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加固桩板式挡墙的实例工程剖析
2020-09-05
来源:乌哈旅游
2013年9月第9期 较大增加了墙后的土压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 3.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桥梁结构103 (3)挡墙泄水孔未见出水迹象,间接导致土体 饱和后增加土压力。 (4)由于9#挡墙先行施工完成,前侧道路和 挡墙开挖后导致9#挡墙的锚固段岩土层强度受 到一定的破坏,地基土横向容许承载力降低。 (5)现浇板处的竖向裂缝刚好位于44#桩靠45# 桩近支点处,既剪力最大的部位,裂缝的宽度较为 均匀,约在0.2 mm~0.5 mm之间,其形态为竖直裂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主要地 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 积层(Q4dⅧ)和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 )。现由新至 老将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 ):褐黄色、褐红色, 主要有粉质粘土和块碎石构成,松散,主要分布在 临时安置房和新修道路前缘。 (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洲): 缝,该裂缝系由于44#桩和45#桩之间不协调变 形造成。 通过对38~45#桩完整性检测(见表2)可知, 38#、39#、40#、42#桩在场平以下存在一定缺陷,但 均不在一个位置,由此可以判断不存在断桩的情 况,仅是局部质量缺陷。综合上述原因分析,该段 挡墙墙顶位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雨引起墙背回 填土产生滑坡,其推力已较大的超出原设计荷载, 使得本较脆弱的地基土横向容许抗力不够,引起 桩板墙绕场平下某一中轴点产生了转动,桩顶进 而出现较大位移。 表2 38-45#桩测试结果一览表 3地质概况 3.1地震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地震动峰加速度为 0.15 g,20 a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 为143 em/s ,50 a超越概率10%的地面设计水平 峰值加速度为为175.4 em/s 。 a.粉质粘土:棕红、灰黄、褐黄色,可塑至硬塑 状。无摇振反应,稍具光滑,干强度高至中等,韧性 中等。失水可见开裂,局部见黑色铁锰质浸染及钙 质结核。层中部份段含约5%~25%的碎石、角砾, 局部富集达35%一40%,形成含砾(碎石)粉质粘 土透镜体,角砾、碎石成分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 质粉砂岩和灰岩,多呈全至强风化状。分布于场地 表层。 b.块石土:褐黄色、灰色,稍湿,中~密实。块石 成份以灰岩、砂岩为主,块石含量约60%~80%, 粒径一般在20~35 em,个别达1 m以上,碎石含 量约10%~15%,余为角砾及泥质充填。该层分布 较广,但不连续。 (3)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砂岩(T3bg):主要为 泥质粉砂岩,岩层产状75。 15。。 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青灰色、黄褐色,岩层中 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岩芯多沿层理面脱落,岩芯 破碎。由于砂泥岩的差异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 层中偶含0.1 m厚泥化夹层,具土体特征。 b.中风化泥质粉砂岩:青灰色、黄褐色,岩芯多 沿层理面脱落,岩芯较完整。由于砂泥岩的差异风 化,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中薄层状泥化夹层。 3.3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两类。 场地内角砾土、碎石土及块石土具有一定的 孔隙,赋存少量的孔隙水。由于场地表层多为粉质 粘土覆盖,且厚度较大,不利于大气降水人渗补 给,因此,孔隙水贫乏,局部以上层滞水形式出现。 但粉质粘土具失水开裂特征,降水往往于该带受 阻而富集,从而对土体进行软化,降低土体抗剪强 度,不利于浅部边坡的稳定。 3.4滑坡基本特征 滑坡体外形近似半圆状,主滑方向为37。,后 缘最高高程984 m,前缘以下场平为剪出口,高程 967 m,相对高差17 m。 滑坡长40 m,宽90 m,面积2 000 m ,滑体厚 104桥梁结构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9月第9期 度平均12 m,体积约24 000 m ,主滑方向为37 ̄, 属小型滑坡。 水平位移与该处岩土体水平位移一致,桩与岩土 滑动带后部为填土内部滑动,中部为粉质粘 土和下部的碎石土接触带,前部为粉质粘土内部。 3.5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 体之间只传递压应力,不传递拉应力与剪应力;假 定桩顶与地面平齐,在水平力和力矩作用下,桩顶 在地面处产生水平位移和转角。图3为弹性方法 计算模型简图。 各地基岩土有关物理力学参数见表3所列。 4锚索加固设计 4.1加固设计原则 (1)根据相关成果资料,针对边坡破坏形态和 发育规律,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安全有效的工程方 案,以保证工程的科学性。 (2)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已修建的住宅 楼和挡墙,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保证已建建筑物和 挡墙的安全需要,同时保证结构的刚度及耐久性。 (3)加固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结构简单、 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 (4)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远期建筑需要,选择 最合理的工程结构和布置型式。 (5)加固方案保证外观协调和考虑居民的心理 需求。 4.2加固设计方案 图3弹性方法计算模型简图 4.3.1.2土反力计算 P=k△ K=ah“ 设计采用锚索治理加固,37~44#桩均设置2 排75T级的压力型锚索,第一排距桩顶2 m,第二 排距桩顶8 m;34#~36#、45#桩设置1排75T级的 压力型锚索,距桩顶2 rfl;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清 理,采用软式透水管进行处理;对于竖向裂缝由于 不影响结构受力且无发展趋势,故采取灌浆处理; 37~4甜桩前侧土体采用M5水泥砂浆灌注处理,灌 浆深度至强风化顶面,钻孔直径130 mm,间距2 rnX 2 m,顶面采用10 em厚C25混凝土作为封闭层。 4.3加固计算分析 4.3.1计算方法及公式 4.3.1.1计算基本假定 假定抗滑桩嵌固段为文克尔地基:假定桩的 式中:p——滑坡面以下桩的弹性土抗力,kPa; k——弹性土抗力系数; △——滑坡面以下桩的位移,m; a、n——计算系数; h——滑坡面以下任意点到滑坡面的竖向距 离,m。 4.3.1.3桩体有限元计算方程 [[Kz]+【K +[K1o]]{8)={P} 式中:[Kz】——抗滑桩的弹性刚度矩阵; [I ——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弹性刚度矩阵; [K1U]——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初始弹性刚度矩 阵; f 8卜一抗滑桩的位移矩阵; 表3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一览表 2013年9月第9期 {p}——抗滑桩的荷载矩阵。 城市道桥与防洪 桥梁结构105 由于设置锚索相当于在原悬臂结构上增加2 将桩的位移边界条件代人方程,求解就可得 到桩各点的位移及内力。 4.3.2计算结果 对于37#~44#桩设置了2排75T级的压力型 锚索进行了加固前后的计算对比如表4所列。 表4加固前后受力对比表 个支点,形成了三跨连续结构,故大大减少了弯矩 峰值,有效控制了桩顶位移,同时锚索水平拉力分 段减少了剪力,可以合理的优化截面和配筋。 图4、图5分别为加固前与加固后弯矩、剪力 及位移包络图。 5加固处治效果分析 ∞ ∞伽 ∞ 训 施工前,在挡墙顶上设置了系统的变形观测 点,施工期间及加固处治完毕后一段时期进行变 形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挡墙和路面在张拉锁定 前,一直处于外倾和沉降变形状态(见图6、图7);张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加固前背侧最大弯矩 拉过程中,挡墙普遍被拉回5 mm~15 mm,3~4 d 是加固后的5倍,最大剪力是4.25倍,最大位移是 后挡墙趋于稳定;锁定后至今已经过3个雨季的 3.7倍,加固后的最大弯矩位于锚索中部。 考验,该路段挡墙、边坡及上侧建筑处于稳定状 | f I ? 1 l 茸 | 吕 l \ 邑 | \ 惺 { \ 惺 l l 担 f | { \. f \. \ l ./‘ .) 1 一14000.00- ̄7000.00 0. 00 7000.00 14000.00 一0㈣ ∞ ∞ ∞ ∞ 瑚 ∞ ㈨ 瑚 瑚 吨 200.00 0.00 200.00 吡 图4加固前弯矩、剪力及位移包络图 弯矩/kN・m 剪力/kN I | / } | { f 目 《 \ 目 / 皇 l 、、 / \ 幢 \ \ 键 / 恒 | / / | \ \ \. \ | ) \ ‘\ } ./。 ) 、 -2000.00 0.00 2000.00 图5加固后弯矩、剪力及位移包络图 。 ∞圳 ∞ 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