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结构形成与升级的动力机制探究

产业结构形成与升级的动力机制探究

2022-01-23 来源:乌哈旅游


产业结构形成与升级的动力机制探究

本文从供求两方面对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心理需求是产品需求结构形成和升级的内在动力;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是心理需求实现的制约条件;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政府宏观调控是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重要外部条件。

关键词:产业结构 心理需求 技术进步 动力机制

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需求

(一)心理需求是产品需求结构形成和升级的内在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大体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后一种需求又都是以前面一种较低层次需求的相对满足为前提的。如果把这些需求与物质产品及相关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则可以更好地解释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发展变化,使得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引起产品和产业的变化。

历史发展表明,随着生产力及人均收入的变化,人类的需求亦从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服务—精神、娱乐变动,从而产业结构亦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变动。因此,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一些产业较为迅速地形成和发展,而另一些产业则相对发展缓慢、收缩、甚至停滞不前,即消费需求变动拉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高增长的周期过程,形成了以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拉动工业结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用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家电产品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动性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增长。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二)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是心理需求实现的制约条件

心理需求形成的内在需求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还取决于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经济发展所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差异对消费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收入阶层,消费结构有较大差异。消费结构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二是发展资料的需要,三是享受资料的需要。由于同一种产品往往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名牌服装,不仅具有御寒的功能,而且具有审美与体现身份与价值的功能。这使得消费结构的界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得日益模糊。但无论从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还是从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消费结构对比,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会相应地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到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这标志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由满足于温饱向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转化。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居民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迅速增长;90年代初开始对固定电话的需求;90年代中后期对寻呼机、移动电话的需求;21世纪初期对住宅和家用轿车的需求等。同时还表现在越来越强烈的对健康、教育、旅游、信息咨询、科技发展、金融保险、家政服务等多元化的需求,消费结构呈现不断升级的特点。

(三)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引起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受供求关系影响,不同的产品带来的利润不同,使从事不同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部门和从业人员获得不同的利润和收入。不同产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引起生产要素向不同部门流动。那些需求旺盛的产业部门,在资金投入、人员吸引、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方面,现有产业部门会进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的相关企业卷入相关产品的生产。产品数量急剧增多,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相应满足,市场空间相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产品价格和利润也随之下降。为了利润,一些产业部门不得不开发满足消费新需求的产品,即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生产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际上,个人的内在需求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需求变化引起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通过影响产品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如前所述,消费结构的形成是心理需求内在动力和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制约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新产品的被接受总是出现从高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低收入水平家庭这样一个过程,而产业的发展过程也应具有一个合理的成长周期。因此,一个合理的社会收入结构,应呈现高收入和低收入水平群体较少而中产阶级相对较多的特点。这样,一种新产品的出现也往往是首先为高收入群体所拥有,随着产品成本的下降和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进入这一消费层,从而使原来的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中等收入阶层的需求趋于饱和,低收入群体开始进入消费行列。但这时市场规模趋于萎缩,原来的支柱产业也逐步转变为夕阳产业。整个过程实现了消费品从高收入阶层到中等收入阶层再到低收入阶层,产业也经历了由新兴产业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到夕阳产业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对社会稳定及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正因为如此,收入的分配状况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正常发展与升级,也对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供给

涉及产业结构的要素综合条件主要有与产业相关的自然资源状况(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矿藏、水资源状况等),资本条件,劳动力条件(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条件,信息条件等。当一国或地区具有较强的要素综合比较优势时,产业部门就具有相应的发展潜力,通过市场作用,发挥产业优势。合理的产业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带动地区的就业,使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得到相应提高,进而引起需求的升级,进一步通过市场作用,拉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上述要素综合条件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技术条件,笔者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供给方面看,各产业出现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影响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使要素投入配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各产业产出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在各产业不相同,会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技术进步通过更新完善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促使该产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产业系统内不同产业比重的调整和变动;再次,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社会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有关产业的要素投入,推动各产业部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技

术进步通常从以下方面引发产业结构变化:第一,技术进步促使新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大量出现,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结构和中间投入结构发生变动。原有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新的技术结构选择,最终产业结构会发生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变化。第二,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的技术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了出口产品的比较成本结构,从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作用于国内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使其出现相应变动。第三,技术进步创造了新的产业部门,刺激和创造了新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拉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进步还使原有产业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相应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产业结构升级也会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具体产业技术发展构筑高水平的操作“平台”,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有效发挥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的作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都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政府宏观调控是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的重要外部条件

市场机制要求完全的竞争,信息充分对称,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但这一切都难以做到,尤其是处于发展与转型阶段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由于市场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如信息滞后、只能事后调节等,导致企业盲目竞争扩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经济损失。作为追求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必须研究市场,根据市场情况,对产业的现状及未来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市场实行必要的调控。同时将市场信息及时地进行收集与发布,引导产业的合理发展。同时,为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产业部门的管理,而是从战略的高度和整体的角度,用财政、税收、信贷、补贴、价格、土地、金融、政策等对产业选择产生作用。

结论

通过图1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需求是消费需求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结构,则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的制约。现实的需求结构通过市场作用对销售产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使从事不同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群体获得的利润不同,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合理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升级受制于要素综合条件。当一国或地区要素综合条件具有相对优势时,产业部门可获

顺利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也就相应形成。其中,强调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在市场机制失灵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冯飞.产业结构“十一五”求解[J].瞭望新闻周刊,2005(4)

3.刘琳娜.产业结构•高新技术•政府职能[J].贵州社会科学,2005(1)

4.叶宋铃,王力,田禾.地区产业结构形成动力机制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

5.张晖明,丁娟.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N].人民日报,20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