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哲.中国矿业大学,2012.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两种最具决定性的投入要素之一。金融体系可以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率。因而如何推动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以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本文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在对金融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界定之后,基于国内外现有研
究成果,进行了理论研究。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金融系统向技术创新企业提供资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或资金提供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使得融资行为面临的风险加大,并降低各种金融安排向技术创新企业投资的意愿。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权益融资以及权益融资方式下的风险投资等金融安排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时的行为选择,进而厘清金融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在Stiglitz和Weiss(1981)信贷配给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商业银行通过利率歧视和关系融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原理;在Allen和Gale(1999)的观点多样化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权益融资通过分散搜集信息和资本定价机制而形成的信息处理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投资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新企业所采用的各种契约安排和激励约束机制。
遵循科学、简单、有效、可实施原则,本文设计了金融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标体系。
在对金融发展的宏观、商业银行、传统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四个层面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和应用三个阶段的相关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之后,以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对各组变量进行压缩,对压缩后变量进行一般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多项分布滞后模型检验表明,金融发展的四个层面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均存在长期作用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宏观金
融、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格兰杰因,风险资本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格兰杰因,企业技术创新是风险资本的格兰杰因;方差分解模型检验表明,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差贡献率非常大,而宏观金融和风险资本的方差贡献率较小。
基于金融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检验,本文对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
的作用效果进行再检验。在对商业银行进行再检验时,以银行业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代表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和银行信贷向非国有经济投放的力度,从而代表商业银行的发展,并设置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非国有经济发展、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法律制度环境和引进外资程度五个控制变量,进行31个省的面板数据回归,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力显著;引入控制变量后,银行业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对专利数的解释力度下降,银行业结构对技术市场成交额的解释力度上升。在对股票市场进行再检验时,首先以R~2衡量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水平(R2即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回归(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结果的拟合优度),对上海A股、深圳A股主板、深圳中小板三个板块分别进行了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并对主板上市公司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再检验;接着又以研发强度衡量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检验;最后将两种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权益融资比债务融资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
基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结合国外的成功
经验,指出我国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作用不充分的现象,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从而从主体层面和业务层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深入融合的对策建议:要建立多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和开展业务创新,要发展和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政府要从微观上加强对相关主体的引导和激励、从宏观上塑造和优化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从而实现以金融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企业的针对性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