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2024-04-11 来源:乌哈旅游
科技论坛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李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重庆 400039摘 要 近年来,伴随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刷刷手机就尽知天下事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层出不穷的新闻客户端、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家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关键词 全媒体;媒体;融合;路径;分析1  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新媒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整个传媒领域,其传播形式灵活、传播渠道多元、传播影响力深远,与传播方式单一的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给报纸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仅造成报纸客户群减少、发行量降低,而且导致报纸媒体广告收入锐减,很多报纸媒体因此陷入发展瓶颈,纸媒势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1]。2  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新媒体在最近几年备受追捧,原因就在于他的便捷性、时效性、草根性。尤其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由的发言者,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随时接受别人的关注。这种蔓延式的草根文化,迅速地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思想观念甚至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媒体应用改变了陈旧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社会组织架构,让人人参与到社会发展、问题诉求当中去,这也是新媒体这几年为中国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没有新媒体的时代,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长期以来代表着社会主流文化趋势,传播模式也是自上而下,避免了负面舆论的传播,控制了整个社会不确定的盲目和冲动,为中国社会发展做了很好的奠基。新媒体的产生和传统媒体的发展并没有互相排斥,所代表的文化内容和新闻视角也不是不可调和的。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渗透互相配合才有利于生产更高质量的新闻和发出最有价值的声音。走融合之路是二者发展的必然出路,两种媒体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新环境下能使新闻价值最大化,产生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例如当前微信、微博的传播,几乎覆盖所有行业,任何类型的信息可以依靠这两种渠道传播,也有利于强化舆论引导机制,打造现代媒体新标杆。互联网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模式,进而使公共信息的提供、社会关系的经营、社会结构的演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网络之间相互融合:当下各类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广电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日益融合,从生活到工作中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形成了一网多维的传播体系。其次,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传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新兴,越来越多的人群成为自媒体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头进行传播。第三是交互关联: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结构,也改变了社会结构的组成,以微博为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大V,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他们可以随时发声,粉丝可以关注留言,以远远超越社会位置和文化背景,让信息交流改变了社会关系网。互联网让人与人交流变得更近,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平台,也构成了一张无形的信息大网。因此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媒体传播方式已经被互联网所颠覆,媒体转型融合已成为发展的趋势。要加大技术革新、制度创186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月中新、更新观念,为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更多的激发新兴媒体创造能力,为我国媒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人民打造文明的舆论阵地[2]。3  媒体融合发展全新路径通过以上分析可了解到媒体融合发展终将是必然,是媒体行业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那么,在全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媒体的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何在,可参考如下建议:3.1 必须具备着全媒体的能力全媒体发展时代,受众需求变化较大,信息接收者对信息需求往往不同,对信息传递的速度、准确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应当与他们自身性格特点相契合,以至于产生不同种类新媒体的产品,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那么,这就要求所有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如图片或文字记者等,均应当具备着全媒体的能力,成为全能型的记者。如编辑微信的公众号相关稿件期间,在语言上应当轻松、幽默,灵活应用文字技巧;善于借助长图、H5相关流行元素实施新闻制作与传播;媒体人应当实现采编合一,要回撰写稿件、摄影、剪切,还会运营各种新媒体系统软件等。3.2 坚持以服务用户群为核心现阶段,现代人对于信息方面需求差异化更为明显,信息获取途径变化较大,爱好、职业与年龄不同的人群,对于信息方面的需求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若并不能够依据广大用户实际需求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则将难以正确地引导着社会舆论方向。故而,若想实现媒体良好融合发展,作为全媒体发展时代的媒体人,必须把握好网络发展趋势,有效掌握用户信息方面的需求,迅速地适用与使用新兴的媒体平台,借助多种生动化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如浙江卫视主办,浙江卫视、中国蓝TV、抖音同步直播,浙江卫视蓝天下中国蓝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大众点评等联合推送的《嗨!蓝朋友十周年晚会》,它就是全媒体发展时代下媒体融合典型案例,该节目在制作初期,坚持以服务用户群为核心,为满足各媒体与终端用户收看需求,实现电台、自媒体、网页等之间的完美融合,成功吸纳更多用户流,真正实现了媒体间的融合发展。3.3 增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传统媒体有着其独特的传统价值理念和深度,而新媒体有着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制作有创意的特点,推动媒体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受众的需求,新媒体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寻找最佳切入点,运用好新闻源,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打造新闻产业链条。在实践中,要加强新媒体各类平台互动,制作高质量、有深度、有创意的专题、H5,扩大传播途径,逐步增强媒体融合度,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转第190页)科技论坛络互联技术》课程中,课堂组织结合虚拟仿真、作业在线提交系统、在线录了测验和课程参与度分析四个维度,使教学过程立体丰富,让学生真正成为“乐知者”。参考文献 [1] 邵雪梅,赵生慧,刘进军,等.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27-129.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2] 阚宝朋,刘英杰,杜文龙.SPOC 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反思——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44-47.作者简介刘易(1981-),女,湖南人;毕业院校:英国斯旺西大学,专业:通信系统,学历:研究生,现就职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接第184页)我们或许应该大胆革新理念,借鉴一些企业管理的先进模式,才有可能发挥我们独特的优势,打造出优质的气象科技服务品牌。气象科技服务作为一个无可替代的服务型产品,其实具有许多非常特殊的优势资源,例如科技含量高,不可替代也无法复制,但同时存在脱离市场、服务意识欠缺、复合型人才紧缺等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提振信心,苦练功夫,找到自己的(上接第185页)多的资源,从而有效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2]。3  结束语总之,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应该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全面发展,建设一个新的发展机制,加强观众和媒体之间的交互来满足受众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参考文献[1] 努尔兰别克.试论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新闻传播,2018(15):54-55.[2] 朱海燕,江海岸.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高竞争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44-45.创新发展之路,未来气象科技服务市场才能真正成长和壮大,为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贡献自己特有的力量。参考文献[1]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88,191.(上接第186页)4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全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媒体发展状况,均能够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及了解。同时,也提出若干媒体的融合发展全新路径。从总体上来说,全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以往从未走过的一条发展道路,必定会爬坡过坎,充满着各种挑战。然而,革新发展永无止境,优化创新也将永不停息。在全媒体新时代,(上接第187页)人员的职业素养,准确的检测结果是住户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6  结束语总之,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室内环保工作的效力也在不断强化,提升环境检测工作的效果是优化室内环境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人员、设备、技术方面的强化控制,以保证环境检测效果。(上接第188页)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制定层次性的学习任务,有效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参考文献[1] 吴晓霞,贾小惠.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11):127.[2] 黄荣贵.探讨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1):5-6.[3] 卿和香.“分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6):12.媒体融合终将是必然,需相关专业人士均牢记使命,奋力前行,共同媒体业发展新纪元。参考文献[1] 刘靖.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融合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20):243-244.[2] 卫霞.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20(20):120-121.参考文献[1] 李振琪.浅议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9(45):165.[2] 李俊飞,赵美丽.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6090.[3] 许学丽.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研究[J].节能与环保,2019(6):93-94.190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月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