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后现代经济时代,一方面, 文化是消费社会最基本的特征,社会的各个消费层面充满了各种符号和概念,产品的文化性趋向和消费的情绪化倾向赋予了设计新的内涵和范畴;另一方面,视觉符号文化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形式。消费主义和游戏精神则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精神内核。人们开始由对物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对物质商品附加值的消费,消费领域扩展到对商品所附带的象征某种地位、声誉和品位的符号消费上。大众传媒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人体和性感成为商业影像的重要元素,消费主义则使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后现代的泛审美化又使身体变成一种重要的审美载体等等。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目前消费市场的消费语境。
课题基本特征
一、把消费语境作为基础要素考虑。
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当代中国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后现代主义这种文化阐释代码终将会变为我们自己的话语,一种更加贴切地描述和指称本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言说方式,因为对于任何一种异己话语体系,只要我们去探索和开发,就等于在不断地对它重写和改写。这是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应有的态度。消费时代的到来使经济的引擎转移到了买方市场的一边。消费语境也自然成为设计者研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消费心理、消费品位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对产品的消费群体及潜在消费群体进行分析、研究,确认其各自的品位需求,并确定研发重点。为此、市场定
位及其细分研究就成为设计公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迫使我们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走出自我欣赏的局限,把设计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二、以文化为引导,以品位为核心进行研发设计
文化则是政治、经济、民俗等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各个世界强国的迅速发展,在强烈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和大众的消费观念,也强烈地吸引着全球的信息流、资本流、消费流甚至人才流。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是文化经济。对市场和时尚的把握归根到底也是文化研究的范畴。充分认识文化对设计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重大意义并把文化研究纳入体制建构和系统化研究是本课题的基本问题。人类的审美标准和消费习惯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要想提高产品设计的针对性,就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做出有效的研究,对消费群体文化进行归类分析,逐级推进,准确把握不同消费群体品位要求。从而找到自身产品在该市场中的位置和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三、花色作品审美、时尚化
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后现代泛审美现象——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人们日益关注对自身身体的重塑;身体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似乎使身体文化成为现代民主的一种大众化标识。但另一方面,对身体美感的追求又使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
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话语而诞生的。身体文化以视觉愉悦与快
感经验为主。视觉文化的特点就是以形象代替文字,注重感官刺激和快感体验,身体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学,其基本前提在于“健康”,只有健康才有“活力和性感。这样性感和时尚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身体内在健康的呼唤与追求,是当前身体文化在人类自身生存方面上的表现。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后现代氛围中,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趣味去打扮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就这样让“自我”成为“最独特”的个体。其核心愿望就是让自己变的更美,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美的形象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的,追逐时尚是每个人内在的消费驱动。服装和时尚是一个整体,流行色和流行款式周期的短期化趋势迫使设计师与时俱进,随时把握市场动态。现代设计理念的导入是提高花色设计现代意识的基本保障。意识需要技巧甚至技术支持。构成意识的引入是开发服装花色设计的重要途径,它对设计的整体把握、设计程序、CAD设计、现代意识、个性化效果以及随机效果,都有着非凡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花色设计符号化、意向化研究
所谓符号化就是通过对花色文化指意的反复诉求,最终使某种形态取得大家基本一致的共识。意向就是增加某一种花色的不确定性,造成一词多意。从更深一层看,视觉文化符号不仅是对现实的仿像,更同时构成了现实本身,成为一种观念的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选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灵魂裸露成为后现代人\"耗尽\"之后的真实写照,文化研究的后现代化是视觉
化、符号化研究;归根到底是关于人本身的研究,是审美需求形象化的研究。诗意的生存是目前都市人向往的一种状态,因此、这种愿望通常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服饰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因此,选择意象性或抽象型花色就成为其显示需求的一种方式。
五、创新设计理念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创新是建立在产业的综合实力之上的,无论是文化研究、构成意识研究或是现代意识研究,都是处于世界文化和经济圈的背景之下,最终综合体现在服装花色设计的作品之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服装花色和良好的市场效益,实现服装产业的职能转化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对于创新意识和立体设计不仅只是使用,更要有建构、建设的意识,要探索出一套先进高效、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包括发现制度、传递制度、评价制度、问责制度等。为此凝聚人心,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服装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这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
产品开发中的核心问题
一、消费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意已经成产品设计的新时尚。相似的文化认同可以为产销引线搭桥,消除障碍。相异的文化则可以产生神秘的异国情调,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两种文化都是建构在现代市场这个舞台上,谁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谁就能抢得先机。文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美、个性与时尚。对美的认知历史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花色作品的认知古今中外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美学认同以优美和壮美为基本范畴,现代市场随着现代后现代观念的渗透,原有的美学观已经被打破或者在新的语境产生了新的内涵,比如,美的类型和识别已经具有更为宽泛的范畴,美和丑之间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下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在某种程度上,个性显得比美更重要,即所谓美在与众不同。这种特点因符合现代传媒规律和人类识记特征而被多数消费者认可。时尚和流行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内容,多种材料因为其何某种人类心理而成为时尚的新宠,在现代着衣文化中,“身体 ”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消费主义一方面促使身体成为被消费主体,另一方面,身体在消费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刺激着商品的生产,在“消费———生产———再消费”关系中,身体文化已经成为各种设计创意的中心所在。
二)、消费文化引导消费需求
人们在追求于自己的身体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时尚潮流的引导,为当代审美观念所牵引。在消费自由的背后潜伏着的是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标准。媒介导向 引领流行趋势的时装发布会、主导消费走向的时尚杂志和吸引大众崇拜效仿的明星名流,在流行色彩、搭配风格等方面都对身体外在形象的审美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诱导作用,从而形成媒介导向。他人导向 他人导向者喜欢享乐、敏感、重视人际关系,希望博得他人的赞同,把他人
视为个人行为准则的导向来源。由于传媒与大众文化扮演的\"泛他人化\"角色,使得时尚创立的消费偶像成为新的绝对主体。 因此,可以借用个性的消费文化营造浓郁的销售氛围,也可以利用现代传媒重塑时尚,并以此引导、改造、增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把构成意识导入花色设计,建立服装花色文化意识、构成意识和现代意识互动平台。
本课题以文化的渗透和现代意识的体现为中心,以用为先,以民为本,重点解决当前花色设计中急点和难点问题。从构成意识入手,以丝绸面料为主,展开系统化研究,力求从审美心理的层面打通丝绸产品和文化消费者的隔阂,加强设计意识和形态比较研究,把作品纳入社会学、营销学、心理学、美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的大范畴中,并争取形成花色文化信息库,构建服装花色文化意识、构成意识和现代意识互动平台。
设计理念更新与重构
一、 后现代语境下花色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结构风潮对设计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设计理念因此发生颠覆性改变。从设计观念到设计手法,设计技术以及设计素材等各种元素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一词多义被广泛采用,似是而非或南腔北调等二律背反的因素可以被神奇的拼贴在一起,传统和现代也可以和谐共处。这样看似无厘头的设计手法,实际上为产品设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新设计观念下,设计师的视野变的更加广阔,设计元素也在无限扩张,原有的设计观和美学观已被打散重组,因此,产品设计也成
为变得“没有什么不可以”。 二、、形态设计的创新
后现代社会是形象的世纪,是建立在新的视觉文化基础之上的形象文化时代, 各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也会集中体现在形象上面。形象的创新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有无长久生命力和瞬间消费能力的核心要素。 一)、美与个性共存
美是女性共同的追求,但美的标准却各不相同,可以美在和谐,也可以美在不同,大江东去,奔流到海不回头是美在豪迈,美在气势,琴瑟和鸣,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美在优雅,美在情境。因此,优美的形态是需要设计师长期开发、挖掘的主题,个性美也是设计师应该刻意营造塑造的形象。 二)、形象异化与延伸
特异、嫁接、移植等变异手法,使连续形象产生异化,因此改变了原有花色的文化指向,也因此产生了新的文化符号。也是花色的语意得以扩大和延伸。这是图形创意的常用手法,用在花色设计上也能起到别出心裁的感觉。 三)、意象和虚拟形象
设计作品对消费者最大的诱惑是既能引起其欣赏欲望而又出乎其想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文化设计就是一个“人贩子”。这种“人(物形象)贩子”,贩卖的是脚在现实文明世界中、身子在虚拟世界中的文化形象。在这里,不仅常规的形态存在,意象性的、联想式的、
甚至虚幻的虚拟的各种意念都可以以形象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韵味也可以用形象表现。在这类形象传达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氛围和整体感觉、整体形象,形态本身的文化指向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在手法上多采用解构与重构的方式,利用视觉、触觉、肤觉、味觉等感觉,以一种散文风格把各种元素统合在一起。取其神而略其形,得其意而忘其象,达到似与不似或似是而非的艺术效果。 四)、抽象形态
形态的生动性既是设计的动力,也是设计的难题。因此,在应用设计中具象思维往往是限制设计师思路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简洁,整体,风格化。抽象基本形所形成的花色作品就是取其典型特征又打破典型的束缚,在形的立与破之间寻求创新,达到一词多义或设计时可以徒手操作,可以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摸版,也可以利用电脑随机生成、以曲直、疏密、穿插、虚实、透叠、方向感为手段、以美感、形式感、动态感、秩序感、韵律感为主要判断标准展开设计,形成和传统花色迥然不同的风格。画非画、花非花的意味性设计,在后现代的消费氛围中,利用模糊学和歧义学大大调动了顾客的审美好奇,在与作品交流的过程中,每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产生新的理解,也在无意之中启动了消费者潜在的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作品的二次创造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收获,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
色彩设计的创意与突破
色彩的设计性、创意感是营造产品现代感的主要手段之一。 “色
彩或许是艺术家或设计师能自由运用的最强有力的表现工具。它不仅能触动人们心中蛰伏的欲望,而且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人们从绝望到喜悦的各种纤细的情感。”今天,色彩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更是成为所有艺术家和设计师所共享的领域,无论哪个领域,色彩都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出绚丽的姿容。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功能性认识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如果说人类在自然色彩环境中认识的色彩称为“第一色彩”,那么,现代文明创造了第二色彩世界。它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扩大了人类的色彩观念,改变着人自身的内在和外在的色彩感知的性质,更新了已有色彩装饰的理念,突破了以往平面的、静态的、狭义的审美性,转向了空间的、动态的、广义的审美性,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色彩心理与市场行为的色彩关系,从而大大拓展了色彩的研究范围;科学的色彩表述体系的研究,使色彩得以定量定性的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形象思维表述的色彩得以借助逻辑思维的运算,从此使色彩走出了艺术家的象牙之塔,迈进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色彩审美功能和社会应用功能相统一的新天地。 一、统调作品加强调子,突出清新感
色的纯正与否是一块面料的好坏的重要标准。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珍珠般的光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千古经典,从而成为东方文化意味的一种象征。因此,现代丝绸的开发应该特别注重调子的研究,清新型花色则让人耳目一新,是丝绸花色中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类型之一。
二、 加强对比和互补。
现代色彩的运用是提高丝绸花色作品市场竞争力重要手段。对比色和互补色的大量运用是现代丝绸产品色彩的主要特征。现代色彩设计首先强调对比,对比之后再进行调和,调和后取得的和谐是更高境界的和谐美。补色对比是提升色彩现代性的核心内容,也是调节消费者视觉、心理需要的必要手段,通过形态、面积、纯度、明度的对比变化整合补色在丝绸花色作品中运用是设计师的必须面对的课题。色彩的对比调和是对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在色彩设计时利用对色彩三要素的整体认知和服装着色的心理,以及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消费者,变幻出不同的色彩组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所、季节、职业设计不同对比的花色作品。 三、冷暖色彩的搭配使用
不同地区的民族因环境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色彩审美习惯,如欧洲,南欧接近地中海阳光充足因而着装色彩呈鲜暖色系,北欧因环境阴冷而着装色彩呈清冷色系。亚洲,印度和中国、中国和日本的服饰色彩的冷暖欣赏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样道理,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对色彩的冷暖喜恶也有不同的习惯。因此,重视不同地区对色彩冷暖的接受情况,有针对的进行冷暖配色,是设计靠近市场的有效手段。在色彩配置中强调色彩冷暖倾向,融合色彩的情感联想和渗透不同的文化,依此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从而提高产品的设计意识和文化附加值。
四、增强色彩的装饰性、设计用色
装饰性色彩打破了传统色彩规律的限制,给与作品配色以最大的自由,在设计色彩时可以根据色彩规律和感觉进行配色。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种和肤色进行设计。还可以根据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进行配色,从视觉上看,可以根据意象配色,也可以一花多色,实现一图多意的目的。可用色彩营造情调,传达意味。特定的色调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很多用形态难以传达的主题,利用色彩可以很容易做到。如对味觉的表现,苦辣酸甜是无形的,用色彩意象就可以表现出来,与此相关的诸如甜美、浪漫、温馨、热情等情绪性的主题,都可以在花色中体现出来。意味性是只可意味不能言传的主题。如各种心理体验、联想、幻想等,也可以不同利用色彩设计得以实现。
五、肌理创新
肌理的创意与更新。触觉、肤觉与味觉,是现代面料设计的新问题,这两项内容都与肌理有密切关系。肌理可以让人产生多种联想,可以产生奇异的幻觉,从而产生许多新奇的心理期待。现代肌理设计的手法和素材越来越丰富,这可以成为花色创意的有力支持。
艺术语言的整合与创新
一、把文化研究和水彩花色研究融合起来。
以文化的渗透和现代意识为中心,以丝绸为主要面料,以水彩花色为媒介展开系统化研究,重点提高艺术感和品位性。重水韵,重色彩,重情趣。主要表现水彩花色的水色诗意与现代性语感,突出水彩
花色的文化兼容特征,把历史文脉与品味时尚结合融为一体。理论结合实际,解决水彩花色的色感和水韵、形态和虚实,写实与写意的结合问题。
二、把时尚和中国画花色研究结合起来
中国画元素是一个巨大的花色素材库,如何转化和使用是一个意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其中关键问题是把中国画的传统元素,诗性意韵和现代花色的色彩、肌理结合起来,改变其画的特质,变传统为时尚。在这里可以采用嫁接、移植等手法,也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加以改造。
三、把油画语言和触觉结合起来。
厚重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与可触性的肌理感觉。这是油画的典型特征。油画和花色设计结合起来,既能以色彩形象加强现代感,增添花色的异域感,产生新颖的视觉感受。又可以用理想的肌理促进人们的心理联想,使人们在视觉之外,有明显的触觉如肤觉等接触性的感觉体验,或进一步在触觉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心理、心理幻觉、幻象,这些奇特的心理感应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达到的。
蓝色
蓝色代表着和谐、好感、何友谊,象征着忠诚和信任。在今天蓝色仍被视为乌托邦式,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其他颜色相比,蓝色更受人欢迎,40%的男人和36%的女人最喜欢的颜色。 “Blue time”既蓝色的时间,在美国和英国都很流行,它指下班后的时间,也就是放松的时间,绿、蓝、白是组成休养的三个颜色,绿色代表着相对活跃的部分,指在自然中度过的业余时间,白色象征着宁静,表示不代表任何色彩及兴奋的情绪,蓝色象征着休养中闲适、自我满足的时刻。在现代色彩语境中蓝色是男性的象征。也是代表工作及精神品质的主要颜色之一。
红色
红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红色是代表贵族和富人的颜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的含义。也是女性的代表性颜色,红装、红颜知己等。红色又是最初的颜色,是天神之火的颜色。象征着男性的力量、活跃和进攻性。不同的红色有着不同的文化指向,亮红色代表着活跃,深红色代表着独善其身。
绿色
绿色可以赋予各种与大自然有关的意义,人民形容森林是大城市的肺,险恶的原始森林为“绿色”的地狱。在今天绿色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展示了文明的角度。绿色作为生命和延续生命的颜色被广泛认可。绿色是美丽的春天、是希望,也是长寿的象征。绿色作为安全的象征也深入人心,绿色行动,绿色食品等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公众符号。
黄色
黄色代表着智慧和阳光,象征着乐观主义,黄色和橙色及红色的组合是生命的喜悦和外向的颜色,黄是清新的颜色。也是承成熟的颜色,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树叶等。
紫色
紫色代表着梦幻的颜色,是女性特别喜欢的颜色,紫色、粉红与金色是构成虚荣的色调。紫色也是一个特别时尚的颜色,紫色融合了感性和智慧,情感与理智,热爱和放弃,是具有魔力的色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