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围城中人物形象的比喻韵味

论围城中人物形象的比喻韵味

2023-04-04 来源:乌哈旅游


论《围城》中人物形象的比喻蕴味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围城》中人物形象的描写特征,说明钱钟书小说的描写手法独树一帜,以饱含激情的言词和形象的比喻,使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从而达到反映社会,揭示现实之功效。

【关键词】:肖像描写 比喻手法 想象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钟书君等。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内的一户书香世家。父亲钱基博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儿子钱钟书早承家学,耳濡目染,斐然而有述作之志,卓卓如鹤立鸡群。1974年,他的长篇小说《围城》出版。书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坎坷境遇和不幸爱情,暗示了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该书立意深刻,技巧高超,语言幽默,哲思隽永,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独具特色的伟大著作。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于1946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1947年出版了单行本,以后又重印过几次。新中国建立后,直到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才重新出版。《围城》在海外被译成英、俄、日、法等多种文字,同时有许多人为其出了不少研究和推崇性质的文章及专著。海外“围城热”在80年代波及到国内,《围城》重新出版并被搬上电视屏幕,影响越来越大。80年代初国内对《围城》的研究也繁荣起来,从发表的几十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多是从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来评价,然而这种讽刺艺术的表现则是通过心理描写,性格刻画,抒情议论等得以体现的,但是,在《围城》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人物的肖像描写。

“比者,以此物比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1比喻是《围城》成功的一根重要支柱。钱钟书的文字平易清新,但字挟风霜。高超的写作技巧,将中国文字的使用推向一个高峰,文字用法创新别致,比喻幽默传神,生动有趣,叫人总会情不自禁地发笑。

(一)

推荐精选

以奇谲新颖的比喻形容某一特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2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用人以外的事物来比喻人身上的某一外部特征,是现

实主义作家们惯用的手段。《围城》中无论是外貌还是体形,作者在描写过程中都以幽默诙谐的比喻,作以形象描述,从而使读者在一种哑然失笑的心境中领悟到一种荒谬丑恶的东西。作品中不乏此类例子。

(1)“沈太太生的怪样,打扮的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眼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琳淋的像侦探小说里的谋杀案线索。”(《围城》P61) (2)“(苏小姐)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的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的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画成的。” (《围城》P2) 以上两个比喻是如此的形象,给人一种见在目前的感觉,更使人心中有一种厌恶的情绪产生。例(1)中沈太太脸上的皮肉松弛下垂,在眼睛下形成两个鼓鼓的肉袋,从这形容来看,她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但是居然还“储蓄着多情的眼泪”,还有涂得不适当的口红连牙齿都染红了。一般来说,“多情的眼泪”是少女才有的,是体现少女温柔,多愁善感的标志,而作者把它用在年龄不小的老妇人身上无疑是增加了许多滑稽的气氛,也在说明了这个老妇人的老骚情。同时也给她一个讥讽,这鲜明的反差和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有异曲同工之妙。例(2)中苏小姐是大家闺秀,她渴望有爱情,但有虚伪的故作矜持,对周围不屑一顾,以致蹉跎年华。她就如一件新做的衣裳,舍不得穿,锁在箱笼里,待要穿时拿出来,才发觉式样已经过时了。所以作者说她“不顶新鲜,带些干滞”的皮肤和己经不丰满“像方头钢笔画长呢感的”,“瘦硬身段”暗示了人物的遭遇。这些比喻是相当出色的,“方头钢笔”便更形象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瘦,已经到了一种骨骼都已显现的地步,再加上肤色的干滞,就体现出了她的悲哀的处境。有了如此的比喻,作者还似乎不满足这种从具体到具体的比喻来刻画人物肖像,于是异乎寻常的用抽象来比具体了。

(3)“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胭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的使人忘掉了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的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推荐精选

无当。”(《围城》P51) (4)“褚哲学家害嘴馋痨的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药,显得突破眼眶,进碎眼镜。” (《围城》P91) 真正大而空者,莫过于政治家们的宣言了。用它来比喻女人空荡荡的眼睛,反衬唐小姐活泼可爱,温柔多情的眼神,这比正面形容要深刻形象的多,也体现出了唐小姐美貌是真实可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政治家们不利,尤其是对那些说空话的空头政治家们迎头一棒。钱钟书在这里的一个比喻褒扬了一个形象,同时又打击了另一个形象,真可谓“下笔如有神”。例(4)中写的是褚慎明见到了苏文纨时的情景,并被苏小姐所吸引,作者用了“绝对观念”作喻,“绝对观念”是永恒不变的观念,而在这里他只用“永恒不变”之意,突出了褚慎明眼光死盯住苏文纨的德行,就一下子把褚慎明那种见了女人如同蚊子见了血一样的丑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二)

以其丰富巧妙的联想来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征,给人以清新诙谐之感。

联想是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文学作品和普通文章都是使用联想的方法,启发人们的思考以增强艺术效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钱钟书善于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中找到别人未曾发现或难以发现的相似点,用联想到的事物加以比喻化,去体现人物的形象。

(5)“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围城》61页) 说话多而快,如果中听的我们则用“妙语连珠”,如果不中听或一般的我们就用“像唧唧喳喳的鸟”来形容。而钱钟书先生却一反常规,把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与一种病态联系起来。表面上看,这两种毫不相干,但仔细琢磨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蕴。“泻肚子下痢”是人的排泄器官发生痛变而使人无法自控。而沈先生夸夸其谈的神侃行为语言多而快不能自抑。因此,在这“无法自控”与“多而快”这两方面有相似之处,钱钟书发觉了内在含义,发挥了自己神奇的联想进行比喻,一下子使人觉得形象且有趣,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联想的丰富合理。

(6)“范小姐今天赴宴擦的颜色,就跟美洲印第安人上战场擦的颜色同样胜利的红。”(《围城》P245) 将范小姐脸上化装的颜色与印第安人战场擦的颜色联系起来,能使人形象的联想

推荐精选

推荐精选

范小姐颜色红的不适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甚至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这种联系外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象比喻格外新颖,独具一格。钱钟书先生通过联想把中外的两个具有相似的但非同一类事物联系起来并且描写的惟妙惟肖。显示了作者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联想,比喻使人过目不忘,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

(三)

合理的夸张突出了人物的肖像描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肖像描写并不是照相,也不是画像,没有必要从头到脚一一加以描绘。作品中之所以有肖像一方面是人感觉这个形象有给人呈像的意思,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通过肖像描写来确定或暗示该人物在作品中是正还是反,是邪恶还是善良,体现的是艺术形象和艺术需求,并不是单为画像,因而根据作者的需要往往突出一点或一个局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正是抓住人物的某一局部,用浪漫的笔法加以渲染和扩大,使其更加突出,更能表现该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和读者的要求和感受,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烙印。

(7)“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围城》P22) (8)“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围城》 P172) “要极省俭的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3例(7)中孙太太在这本书中是一位拮据不幸的女人,丈夫嗜赌如命,使她更为寒碜,正是由于生活的本身压迫就已经够可怜了,丈夫的爱赌,这对她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社会与家庭环境中是无能为力的,她也只能整天以泪洗面,由于长期如此,所以书中说她“眼睛红肿”哭当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动作。“似乎饱和的眼泪”,在这里作者为了更夸大一下,用一个特写镜头和一个夸张的比喻来突出她的遭遇之凄苦,命运之悲惨,生活之艰辛。例(8)中的侯营长是一个战乱时期的一个兵痞,由于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在战火中交通阻塞之机,大敲旅客的竹杠,所以他那个令人厌恶至极的反面形象在作者笔下更加深刻,更加面目可憎。他那张奇丑的面容就给人以丑恶,一个“大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说明侯营长的面部不是以脸为主体,而是以鼻子为中心,使人一下子确定了这个只见鼻,不见脸的头歪眼斜的兵痞形象。作者写他“脸上应有尽有”的其他器官,而只突出这个大的不适当的酒糟鼻子,使人一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推荐精选

夸张的本意就是使某些东西在通过扩大或缩小过程中来增加其程度,以表现某种特性。在《围城》中作者通过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形象,使他们美者更美,丑者愈丑。

(四)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更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围城》中的肖像描写,我们说他是异常的美妙,让人体味到一种美。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幽默笔法,趣味昂然的比拟,化静为动,给人造成了错觉后产生形象的美感。如果说肖像描写有如临摹,一般以静态描写为主,但钱钟书先生似乎不满足于一般的写法,许多地方采用比拟的手段,把人的外形特征置于动态中描写,使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某人的长相本来不该如此,只是经历了一场地壳升降式的突变,才显得异乎寻常。

(9)“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与心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仿佛厚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围城》P206) (10)“谁知道没有枪杆的人,胡子也不像样,又稀又短,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能飘然而枭,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根据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了.慌慌按上去.胡子和眉毛换了位置,嘴边的是眉毛,额头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围城》P233) 真是奇妙的想象,例(9)中“鼻子短而阔”,本是天生的,但一经作者描述,人们便产生了这样的联想:鼻子在前时,遭到打击后退不迭,只好向两边扩展。这就一个典型的静中有动,鼻子本不动,而作者却说是受到外力作用而致使的。这使人不经意的想到一股河流倾泻下来,中定一道小闸,水一下子扩向两边,这个画面很精彩,作者用这丰富而有趣的比拟手法,想到他的难看,使人对这个五官不端的人感到视觉上的压抑。例(10)中的胡子与眉毛给人一种滑稽之感,想一想那眉毛应该细而美,比如“柳叶弯眉”,胡子长而美,比如关公人称“美髯公”,但是作品的主人公却是胡子该长而不长,眉毛该短而不短,这无形中给人增添了一中不适合的感觉,并且让人觉得他是真的换错了位置。真正令人捧腹。

推荐精选

在《围城》这篇作品中奇绝的肖像描写远不过这些,如写到方鸿渐的那个三闾大学里冒牌博士韩学愈(其实这个名字正是由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一名化来,本身还有讽刺意味,从名字上可以看出他是在学韩愈),未老先秃,他明明是不学无术,作者却借他人之口,说他“脑子里学问多的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还有收音机里尖锐而含混又腻又粘的女播音员的声音“把空气撕割得七零八落”。凡此种种,无一处不体现出作家渊博的知识和特有的想象天赋。在《围城》中,这样的肖像描写比比皆是,这样生动而逼真的肖像是《围城》成名的一个原因。

(五)

文章的成功不单是词藻的堆砌,还需要一定润色,在小说中虽然反映现实,但是也不乏虚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写虚是为了衬实,这样前呼后应,也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围城》正是如此。

以虚衬实或通过前后出场的人物的彼此呼应,既节省了笔墨结构又严密无隙,是《围城》人物肖像描写的又一特色。

(11)“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的甜,但他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软操,仿佛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了空脸,像电影开幕前的布幕。”(《围城》P52) 作者不惜笔墨,细写了许多女人那种机械式的逢场作戏的皮笑肉不笑的虚伪与娇柔做作,这样有力地反衬出唐小姐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这比起直接描写要好的多:一方面写出其他女人的丑恶,另一方面,反衬出唐小姐的美,真可谓“一写二用”。

不光是这样还有一种方式,即前面描写一个人物,目的是连带后面的那个人物。如作者在处理“诗人”曹元朗这个角色时就这样。在前面出现过一个人即孙太太的孩子,第一章就这样写到:“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的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纸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这个孩子后面再也不见出场,但到了第三章时自会明白,“苏小姐便剥了方鸿渐送的橘子,跟他同吃,门房领来了滚圆脸的人进来说:‘曹先生’,方鸿渐吓了一跳,去年同船回国的方太太的孩子怎么长的这样大了,险些叫他‘孙世兄’,天下竞有如此相像的脸!”前面繁写正是为了后面简写,这里作者不必自费笔墨,我们即可从孙家孩子推知曹氏的尊容了。这种前后相应的写法是作者独用的匠心,作者真可谓大手笔,在描写

推荐精选

孙太太孩子时就已经注定了他后来的出场,便大加描绘。先让人觉得这个孩子的描写无大作用,可看到这里人们不免“哦”了一声,原来作者“言在彼而意在此”。作者在写前者的目的到这里才让人明白,人们不免又回忆一下那孩子的面容,从而增强人们的记忆,也对曹元朗这个无聊文人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钱钟书先生继承的深厚传统文化修养发挥了作用,使他充分吸取了中国文化的养料。诗歌、散文、漫画艺术以至戏剧艺术均被借鉴来从事小说创作并融为一炉,于是,出现了声势赫赫的《围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4钱钟书先生的创作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又创造性地发扬光大。

注释:“诗经六义”云

2

1

果戈理语

鲁迅语

4

3

钱理群 吴福群《中国现代文学30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P46-47

参考书目:

1、钱理群 吴福群《中国现代文学30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