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校版】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精品)

【精校版】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精品)

2022-05-19 来源:乌哈旅游


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

2.(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生铁、天然气 B.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 C.干冰、可乐 D.液氧、冰水混合物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NaC1的质量 D.过滤操作

4.(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碳酸钙,CaCO3、石灰石 B.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C..氢氧化钠、NaOH、纯碱 D.氢氧化钙、CaO、熟石灰

5.(2分)图例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所示粒子化学性质与其相似的是(

A. B. C. D.

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第1页(共36页)

7.(2分)我国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严格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过量添加溴酸钾(KBrO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6

8.(2分)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9.(2分)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 ) A.KNO3

B.CO (NH3)2

C.K2CO3

D.Ca3(PO4)3

10.(2分)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g D.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11.(2分)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稀盐酸 铁粉

② 水 氢氧化钠

③ 水 氯化钠

④ 双氧水 二氧化锰

⑤ 水 硝酸铵

X Y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B.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鉴别羊毛与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第2页(共36页)

13.(2分)为治理SO2污染,某市环保部门派出飞机喷微x粉末吸收SO2反应原理为:2X+2SO2+O2=2CaSO3+2CO2,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OH)2 C.Na2CO3 D.CaCO3 14.(2分)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5.(2分)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2分)下列知识点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

性质与用途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在实验 室中于燥氨气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C

组成与结构

①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③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B

消防与安全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做灯 火实验

②存放易燃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过密 ③发现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扇

A.A

D 生活与健康

①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②多吃加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③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解毒

B.B C.C D.D

第3页(共36页)

17.(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18.(2分)下列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鉴别别CaCO3、NaCl和NaOH固

B C D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SO4 除去CO2中的把HCl气体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

A.A

B.B

C.C

D.D

所选试剂及操作 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19.(2分)下列图象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的是( )

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第4页(共36页)

20.(2分)有一包不纯的Na2CO3样品,可能混有MgCO3、KC1、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则下列列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B.样品中一定不含KCl C.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该样品组成有两种可能 三、填空题

21.(3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铵根离子 ;

(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

22.(6分)端午节到了,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刚下车就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 (从微观角度回答);

(2)妈妈给小明带了用糯米和火腿瘦肉制作的肉粽,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两种主要营养素是 。 肉粽被保存在密封的型料包装袋中,该塑料制品应具有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3)同学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马蜂窝,老师劝诫别干”插马蜂窝”的傻事,因为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 (填调味品)先做简单处理,缓解疼痛; (4)返回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把矿泉水瓶等垃圾随身带走,这个行为有利于缓解 (填一种环境问题);绿水青山是我们宝贵的资源,请针对防治水体污染给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3.(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乙(填“>”或“<”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4.(3分)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写出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若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

第5页(共36页)

(填离子符号)滤渣中可能含有的金属单质为 。

25.(4分)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 ;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 (填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26题4分,27,28每小题各3分,共10分) 26.(4分)近几年无人监察机广泛应用于大气质量监测,以预防雾霾的产生。 (1)请回答产生雾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各一点) (2)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3)这种无人机主要采用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外壳材料,请回答该材料的一点性质。

27.(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答一点)

(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答一点)

第6页(共36页)

28.(3分)根据有关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为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实验,一周后观察到①中铁钉生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生锈的条件。

(2)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答一条) (3)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答一条)

五、实验题

29.(7分)实验室中有下列仪器:

第7页(共36页)

(1)填写标号仪器名称:⑦ ;

(2)实验室制取CO2并欲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发生装置仪器的组合为 (选择一套,填序号),当用如图2装置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写出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为 ,反应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O2,所得气体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 30.(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一条);

(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

31.(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1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则你的猜想为 ;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如表

第8页(共36页)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的猜想成立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2小题3分,33小题7分,共10分) 32.(3分)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化学式为C47H51NO4,回答下列问题: (1)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紫杉醇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写出最简整数比); (3)13.86g中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

33.(7分)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药品 黄铜样品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生成气体质量(g)

第一次 12 100 0.2

第二次 10 100 0.2

第三次 10 150 0.2

(1)第 次实验中,药品成分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第9页(共36页)

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制作雪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生铁、天然气 B.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 C.干冰、可乐 D.液氧、冰水混合物

【分析】根据单质、混合物的定义、组成特点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生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可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液氧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10页(共36页)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

C.

称量NaC1的质量

D.过滤操作

【分析】A、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第11页(共36页)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碳酸钙,CaCO3、石灰石 B.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C..氢氧化钠、NaOH、纯碱 D.氢氧化钙、CaO、熟石灰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不是其俗称,故错误;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正确;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D.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CaO的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图例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所示粒子化学性质与其相似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

第12页(共36页)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解答】解:A、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错误; 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7.(2分)我国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严格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过量添加溴酸钾(KBrO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6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溴的化合价是x,可得溴酸钾(KBrO3)中溴元

第13页(共36页)

素的化合价为:(+1)+x+(﹣2)×3=0,则x=+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8.(2分)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情况,所以该图示可转化为:

A、由反应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可得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的结论;故A说法正确;

B、反应前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故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

C、观察图是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第14页(共36页)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9.(2分)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 ) A.KNO3

B.CO (NH3)2

C.K2CO3

D.Ca3(PO4)3

【分析】植物出现了倒伏说明缺乏营养元素钾元素,叶色发黄说明缺乏营养元素氮元素,因此应该补充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的复合肥。

【解答】解:植物出现了倒伏、叶色发黄的现象,这说明植物缺少氮元素和钾元素; 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B、CO (NH3)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Ca3(PO4)3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10.(2分)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g D.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由钙、磷、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该物质中钙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0×10):(1×2)=200:1,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羟基磷酸钙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第15页(共36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稀盐酸 铁粉

② 水 氢氧化钠

③ 水 氯化钠

④ 双氧水 二氧化锰

⑤ 水 硝酸铵

X Y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分析】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 【解答】解:①稀盐酸和铁粉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氢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③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

④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⑤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B.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鉴别羊毛与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第16页(共36页)

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分析】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 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考虑; C.根据鉴别羊毛和化纤制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故错误;

C.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化纤制品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鉴别羊毛和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故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2分)为治理SO2污染,某市环保部门派出飞机喷微x粉末吸收SO2反应原理为:2X+2SO2+O2=2CaSO3+2CO2,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OH)2 C.Na2CO3 D.CaCO3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2SO2+O2=2CaSO3+2CO2,反应前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2、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第17页(共36页)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酸雨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2分)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第18页(共36页)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

【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丁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该反应为:丁→甲+丙,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错误; C、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B。

【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2分)下列知识点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

性质与用途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在实

验室中于燥氨气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

C

组成与结构

①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

成不同

③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是

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B

消防与安全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做

灯火实验

②存放易燃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

过密

③发现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

第19页(共36页)

D 生活与健康 ①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②多吃加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③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

解毒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氨气是碱性气体、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发生爆炸的条件、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

D、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毒素、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重金属盐中毒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是氨气是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于灭火,故A归纳不完全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B归纳完全正确; C、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爆炸;然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有可能发生爆炸;故C归纳不全部正确;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毒素性质稳定,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缺碘或碘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人体患甲状腺肿大;重金属盐中毒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迅速服用大量牛奶进行解毒,故D归纳不完全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活经验、食品安全、燃烧和灭火、营养保健、环境污染、节约用水、能源保护等相关的知识,是化学考查的重要热点。

17.(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分析。

第20页(共36页)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 C.据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化合物; D.根据酸性溶液能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3O2

2O3,故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错误; C.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显酸性,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时关键是能对提供的信息正确的分析并能找到合适的反例,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8.(2分)下列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鉴别别CaCO3、NaCl和NaOH固

B C D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SO4 除去CO2中的把HCl气体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

A.A

B.B

C.C

D.D

所选试剂及操作 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第21页(共36页)

【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但温度几乎无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

B、K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

D、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2分)下列图象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第22页(共36页)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分析】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图象正确,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大于锌正确;C、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镁反应,因此开始没有沉淀,所以图象错误;D、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总质量不变正确。

【解答】解: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图象正确,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大于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镁反应,因此开始没有沉淀,所以图象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总质量不变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液的变化、金属与酸反应、碱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综合性强,要加强理解,综合应用。

20.(2分)有一包不纯的Na2CO3样品,可能混有MgCO3、KC1、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则下列列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B.样品中一定不含KCl

C.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该样品组成有两种可能

【分析】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利用极端假设法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钠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镁、碳酸钾,进而确定固体的组成。 【解答】解:假设该固体都是碳酸钠,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23页(共36页)

106 44 10.6g x

x=4.4g y=7.3g

由于杂质碳酸镁、碳酸钾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大。同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同质量的碳酸钾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少,故杂质中不能全部是碳酸镁或者碳酸钾,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也可能是碳酸镁与氯化钾的混合物;或者是三者的混合物。

A、根据上述分析,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2HCl~CO2,可以得出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应为7.3g,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7.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该样品组成有三种可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采用极端假设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

21.(3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铵根离子 NH4+ ;

(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g ; (3)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C2H5OH ;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汞是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3)酒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第24页(共36页)

(2)汞是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其原子符号为:Hg。 (3)酒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 (1)NH4+; (2)Hg; (3)C2H5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6分)端午节到了,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刚下车就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从微观角度回答);

(2)妈妈给小明带了用糯米和火腿瘦肉制作的肉粽,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两种主要营养素是 糖类、蛋白质 。

肉粽被保存在密封的型料包装袋中,该塑料制品应具有 热塑性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3)同学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马蜂窝,老师劝诫别干”插马蜂窝”的傻事,因为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 食醋 (填调味品)先做简单处理,缓解疼痛; (4)返回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把矿泉水瓶等垃圾随身带走,这个行为有利于缓解 白色污染 (填一种环境问题);绿水青山是我们宝贵的资源,请针对防治水体污染给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和塑料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用途来分析;

(4)根据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同学们刚下车就闻到阵阵花香;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糯米富含糖类,火腿瘦肉富含蛋白质;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具有热塑性;故填:糖类、蛋白质;热塑性;

(3)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可先涂上酸性物质来缓解症状,如厨房中的食醋;故填:食醋;

(4)把矿泉水瓶等垃圾随身带走,这个行为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等都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填:白色污染;工业废水处

第25页(共36页)

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3.(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 丙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 乙(填“>”或“<”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乙>甲 。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三种物质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都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将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降温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1)三种物质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都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丙;

(2)将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答案为:>;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

第26页(共36页)

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降温后,溶剂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丙>乙>甲(或丙,乙、甲);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3分)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写出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 ;若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 Mg2+、Zn2+ (填离子符号)滤渣中可能含有的金属单质为 Zn 。

【分析】镁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解答】解: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时,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因此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若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没有反应的硝酸镁中的Mg2+、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硝酸锌中的Zn2+,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的金属单质为Zn。

故填:Zn+2AgNO3=Zn(NO3)2+2Ag;Mg2+、Zn2+;Zn。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5.(4分)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 CuSO4 ;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CO+Fe2O3似的一种物质 H2或C (填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 。

2Fe+3CO2 ,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

第27页(共36页)

【分析】根据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可以是硫酸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可以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的化学式是CuSO4;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有:H2或C;

(3)反应②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CuSO4; (2)3CO+Fe2O3(3)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26题4分,27,28每小题各3分,共10分) 26.(4分)近几年无人监察机广泛应用于大气质量监测,以预防雾霾的产生。 (1)请回答产生雾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各一点) (2)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3)这种无人机主要采用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外壳材料,请回答该材料的一点性质。

2Fe+3CO2,H2或C;

【分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知道邻苯二甲酸二酯为无色无味的液体,该性质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为其物理性质,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根据新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

(3)根据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外壳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28页(共36页)

【解答】解:(1)产生雾霾的原因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任意焚烧粘杆等;减少“雾霾”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开发清洁能源(或禁止焚烧桔秆等; (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3)这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的性质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开发清洁能源;(2)太阳能;(3)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7.(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答一点)

(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答一点)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实验对比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该实验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故填:减少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

(2)在实验中发现,烧杯的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而试管中的红磷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如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隔离可燃物也可以灭火,如做饭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等;故填:木材着火用水浇灭(合理即可)。

第29页(共36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3分)根据有关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为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实验,一周后观察到①中铁钉生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生锈的条件。

(2)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答一条) (3)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答一条)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Ⅰ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Ⅱ中的铁钉不能与氧气接触,不容易生锈;Ⅲ中的铁钉不能与水接触,不容易生锈,由此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故填: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如喷漆等;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故填: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如喷漆等(或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3)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填: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防锈措施、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实验题

29.(7分)实验室中有下列仪器:

第30页(共36页)

(1)填写标号仪器名称:⑦ 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CO2并欲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发生装置仪器的组合为 ②④⑦ (选择一套,填序号),当用如图2装置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进入,写出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为 酒精灯 ,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用排水法收集O2,所得气体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答一条)。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的名分析回答;

(2)依据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行分析; (3)依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中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⑦是锥形瓶; 故答案为: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则需控制反应速率,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应选择发生装置仪器的组合为:②④⑦;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用图2装置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a端进入;

故答案为:②④⑦;a;CaCO3+2HCl=CaCl2+H2O+CO2↑;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为酒精灯;高锰酸钾加

第31页(共36页)

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

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瓶内要留有少量的水集气瓶没装满水或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故答案为:酒精灯;2KMnO4

K2MnO4+MnO2+O2↑;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30.(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 (答一条); (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

【分析】(1)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红磷燃烧时放热,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通过导管逸出;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会导致瓶内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2)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现象与原理来分析;

(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5)根据微观反应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1)选择装置A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原 气体体积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故填: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

(2)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可以溶于水,这说明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故填:溶解性与

第32页(共36页)

溶质的种类有关;

(3)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5)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1.(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1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三 不合理,理由是 当U型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时,溶液中的HCl一定完全反应 ;则你的猜想为 NaCl、Na2CO3 ;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该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钡,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如表

实验过程

取样品,加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你的猜想成立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第33页(共36页)

【分析】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评价与交流】根据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可能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归纳与总结】根据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进行分析。

【解答】解: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

【评价与交流】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以上猜想三不合理,理由是:当U型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时,溶液中的HCl一定完全反应,碳酸钠可能是过量的,所以我的猜想为:NaCl、Na2CO3;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该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钡,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实验过程 取样品,加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你的猜想成立

【归纳与总结】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答案为: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

【评价与交流】三,当U型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时,溶液中的HCl一定完全反应,碳酸钠可能是过量的,NaCl、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取样品,加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归纳与总结】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第34页(共36页)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2小题3分,33小题7分,共10分) 32.(3分)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化学式为C47H51NO4,回答下列问题: (1)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93 ;

(2)紫杉醇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7:32 (写出最简整数比); (3)13.86g中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1.02 g。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1)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7+1×51+14+16×4=693;故填:693; (2)紫杉醇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4)=7:32,故填:7:32; (3)13.86g中紫杉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3.86g×

=1.02g;故填:1.0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7分)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药品 黄铜样品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生成气体质量(g)

第一次 12 100 0.2

第二次 10 100 0.2

第三次 10 150 0.2

(1)第 2 次实验中,药品成分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三次放出氢气的质量都是0.2g及反应物的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参加锌和生成的硫酸锌质量,进而计算出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三次放出氢气的质量都是0.2g,第一次黄铜样品中的质量多,第三次中稀盐酸质量多,所以第二次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丙中盐酸的质量=129g﹣56g=73g

第35页(共36页)

Zn+2HCl═ZnCl2+H2↑ 65 136 2 x y 0.2g

解得:x=6.5g y=13.6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5%

≈12.8%。

答:(1)二;(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2.8%。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金属中金属含量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

第36页(共3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