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文化意识

2024-05-01 来源:乌哈旅游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初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针对当前英语语言教授与学习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出发,阐述了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 语言 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观察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许多学校为了迎合考试评比,片面地追求高分数,在教学中偏重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在运用语言时不仅能够达意更能够传情。

可是怎样做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地道地学好这门语言呢? 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而翻译却把somewhere 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在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这则趣谈表明语言的意义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够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而这里所说的文化,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

二、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说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想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从这个层面来看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是一国或异国文化教学的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To be bilingual, one must be bicultural. (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

(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人进行交流。仅仅靠掌握语言的“物质”外壳-----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无误的语法知识,而不对其文化和习俗做深入的了解往往就会在交流中产生许多误解。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 ”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再来看看黄西,这位华裔生化博士操着中国口音极重的英语登上了全美记者年会的讲台,他的美式笑话可以令美国副总统拜登笑得前仰后合,而他所讲的内容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没有笑点,究其原因正是文化的差异使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给本来普通的词句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只有你明白其中的原委才能与演讲者心有灵犀,才会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所在。而黄西的成功也正是基于他对美国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使得他的脱口秀能够自如地游走于美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 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经常出现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深有体会。英语中大部分成语典故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圣经》孕育了西方文化,它古朴优美的文字、典雅精湛的语言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如“Beats words into plow shares.”这条典故出于《圣经》的《以赛亚书》第二章,意思是“化刀剑为犁锄、化干戈为玉帛”,表示从此永不操戈、永无战争。又比如“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对于这条谚语不知道希腊神话背景的人一定无法领悟了,Scylla和Charybdis是希腊神话中的两个恶魔,所以这句话表示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即便是在现代汉语中,中西文化中很多看似相当的词语意义也不尽相同。如汉语中“黄色”指“淫秽”、“低级趣味”,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而在英语中,yellow paper或yellow book并非“黄色书籍”,而是政府报告,是极其严肃的;西方文化中yellow象征正义、坚定、智慧、光荣,在基督教中,圣彼得穿黄色衣服;yellow还有嫉妒、反叛、懦弱的含义,如turn yellow意为“变的胆怯起来”。

以上材料说明,语言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饱含着民族文化的养分,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它又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充分了解其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才能真正品鉴一个民族的文学魅力。

三、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途径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深不可测,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每个词,所以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的所有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同步发展。

(一)以教材为依托,开发多种文化资源

1.词汇渗透

构成语言的基础要素是词汇,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适当扩展其知识内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举例来说,在学习不同国家的名称时,学生会仅仅满足于“the United States”这个词怎么说吗?在这个日益缩小的地球村里国与国之间早已打破了由于地理位置而产生的距离,那么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美国:找一下地球仪中美国的位置,画一面美国国旗,勾勒一幅美国国土轮廓,下载一些风景名胜,准备一次国家节日的小讲座,抄写几条简单易懂的成语,一个“鲜活”的美国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教材中有很多词汇和短语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受到地域环境、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完全对应,有的则只是部分对应。如汉语的“药店”与英语的“drug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代表的意义却相去甚远。汉语的“药店”中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中不仅可以买到药,还可以买到软饮料、化妆品、杂志等;又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人眼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

2.“交际”得意趣,环境塑“真情”

汉语里有“身临其境”这样一则成语,是说将自己放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能感受到特有的气氛,它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课堂上可组织pair work,role play,debate, group discussion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通过表演和讨论等活动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展望未来》第一册Unit 4 Food and Drink一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rice、hamburgers、noodles、cheese等2O 多个食品类单词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What’s for dinner?等,先听课文录音,再让学生模仿表演典型的西方国家用餐对话,最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后让学生自己对比中西方的用餐习惯总结出中西方国家在就餐的内容、上菜的程序等方面的不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部分的语言文化内容融入到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

(二)利用所见所闻,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自我认知

不仅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才是语言学习的捷径。

生活中,要擦亮英语的眼睛。环顾四周,随处可见鲜明的中、英双语标语以及食品、饮料、服装、药品说明书等等; 打开电视,丰富多彩的英文节目、原声电影会带你迅速融入英语的世界;校园里,学生看到的是用英文书写的当日课表,天气预报和小伙伴制作的精美墙报;听到的是英文歌曲,新闻广播及同学间的日常交流;阅读到的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英文刊物。当我们要求学生用英语国家人们既定的方式去处理日常事务时,势必将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地“Enjoy English”, 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息将极大地提升英语的使用价值。

在Halloween,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到来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在万圣节派对,圣诞夜,感恩日等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四、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文化资源有效地辅助语言教学。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切莫喧宾夺主,对文化的教学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文化教学应始于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传授或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文化资源的利用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程晓昆.客体语言的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吴爱荣.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

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张强.英汉语动物词文化语义对比[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