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2022-10-28 来源:乌哈旅游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濂嗜学

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手自⑤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买。④假:借。⑤手自:亲手。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⑦走:快跑。⑧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

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1 / 23

[3]用“ ”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

[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 )。

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

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2. 文言文阅读。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

(注释)①屦(jù):麻鞋。②缟(gǎ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xiǎn):赤脚。

2 / 23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欲徙于越(________) (2)或谓之曰(_________) (3)以子之所长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

3 / 23

曰:“念终始典于学①。”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不知道_____

② 建国君民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4 / 23

小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熟:(_________________)

(2)虎亦卒去 卒:(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3

5.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③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④昧,黑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6 / 23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A.安全 B.哪 C.平安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年七十——年方十八

B.臣闻之——如日出之阳

C.善哉——积德行善

[3]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

B.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

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文:老年好学,好比举着蜡烛走路。

[4]翻译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正确的是( )

A.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B.点上蜡烛照明不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吗?

7 / 23

C.点上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走路好。

[5]这则短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A.少而好学 B.老当益壮 C.学无止境

6. 阅读理解。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往①而不来,非礼②也;来③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④,无礼则危⑤。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选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往:施人恩惠

②非礼:不合礼

③来:施恩惠于自己

④安:安定

⑤危:倾危

8 / 23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礼尚往来__________

②往而不来____________

③来而不往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童趣(节选)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

9 / 23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词句没有“看”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定神细视 B.神游其中 C.见二虫斗 D.观之正浓

[2]让作者觉得有趣的事情是( )(多选题)

A.神游土墙花台 B.挑逗虫蚁 C.观二虫斗 D.鞭蛤蟆

[3]读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 ,窥头于牖⑦ ,施⑧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②钩:衣带上的钩。③写:摹画。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闻:听说。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⑦牖(yǒu):窗户。⑧施(yì):延伸。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0 / 23

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

11 / 23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9. 文言文阅读。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

(1)陶侃(尝)出游 尝:(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取之耳 聊:(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而(鞭)之 鞭:(____________________)

(4)汝既不(田) 田:(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

12 / 23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翻译下列句子。

(1)用此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名著品读。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3 / 23

[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

[2]以上选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____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 (_______________)

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

14 / 23

[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或:_________ 沃:_________

③食不给 给: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谗:_________

15 / 23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16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17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志在高山____________

②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原文同语填空。

A.《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B.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8 / 23

C.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

[4]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让人羡慕,根据你的积累请你写出有关“友情”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本文给你的启示或者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__

②砚穿则易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

19 / 23

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

[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诲:________

②惟:________

③援:________

④俱:________

20 / 23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________

③思援弓缴市射之。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4]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1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小古文《鹬蚌相争》,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蚌方出曝(______________)

(2)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_)

[2]请试着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

22 / 23

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3 /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