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差距
【摘要】: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压力日益增大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进一步发展占用资本低、风险相对较小的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壮大资产实力、扩大信用中介职能、分散经营风险、优化收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透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间业务 现状 对策
【正文】: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经营中间业务无须占用自己的资金,是在银行的资产负债信用业务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可以促使银行信用业务的发展和扩大。中间业务占银行收入比重逐年加大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它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我国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
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分为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交易、基金托管、咨询顾问以及其他共9个大类。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
1、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小
银行不占用自身的资金,或极少占用自身的资金,以“中介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双方的交易提供平台,接受双方的交易委托,并收取服务费用。增加银行收入。这也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最根本的区别。由于中间业务通常不占用或极少占用银行自身的资金、且收益也不受存贷利率的影响,发展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小。
2、产品种类多,业务范围广
中间业务产品中既有与存贷款业务紧密相关的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承诺等产品种类,也有交易、托管、代理、咨询顾问等与传统银行业务关联度相对较低的产品,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信托、投资银行、基金等各项金融服务,与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相比,其业务种类众多,产品更是多不胜数。
3、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先进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包含多个知识领域,在开展中间业务时,银行需要借助相关专业人才运用数据仓库、数据采集技术来管理和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中间业务产品服务。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加快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使客户收入最大化。提高银行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中外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差距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13—2014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随着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持续加快业务转型,中间业务得到大力发展。201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规模较2013年同期增长16.2%,超过了同期净利润的增速10.7%和利息净收入的增速12.6%。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长率为40.1%,区域性银行的平均增长率为39.9%。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增速较缓。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银行规模较小,增速较快,并且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
上市银行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结构与2013年同期相比,呈现利息净收入占比逐步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逐步上升的趋势。在20家上市银行中,2014年的利息收入占比增高的仅有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家,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提高的有17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成为营业收入的重要驱动因素。
总体来看,虽然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增速放缓,中间业务增长却可圈可点,在银行卡,理财等传统中间业务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投行、托管、贸易金融等新兴业务成为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二)中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差距比较
1、经营范围和品种
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及银行卡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如表(1)
表(1):建设银行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表
种类 收入占比(%)
结算类 24.76
代理类 14.1
担保类 2.97
银行卡类 12.23
委托贷款 15.51
咨询 5.37
基金 1.2
其他 23.86
注:数据来源于建设银行2012年年报分析。
从表(1)中可看出,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咨询、基金类业务仅占约6%。而国外银行与我国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不同,见表(2)
表(2):大通银行2012年非利差收入 (百万美元)
种类 收入(亿元) 总收入占比(%)
投资银行业务收费 3,612 13.81
交易费收入 4,972 19.00
私人股本收益 —1,233 —4.71
证券收益 866 3.31
手续费和佣金类 9,655 36.90
按揭手续费 386 1.48
其他非息收入 284 1.09
总计 18,542 70.87
注:数据来源于2012大通银行年报分析。
可见,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业和投资管理业务,分别占比13.81%和19%,而且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类业务的依赖性小。对比我国银行的中间收入构成,传统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分别占比24.76%和14.1%占比过高,而咨询类和基金业务只占比6.57%,属于明显的短板。虽然在我国有分业的客观因素,但我国中间业务的层次性较低的实际状况也很明显。
2、规模和收入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增幅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我国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及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主要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为5324.4亿元人民币,比美国银行高87%,但仍比美国银行、汇丰及瑞银集团三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低1226亿元,而净利息收入比美国银行等三家银行高12436亿元。我国中间业务收入最高的工商银行分别比美银、花旗、瑞银低1490亿元、847亿元和146亿元。
表(3):201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国外银行的比较
单位:亿人民币元
项目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交行 招行 美国银行 汇丰 瑞银集团
净利息收入 4,433 3,762 2,836 3,895 1,307 989 2,577 1,814 395
非利息收入 1,356 864 1,239 1,191 338 337 2,846 2,203 1,501
营业收入 5,789 4,626 4,075 5,086 1,644 1,326 5,423 4,017 1,896
非息收入占比 23.4% 18.6% 30.4% 23.4% 20.5% 25.41% 52.48% 54.8% 79.17%
注:数据来源于各商业银行发布的2013年报中的分部报告。
3、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分析
从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也明显低于国际先进银行。2011年,美国银行、汇丰等7家全球重要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平均为50.66%,而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仅为18.99%,不到国际先进银行的一半。近两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占比仍显著落后于国外先进银行,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30.41%,分别比美国银行、汇丰和瑞银集团低22.1、24.4和48.8个百分点,其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更大,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低的是宁波银行,占比仅为11.78%。
三、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对于处在加快转型,结构调整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发展与创新就更不容忽视。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转型
如今,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战略转型已成各方共识,而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我们看到,从盈利模式来看,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高达70%,存贷款类业务的收入不足30%,非常适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存贷款类业务的收入占到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尚待提高。因此,随着金融业转型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变革,涉及重组战略的设计、目标客户的搜寻、融资安排、代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其次,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居民收入增多与居民缺乏投资和操作技术及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最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所以,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相关的中间业务,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受传统业务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仅仅局限在一些具体的业务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过的420多种中间业务中, 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而且受传统经营思维模式的限制, 现在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 诸如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养老金等代理业务等,而租赁、咨询、各类担保贷款及投标承诺、证券、信托、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的甚至是空白,致使中间业务不能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成为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与之相对比的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涵盖了投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了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其收入水平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金融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借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了系统的管理,但是缺乏长远的规划、协调和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的完成数,只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中间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不足,这样使得基层分支行在中间业务市场的市场拓展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此外,对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缺乏一种统一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中间业务往往是由各个不同的部门负责,这种分散化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信息的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四)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由“表3”可看出除中国银行由于历史原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为30.41%外,其他几大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未到百分之三十。而与国内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银行如美国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占比在百分之五十多,瑞银集团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五)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现代意义上的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 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 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比如理财顾问, 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 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业务品种的“瓶颈”。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 缺乏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六)科技投入不足
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可以说金融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当前在发达国家,自助银行已经基本替代了传统的银行商业网点。在年营业额4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银行中,平均22%的中间业务操作是在自助服务设备上完成。
相比之下,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只是把机构网点的扩张和人员结构的优化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采取增加网点、延长工作时间等简单粗放的形式,而对科技的投入却相对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商业银行,许多中间业务处理仍由手工操作, 服务质量和效率较低。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点多面广、营业机构遍布城乡,基础条件差,设施装备比较落后,自助终端覆盖面小,即便是有些银行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备,但由于设备故障多、软件程序开发不足等原因,导致利用率很低,不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只能用于应付日常业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的是中间业务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市场沟通、分销渠道、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中间业务品种要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类业务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同时,产品的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将西方商业银行中先进的创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特点的中间业务产品。
(二)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
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公平、高效竞争,引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的发展。在西方,中间业务能够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是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不开的。西方国家从《银行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到《信托法》、《期货法》等法律体系,对银行中间业务都有全面详细的规定。在我国,长期以来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应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政策支持,应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实行备案制或审批制(已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有所涉及)。建议出台一批完整的中间业务法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来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使商业银行做到中间业务收费有据,避免银行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使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改变商业银行自发状态下开展中间业务存在的种种问题,减少业务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当手段,影响业务拓展,努力使我国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的发展。
(三)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对中间业务各行要建立明确详细的考评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权重,确定中间业务量、收入及发展速度等的年度量化指标,对职工办理的中间业务形成的手续费收入坚决按比例兑现,杜绝不应该的克扣现象,形成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抓实的局面;使职工切实感觉到大量办理中间业务为本行及自己的收入带来的效益。
(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到抛弃中间业务是存贷款之外的附加业务的错误经营观念。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完善和深化,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扩展创造各种必须的条件。其次我国金融业应实行混业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是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
(五)注重人才开发战略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六)加大科技投入
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与金融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各行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基本完成,在产品设计、开发、组合方面,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信息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品种,增强中间业务科技含量。
六、结论
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现阶段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中间业务在稳定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缓解资本压力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对现代商业银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这些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依靠自身在信誉、信息、人才、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大力发展资本占用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摆脱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营范围、收入水平、业务结构、服务手段等方面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业务发展中存在认识不足、业务品种单一、业务管理分散、科技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持续完善中间业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对中间业务的科技、人才等资源投入,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不断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同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以此来促进中间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邓晓丹.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与创新选择.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张树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再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03期
3.王卫国,李化常.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4.贺瑛,李文亮.银行中间业务处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5.蔡则祥,王艳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