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南方农机
农业经济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耿旭蓉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摘 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农村金融的含义、特征,阐述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金融;特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6)12-0084-02
从概念上来说,农村金融是在农村中以农业为主,包括农村中小企业等其他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领域,组织和调剂资金的活动。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
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征
1.1 区域差别显著
我国农村金融的形成,离不开血缘、姻亲关系的发展。故农村金融深受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有所不同。如果在特定的区域内,充分利用人脉信息,农村金融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另外,由于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经济现状的不同,每个区域内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
1.2 农村金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农村金融深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果市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的资金需求者更加愿意去银行贷款,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如果市场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需求者将在农村金融寻求资金,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1]。近些年来,由于通货膨胀不断上升,央行不断的进行调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使得市场中的资金较少,资金的需求增大。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机构不健全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并不健全,农村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质量较差。目前,尽管出现了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业商业银行,但这些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此外,这些银行的手续复杂、要求苛刻,许多农民还是面临贷款难等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会选择民间借贷,高额的贷款利率又造成农民的负担。2.2 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
拿农村信贷来说,普遍通过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往往在农业银行,农业银行业务量占农村金融的50%以上,这种严重的供给垄断无法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此外,缺乏竞争造成金融服务质量较低,
——————————————作者简介: 耿旭蓉(1987-),女, 山西襄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农村信用社在政策的保护下,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设施条件较差,资金质量较低,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2]。
2.3 农村金融环境较差
良好的金融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伴随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金融意识较差,农村的小农思想严重,无法形成健康的金融服务文化氛围,进一步导致农村信用环境薄弱,农村信贷风险隐患较多。2.4 缺乏金融供给
农村金融供给一直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难题。农户贷款余额平均只占各项贷款余额的约5%,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求,金融供给供需矛盾十分严重。同时,农民可利用的资金并不多,也不可能出现很多的存款业务,所以农村的金融机构并不会进行较大的支持,难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规范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对策
3.1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应该不断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转变单一的农村金融模式。借助建设新农村的春风,不断地构建产权清晰、以合作制与股份制为基础的社区性金融机构。政府也需要促使各银行良好地处理日常经营和农村金融的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3]。此外,还可以建立符合农村需求的担保机制,进行最高额抵押质押等多种方式的循环贷款,缓解农村融资难的困境。
3.2 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从组成部分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包含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能有效地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适度地对农民进行补贴,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的农业再保险机制。此外,根据农民受教育较少的现状,建立通俗易懂的保险条款,为公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保险产品,丰富农村的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建立完善的征信机制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登记入册,建立借款人信用档案,另一方面,针对农村金
农业经济研究
南方农机
2016.12
85
融的投资者与资金使用者都采取动态的跟踪机制,健全各自的信用体系,还可制定信用评估机制,客观地分析和判定投资者与资金使用者的信用。总之,促使农村金融朝良性循环发展,必须加强征信机制的建设。
3.3 完善农村金融环境
当前,我国在农村金融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很少,规范农村金融行为的只有部分规章和相关的司法解释,所以农村金融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由于法律不健全,使得农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利益保障,最终所有的责任归集到地方政府身上。故建立健全有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这需要不断地宣传金融知识,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金融意识,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体系文化。并且还必须完善农村金融部门的信用体系,使其能通过提高信贷额度、扩大贷款种类、降低利率等方式,将财政对金融的优惠转化到农村经济与农民身上。
3.4 促进新型金融组织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匮乏,微型金融机构无法有效地吸收存款,所以农村发展潜力受到约束,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能有效地缓解农村金融供给的匮乏问题。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不仅能更加了解所在区域的融资需求,而且也能缓解正轨金融对地方区域信息不了解的现状,增强信息对称,完善金融机构朝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琼.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2] 赵鑫.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设计[D].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2013.
[3] 徐晶.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13(5):96-98.
(收稿日期:2016-10-30)
(上接第79页)质量堪忧、信息及时性差、名额有限等种种弊端,而价格较高的职业培训资金不允许。其次,打工作为超过半数的职业选择,工作强度大且辛苦,可替代性强,工人在辛苦工作之后少有节假闲暇再参加培训。而体力劳动工作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强、工作周期短等特点,几乎不存在对员工的专门职业培训。最后,学习培训意识也较为淡漠,主观能动性差,不愿将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中抽出来参加培训。党有关三农问题的理论。
2)这两类失地农民的生计状况是存在差异的,生活压力和重心也有不同。因而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扶持和安置也应该有所不同,相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会有所区别,社会各界对不同类型失地农民提供的帮助和关爱也会不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3 项目研究意义
1)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比最重,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实质。本项目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当前,政府施政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失地又失房、失地不失房这两类农民生计状况的研究,将丰富发展我
参考文献:
[1] 周易.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刘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6-11-5)
(上接第80页)融资实现。农村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融资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平稳度过金融机构贷款难的时期。农村中小企业自身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私募股权融资;二、短期拆借,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财产抵押的方式进行短期拆借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支撑,融资难的问题也成为当前发展的障碍。只有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能使融资难的问题逐渐破解,才能保证农村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产业
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勇.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博弈分析[J].管理世界,
2015(1):171-172.
[2] 陈啸.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
学,2013.
[3] 彭立民.如何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2007(1):35-37.
(收稿日期:2016-1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