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的两个基本特征

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的两个基本特征

2021-11-28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第l期 2006年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twnal of Hi曲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 l_l9 No.1 Februarv 2006 ●文学大视野● 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的两个基本特征 张治国 (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经历了建国三十年和改革开放二十年两个发展阶段。两者既有历时性关联 又有共时性分野。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和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两个基本特征。深入分析 其复杂成因,对汲取历史教训,尊重艺术规律,营造良好的文学环境,繁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关键词: 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政治性;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2l87(2OO6)0Ol-0043—003 结束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经过拨乱反正,文学 从学界较能接受的情形看,文学思潮,通常是指在一 个较大的时空范围内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审 美需求相适应的由文学思想(观念)、文学创作、理论批 评以及文学运动等所共同形成的文学潮流。在系统构成 逐渐摆脱了“工具论”的束缚,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品格和 地位,文学思潮空前活跃,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当代两阶段的文学思潮在审美取向和思潮类 型上也有显而易见的嬗变:建国三十年占据文坛的主要 的诸要素中,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又是思潮总体面貌的决 定性因素,因而,有人将之喻为“创作思潮与理论思潮合 奏的交响乐”… 。 是工农兵思潮;改革开放二十年在文坛上次第呈现的则 是“人学”(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文化寻根思 潮、新写实思潮以及大众文学思潮等。弄清当代文学思 潮两阶段历时性的关联和共时性分野,对建国三十年文 学思潮基本特征的考察和根源探寻,具有认识论意义和 方法论价值。 任何一种文学思潮的萌芽、运行及其兴衰,都是文学 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运动的结果,同时又受制于特定 的经济、政治,并渗透着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其他社会 思潮。所以,无论是对具体思潮现象研究抑或对思潮史 的研究,都要充分考虑其生成的主客体因素和内外部因 素,同时还应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历时性与共时性、历史 观点与美学观点等辩证关系。惟此,方能全面准确地把 握文学思潮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 建国三十年作为有别于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相对独立 的历史单元,其文学思潮的发展因受制于特定历史语境 而呈现出多种表征。其中最突出的则是鲜明的政治性和 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两个特征。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清 楚地看到社会历史的曲折演进给文学打下的深刻烙印, 已有5O多年发展史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既是一个 开放系统,又是一个与百年民族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联的 文学为维护自身的审美属性和本体位置所作的艰苦抗 争;同时,它还给我们这样的警示:在政治主宰文艺、以现 整体,还是一个前后阶段潮流相互勾连、影响、承续,逐渐 实主义为文学独尊的文化环境中,文学必然要付出牺牲 由稚嫩、单一、狭隘到走向成熟、丰富、阔大的动态演化过 程——历时性过程。从共时性角度看,人们一般以1979 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为界,把当代文学思潮的运 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建国三十年(1949~ 1979),由于行政指令对文学的干预以及受“工具论”的 主体性、审美性的代价,沦为政治附庸和斗争工具,从而 走向封闭、单一和衰落,严重阻遏民族文学走向现代化、 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的鲜明政治性特征,是战争文 化心理在文学领域的折射。主要表现为:“实用性和狂 钳制,文学思潮带有浓重的“运动”色彩,呈现出单一、封 闭的格局;后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1979~今, 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 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爱国主义热情占支 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十年浩劫 收稿日期:2005—11—25 作者简介:张治国(1964一),男,湖北枣阳人,襄樊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1期 2006年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in'hal of Highel-Correspondence E由cation(Phi1o V 1.19 NO.1 ! !! February 2006 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排斥,等等” 。 战争文化心理在本期文学创作中,尤其在解放后因 坚持延安文学传统而占据文学“中心”位置的作家创作 中表现出来:如小说《创业史》、《保卫延安》、《青春之 歌》、《艳阳天》;散文《东风第一枝》、《花城》、《红玛瑙 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诗歌《雷锋之歌》、《致青年公 民》、《天山牧歌》、《玉门诗抄》;话剧《蔡文姬》、《战斗里 成长》、《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等等。这 些作品的在题材上基本是对历史、现实生活的宏大叙事; 在主题上一般表现民族、阶级、路线斗争,讴歌革命英雄 主义和乐观主义等重大政治主题,发挥着文学对受众进 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教化功能。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大多 数被文学体制接受因而合法化的“中心作家”来说,无产 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饱满的政治热情,不是外力强 制的产物,而是内化的自觉意识和职业使命感。在他们 看来,“文学写作与参加左翼革命活动,是同一事情的不 同方面。文学被看作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 式。他们……不认为可以把政治活动、社会参与与文学 写作加以区分”;他们还普遍认为,“凭藉着‘先进的世界 观’,作家能够正确地认识、把握客观生活和人的生命过 程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明确的目标感和乐观精 神,必然是他们作品的基调” ’。 如果说建国十七年(1949—1966)间,文学活动尚能 在精神创造的审美特性偶尔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尊重而 表现出非政治化和创新的锐气,那么,到“文革”时,在狂 热的激进主义的裹挟下,文学问题被完全等同于政治问 题:在创作上,政治观念、意图被更直接地转化为艺术作 品,即“政治”的直接“美学化”;在批评上,文学的内部规 律对解决文学问题基本失效,政治裁决成为唯一手段;对 读者来说,“作品的接受行为,也更明确地被赋予政治的 意义”——也就是说,文本的生产、发表、阅读、批评的等 各个环节,都变成了纯粹的“政治行为” ”“。于是,文 学的主体性丧失,逐步沦为政治的附庸和斗争的工具。 造成本期文学思潮的鲜明政治性特征的原因是复杂 的。质言之。首先是由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和当代文学所 处的时代决定的。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斗争——尖锐 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内 容。因而,对人类社会生活作审美观照的文艺,就不可避 免地被赋予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在“五四”之前,文学创 作中的政治倾向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中国共产党诞生 以后,强调文学的政治倾向性,把文学事业当作“无产阶 级民族斗争的一翼”[4]356,成为进步作家的自觉追求,如 左联时期的“普罗文学”和抗战时期的文学。解放战争 时期,以延安文学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的政治性得到了 更为明确的强化。新中国初期的文学作为延安文学的延 ・44・ 续,其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也就 自然而然并易于理解了。 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文学传统的延宕的纵向角 度,确实能找到本期文学思潮政治性特色合理的阐释依 据,然而横向考察也许能提供更为深刻的答案:本期经 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构成的高度同质的整合关系,是 思潮政治化的内在根源。与改革开放二十年大相径庭, 建国三十年间,计划经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为政 治服务的一元化文化三者问的关系是高度协调的,彼此 可以互相支持,互相解释,非常“配套” 5】1。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体现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权威,不 仅为实现国家民族尽早摆脱贫困落后局面、使社会走向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 也为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确立了某种“范 式”;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是消除非无产阶级异质因 素与巩固政权的必要手段,辐射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自然涵盖了文化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化,是 (计划)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大前提下,政治与文化 之间确立的主导和从属的等级关系,在内容与性质层面 上,文化则以无条件体现政治的阶级斗争策略为旨归。 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文学的主体性是难以获得的。同 时,企图逸出政治统驭轨道的文学活动,也注定没有存在 的合法性。 其次,是文艺权力部门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片面理 解和执行中的偏差使然。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毛泽东这样看待政治与文化与 文艺的关系:“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 定形态文化的”L6”如,“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 定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是 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服从党在一定革 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故文艺“从属于政治”、 “服从于政治”[7]5 ¨。应当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把 文艺部门看作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以及制定相应的文艺 政策“具有时代的合理性”,然而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 给当代文学思潮带来了严肃而浓重的政治氛围”-8j2。 在本期,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通过权力部门制定的 文艺政策和做出的“决议”来体现。另外,一个常用并被 认为是有效的做法,是开展文艺批评。但此期的文艺批 评被严重政治化了,基本不是一种个性化或科学的作品 解读,而变成政治性的“裁决”手段:“一方面,它用来支 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对不同 程度地具有偏离、悖逆倾向的作家作品,提出警告”[3112。 如1951—1955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 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都是在批判 所谓“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名义下进行的。1957年之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1期 2006年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曲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1.19 No.1 Februarv 2006 在“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指导下,文艺领域内的政治斗 争更加频仍、激烈。如l957年的“反右”斗争、l958年到 1960年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1963年始在哲 学、史学、经济学、文艺领域全面开展批判运动,以及 l964年《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铺子》、《李慧 娘》等一批电影、戏剧被定为“修正主义”、“鼓吹人道主 于对生活的深人体验,作家的视野开阔了,创作题材也扩 大了。1956年党中央制定“双百”方针后,文坛提出了 “干预生活”的口号,促进了文学题材和主题的进一步拓 展,催生出一批真实深刻反映现实矛盾的作品,如以《组 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为代表的暴露现实阴暗面的作品, 以《红豆》为代表的描写爱情生活“干预灵魂”的作品。 这说明l956年前后,小说现实主义精神加强了,由片面 单一的重视歌颂功能转为歌颂暴露并重,文学中现实主 义”、“美化资产阶级”等遭到挞伐……这些事件,都是混 淆文艺与政治的界线、以行政手段干预精神生产、以政治 运动取代文学运动的典型例证。 第三,“左”倾思潮的发展蔓延,视政治性为文艺主 要的甚至唯一属性,从而导致了文艺本性的丧失。毛泽 东尽管强调政治决定文艺,但并未把两者等同起来。但 “左”倾文艺思潮则“往往以一般代替个别,或者把艺术 的阐述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哲学原理”[91147 ,从 而把哲学世界观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的分野,看成是划分新旧现实主义和新旧文艺的根本原 则,模糊了文艺本性乃至取消了文艺的独立地位。“文 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对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行了大肆破坏。无中生有地炮制 “文艺黑线专政论”,把建国十七年的文艺全盘抹煞,一 方面打造“阴谋文艺”、“瞒和骗”的文艺为自己捞取政治 资本,另一方面则挥舞着政治大棒对诸如晋剧《三上桃 峰》、电影《创业》、《海霞》等优秀作品进行围剿讨伐,促 成了文学批判与政治运动的完全整合。 本期接连不断的批判、斗争,构成了当代文学思潮的 重要内容,同时又作为文化背景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文 学创作。所以,本期的工农兵文学思潮,其大量创作是把 扩大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为观照生活的视角,从本质上说 是以政治为本位的思潮,或可称为政治化的文学思潮。 从创作方法和文学精神来看,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 的另一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潮,非现实主义思潮遭到 压制和禁锢。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学创作所走的是一条狭窄的现实主义道路。 建国后,现实主义(当时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强 调为作家恪守的准则和必须使用的正确方法,非现实主 义手法被当作异类遭到排斥。这就决定了此期文学创作 手法和风格形态的单一化。但即便如此,文学之路也并 不平坦,现实主义精神并没有顺利地得到贯彻,有时被削 弱,有时被阉割,有时甚至走向悖逆。小说创作的情形印 证了这一点。 新中国刚诞生时,面对新时代新生活,许多作家出于 高昂的政治热情,有意配合现实政治,试图用具体的生活 事件来阐释某一政策或理念,廉价的乐观情绪以及公式 化、概念化的缺陷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得益 义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l957年文艺界反右斗争扩大 化,使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遭受重创。反右斗争不仅让一 批无辜作家蒙冤,更严重的是定下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 的戒条,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助长了文艺批评中 “左”倾教条主义倾向,鼓励了回避矛盾、粉饰太平之作 的盛行。这既表现在“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中,也反映 在小说中,现实主义精神被削弱。为扭转“大跃进”运动 造成的文学创作的严重滑坡,党对文艺政策作了适时调 整,重申“双百”方针,这给作家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 创作环境。随着真实性浪潮的高涨、现实主义精神的复 苏,一批历史题材的作品相继问世,如陈翔鹤的《陶渊明 写挽歌》,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等。这些作品虽未直 接反映现实,但在以古讽今中凸显了现实主义精神。 “文革”期间,“四人帮”在文艺理论上推行“三突 出”,小说创作地被纳入为“左”倾政治服务的轨道,“瞒” 和“骗”的反现实主义文学大行其道。当然这期间也有 少数作家仍顽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但由于势单力薄,终 淹没于“阴谋文艺”的喧嚣中。 当代文学思潮发展历程说明,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主义,其丰富内涵“经历了一个 简单化、教条化、绝对化和神圣化的过程。迄止‘文化大 革命’终结,3O年现实主义文艺实践虽有显著实绩,但可 以说历经曲折,几至隳堕”_】0] 。。粉碎“四人帮”之后, 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得 以全面恢复并逐步深入。 第二,在对外国文化遗产的借鉴和吸收上,把是否现 实主义作为对外国文艺理论、文学作品进行译介、学习和 吸收的衡量取舍标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学形态一元 化的格局。 新中国在文艺体系的建构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借鉴 苏联模式。这种状况,和当时世界处于“二战”结束后的 冷战时期,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共产主义,对新生的人民 共和国全面实施扼制、封锁政策有关。换言之,处于当时 特定的国际大环境,除了学习苏联,中国几乎没有别的选 择。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 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如高尔基、法捷耶(下转第62页) ・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第1期 2006年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oin'hal of Hi el"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V l_l9 No.1 February 2006 7.如果主语是由aU+定语从句,something,anything, everything.nothing+定语从句,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或 “say,hear tell,leave o of”等,g通常用“秃头”不定式。如: I’ve heard tell of him. He let go ofthe rope. all+不定式结构”等充当,并带有动词“do”的某种形式, 用作主语补足语的动词不定式可为“秃头”不定式或带 “t0”的动词不定式。如: I felt that the kindest thing I could do now would be He made believe he was innocent. 参考文献: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4. (to)walk away.(《大学英语》精读Unit 1) 8.在一些固定搭配中,如“make do,make believe,let [2]C.E埃克斯利,J-M埃克斯利.综合英语语法[M].石家庄: drop,let fall,let fly,let drive,let go of,let there be,hear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上接第45页)夫等的长篇小说,马雅柯夫斯基、伊萨柯 的教训也是及其深刻的。 夫斯基等的诗集,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集,季菲摩耶夫、毕 总之,经历曲折发展的建国三十年文学思潮,以其鲜 达可夫的文艺理论专著等等。这样,苏联的文学理论体系 明的共时性特征,成为极具反思意味供后人解剖、评说的 和研究方法被完整地输入进来,对此后中国的文学理论批 文化标本。半个多世纪的当代文学实践证明,只有恰当处 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外,西方社会l9世纪 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尊重文学内在规律,在借鉴本 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被大量译介。对于2O世纪外 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同时,以开阔的胸襟吸纳世界文学的 国现代文学,获准译介的被限定为“现实主义”的或“进步 成果和艺术经验,提倡并鼓励创作方法的多样化、美学原 的”作家作品,如英国的萧伯纳,法国的罗曼・罗兰,美国 则的多元化,文学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健康发展。 的辛克莱,智利的聂鲁达,土耳其的希克梅特,日本的小林 参考文献: 多喜二等。至于2O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作家 [1] 吴家荣.新时期文学思潮史论[M]-厶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品、苏联文学中偏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径的创作, l998. 则被当作反动或腐朽颓废的思想艺术倾向而被拒之门外。 [2]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在六十年代,尽管中国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有一些变化和调 l999. 整,但总的趋势是走向自我封闭,到“文革”时期,则发展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到对过去中外文化的完全否定和彻底决裂。 [4]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A].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 第三,从建国以来的文艺思想斗争、文艺理论争鸣等 汇编(上册)[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情况看,实际上也是捍卫现实主义理想、原则和规范的演 [5] 陶东风.多元与沟通(代前言)[A].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 绎。例如,l956年“双百”方针被提出以后,文艺界掀起 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A].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 了讨论现实主义问题的热潮;1962年围绕着创作题材问 京:人民出版社,1986. 题。文艺界开展了关于“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 [7]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著作选读 的讨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代围绕着现实主义问 (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题持续展开的文艺斗争和理论争鸣中,引人注目的是建国 [8]刘锡庆.新中国文学史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七年间“正统派”与“胡风派”和“干预生活派”不同的现 1996. 实主义观的交锋。后两派的观点虽在与“正统派”的冲突 [9] 陈传才.文艺学百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中失势,却在冲突中显示出自身的意义,并在改革开放后 [1O]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被重新认识、评价。这场旷日持久的文艺争鸣,从性质上 社,2002. 看。“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内部的冲突和斗争”,从客 [11]张器友.近五十年文学思潮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观效果上看,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现实主义文学创 社。2005. 作实践和文艺学的理论建设”_ 】。当然,它给我们留下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