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信息化规划建设
作者:张国华
来源:《互联网经济》2019年第05期
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要放在全球的超级版图中理解,全球的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未来竞争,以互联网+交通网为代表基础设施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是争夺资源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利器。
智慧城市最早来自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下的Smart Cities概念,当时只是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的改造,提升效率。但翻译成中文的智慧城市后,这个概念就被广义化了,智慧城市是要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帮助提升城市整体的效率、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那么,城镇化与高科技相叠加,则将迎来智慧城市的大趋势。 智慧城市规划认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城市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城市是工商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城市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不是权力、等级和封闭的。
目前最成功的城市是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城市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市场需要提供城市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让市场经济、企业促进城市发展,这样的城市才是世界城市。
而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自由放任、高度不确定性,围绕这个想法应该用哲学的角度来认知。柏拉图曾说:“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面临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选择,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短暂、不和谐、多变的,我们都想追求完美、和谐的彼岸,也就是乌托邦式的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不完美意味着有空间可以去改进,多变才能变成多种可能性,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和试错,成功了就是创新。李克强总理对于互联网曾表示:“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行业格局。同理于城市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这才是城市的本质,拥抱不确定性的思维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思维。
智慧城市的发展,如何从对立性思维跨越到叠加性、复杂性思维。虽然政府主导城市发展规律是确定的,但接下来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就是由企业、市场去创造和主导的。就如著名定律“薛定谔的猫”和我国《易经》所言,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黑白叠加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民集聚到城市不是为了对立,是为了高度分工、高效合作。未来科技发展充满一系列的未知,谦卑的看,智慧城市规划不是要给出精准的智慧城市未来,而是给不确定的未来做好空间的准备、基础设施环境的准备,给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信息化之于城市化:“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有了“互联网+”为代表的高度信息化,我们改变了什么?从前面几次工业革命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掀起了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电力应用、劳动分配和批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和IT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第四次由信息物理系统引发的工业革命——“互联网+”可以改变什么?上升到经济学根本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关键词入手:
1、分工。今天人类社会财富爆炸式增长就是由于专业化的分工,分工程度越高,生产效率越高、创新能力越强,这才是人类财富爆炸式增长的根本所在,这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所在。
2、交易。交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了提高效益降低信息不对称,就需要建立信用和定价机制,例如支付宝、滴滴改变了人和货的信息不对称。凡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凡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环节、凡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都将被互联网清剿。
3、信用。“互联网+时代”,交易,信用和定价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例如,网上支付平台实现交易即时、远程、实名,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解决了货物的信息不对称。用户评价系统创造了行政监管外的低成本高效地约束产品、服务质量的信用体系。 4、定价。网约车通过“供需”逻辑和系统算法,“即时运算”的实时定价实现了定价机制的突破,更高效地实现了市场供求平衡,解决了车和人的信息不对称。
中美企业之间的距离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经济理论理解的差距;90年代有一句鼓舞人心的广告语:“假如世界没有了联想,人类将是怎么样?”然而承认失误的柳传志和敲不醒的杨元庆最终不得不承认“失去”了联想,世界并不會怎么样。 从这一点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英美的企业家们没有人敢说有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就可以走计划经济的道路。这一点上我们更应该总结: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在下一步创新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逻辑。总而言之,考虑创新的时候应该有五个纬度值得思考:一是信息,二是知识,三是理念,四是理论,五是哲学思维。 城市化、信息化如何协同?
复杂的世界,我们如何梳理出简单的法则让我们解构城市万物的理解能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首先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大大降低消耗基础设施的成本。产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集聚之后不断分工,越分工生产效益越高。知识信息集聚在一起产生化学效应,这是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物理效率所在。
共享效应、匹配效应、化学效应这三大效应体现出报酬递增,在城市里体现出专业化的空间。例如阿里和腾讯人均产值300多万元,这些轻资产的平台型的企业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报酬递增。这样的情况下有两个法则值得被关注:一是超密集法则: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人均生产效率提高15%到30%;二是亚密级法则: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人均基础设施消耗成本降低15%。例如,1986年北京市当时有1028万人口,年消耗用水36.6亿吨。截止到2017年北京统计局统计,北京市人口2117万,用水是39.5亿吨。人口增长一倍用水增长不到10%,这对于下一步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别重要。
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空间上和交通基础设施上有新的对应关系,按照不同类型的集聚产业和交通运输成本的敏感度相关性,可以将产业划分为资源、资本和信息三大类型。资源能源型的产业的基本特点是,运输成本通常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达到30%以上,需要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就是港口、水运、货运铁路,像以钢铁、化工为代表的资源能源产业,基本就是沿海沿江布局。
资本密集型产业要求快速流通,流通的效率越高,资本利润率越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产品的要求是能够快速实现从工厂门口到客户门口,比如很多地方搞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都是在高速公路沿線布局。信息密集型产业,需要信息快速流通,但对信息经济来讲,仅仅有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不够的,因为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人,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哪种方式能取代。在信息经济时代作为信息的载体——人,需要更加快捷流通,所以这类产业发展对应的运输方式就是航空和高铁。
现在城市模式正在由“房地产+园区+港口/高速公路+宽马路”转变为“公共/服务业+TOD/街区+机场、高铁/轨道”。具体而言就是从重视房地产业和工业发展的城市空间扩张模式转化为促进产城融合和发展服务业的城市空间优化模式转变。
对于城市空间优化模式来讲,作为信息载体的人,在空间上更加高效的转移,交通网络的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的服务范围会大大延伸,但是这类产业的空间集聚会更加重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会让城市之间的经济变得更加陡峭,这类产业只能在这些地方集中,不会再像制造业一样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延伸会辐射过去。
工业文明时期是“人找活干”,人跟着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走;科技文明时期是“活找人干”,资本和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走,哪儿更宜居,知识分子的家选择在哪儿,知识分子选择在哪儿居住,人类的智慧将在哪儿集聚,人类的智慧在哪儿集聚,最终的财富将在哪儿集聚。这是美国学者乔尔·科特金的理论。
未来的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是以交通网和互联网作为承载平台,整合城市数据资源,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产业转型和空间组织优化,创建智慧、绿色、互动的城市才是我们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来。信息化的建设会助力城市公共服务升级,包括城市各方面的运营以及大数据的管理如何和政府、企业构建服务关系,其实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需要解决打破行政、地域壁垒,实现互联协同的发展。过去是一亩三分地分配方式,也就是一个行政区划的调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都市圈、城市群的战略会打破对外的壁垒。同样在城市内部也要靠政府的体制改革,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下一步如何提高部门的协同性是关键,协同性提高了才能把工作做好。 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还要放在全球的超级版图中理解,全球的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未来竞争,以互联网+交通网为代表基础设施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是争夺资源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利器。新型经济版图包括供应链上的国家、没有边界的社区、自我城市的管理、和拥有权力超过政府的企业。
未来,信息化建设助力城市公共服务升级,首先在指定区域、行业展开试点;再建立社会化的城市数据运营体系,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再构建政府+企业合作,政府引导和监管,企业运营和实现增值的服务模式;最终建立新商业逻辑,实现大数据闭环。
到底是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还是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到底是腾讯和华为成就了深圳,还是深圳成就了腾讯和华为?高效的协同智慧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产业从绝对优势真正走向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这才是智慧城市和信息化高效协同努力的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