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23-07-17
来源:乌哈旅游
一—— 怎 DOI:IO.16707 ̄.cnki.fjpc.2016.11.063 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喜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微信的 智慧校园平台。首先介绍了该平台采用的相关技术,给出了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最后给出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字】智慧校园;微信;Spring框架 1.前言 层、支撑服务层、公共资源层、基础设施层。如图1所示。 』认证{J救务l,…一 ,…、一一、一一、I学工i人事:j财务. 设备i~、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慧校园越来越被广大高校所接 受。智慧校园起源于数字化校园,首次出现在2010年,信息化 堕J【 应用 ll、 应用j 盟 … , — — ———…、 “十二五”规划中,“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 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浙江大学第一个提出要 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并把正在建设的紫金港校区的 一统一徽信服务{匡槊平台 微信应用框架 { l圈 国匦圃…国 羹-… … I塑塑! 部分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试点…。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 …~…一] l堡里 !鱼 二曼竺 l 动智能终端在广大师生人群中迅速普及,特别的,腾讯公司研发 的微信成为广大师生最常用的通讯工具。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 平台非常切合大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因此,最近几年 学者们提出了多项将微信和智慧校园相结合的研究I 。 基于微信设计和开发智慧校园平台,使用了多项技术,包 括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还涉及到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以 及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始终保持着浓厚的 兴趣,这一平台的创新性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学生方便 的使用学校与社会提供的教务、学工、在线学习和求职等公共 服务;并且方便教师使用人事、财务、教学和科研等学校资源。 本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平台,将高校各种 信息资源普遍互联,实时监控,将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校园云 平台处理,通过微信作为统一用户接口,界面友好、简洁实用, 深受广受学生和教师喜爱。进而促进了高校信息化、智慧化的 跨越式发展。 嚣 譬 月 : [ 璺 一 , 匾 ~一至 一—)一 疆酾i; 醢一、 / —菊鞲 笼菇一 图I系统椠构图 (1)实际应用层 实际应用层是管理员和用户与系统之间的统一接口,管理 员通过Pc端对系统后台进行管理,广大师生用户通过微信界 面在平台上进行操作,实际应用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电 脑访问。 (2)支撑服务层 为平台提供基础的支撑功能,包括认证服务、教务服务、学 工服务等。更进一步,平台还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功能, 可以对用户使用偏好,用户充值历史数据,用户评论历史数据、 用户登录数据等进行数据挖掘,对用户的偏好和行为进行分 2.系统相关技术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具有完备的校园网,有些高校在多 析,以获得平台服务、支持、发展的可靠的决策依据。 (3)公共资源层 次改造之后,校园网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同时,高校各院系的各 个实验室、各个自主学习网络教室、计算中心、图书馆数据中 心、高校用于办公的计算机以及个人电脑数量庞大,具备了实 现智慧校园的硬件条件。而且,高校这几年逐步建立起各种信 息管理系统,如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 统、在线办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等。这些软硬 为平台提供数据中心、云平台、校园卡平台和统一身份认 证等基础的数据资源。 (4)基础设施层 为平台提供基本硬件构架环境,包括主机和服务器、存储 和备份、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有线和无线校园网、有线和无线互 联网等。 4.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平台主要为校园移动用户提供教务应用、人事应 用、财务应用等功能。本系统的业务架构功能分成后台管理功 件条件,为我们设计和开发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平台,提供了 扎实的基础。 本文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平台, Spring框架具有分层架构这一主要优势。它通过使用接口来实 现层与层之间的联系,进而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性,使得 每一层都可单独修改却不影响其它层。Spring框架的各个模块 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或与其它模块联合存在。轻量级的Spring框 架使用控制反转对JavaBean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提供面向 切面的编程、统一的事务和日志管理服务等。 3.总体架构 本“智慧校园平台”的总架构分成四层,分别是:实际应用 能和前台用户功能:后台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教 务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等,管理人员使用电脑连接后台 进行操作。广大师生用户通过微信使用智慧校园平台(前台功 能),前台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登录、教务应用、学 工应用、人事应用、财务应用等功能。 5.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微信,结合云平台构建智(下转第71页) 2016年第1l期l福建电脑 ・119・ : 堡 垒._壁 UJlAm eOMPUTER 制导航区、课程信息导航区和教学信息呈现区五个部分。该课 程基本没有教学互动,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课程学习材 程的结构层次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课程名称;第二层 料。在设计交互时,本在线课程主要设计的是讨论区,每一个学 次:课程公告、教学安排、评分标准、作业、测试、作业下载、测试 习模块都设有对应的讨论区。在讨论区,学习者可以通过发帖 分数;第三层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 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互。关于发帖,学习者需要发有效帖子。有 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的页面结构合理,逻辑层次分明,易于操 效帖子是指:对本模块学习发表的见解、认识、体会,以及上传 作,符合藏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 自己搜集到且对小组学习、讨论有贡献的参考文献等嘲。 标题医 状态区 控制导航区 (6)作业、测试与考试设计 本在线课程的每一个模块对应一道作业题,作业题基本以 谭 开放题的形式呈现,并且问题的设计与藏族大学生的生活紧密 囊相关,这样有利于提高藏族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 藿 教学信息呈现区 者观看完微视频后,可以去完成相应模块的测试题,测试题主 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完成测试提交后,学生会得到相 应的反馈。当学习者学完所有的课程,在网络学习规定的时间 内方可选择考试环节,考试题目为20道单项选择题,题目内容 随机分配。学习者最后的成绩=讨论(30%)(要求发帖达3O以 上)+作业(20%)+测试(20%)+考试(30%)。 图2页面结构图 三、结语 ’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日益渗透到藏族大学生的学习与生 (3)课程内容设计 活,藏族大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碎片化、泛在化和网络化。基于现 课程内容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知识载体,体现着一定的知 代教育观念,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课程己成为藏族大学生 识观,学习观【3】。该在线课程的内容设计不是按照一贯的章节进 的主要学习载体。总之,西藏高校在线课程的设计关系到在线 行设计,而是按照知识点设计的。课程内容划分为模块1、模块 教育的适切发展,对实现在线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 2、模块3……模块8,共八个模块。模块设计的最小单位是知识 着西藏高校在线教育的深入发展,西藏高校必将重视在线教育 点,模块与模块之间并不是逻辑严密的先后层次关系,而是并 的质量问题,在线课程设计也必将成为西藏高校关注的焦点。 列的关系,学习者可以灵活选择其中任一模块进行学习,而不 受上一模块内容的限制。例如,模块1的内容为技术的内涵;教 参考文献: 育技术的技术特征;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美国教育技术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 的发展演变;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变;教育技术的94定义和05定义。每一个子模块对应一个微 [2]谢舒潇,周红春.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J].计算机与教育,2001(8): 视频,方便学习者选择所需的知识点。 337-342. (4)教学视频设计 [3]冯锐,朱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国电化教育, 为了适应藏族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本在线课程采用 2005(6):75—78. 教学视频的微型化设计,即微视频设计。所谓微视频是指短则 [4]微视频[G/OL].www.baidu.COITI,2014-02-17.[4]侯凤芝.在校大学 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 生在线学习行为研究——以《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为例[D].浙江:浙 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 江师范大学,2007. 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 [5]胡晶等.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_中国远程教育,2010(6):39-41. 片的统称州。本课程共包含31个微视频,时间最短的仅有1份 45秒,最长的l4分52秒,仅有1个视频超过10分钟,其余均 作者简介: 在1O分钟以内。 李新房(1982一),男,汉族,山东济宁人,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讲 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资源。 (5)交互设计 教学互动是在线课程的重要环节,西藏高校已有的在线课 (上接第119页) 慧校园。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功能将高校硬件资源整合形成资源 [3]方仁富.基于微信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 池,实现用户与后台交互的统一接口。构建了一个以微信为中 2015,31 心,便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便于校方管理和服务、便于学 [4]智燕.智慧校园建设中微信服务平台系统开发研究[J].数字通信世 生与校园周边及社会相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公共服务平台。 界,2016,2 [5]赵展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校园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 参考文献: 算机时代,2016,5 [1]昊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儿. [6]张梦梦,李盈希.论微信智慧校园生态圈的构建[J].科技视界, [2]何小虎.基于校园公众微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5,10 2016,15 2016 ̄11期f福建电脑 ・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