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卷》(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卷》(带答案)

2022-09-10 来源:乌哈旅游


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和(hé) 干涩(sè) 祷告(dǎo) 人声鼎沸(dǐng) ....i) B. 烧灼(zhuó) 琢磨(zuó) 惩戒(chěng) 骇人听闻(hà....n) 勋ng) 怪诞n) C. 温驯(shù章(xūn) 澄澈(ché不经(xiá....n) 热忱n) 畏罪潜n) D. 羞怯(qiè) 蜷伏(quá(ché逃(qiá....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抖擞 静谧 各得期所 拈轻怕重 B. 鉴赏 倜傥 晃然大悟 麻木不仁 C. 狭隘 坍塌 刨根问底 惊慌失措 D. 销耗 禁锢 神彩奕奕 眉开眼笑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顶山公园的玉兰花开了,花期从3月持续到4月,参差不齐地开出数千朵花.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原因.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C. 民俗是民间流传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 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5.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6.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跑、扩大、能够、优雅、应该、起来”这些词语均为动词.

B. 在“对同志对人民不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句中,“满腔热忱”为褒义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为中性词.

C. “我、他们、自己”这些词语是人称代词,“那里、各、每”这些词是指示代词.

D. 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一句中,“热烈”一词是“兴奋激动”的意思. 7.某班同学要开展“走进名著,阅读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走进名著】阅读下面的文段,联系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A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1)片段中的A是谁?从文中可以看出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所读过的文章,再举出一个关于A的故事并简要概括. 【走进作者】

(2)从《朝花夕拾》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作答. 8.古诗文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天净沙 秋思》中以景作衬,直抒胸臆,表明游子浓浓的羁旅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诗文阅读(19分) (一)

是的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10. 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挞:用鞭棍等打人.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潜:偷偷地.⑦策:书.⑧恬:安然.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元方入门不顾 ..(3)窃入学舍 (4)冕因去 ..

12. 下列句中“之”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国人道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4. 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元方和王冕各是怎样的人? (1)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你再写出一则有关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学而时习之 D. 父怒挞之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郑振铎的《猫》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⑾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6. 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无奈→_________

17.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9.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冻年货

王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

20. “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

21. “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2. 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三点即可) 23. 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这是为什么呢?

四、作文(30分)

24.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等.请以“我渴望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交流,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书写注意工整、规范. ④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和(hé) 干涩(sè) 祷告(dǎo) 人声鼎沸(dǐng) ....i) B. 烧灼(zhuó) 琢磨(zuó) 惩戒(chěng) 骇人听闻(hà....n) 勋ng) 怪诞n) C. 温驯(shù章(xūn) 澄澈(ché不经(xiá....n) 热忱n) 畏罪潜n) D. 羞怯(qiè) 蜷伏(quá(ché逃(qiá....【答案】D 【解析】

【详解】A. 应和(hè); .B. 惩戒(chěng); .

C. 温驯n)n)(xù、怪诞不经(dà; ..故选D.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抖擞 静谧 各得期所 拈轻怕重 B. 鉴赏 倜傥 晃然大悟 麻木不仁 C. 狭隘 坍塌 刨根问底 惊慌失措 D. 销耗 禁锢 神彩奕奕 眉开眼笑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各得期所——各得其所; B. 晃然大悟——恍然大悟;

D. 销耗——消耗,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故选C.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顶山公园的玉兰花开了,花期从3月持续到4月,参差不齐地开出数千朵花.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适用对象有误; B.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恰当;

C.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D.不可救药,是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C.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 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因为……的原因”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一; B.缺少主语,可删去“随着”或“使”;

D.“表决、推举和讨论”语序不当,应改为“推举、讨论和表决.”; 故选C.

5.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藕深埋在淤泥里,但是它却是最实在的部分,因为有藕,才有花和叶,所以最后一格填①句,莲子的芯是苦的,但是它却能孕育未来,所以倒数第二格填③句.同时这里的叶、花、子、藕都有与之对应的精神品质:叶——宽阔,花——芬芳,子——孕育未来,藕——寂寞地呆在泥土里.故选B. 6.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跑、扩大、能够、优雅、应该、起来”这些词语均为动词.

B. 在“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句中,“满腔热忱”为褒义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为中性词.

C. “我、他们、自己”这些词语是人称代词,“那里、各、每”这些词是指示代词.

D. 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一句中,“热烈”一词是“兴奋激动”的意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优雅”是形容词,其他词语均为动词; B.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为贬义词; C. 正确;

D. 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一句中,这里的“热烈”一词在语境中被赋予了临时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强烈”“热情四溢”; 故选C.

7.某班同学要开展“走进名著,阅读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走进名著】阅读下面的文段,联系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A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1)片段中的A是谁?从文中可以看出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所读过的文章,再举出一个关于A的故事并简要概括. 【走进作者】

(2)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作答.

【答案】(1)A是衍太太;心地阴暗或表里不一或心术不正;衍太太怂恿偷母亲的首饰,并且放出谣言;给“我”看不好(不健康)的画;我们玩旋子,她在旁边数数,小孩摔到了,她却对前来的家长说她劝孩子们,不让玩.(答出一个事件即可)

(2)示例参考: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他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他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他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武猖会无奈背书等;热爱读书,喜欢藏书《二十四孝图》《山海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假如她看见我们吃

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分析,此人是虚伪的衍太太.她怂恿孩子冬天吃冰还笑着让孩子再吃一块,可以就看出她是一个表里不一、心术不正的人.她鼓励孩子“打旋子”,自己从旁边计数,当家长出来,就立即改变口吻说:“不让你们旋.”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的故事.她是一个懂烦琐礼节、缺德、怂恿小孩做坏事、看似好人实则不是、令人讨厌的人.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我们先了解名著《朝花夕拾》的有关内容,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章节(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如: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8.古诗文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天净沙 秋思》中以景作衬,直抒胸臆,表明游子浓浓的羁旅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影入平羌江水流;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切问而近思; (4). 潮平两岸阔;(5). 夕阳西下, (6). 断肠人在天涯; (7). 正是江南好风景, (8). 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羌”“阔”“涯”的书写.

二、文言诗文阅读(19分)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10. 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9. 示例:秋风阵阵卷地而来,飒飒的风声中带来一抹深秋的寒意,诗人站在高耸的岩峰上,面对气魄雄壮的大海,看那汹涌的海涛涌动不息,击石拍岸,巨浪腾空,水势滔天.不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0. 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自己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抒发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或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描述诗歌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此题要答出“自况”和“夸张”等手法,答出人物的情感.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挞:用鞭棍等打人.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潜:偷偷地.⑦策:书.⑧恬:安然.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元方入门不顾 ..(3)窃入学舍 (4)冕因去 ..

12. 下列句中“之”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国人道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4. 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元方和王冕各是怎样的人? (1)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你再写出一则有关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1)不,同“否”(2)回头看(3)偷偷地(4)离开 12. A 13. (1)您和我父亲约在正午.

B. 学而时习之 D. 父怒挞之

(2)孩子对读书这样着迷,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14. (1). 元方: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任意两点即可) (2). 王冕:勤奋好学 15. (1). 主题:人要坚守诚信(意近即可) (2). 名言:如:民无信不立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不,是通假字,同“否”.“窃”指偷偷地,古今异义. 【12题详解】

。“下车引之”中的“之”字:代词,指代元方.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B. 学而时习之:代词; C. 国人道之:代词; D. 父怒挞之:代词;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期:约定.曷:何,怎么,为什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事件等方面分析,如果有直接评价人物的句子,一定不要错过.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乙文中王冕放牛时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夜里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可见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则有关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即可,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的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郑振铎的《猫》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⑾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6. 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无奈→_________

17.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9.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1). 愤怒 (2). 悔恨(难过也可以) (3). 悲痛

17.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删去后变得过于绝对.(如果只答不能删,不答理由不给分)

18.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19. (1). 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2). 原因,①“我”的主观臆断.②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选文开头“我”以为是猫吃了鸟,很“愤怒”;后来“我”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很“悔恨”;想补救自己的过失,但无法补救,很“无奈”;最后猫死去,“我”很“难过”“悲痛”.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分析能力.首先表明看法,回答“能”或“不能”,接着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思即可.结合上下文分析,“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这个词语表明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这也印证了事实的真相,如果去掉后就成了肯定语气,所以不能去掉.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和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修辞并分析作用,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结合语境分析,语句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强烈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内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本文讲述了一件“我”们误认为自家的猫咬死了鸟而对其进行惩罚,最后“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对那只猫愧疚不已的故事.在文中第二段,在知道鸟被咬死之后,妻子说“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由此可知“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就是妻子和“我”断定猫是凶手的原因.最后三段集中写了“我”在得知自己错怪了猫之后的心理活动.第八段作者反省自己,“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由此可知猫受到冤屈的原因有二:一是猫自身的缺陷,它只是一只猫,不会说话,不能为自己辩解;二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测,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冻年货 王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

20. “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

21. “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2. 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三点即可) 23. 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20. 位置在⑤自然段;理由围绕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来谈即可.示例:⑤自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

21. 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

22. 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三方面作答即可) 23. 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即可.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位置及作用的理解能力.通读全文,梳理段落内容及关系,可以知道这个句子放在第⑤自然段开头最合适,因为放在这里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第⑤自然段就是介绍冻水果.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这个句子和本段的内容进行分析.“那叫一个酸爽!”这个感叹号里渗透着作者对冻梨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吃着冻梨时内心的快乐、幸福感和满足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筛选奶奶做的事,然后对事件进行概括即可.第④段,奶奶蒸各种花样的枣馒头,然后冻起来;第⑤⑥⑦段写奶奶冻水果,并让我们坐在烧的暖暖的炕头吃冻梨,爸爸和爷爷喝酒之后,奶奶让他们吃冻梨解酒.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通过关键语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联系本句及全文内容,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一是让不富裕的生活不单调;二是让家人解馋、高兴,从而自己也快乐、幸福;三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四是渴望一家人的团聚,珍爱团聚的美好时光;五是为家人做事,内心感到欣慰.可据此作答.

四、作文(30分)

24.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等.请以“我渴望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交流,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书写注意工整、规范. ④不少于500字. 【答案】范文

我渴望成功

成功,对当前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渴望成功.成功,我渴望它想幸运女神在我身边降临,给我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我,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虽然,已经历经了许多事,但我依然渴望成功.我知道成功背后的辛酸,成功背后的痛楚,但我向往着成功,和成功交朋友.

我希望成功给我的作文发表在报上,能够获得一些奖项可我总是在一次次信心倍足的等待中变成已落到了万丈深渊的失落,我盼望,期待,但换来的还是原地不动的进度.

我的心虽然已经遭到无数的打击和挫折失败,但我还是一次次投稿,不希望有任何一次与成功擦肩而过的机会,看到与我同班同学,他们他们一个个和成功交朋友,我只能低下头来,回想自己努力的经过,这一次我又怀着那惴惴不安的心情,给老师投了一篇稿子,题目是《精神的丰碑》,我的双手上的十根手指头都派上了用场,在打字键盘上飞快地跳动着,就算手指已经酸痛,但我依然不感到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努力,这样的做法是值得的,至少,在没成功之前,我觉得是对的.发完草稿之后,我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修改着,在检查两三遍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发了出去,唯恐刚才辛辛苦苦打了好半天的字,瞬间就没有了.发给老师之后,我的心更紧张了,如果,这次我成功了,那我也不会骄傲的,我会再接再励地努力,奋斗,可是,还是没有,就仅仅发在了网上.我失落,落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已不知是什么滋味了.我这想问问上天,我到底哪没有做好?是不是,我这辈子作文发表不成功了?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我渴望成功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了,但是,我无法实现,成功,离我是否只有一步之遥?还是有千里路程?我都一无所知,下一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我回答不出,因此,我渴望成功. 成功,你就像一朵绚丽的火花,吸引着我的不单单只是你的缤纷,而是那种给人惊讶的错觉. 【解析】

【详解】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在审题立意上,首先弄清“渴望”一词的含义,这是审题的第一步,什么叫“渴望”?含义有:一是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二是与“愿望”“目标”“理想”等相同.从含义的丰富性可以看出,这道题是开放型命题,可以选动词性的写,写一种行为,也可以选名词性的两个含义写,写一种理想,一种愿望.因而在具体的写作上,渴望得到的内容,可以是个人的,就是“小我”的“渴望”,比如我渴望得到一本书、渴望考第一名等;也可以是“大我”的“渴望”,比如渴望整个人类远离战争,渴望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等.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不管选择什么文体,一定要表达出自己渴望的心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