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蓝色

蓝色

2021-02-16 来源:乌哈旅游
[chǎng jì]

场记是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场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导演合理规划镜头,防止穿帮、越轴等失误出现。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目录

1工作内容 2职业要求

1工作内容

场记板 场记在电影电视剧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般场记必须准备三样东西,场记板、场记单、剧本。

场记板是在每个镜头开拍时需要打板用的。在板子上记录摄像机将要拍摄的集数、场数、镜数。然后被摄像机拍摄。

场记单,场记单有一定的格式。先写上集数、场数、镜数、条数。再写上拍摄的内容。最后记录时间码。并且要对导演满意的条数做记录。

剧本是对现场的记录导演对画面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镜,镜别等等;以及细节之类的,比如:演员在这场戏是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需要与哪一场戏连戏等等。

做一个场记要时时在导演身边,及时记录导演所说的。 工作内容补充:

1、对拍摄的每一个镜头和导演及主要创作人员的艺术处理进行详细的记录; 2、对景号、镜号、拍摄内容、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对话、服装、道具进行核对记录,保证被分割的若干场景和众多的镜头顺利拍摄,为后期剪辑、配音、洗印等提供数据和材料[1]。

2职业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

热爱影视工作,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工作细致、耐心;团队合作意识强,有强烈的责任感,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较强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薪资行情 A、专业场记

电视剧:单机1500元/集 双机2000元/集 数字电影:400元/天 胶片电影:600元/天

B、助理型场记:月平均5000元 职业发展路径

场记工作比较辛苦,是做导演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场记,你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戏剧流派

编辑

戏剧风格的群体化现象。通常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行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戏剧流派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的时期。

目录

1概念范畴

思潮

特定的戏剧观念和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为标志 以主角演员为标志 与观众关系

2承传性

1概念范畴 戏剧流派有多种形态,其概念范畴也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层次。 思潮 一种戏剧流派,是以戏剧史上重大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创作方法为标志的,有时也称为思潮,例如,曾经发生过严重冲突的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和浪漫主义戏剧、在世界各个地区产生广泛影响的现实主义戏剧以及自然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先锋派戏剧等等。这些戏剧流派,有着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它们大多是作为戏剧史上各个有连续性的重要创作方法的代表出现的,一般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的戏剧家也较多。

特定的戏剧观念和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为标志

另一种戏剧流派,概念范畴要小一些,主要是以特定的戏剧观念和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为标志。例如,在现实主义戏剧的范围内,有体验派和表现派这两大表演艺术流派的对峙,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并存。在中国明代剧坛的戏剧家中间,也曾出现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以沈□为代表的吴江派、以梁辰鱼为代表的昆山派。这些在戏剧观念和方法上有着明显□牾甚至发生过公开争执的戏剧流派,在社会历史背景上并不一定存在着足以产生尖锐对立的根本差别。

以主角演员为标志

在概念范畴上更小的一种戏剧流派,产生在对比性、竞争性很强的实际演剧活动中。这些戏剧流派,大多以主角演员为标志,是实现主角演员个体风格的演剧实体。日本古典戏剧领域中通过激烈的纷争所成立的各种艺能的“流”和“座”,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戏剧流派。在以演员为中心的中国戏曲领域,这种戏剧流派的产生有着广阔的土壤,例如京剧就以流派繁多著称。这种戏剧流派,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呈现出有分化、有融合的流动状态。

与观众关系

任何戏剧流派,都与特定的观众群相对应。特定的戏剧流派在特定的观众群中养成并加固一种欣赏习惯,而这种欣赏习惯又反过来扶持戏剧流派的存在和发展。戏剧流派和自己的观众群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当历史的前进、新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使观众的审美习惯发生重大变异的时候,或者当戏剧流派本身由于长期凝固不变而使观众产生厌倦的时候,这种对应关系就会松弛以至消失。反之,有的戏剧流派也会由于种种内外原因吸附越来越多的观众,使这种对应关系更紧密、更广泛。

2承传性

戏剧流派具有历史的承传性。由于戏剧流派本身的性质和所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别,承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以家族世袭、科班师承的方式进行承传,有的因受到封建宫廷的特殊扶持而得以承传,有的则以自身的艺术影响而获得社会性的自然流播,从而引起自发性的归附和承传。

戏剧冲突

编辑

戏剧冲突即conflict of dramaturgy,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目录

1起源 2冲内涵 3表现方式 4主要特征 5表现手段

戏剧动作 类型

6冲突类型 7冲突结束 8表面张力

1起源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异性,由于剧作家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2冲内涵

对戏剧冲突内涵的解释,众说纷纭。黑格尔强调“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布伦退尔把戏剧冲突的内容看作是意志冲突,即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和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J.H.劳森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发展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把戏剧冲突的内涵引伸为社会性冲

突。他一再指出:人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发生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印象,并产生“采取行动的欲望”──自觉意志;人的意志必须受到两方面的检验,其一,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是否正确,其二,他要采取的行动及其后果是否符合“社会必然性”。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因而,人们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冲突,都具有社会性。

劳森所说的社会性冲突,正是赋予意志冲突以社会内容,强调剧作家在处理戏剧冲突时应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方面和社会必然性。布伦退尔提出的意志冲突和劳森强调的社会性冲突,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戏剧冲突的内涵。另外一些戏剧理论家们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具体的作品中,某一人物要与其他人物发生冲突,虽然总是包含着自觉意志的作用,人物之间冲突的尖锐程度,也往往取决于冲突中人物自觉意志的强度,但是,在很多剧作中,人物自觉意志形成的过程、意志与行动的关系,却往往显得复杂得多。

人物受特定情境的影响,往往要经历复杂的内心活动过程才凝结成意志,在意志形成之后也不一定就直接采取行动,从意志到行动的过程往往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而形成微妙多变的状况。因此,尽管剧作家在处理戏剧冲突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人物的自觉意志,然而,在冲突的实际过程中,它并不是单一的决定性力量。

据此,他们主张用性格冲突代替意志冲突。也有人认为,劳森提出的社会性冲突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剧作家所处理的并不是抽象的社会关系,而应该是具体的人际关系,或曰“个性心理关系”。在具体的作品中,剧作家也不能把社会性冲突直接构成戏剧冲突,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性格冲突艺术地体现社会冲突。在中国戏剧理论界,有人主张把性格冲突作为戏剧冲突的内涵。这样,意志冲突与性格冲突作为两种不同的观念,曾经反复论争,未能统一。

3表现方式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另外在有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象《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

群众。在荒诞派戏剧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象《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冲突只是矛盾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唯一的形态,因此,提醒剧作家注意“抵触”这种形态,有助于表现各种矛盾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4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3.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

5表现手段

戏剧动作

戏剧冲突的本源:作为生命体的戏剧。①戏剧人类学认为:戏剧不仅仅只是审美,它被人类创造出来时,首先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发生戏剧的古希腊《酒神祭》,它就是为了人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生产丰收,才举行祭祀仪式,才有我们的戏剧。这就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②人类的情感要表达、要宣泄,也就需要艺术。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动作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动作通过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①形体;②语言;③情感。(人类文化的两大符号系统:一,语言、文字;二,艺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立的动作即构成冲突。

什么是戏剧动作?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quot;。(黑格尔《美学》P278)戏剧动作的特征:(讲述《欲望城国》 打印资料)①\"动作出自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的表现中才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即动作的动因(黑格尔 同上)②必须有特定的

形体运动,即直观性。(包括语言),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力度。演员是通过富有意义和活生生的运动来创造性格的。③戏剧动作必须有流动性,必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即戏剧动作的贯穿性。可理解为做什么(目的),为什么做(动机),怎样做(过程)。

类型

①纯粹外部动作:如情节剧中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能引起观众兴趣,但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表现行为的过程,如程式动作中的趟马、圆场等等。②性格化动作:即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话剧《母亲》中的葛健豪的小脚女人舞步。)③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秋天的花鼓》李向阳来请戏班子。)④心理动作。话剧通过语言和激烈的形体使它显现出来;戏曲通过唱做念舞表现出来。在戏曲中,戏剧动作包括唱做念舞,要使人物行动起来,就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

6冲突类型

(黑格尔P275)1, 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战洪图》、《水下村庄》

2, 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quot;冲突律\":1,冲突的社会性;2,冲突的自觉意志;3,意志的强度。(《英台抗婚》)

3, 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推销员之死》资料P33)

7冲突结束

矛盾的解决,两种力量的调和。 寻找冲突解决的正确途径: 1, 事件为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人物为性格发展的必然归宿。 3, 出人意料。 4, 向深层开掘。

8表面张力

戏剧冲突的表面张力即紧张场面。 怎样创造戏剧的紧张场面?

1, 让观众知道一些秘密而剧中的角色并不知道。 2, 让观众感到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3, 设置时间的紧近感。

戏剧动作

编辑

戏剧动作 action of drama, 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他指出:戏剧模仿的对象(内容)是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段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目录

1分类

2动作理解 3重要特征

1分类

戏剧动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动作作为生活用语指的是人的举动或身体的活动。在戏剧艺术中,所谓动作也包括形体活动,一般称之为外部动作、形体动作。但是,戏剧动作的含义还包含着非形体的活动。H.贝克把动作分为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两大类,进而又把它分为以下5种:①纯粹外部动作;②性格化动作;③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④内心动作;⑤静止动作。J.H.劳森认为:在戏剧中,说话(台词)也是动作的一种形式。也有人认为:把戏剧动作分为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是不科学的,

因为在戏剧中,人的内心活动总是应该外现出来,而外部动作只是内心活动的外现方式之一。为此,又可以根据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把它看作动作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人物在静止不动的瞬间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将内心活动传达给观众。

2动作理解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做什么,指动作的内容,如喝茶、舞剑等等。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如为什么喝茶、为什么舞剑等。怎么样做,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样说。

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戏剧动作又具有揭示性。在戏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本身是非直观的,各种动作方式正是非直观的心理内容的外观方式。

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情境,情境影响了人物,促使他(或她)产生特定的心理内容,才能发出动作。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3重要特征

劳森说过,“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现方式。

戏剧情境

编辑

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18世纪法国的美学家、戏剧理论家D.狄德罗在提倡严肃剧(即正剧)时指出,在过去的喜剧中,性格是主要的对象。在严肃剧中,情境却应该成为主要的对象。戏剧作品的基础应该是情境。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则把情境看作是各种艺术共同的对象,只是在不同的艺术中有不同的要求。他在讨论戏剧的特性时,把情境、冲突动作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在现代戏剧理论中,有人则进一步把情境看作是戏剧的本质所在。

目录

1详细介绍 2重要性表现 3规定情境

1详细介绍

马丁·艾思林认为:戏剧不仅是人类的真实行为最具体的(即最少抽象的)艺术的模仿,它也是我们用以想象人的各种境况的最具体的形式。在他看来,剧院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的实验室,大多数戏剧作品的前提是:“如果„„,事情会怎么样?”他以此概括了戏剧艺术的本质。现代戏剧的某些流派,也十分重视情境的价值。 存在主义戏剧家J.-P.萨特提倡所谓“情境剧”,他强调说:“情境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重于一切的”。在他的剧作中,大都以人物在情境中的“选择”为基本

内容,借以艺术地体现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

戏剧情境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由3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一般地说,在诸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2重要性表现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①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

②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则是各种事件。

③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

④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3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艺术中的术语。演员扮演角色,需要对所扮演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概括地说,乃是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А.С.普希金曾经把戏剧作家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在假定情境中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认为,对演员的要求也完完全全是这个东西。对演员说来,情境是剧本中已经规定了的,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它称之为“规定情境”。他认为,演员创造角色所面对的“规定情境”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和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到的一切。”这里所涉及的几乎包容演员创造角色应该注意到的一切条件。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任务,就是搞清“规定情境”,对它进行判断,对人物进行“设身处境”的体验。通过有机的行动过程和动作体系,展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观众欣赏戏剧,也与情境有着密切关系。一出戏的演出过程中,演员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观众感受到人物所处的情境,通过自己对剧中人物“设身处境”的体验,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与人物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情境乃是观众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的媒介,又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审美判断的前提。

戏剧性

编辑[xì jù xìng]

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目录

1简介 2解释

1简介

theatricality

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在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受情境的规定和制约,而作为心理直观外现的手段──动作,也都以情境为前提条件。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内容──特定的动作,这是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一个因果性链条。同时,在戏剧作品中,每一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据此,“假定情境”也应该成为戏剧性的内涵。

人们在谈到戏剧性的时候,还常常涉及偶然性、巧合、骤变等等现象,特别是当人们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往往取这种含义,这是戏剧性的原始的、外在的含义。

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话;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也就是说,意志力从心灵深处向外涌出和决定性的影响从外界向心灵内部涌入;也就是一个行为的形成及其对心灵的后果。行动和激烈的感情活动本身并不具有戏剧性。戏剧艺术的任务并非表现一种激情本身,而是表现一种导致行动的激情;戏剧艺术的任务并非表现一个事件本身,而是表现事件对人们心灵的影响。表达激烈的内心感情活动是抒情诗的事情,而描绘动人的事件则是叙事诗的任务。

2解释

一.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

二.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

三.从戏剧与小说、抒情诗的区别这一角度探究戏剧的特性,并以此为根据为戏剧性下定义。德国剧作家、理论家弗赖塔格据此将戏剧性视为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以及由于自己和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引起的影响。由于戏剧性的含义难于把握,有人转向从戏剧演出的效果这一角度去解释它。比如,威廉·阿契尔认为:戏剧性在于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美国戏剧理论家乔治·贝克则把它限定为:以虚构人物的表演,通过感情渠道,使场内普通观众发生兴趣。

假定性

编辑

简介

假定性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在戏剧中约定俗成的以假作真的表现方式。

目录

1详细描述 2戏剧情境

1详细描述

美学和艺术理论术语。源于俄文。俄文“условность”和动词“условцться”(谈妥、约定)属同一词源,接近于中文“约定俗成”的词义,通译“假定性”,也曾有“有条件性”和“程式性”等译法。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艺术形象决不是生活自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在戏剧艺术中假定性的表现范围十分广泛。首先,人们普遍承认舞台空间处理与时间的假定性,如中国戏曲艺术就是借助演员的虚拟动作和说明性台词,暗示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戏曲艺术家在这方面已经与观众建立一种约定,并凭借它获得极大的时空自由。在话剧艺术中,无论是各种构成性的布景,还是镜框式舞台的写实性布景,都是假定性的。话剧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舞台节奏的处理对自然时间进行调整、压缩和延展。艺术家还可以借助某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利用观众对时间流逝的错觉,扩大压缩与延展的幅度。使一出戏的3个小时左右

的演出时间,可以表现几天、几十天、乃至几十年的剧情时间跨度。在这种情况下,以幕(场)间歇和灯光效果等技术手段所暗示的剧情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变迁,则具有很大程度的假定性。

2戏剧情境

戏剧情境的构成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特别是W.莎士比亚的某些剧作和当代剧作家F.迪伦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剧作,以及某些现代派的剧作,其戏剧情境还往往包含着怪诞的成分,如鬼魂现身说法(《哈姆雷特》)、女巫预示未来(《麦克白》)等等。由这些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的成分构成的戏剧情境,具有鲜明的假定性。

假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艺术的某些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也具有假定性。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虚拟动作是假定性的,话剧中的“独白”、“旁白”也是假定性的。当代戏剧中大量运用的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以及各种意识活动的具象化,则具有更大程度的假定性。

戏剧假定性的表现手段是难以穷尽的。为了拓展话剧舞台表现生活的艺术可能性,艺术家们不断地在探索假定性新的表现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