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宁夏旅游资源现状分析资料

宁夏旅游资源现状分析资料

2020-01-29 来源:乌哈旅游
宁夏自治区统计局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宁夏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总体运行态势平稳。随着国内经济宏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信心的持续提升,以及全区旅游黄金季节的逐步到来,各种营销计划的稳步推进,国内旅游将会进一步全面升温。

一、上半年国内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

1、上半年国内旅游实现“双增”

据自治区统计局和自治区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宁夏共接待国内游客3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主要指标双增长,与此同时,国内游客在宁人均花费533元,同比增长3.1%。

2、景区业绩不俗,旅游市场“兴旺”

上半年,全区旅游景区逆势搏击,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取得了303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和同比增长48.5%不俗业绩。全区30家A级以上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5A景区的沙湖同比增长56.2%,沙坡头同比25.7%。4A级景区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同比增长47.4%,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同比增长23.2%、西夏陵景区同比增长24.5%、贺兰山岩画同比增长67.3%、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同比增长112.7%。3A级景区的黄河生态园同比增长30.2%。全区各主要景区呈现市场兴旺的态势。

3、创新促销模式,优惠活动“频出”

09年以来,自治区旅游系统应对金融危机,创新促销模式,整合了宁夏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营销格局,创新的营销思路逐步解决制约宁夏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旅游宣传促销效应即可显现。4月中旬,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以“游山游水游天下,利国利民利身心”为主题的让利于民优惠活动在银川市正式启动。各市县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以及各大宾馆、旅行社等多家单位通过开展旅游产品打折、促销、免费派送等各类优惠活动,以春季旅游旺季和“五一”小长假为契机,进一步延伸和放大“宁夏人游宁夏”旅游促销活动,加强宁夏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扩大旅游需求,刺激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

4、春节、五一、端午,小长假高潮“迭起”

春节黄金周期间,健康时尚刺激的冰雪旅游受到游客的青睐,沙湖、沙坡头、阅海、苏峪口等滑雪场“天冷景不冷”成为冬季旅游的一大亮点;五一小长假期间,宁夏主要景区接待游客56.6万人次,门票收入1515.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3%和30.8%。端午节小长假,宁夏各大景区接待游客同比都有较大增幅,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苏峪口森林公园和鸣翠湖等景区,均创游客盈门的佳绩。

5、近程游客增长,短线旅游“走俏”

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余震”影响,抵御甲型H1N1流感疫情扩散同时,居民消费心理谨慎,受国家休假制度制约,加之景区采取一系列优惠活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行成

本,近程旅游游客增长,短途旅游走俏。游客出游方式从团队逐步转向散客,自驾游、家庭自助游、农家乐、探亲访友备受青睐。

出游观念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旅游者更加注重身心放松,而不是紧锣密鼓的走马观花。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6月份,宁夏人游宁夏占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的39.9%,与宁夏毗邻的甘肃和内蒙古来宁游客占15.9%。

6、银川市“领跑”国内旅游业

上半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14.4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占全区接待总人数的比重为35.0%,实现国内游客总收入达9.9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占全区国内游客总收入的比重为57.1%;石嘴山市接待国内游客59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收入1.6亿元;吴忠市接待国内游客61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收入2.6亿元;固原市接待国内游客45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收入1.1亿元;中卫市接待国内游客46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收入2.3亿元。

7、旅游消费龙头带动作用“凸显”

温家宝总理在海南视察工作时指出,旅游消费不仅对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会展、博览等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倡议、影视娱乐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在当前宁夏“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形势下,积极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深远意义。

上半年,全区国内游客消费中,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收入分别为2.7亿元、3.4亿元、4.2亿元、2.1亿元、3.0亿元和1.4亿元,占全部旅游收入的96.5%。 二、国内游客调查情况

1、游客的来源构成

抽样调查表明,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上半年来宁夏的国内游客中:宁夏人游宁夏占39.9%,其次是陕西游客占11.8%,甘肃和内蒙古分别占10.0%和5.8%。上半年来自华北地区的游客占全部国内游客的15.3%;来自华东地区的游客占8.7%;来自华中地区的游客占3.7%;西南地区的游客占3.4%。

2、国内游客消费构成情况

随客源结构的改变,国内旅游消费构成变化较大。上半年,全区一日游游客消费达3.0亿元,增长45.2%,拉动全区旅游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过夜游客消费带来的旅游收入为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6.3%下降为67.0%。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国内游客在宁夏的花费中:交通费支出占游客花费总额的24.1%;住宿费支出占19.4%;景区游览和娱乐支出占20.0%;购物和餐饮费支出分别占17.3%和15.7%。同时调查显示,来宁夏旅游的国内游客最感兴趣的商品首选枸杞。游客购买枸杞的占41.8%,购买其它食品的占49.6%,购买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占26.5%。

3、游客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中男性游客占67.7%,女性游客占32.3%。在来宁的国内游客中,青壮年游客(25岁-44岁)仍是全区国内游客的主体,占全区游客的68.6%;其次是中老年(45-64)岁游客,占20.4%;青少年游客(15-24岁)占9.7%。

4、游客的职业构成

上半年全区国内游客呈现多元化格局,各种职业游客排列位次略有变化。其中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24.1%的比例位居第一;服务销售人员占18.5%,列居第二位;公务员占12.6%,列居第三位;工人和文教科技人员分别以10.0%和8.1%,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其后依次为学生占6.5%,农民占5.7%,离退休人员4.4%,军人占1.1%。

5、游客的旅游组织方式构成

家庭式、朋友式出游和自由选择旅游线路日益成为旅游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自助”形式出游,出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上半年在全区接待的国内游客中以与亲友结伴出游或个人出游的占61.4%;单位组织的占17.8%;参加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游客占4.4%。

6、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

调查显示:最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是大漠黄河。上半年游客中对大漠黄河最感兴趣的占51.6%;对山水风光感兴趣的占34.2%;对民俗民情感兴趣的占40.5%;对文物古迹感兴趣的占42.3%;对饮食烹调感兴趣的占19.7%。调查还显示:通过电视了解宁夏旅游的占39.2%;通过旅游宣传资料了解宁夏旅游的占35.2%;通过互联网了解宁夏旅游的占35.6%;通过亲戚朋友了解宁夏旅游的占32.6%;通过当地报纸了解宁夏旅游的占28.1%。

三、国内游客最希望景区改进的问题

据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游客对景区建设及发展集中反映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游览费用偏高;二是旅游专线公交车少,旅游标示不清,旅游景点大型停车场少,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少。三是旅游服务意识淡漠,旅游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导游和引导游览少,景点餐饮质次价高。四是针对小长假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少。五是提高文化品位,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及纪念品,建设集中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和饮食场所。

四、几点建议

1、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多渠道筹资加大旅游投入,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围绕“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加强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六要素”的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2、调整营销模式,开发具有西部特色的旅游产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多样化和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积累,旅游者差异感的需求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粗放旅游。旅游企业应开发一些高品质的产品,甚至为游客“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开发“休闲游”“特色游”“一地深度游”和“个性游”等高品质的产品。全区各市县旅游系统应紧紧围绕宁夏西部民族特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具有文化特色、经营特色、服务特色、娱乐特色的地方特色鲜明、游客参与性强的假日旅游产品。从而改善的旅游项目结构,使宁夏区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以推动宁夏旅游业的发展。

3、顺势而动,紧跟市场拓展旅游业务

一是顺势而动,针对除夕、清明、端午等结合各个小长假的不同特点,适时地调整、创新旅游产品结构,抓紧研究开发中短线旅游产品。二是紧跟市场,随着自驾游、自助游等自由出行方式兴起,“散客化”发展趋势明显,对此,旅游企业应在交通、旅游信息化服务建设和旅游安全等诸多方面未雨绸缪,早做应对。

4、大力发展农家乐,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近几年,宁夏区旅游业发展较快,成绩比较明显,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项目快速兴起,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目前宁夏有150余家“农家乐”旅游点,成为自治区休闲旅游的新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加强产品特色创新,建立鲜明的品牌。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家乐旅游点在规模、档次上要大中小、高中低结合,重点发展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农家乐;要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农家乐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吸引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政府部门要为发展农家乐旅游营造良好环境、做好服务和宣传工作。

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文化素质高、服务技能优的旅游人才队伍,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又会直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全区旅游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搞好“软件”建设。首先要发展旅游教育,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尤其是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挑选和培养,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此来推动全区旅游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6 旅游资源评价

6.1 总体要求

6.1.1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6.1.2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6.1.3 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6.2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6.3 计分方法 6.3.1 基本分值

6.3.1.1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6.3.1.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6.3.1.3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评价依据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赋值 30-22 21-13 12-6 25-20 19-13 12-6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1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5-1 15-13 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4 3-1 10-8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7-5 4-3 2-1 5-4 3 2 1 10-8 7-5 4-3 2-1 5-4 3 2 1 -5 -4 -3 3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资源影响力(15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6.3.2 计分与等级划分 6.3.2.1 计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6.3.2.2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宁夏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统计与经济》2008年第一期,总第91期 作者: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 发布时

间:2008-05-24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我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44.7%,比2000年增长1.7倍。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消

费热点行业,其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年7月,为了解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民航、铁路、宾馆、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旅游景点等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旅游业成绩斐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发展现状

我区旅游业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宁夏还鲜为人知。1993年沙湖旅游区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相继开业运营后,我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起了国人对宁夏旅游的热衷,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由此拉开了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帷幕。这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大漠黄河、西夏文化、回族风情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建设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抓。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发展旅游业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区旅游业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全社会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产业形象渐趋鲜明,旅游业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旅游业全面发展。在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住宿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据调查,2006年末,全区旅游企业达到250多个,其中旅行社由47家发展到95家,星级饭店由27家增加到48家,住宿床位数由4万多张增加到8万多张。具备接待条件的景区(点)由32个发展到90多个,其中国家A级系列景区19个,导游员由200

名增加到近2000名。

----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接待旅客1766.3万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84.2%。实现旅游总收入66.2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倍,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7%,相当于全区GDP的 3.6%。目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约17.5万人,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20多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6.4%,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0.85%。可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区旅游业发展密不可分,旅游业已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逐年加大对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力度,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独成一体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六大旅游区,即沙湖旅游区、西夏陵旅游区、金水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和六盘山旅游区。六大旅游区优势互补,各显风采,以其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文化、古老的黄河文明、美丽的塞上江南等资源景观成为西北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目前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被国家评定为4A级风景旅游区;沙湖和沙坡头旅游景区不仅跨入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的行列, 2007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发布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商务旅游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与普通的观光、休闲旅游相比,商务旅游因其消费水平的高端性,因而对城市经济的

贡献更为巨大。随着我区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沙湖国际沙雕大赛等节庆在我区的成功举办,我区的商务旅游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调查显示:2006年来宁夏的国内游客中以休闲观光游览度假为出游目的的占全部国内游客的65.28%;探亲访友的占6.58%;商务活动的占12.34 %;参加会议的占5.32%;宗教朝觐的占1.65%,商务、会议两者所占比例达到17.66%,这说明,我区的商务旅游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宁夏旅游形象逐步树立。近几年,我区各级政府及自治区旅游局非常重视对我区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影响力。由于宣传促销积极到位,不仅拓展了我区旅游的客源市场,也逐步树立了宁夏的旅游形象。据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318名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区旅游综合印象评价得分为3.49分,旅游形象总体良好。(见表一) 表一 2006年国内游客对宁夏旅游市场综合评价 最好所占比重 好所占比重 一般所占比重 差所占比重 最差所占比重 综合得分 回答人数 单位 % % % % % 分 人 住宿 餐饮 长途市内交通 交通 11.78.53 7 36.335.83 4 43.240.17 8 游览 娱乐 11.18.6 3 42.630.46 2 32.947.58 4 10.811.49 3 购总体印服务 物 象 8.210.27.6 3 1 32.36.445.24 7 7 47.39.337.66 1 1 10.12.27.95 6 4 1.41.78 1.55 7 3.33.41 3.49 6 4494788 5172 15.711.78 4 41.637.55 6 34.437.97 4 10.47 9.86 9.97 1 1.1 2.35 2.01 2.24 2.34 2.01 3.64 3.46 3.4 3.45 3.49 3.32 4360 4974 4137 4554 4609 3534 6

注: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其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相比,与国内旅游业发达的省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运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据调查,旅游旺季约有20%--30%的游客因为铁路运输问题被旅行社拒接。另外由于经济欠发达,我区唯一的机场银川河东机场,只有几家航空公司的几个班次航班,旺季游客集中的时候机票很少打折或不打折,致使来宁游客的航空旅行费用太高。另外,我区目前只开通了往返香港的国际航班,国际游客必须通过西安、北京等国际机场转机才能到达银川,极大的限制了外国旅客的来宁旅游。

----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缺乏整体性,旅游景点的整体知名度不高。水洞沟遗址在中国已经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文化中,既不同于以周口店为代表的小石器传统,也不同于以丁东为代表的大石器特征。它独特的文化遗址特征在国内独树一帜,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出土的大量文物古迹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重大的文物价值和独特的建筑形制,

集中反映了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全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等生活场景,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然而由于景区间缺少深层次的合作,致使我区旅游资源的整体知名度不高,这些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旅游价值的独特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于经济落后,资金缺乏,目前不少旅游景点仍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查显示,2006年我区接待国内游客的平均逗留天数为2.77天/次,过夜国内游客在宁人均花费602元,明显低于其他旅游城市。国内旅客在宁的消费支出中长途交通费和住宿费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3.55%和19.76%,其后依次为餐饮费占15.14%、购物费占14.87%、景区(点)游览费占12.19%、娱乐费占6.19%、市内交通费占3.7%、邮电通讯费占1.63%。

----深层次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作为国内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目前大多数景点仍停留在对旅游资源浅层次的开发利用上,忽视对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挖掘利用,缺乏高科技高文化含量的深度开发。至今各景点介绍回族、西夏文化、风俗的书籍、光盘、宣传品很少。我区渊远的回族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古老的黄河文化以及粗犷的大漠文化,仅靠解说员单调乏味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要将这些灿烂悠久的人类文明展示给世人,必

须要有丰富强大的软件产品做支撑。 ----星级宾馆较少,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既不能满足旅客的住宿需求,也使旅游业的发展过于集中和依赖银川市。调查显示,2006年,在宁过夜的国内游客中:入住宾馆饭店的占65.6%;入住旅馆、招待所的占24.99%;入住亲戚朋友家的占9.34%。目前全区只有星级宾馆48家,且主要集中在首府银川市,致使我区旅游业的发展过于集中和依赖银川市,不利于其全面均衡发展。调查显示,2006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94.57万人次,占全区接待总人数的32.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9亿元,占全区国内旅游收入的53.73%(见表二)。 表二: 2006年各市接待国内旅客旅游人数和收入 指标 国内旅客人数 国内旅游收入 石嘴山市 万人 1 次 592.65 194.57 101.63 亿元 25.48 13.69 3.14 单位 全区 银川市 430 704 309 吴忠市 固原市 中卫市 100.62 2.32 231 86.94 108.89 1.84 4.49 211 412 国内游客人均花 元 费 入境旅游者人数 人次 万美旅游外汇收入 元 8665 7359 157 64 113 972 243.39 211.79 7.91 1.54 2.14 20.01 ----旅行社数量多、规模小,存在恶性竟争的现象。我区现有旅行社95家,市场基本饱和。由于景点是以旅行社送达旅客的人数返还门票折扣的,送达游客的人数越多,返点越多,另外旅游局对接待外省市游客前几名的旅行社也有奖励。为了多接团,一些旅行社互相压价招揽游客,一些旅行社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接团。

三、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对策建议

----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手段、创新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宁夏整体形象。调查显示,游客通过电视了解宁夏旅游的占44.26%,通过亲戚朋友了解的占38.19%,通过旅游宣传资料了解的占37.31%,通过互联网了解的占25.57%,通过当地报纸了解的占25.08%,通过杂志、电话和电台了解的分别占7.01%、5.04%和3.03%。因此,在继续强化政府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宣传画册等多种有效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宁夏。

----高起点、高水准打造品牌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必须将精品战略贯穿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始终,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在产品档次的提升上,坚持高品位。目前,我区已围绕“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这一主题,深度开发“一河两山两沙两文化”七大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饱览塞上江南、探秘西夏王国、领略回族之乡、体验沙漠探险、品味黄河文化、感受红色旅游“六大品牌”。相信此举,必将对我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品牌形象的树立、旅游精品的培育产生积极作用。

----注重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寻找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我区可以挖掘的旅游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独特的回族风情、古长城、古人类生活遗址以及至今仍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古丝绸之路等。如果能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和好的做法,如建造博物馆、采用先进的影音技术,展现兵沟、水洞沟、古长城等历史古迹的原貌,生动再现当年西夏的繁荣景象,我区的旅游景点定能具有更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

----充分挖掘旅游商品、纪念品的潜在市场优势。调查显示,来宁旅游的国内游客购买枸杞的占45.9%,购买食品的占38.13%,购买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占22.26%,购买砚石的占11.19%。枸杞成为首选,一方面说明我区枸杞品质上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区旅游商品的潜在市场有待挖掘。未来的市场开发,在材质选取和创作思路方面应充分挖掘回族的建筑、服饰、乐器等民族文化精华和宁夏的自然风光、西夏文化、美丽传说等地方特色,以回族风情、西夏文化为主题,多出一些高质量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使来宁游客有更多的购物选择

----建立完善政企联合、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统筹吃、住、行、游、购等部门管理,制定互惠互利的长期营销策略。首先,政府应与兰州铁路局协商,旺季加挂北京、上海方向的卧铺车厢。加挂的卧铺车实行专车专用,由银川车站统一调配用于旅行团接待。第二与各航空公司协商旺季增加航班,并由政府补贴部分机票打折差额,吸引游客更多地飞行旅游。第三政府出台规定,旅游旺季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尽可能不在二星级以上宾馆召开会议,以将有限的资源尽最大可能的让旅游团队使用。第四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业投入多元化的格局,打造高质量、高品位、高服务水平的旅游大环境。

----营造宽松环境,扶持旅行社发展壮大,进而将我区的旅游业做大做强。旅行社的经营活动,不仅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等行业受益,而且间接带动金融、保险、通讯等行业受益。目前,旅行社从事国内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来自宾馆的协议差价;二是来自景点的协议差价;三是来自用车单位的协议差价,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旅行社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扶持,工商、税务、交通、旅游监管部门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如对旅游专车免收路桥费;印制统一的旅行社代订(机票、火车票)票免税收据;取消区内线路包车牌一团一办,一车一办的规定等。这样定能使我区的旅行社发展壮大,进而把我区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区由旅游小省向旅游大省的转变,未来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围绕“一河两山两沙两文化”七大特色旅游资源,突出重点,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培育旅游精品品牌。多层面展示我区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以及大漠文化。重视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务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现代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与提高产业质量、提升产业增长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遵循旅游产业化的发展规律,统筹协调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型开发方

式、资源节约性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性旅游消费方式,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 注:

问卷调查资料来源:自治区统计局贸易处旅游调查资料 数据资料来源:旅游局旅游调查公报、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课题组成员:哈金才、苏玉英、张晓刚、胡明

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将成为经久不衰的黄金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宁夏是旅游业后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问题认识不深入,开发定位缺乏准确,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用SWOT方法客观地分析宁夏旅游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以此为依据,其目的是为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宁夏; 旅游资源; SWOT分析;建议

近几年来,宁夏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

产业之一。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与浓郁粗犷的边塞文化,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历史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

一、宁夏旅游资源的概括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旅游商品、科学考察探险及边境旅游等资源。[1]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三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

在此生息。这里并不是单一时代的文化遗址,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在这里都有发现,这也就说明了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水洞沟遗址”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式经过发掘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黄河上游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唯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起源,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为它具有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奥瑞纳石叶石器的文化特点,所以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2.宁夏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宁夏位于古“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雄伟壮观,举世闻名。在宁夏的文物古迹中,长城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古老的战国秦长城(在固原地区),隋长城(在银川平原黄河东),还有遍布黄河东西的明长城。明长城中的“西长城”、“北长城”就是沿贺兰山东麓修筑的。总之中国自秦、汉、隋、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迹,总长度达到1500多千米。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还有其回族风情,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边塞文化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宁夏从古到今的历史全景,是一部浓缩了的西部文化历史篇章。

与此同时,宁夏还拥有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一河两山两沙”(一河指黄河;两山指贺兰山、六盘山;两沙指沙湖、沙坡头)构成了宁夏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现在全区已经形成了沙湖、沙波头、西夏陵、六盘山、青铜峡、金水园等六大旅游区,其中,“5A”景区2个“4A”级景区1个,开放景点90多处。这里有翠岚接天的峻岭,蒿茅连空的高原,漠漠无垠的沙地,水网交错的平原和碧波万顷的湖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交织成一幅幅奇伟多姿、气象万千的画卷。

二、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行业或部门经营决策、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SWOT分析矩阵中的S代表企业的“长处”或“优势”(Strengths);W是企业的“弱点”或“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为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宁夏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原生态性

宁夏的旅游资源开发晚,可开发的空间大,目前这里仍良好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例如:位于宁夏西吉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以奇特的“丹霞”地貌、碧绿茂盛的天然次生林以及美丽的传说得名。由于其所处地域封闭,迟迟不为外界所知。总面积1.4万公顷的火石寨“丹霞”地貌,有丹崖、丹峰、怪石等奇特景观,其造型景观主要在整个区域的西北部,这里石峰林立,因其岩土为红色,故得名火石寨。顶平、身陡、麓缓,其外在形态是丹霞地貌明显区别于一般红色丘陵的主要特征。据专家介绍,这种地貌出现在我国西北实属罕见,奇山、岩层、茂树、洞窟,堪称“四绝”,富有科研和利用价值。还有胭脂峡,位于泾源县城东北8千米的黄花乡羊槽村东侧,东临崆峒山,西接六盘山,南与老龙潭相望,峡谷全长45千米,形成于8亿年前的奥陶纪,属地缝结构。以天上仙女下凡在黄花河洗脸,脸上的胭脂染红了河水而得名。河水在奇峭

的峡谷中潺潺欢唱,顺势而变,形成无数个瀑布。景区中心,满目尽是奇松怪石,名花异草,形似观音赏曲,有道人拜月等奇异景观,胭脂峡下游与甘肃崆峒山紧密相连,山水倒映、云飞雾绕,一派仙境风光。这里气候湿润,年降雨较多,所以使宁夏南部六盘山有了和宁夏北部截然不同的风景。

2.宁夏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

宁夏的旅游资源除了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垄断性。多时代长城在这里共聚、沙坡头生态区、西夏王陵等都是宁夏所独有的。特别是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独一无二, 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7年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3.宁夏旅游资源的密集性

宁夏虽小,但物华天宝,是镶嵌在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就有八十类、46种,每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居西北各省首位。宁夏处于东部季风区域与西北干旱区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的过渡性、多样性造就了塞上江南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呈现出涵盖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沼泽、湖泊、绿洲多种类型的多层次性的奇特景观,在如此小的区域范围内,几乎涵盖了西北地区所有的地貌景观类型,被人们称为“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

4.宁夏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

宁夏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其中回族占三分之一以上,约占全国回族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到过宁夏的人都会对这里多姿多彩的清真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小的宁夏有近3000余座清真寺,宏伟的南关清真寺、同心清真寺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每到宗教节日,成千上万的穆斯林汇集在这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宗教仪式。晨昏课礼之时,遥望巍巍古刹,聆听悠扬的诵祷,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里,穆斯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显示着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风情与魅力,只看这白帽、盖头,不用问,准是穆斯林。在回族家中,喝一盅八宝茶,尝一块手抓肉,那气氛、那滋味,都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5.宁夏旅游资源具有文化独特性

与古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消失之迷一样,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突然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迷。西夏古国及其文明被披上了“神秘面纱”,西夏研究被叹为“绝学”。

距今七百多年前的西夏王朝,离我们似乎是那么遥远和陌生。与西夏同时代的王朝相比,地处中原地区的宋朝,因其历史文献和文物的丰厚,似乎可以触摸;同为少数民族王朝的辽、金两国,也因有正史可据,而显得具体生动。传世至今的西夏的历史文献,就是比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甚至两千年前的汉朝,也显露出记载粗疏和面目模糊。中国有后朝修前代历史的传统,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独具风采。但元朝作为宋、辽、夏、金的后朝,却仅修了《宋史》《辽史》《金史》,而未修西夏史,这就使很多西夏历史资料未能通过正史保留下来。大自然的风沙埋葬了楼兰古城,战争的屠刀抹杀了西夏王朝。西夏陷落时,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带着强烈复仇心理以及处于战争狂巅状态的蒙古大军,对西夏人民和西夏文明实施灭绝性的毁灭。不但血洗都城,人尽

灭,物尽掠,积聚近200年的城市宫殿、国宝史典被付之一炬,而且还将贺兰山下的皇家林苑及陵园毁盗殆尽。所以现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大小盗坑随处可见。曾有史书说西夏民族都被斩尽杀绝,西夏民族和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更可叹的是,中国“二十四史”中竟唯独没有西夏专史,西夏文成为罕有人识的“死文字”。西夏,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鲜为人知的“神秘古国”。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宁夏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宁夏地处大西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国民人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较低,当地的旅游消费需求能力不够强,国内旅游规模难以扩大;总体经济实力差,投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满足旅游需求的基础设施很不足。宁夏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问题较严重,涉外饭店和旅行社数量、等级、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不高,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欠缺集团军或强有力的龙头带动。目前宁夏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虽达到一定条件,但离发展旅游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地域公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等设施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交通不够便利(到很多地方的车都没有直达,比如说太原)虽然现在正在改善中(今年2月19日,也就是正月初二)已经举行了从银川直飞香港的首航仪式,今年4月15日将正式开通,青岛经停银川至敦煌航线4月开通,)但还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总之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并非人们预期的“投入小,见效快” 。

2.宁夏的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宁夏的旅游管理体制交叉,行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约。个别部门对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不是站在全局高度看待旅游产业,而是从部门利益来制约旅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在管理与服务方面,标准化与企业文化意识在旅游行业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旅游产品,只注重短期行为,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对经济的拉动力还不足。另一方面,人才资源战略的滞后,专业人才欠缺,又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和留住本地人才,宁夏的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涉外饭店的服务人员以及导游的整体素质底,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外语水平普遍较差,是造成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原因之一。

3.宁夏旅游形象模糊,宣传力度不大, 缺乏旅游精品 旅游地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的认知和评价。成功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营销和品牌构建。提起我国有些城市或景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它们的形象。例如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成都—天府之国;珠海—浪漫之都。但是在国内的人们一提起宁夏,往往想到的是茫茫的戈壁或是荒凉、贫穷和落后。还有一些人甚至都不知道宁夏是中国的一部分。近些年,虽然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时地宣传宁夏旅游,但是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且所用的宣传渠道单一,人们很难看到在电视媒体或其他媒体上关于宁夏的旅游广告,即便游客看到的一些广告也是缺乏足够的时代气息,无法刺激游客的游兴和欲望。

从传统的旅游资源观看,宁夏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建设也相对落后,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景区、景点相对分散,难以产生组合起来遥相呼应的龙头效应;有特色的、形成规模的景点较少;经济实力弱的旅行社多,运作能力强的旅行社少。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缺乏高品位、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

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某些人文资源由于文化延续出现断层,导致景区、景点不为人知,同时,也为目前的景区开发带来难度。总体来说,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4.宁夏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所致,宁夏旅游季节差异特别大,冬季漫长,气候严寒,适宜旅游的季节显得短促。再加上冬季人们大多更希望到温暖的地方游玩,这些都为宁夏的冬季旅游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这样也就造成了当地酒店旺季不够住,淡季又闲置的连锁反应。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扩大开放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1.西部大开发给宁夏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旅游业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及实业家所注目。可以预见,未来20年中,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规模、速度,还是质量、水平,都将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从旅游宏观竞争环境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对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绿色工业”,其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且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将是国家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的涌入,会加快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实践为西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西部旅游发展中,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避免过去出现的错误,少走好多弯路。

2.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给宁夏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一方面能有助于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精品”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积极地刺激旅游需求的增加,提高居民的出游率,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宁夏旅游业发展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为社会生活,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的过程中,GDP不断增长,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这些都将为宁夏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 大旅游之社会气候的形成给宁夏带来极好的发展时机

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了社会各界兴办旅游的信心和决心。旅游发展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充分说明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宁夏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宁夏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

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宁夏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以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固原市。宁夏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邻省之间存在一些相类似的旅游资源,如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还有敦煌石窟,这些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较高,这样一来对于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像陕西的兵马俑、华清池等旅游资源知名度很高,开发比较早,与宁夏又是邻省,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目前,陕甘青蒙等周边市场是我区旅游的基础性客源地;京津地区是国内旅游三大客源输出地之一,宁夏旅游产品在这一地区的认知度已逐步确立,客源空间巨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客源市场、广东、西南、胶东半岛、湖北、湖南、广西等市场上升势头迅猛。这些潜在游客面对相似的资源,其旅游动机和目的地选择往往易受宣传的影响。因此,宁夏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旅游宣传一定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建设,这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存的。宁夏生态环境状况虽然较好,但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影响仍然不可忽视,要尽量减少破坏性开发,将破坏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3.旅游市场变化迅捷,替代产品多 旅游市场的可变因素太多,游客的需求、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变化,要求旅游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部分旅游资源相类似,具有较强的相互替代性,例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可是红色旅游并不是只在某一个省有,不说全国范围内,就西北五省就有陕甘宁三省都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哈尔冰大力发展冬季旅游,每年吸引人最多的就是冰灯冰雕,可是这些现在并不是只有在哈尔滨能看到,在宁夏也能看到。另一方面,换个角度看,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产品,并非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必需的,可替代的产品很多,如读书、上网及其他众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因此,旅游经营者必须要有时尚头脑,以变求新,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对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加快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宁夏旅游经济,应该确定“大旅游”和“和谐旅游”的思想、大资源的观念和大区域的意识,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致”的方针,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的战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联合开发精品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将宁夏旅游经济带上一个更高更完善的平台。

(一) 加强行业管理和法制建设

营造保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旅游市场秩序,让旅游经营者放心开展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非常重要。必须加强行业管理和法制建设,实施高标准的管理,提高宁夏旅游业的经营水平,使之与国际规则接轨。区域合作、客源互动是各地旅游市场开发的成功操作方式之一。要努力加强与周边的区域联

合,实现产品与市场共享,开拓旅游大市场。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的门槛,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要通过联合、收购、兼并和股份制改造,加快组建实力强、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旅游行业规则体系建设。制定实施地方性行业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快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诚信好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强旅游行业作风建设。以入世为契机,加大对宁夏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旅游企业外向型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重点抓好宁夏旅游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 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

招徕旅游客源,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 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 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 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例如美国各州的对外旅游宣传费用都相当可观,纽约州的宣传费用为960万美元,佛罗里达州为900万美元,夏威夷州更高达1400万美元。宁夏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许多景区知名度不高;是由于缺少系统的开发与宣传,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造成目前“门前冷落车马稀”,给下步的营销宣传带来一定的难度。宁夏旅游业应利用银川市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品牌,加大投入做好宣传促销工作。

(四) 做好规划,打造旅游精品

旅游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产业,应进行科学、综合、详细的规划。修编旅游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是打造旅游业精品的重要手段。要树立强烈的旅游品牌意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度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旅游规划要更具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旅游资源的整合,要注意与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生态农业、市政建设、购物娱乐有机结合,亲山近水,动静相谐,逐步构建点、线、面一体,县市、部门、行业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优势互补、旅游线路适销、旅游特色独具的良性循环的旅游新格局。加强与外省、外地区域间合作,拓宽组团网络,引进外地客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捆绑推出旅游线路,壮大双边旅游经济。

结 语

宁夏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比较晚,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与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针对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宁夏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考,从而使宁夏的旅游业稳步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