明与小华同学进行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情况。
图11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A所示的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B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又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况,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重新调节平衡螺母”或“继续加减砝码”)。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E所示,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C和D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四、应用实践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4分,第26题5分,第27题6分,计15分) 25. 宜昌市著名5A级风景区“三峡人家”有一个景点——石牌(图12为
其侧面照)。此石为一天然山体,呈长方体块状,如石碑竖立,高约32m,宽约12.5m,厚约4m,天然而成,极为壮观。为了粗略估测石牌质量,取同材质小石块,称其质量为39g,测其体积为15cm3。 (1)计算该种石材的密度是多少? (2)粗略计算出石牌的质量是多少吨?
图12
26. 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55s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光速c=3×108m/s)
(2)现在普通的客机飞行速度为900km/h,若它能从地球飞向月球,则需要以该速度飞行多少小时?
27. 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
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 (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
(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5页 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