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熟悉的歌谣再一次从奶奶的嘴里哼唱了出来! “奶奶,再讲一讲过年习俗呗!”
过年可是有习俗讲究的:“打扫卫生”是要干干净净过大年;“收鞋子”——是不能让“旧年的邪气”挡了“新年的财气、福气、喜气、好运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年俗——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必须摆上包装漂亮的糕点糖果,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甜甜蜜蜜。
可是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俗活动也是日益更新。以前拜年人们必须面对面说祝福话,发压岁钱。可是现在人们为年俗做了现代化的改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过网络、短信、微信等途径来互送祝福,发红包。一条条微信、一个个红包寄托着一缕缕真心的祝愿,向着亲友们表达最真挚的祝愿,这是春节最时髦的一种活动,快捷、方便、时尚又有年味,令人温暖。
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这是过年期间最“响亮”的习俗。漫天的烟花,阵阵的鞭炮声,让年繁华了起来。可是今年习俗变了,因为今年冬天雾霾太严重了,我们为此还曾经停了两天课,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还我们一片蓝天,今年过年政府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过年鞭炮声的确小了,但浓浓的年味依然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流淌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着一切吧,好好过年,好好寻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浓的情意与最真的年味都将扑面而来! 寒风之冬已逐渐褪去,春天的脚步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我们的生活。春节也在这富有春的气息中悄然而逝,一切如往常般平淡。看那红砖泥坯粘成的童年,曾经春节的记忆让人难以释怀。
儿时浓厚的年味开始于家家户户挂灯笼。大早晨挨家挨户都将自己亲手做的灯笼挂起,阳台上的灯笼是必不可少的。灯笼各式各样,左边这家的阳台上游着一条鱼,鱼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眼弯弯,在空中自由地游着,意味着年年有余;右边那家的灯笼是最普通的圆灯,外面裹着一圈红色的塑料,中间的圆筒上财神爷不知停息的转着圈,意味着来年财源滚滚;上面那户是自己用皱纹纸
1
粘成的,红的、黄的、橙的所有暖色系一圈圈裹着,裹了足足有脸盆那么大,这意味着来年五彩缤纷。
黄昏一到,所有灯都亮了,开辟出一个火红的世界。每当这时,全院的孩子都会集中在一起,三五成群,这个评一评,那个在介绍自己家的灯笼,最终会选出一个人气最高的,并向那家孩子发“年终大奖”-我们所有孩子提供的糖!那年,我获得了这个奖,别提心里的那份激动了。看着满满的兜,早已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剥了皮就往嘴里塞。糖甜甜的,心也甜甜的。
晚饭过后,所有孩子又聚在一起,在这火红的地区载歌载舞。邻居阿姨家的妹妹不知从哪里学到长辈晨练的舞,早早窜到前面,领着我们跳着。拍拍手,踢踢腿,扭扭身。所有人做的各不相同,却十分起劲,惹的爸妈们直笑。灯笼们也有了激情,更亮了,配合着我们。几次热身后,我们的舞步也开始整齐划一了,在灯笼的映射下,心中的火热从未灭息。
如今的灯笼早已不在是亲手制作了,“大奖”也不在吸引我了,在楼下唱歌跳舞的节目早已删去,那份快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我默默地想,又看到灯笼下的舞蹈,又听到灯笼下的笑声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
2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在临近腊月的时候,家乡的丝丝缕缕年味,总会唤起我对于往年春节的记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过年的种种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贴倒着的“福”字;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热热闹闹的,欢天喜地的场景染遍了各家各户。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到处都流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 整个村庄都有一股别样的味道——年味。表弟问我什么是年味?年味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晚辈孝敬长辈的心意;是屋外烟火在闪耀中发出的一缕幽香;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高兴,快乐的氛围……寒假中的几天我都是漫不经心的度过,唯有过年的那段时间我是好好的度过的。
到了大年二十八,我们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开始做青果,包粽子了。青果做好了,它圆圆的,颜色碧绿的,冒出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光看颜色就已经感觉到色,香,味,聚全了。这时,棕子也做好了。有板栗馅的,肉馅的,还有毛芋馅的。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毛芋馅的和肉馅的。吃上一口,棕子带着糯叶的清香,让人回味悠长,口有余香。
年三十到了,丰盛的,让人囗水直流的年夜饭端上了桌。全家人都聚在圆桌旁,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屋外的天空突然明亮了起来,打破了寂静,鞭炮一声声的响着,让原本宁静的天空变得热闹起来。星星点点的烟火似流星雨般的冲向天空,然后又像盛开的莲花在空中爆开来,我在一旁看着这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开来。一只只烟火,带着人们的祈福,冲向云霄。 没有“年味”的年会是什么样的味道啊。
3
猪年的开始与往常一样没什么值得人尤其铭记的地方。熟悉的人们三三两两毫无规律或瘫或躺地占据了整个沙发;吃着猪肉馅的饺子在电视机前默默等待准时八点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开场白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的低下头点开早已被抢完的红包;发压岁钱之前的拜年祝福在长辈眼中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一句谢谢就可以得来几张红色的“毛爷爷”;春晚最期待的'节目也被大人们的说话声掩盖到仿佛在观看“哑剧”一般;十二点整的倒数早已对它没有太多的期待,甚至在它播出之前就已经关掉了电视准备睡觉。这就是多数人眼中令人向往的“新年”。没有鞭炮声的点缀,更加多了一份凄清夹杂在其中。
其实不然,谁会想让自己的新年过的如此无趣,我眼中的“年味”可不是非要热闹喜庆的,一如既往地热闹哄哄难免会有厌烦的时候。年味是什么?我认为一家人聚在一起无论做什么身边都是充满着团圆的幸福,这不也正是年味所在吗。看似平谈无奇的新年夜晚即使没有鞭炮声的衬托也不一定就真的是无趣的啊——在外疯玩了一整天回到家累到瘫在沙发上,肚子正饿时奶奶煮好了热腾腾的饺子等待着一家人上桌吃饭,边看春晚边讨论着今年的主持人又换了新的阵容也没有比以前逊色几分,群里的拼手机红白虽然早已被抢完,但看到好朋友的新年祝福心里还是多了几分小欣喜;长辈给压岁钱时不要求我们的拜年反而会捎带着几句美好的祝福;整点时给朋友打过电话说声新年好;直至夜深房间里依旧会传来嬉笑的声音,那是我们斗地主赢了Money。 没有“年味”的年也会是甜甜的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忆起那片小村庄,总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每到寒假,我就和爸爸妈妈回到家乡。一到小村庄,我就和一群差不多年纪的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玩耍。拿着一两盒小烟花,一手包住耳朵,一手颤抖着点起烟花,心怦怦地跳个不停,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害怕。“砰!”突然蹦出来的烟花总会吓到几个年纪略小的孩子,肉嘟嘟的小嘴翘得好高。大家挥动着烟花,唱着欢乐的歌曲,烟花在我们的挥动中,一会儿变龙,一会儿变蛇,张牙舞爪,扭动着细细的身姿。
如果不下雨,我们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公园的草地。在草地上踢几脚球,打几个滚,坐下来吃一些在家长嘴里所谓的垃圾食品,配上一杯冰镇汽水,在没有大人管的草地上自由的感觉可真好!玩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会,感受大自然
4
的风光和暖暖的阳光。
我们无力地躺在草地上,远处传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我们走进一看,原来是叔叔们正在打年糕。“嘣,嘣,嘣”大家用力打着,我们的眼睛也跟着一声声敲打声一眨一眨的。我心里想着:大人们可真忍心,年糕都被打扁了,说不定正在哭呢!想着想着心就不觉痛了起来。我双手放在背后,装出很自信的样子,说:”我也来试试!“这可惊到了叔叔们。我挽起袖子,用尽全力,可那大大的木榔头似乎并不听我的话,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我有些不好意思,可并不服输,认真看着。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打好了。大家捏的捏,切的切,装的装,好有默契。 不过一会儿,香喷喷的年糕上来了,白白的身子像个胖娃娃似的,肥肥的,嫩嫩的。令大家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拿上一块,哇!好好吃啊!香甜可口,一不小心吃太多了。个个都顶着个大肚子!
家乡的年味甜甜的,草地上一个个快乐的身影,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将成为我童年最美得回忆!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张罗着,忙活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把家中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爸爸把家里的大门、小门都贴上了春联。所有工作做完以后,我们就赶到姥姥家过年了。
到了姥姥家门口,姥姥正忙着做年夜饭,姥爷喜气洋洋地贴春联。一见我们来了,姥姥立马出门迎过来,笑嘻嘻地说:“唉呦!看我们家的宝贝来了噢。”我高兴地跑到姥姥身边,甜甜地喊道:“姥姥!姥爷!”一进门,看见姥姥早己把糖、水果、瓜子,一盘盘装好放在茶几上,我毫不客气地拿着一颗奶糖吃了起来。突然,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姥爷竟然把“福”字贴倒了。这可不得了,让人看见了,还不笑掉大牙?我连忙提醒:“姥爷,您把‘福’字贴倒了。”姥爷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说:“咱家的小知识分子还不如我这个文盲啊!我可没贴错呦。”我急忙争辩道:“您就是贴倒了呀?”就在这时,姥姥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笑着说:“傻外女儿,‘福’倒过来,就是‘福’到,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幸福来到了。”原来如此,我腼腆地笑起来,看来贴春联也藏着许多学问呢!
春联贴完了,爸爸放完了鞭炮,大家准备吃饭了。姥姥一向爱清洁,我看着一地的垃圾,不解地问:“姥姥,地下这么多灰尘和垃圾,您怎么不把它们清理一下呀?”姥姥摸着我的头说:“灰尘代表财运。把灰尘扫走了,不是把这一年的财
5
运都扫走了,那多不吉利呀。”我恍惚大悟,过年的风俗还真多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姥姥高兴地喊道:“吃饭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美味可口的年夜饭,耳边听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边吃边聊,真开心! 团圆饭,幸福年,充满温馨的味道。 过了腊八,年味儿就重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起了年货:新衣服,爆竹,对联……大伙儿都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最盼着过年了,不仅能穿上新衣服,拿上红包,更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在新年里,无论怎么皮,怎么闹,爸妈都不会责怪,都能挨到年后一并盘算。
还没到年三十儿,大街上就充满了年味儿——大红灯笼挂满了街市,店门上贴着喜气的春联与倒福。走进一家,里面还挂着充满年味儿的中国结和红辣椒,就连孩子的手上也提着小小的红灯笼。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而这“年”最怕爆竹与红色,于是,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如今,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年三十晚上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互相寒暄,还边看着春晚,真是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过了年三十,就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的清晨,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预祝这一年的日子和和美美。小孩子总是最兴奋的,在一旁点起了小鞭炮,不时拍起手来欢呼。无论是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燃完爆竹,梳洗梳洗,人们就开始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大家手里都带着年货,嘴里都说着祝福的话。小孩子则是边拜年边伸手要红包,你若是没有准备,必会十分尴尬。
年味儿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那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过了这一天,年就要结束了。 回味这浓浓的年味儿……
今天我歩行去百货楼,大街上很是拥挤很热闹,人满为患。他们提着大大小
6
小的购物袋子,拿着自己买的东西。还有三五人一起成群结队的,为过年准备一些东西吧。这一切都在暗示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厚。暗示着很快就要过年,也就是6天的时候,一年又过,新年又来。
街道上看到了有许多卖对联、买鞭炮的摊子了,街道上的人们正纷纷准备把对联、鞭炮买好,家家的年货也都正在置办中,人们就这样的为了过年的节日风风火火的忙碌起来了,真的是年味渐渐浓了。
前几天寒流来袭,雪花飞舞。昨天、今天天气也是渐渐暖和一点了,正适合置办年货。这样看来,冬天就要到尽头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春天也会来临。人们的心里也都渐渐进入过年的节奏了,不再想起任何一点风波了,安安稳稳的就很好。
年前的时候,你也可以邀上三五好友,走走亲戚,摆上一桌,互相联络一下感情了,提前感受一下年的氛围,也很不错。等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大朋友们也该穿上花衣服了,大家一起去赶大集吧,去看集市上热闹和喜庆的人们。其实有时候过中华传统节日之所以还是很被看重,过节时候有好吃好穿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种气氛味道。只要气氛节奏对了,总能找到那个味道。 就是这几天,中华传统文化节日里的新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人们都被这种喜悦感染的高兴起来了。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总是到了过节该高兴一番的时候了,你一定也高兴的了,对吧。
我们会永远会坚守着这种过春节的传统,因为中华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年的味道,这就是典型的中华文化,这也是中华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根本理由,中华节日文化的气息太浓厚太温馨。
等到过年时候,过去的一切也许可以翻页,美好的明天,才刚刚开始。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就是总觉得春节不就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就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
7
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就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抓挠……”新年的钟声应该又响了!记得小时候,我穿着红色的衣服,双手塞着耳朵,看着漫天的烟花。我奇怪地想:“过年为什么穿红色衣服,过年为什么到处都是店家装修?”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笑着说:“除夕是中国人的一个特殊节日。他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放烟花,穿红衣服,放鞭炮来摆脱‘年’!” “年?”感觉更神奇了!于是,我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原来在古代,离一个小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河里有一个叫年的妖怪。每年除夕,年都会上岸害人。这一年,一个陌生的爷爷来到村里,向大家要红衣服,要油灯,要烟花,然后来到年。他穿上红色的衣服,点燃油灯,点燃烟火.因为念有三个怕,一个怕红,一个怕亮,第三个怕响,念一下子就吓走了。从此,怪爷爷赶走年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爷爷的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8
慢慢的我长大了一点,对过年有了更好的认识,因为可以帮助成年人,体验更多的过年味道!春节到了,我会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大大的“福”字,写对联贴在亲戚朋友的家门口。看起来真的很热闹!有时候,我会帮奶奶包春卷,在春卷皮里放上好吃的馅料或者甜面酱,包成小卷,然后煎烤。顿时春卷里充满了春节的热闹和火!
中国新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又一个春节要到了,我想给全家做一个特大号春卷。我想在里面放一个红色的大苹果,因为它意味着和平!我也想给妹妹讲“年”的故事,告诉她“年”过后,一定要开心,要活泼,要快乐!一年的味道好浓! 年味?顾名思义,过年的味道。一个节日,能有什么味呢?仔细想想,这碗味增汤到底是啥来头? 忙碌的味道
经过一年折磨的窗户,终于到了它脱胎换骨之日。我帮着妈妈擦着窗户,拿着湿漉的抹布在窗户上用“神龙摆尾”之势在玻璃上留下行云流水之迹,一个不留神,“神龙”不见其“首”,“啪”一声,掉在地上,地面立刻泛起一簇黑花,“遍地开放”,我赶快用抹布清理了我的“作案证据”,安分的在窗户上摩擦,都说摩擦起电,可我怎么还“生花”了呢?难道我是妙笔?真是哭笑不得,确实,笨手笨脚的我也只能吃吃睡睡,诶,过年已然升起一股忙碌的气息! 回忆的味道
以为出了门,能够安静一会儿,可走得好好的,“碰——”一个炮仗在身边一炸,谁家这么淘神的小孩呢?走到大街上,耳边充斥着孩子们愉快的笑声,突然瞥到一个孩子,躲在别人的后面,偷偷笑着。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每年正月,看着别的孩子们玩炮竹,自己也手痒,可胆子又小,只好躲在后面笑。现在大了,担子重了,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可偶然勾起这么一段回忆,不也是一件可乐的事吗? 幸福的味道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春节最独特的味道,还是幸福的味道!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大家子人团聚在桌子旁,长辈和颜悦色,谈笑风生,孩子叽叽喳喳,乐得不行,空气中都流淌着欢乐的味道,一声声“干杯”迎接那新年的钟声,好一派祥和,好一份幸福!
9
看来,春节这碗味增汤还真是不赖,有滋有味,色香味全矣,妙哉!妙哉! 恍然又是一年春节,鼻腔里满钻的烟与各色人的气息,晃动的火车车厢无一不在提醒自己——我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
昨夜看春晚时还未回到老家,许是因为眷恋那火炕旁相互依偎的温暖,我那晚总有些微妙的不习惯。说来也是,现在的春晚可能不如前,它已经渐渐地弱化成一种背景音乐,一种给人喜庆、热闹、欢腾的事物。临近倒数,朋友圈有人说就等着那首《难忘今宵》,每当“春节序曲”这类背景音乐响起时,心中仍会油然升起熟悉的感觉——那是年味。
上午10点多醒来时,耳旁散落着公鸡嘹亮的啼鸣和零星的鞭炮声。湖南近零度的寒冷天气使我的脖子缩了缩,奶奶见我走下楼,向我招了招手,岁月的冰雪凝结风霜,划过奶奶的脸庞,形成起伏的沟壑,将青丝染上银白。“来,小雨,还热乎呢,你最喜欢吃的白糖蛋。”我接下,久久注视着那个最大的鸡蛋,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去,快去吃吧,别待会儿凉了。”一筷子下去,口腔中一股鲜甜的味道。我捧着碗,想到奶奶喂的一群鸡,辛苦多少年,自己收获最好的成果给了我。想到这里,忽然感觉碗很暖,甚至还有些烫。
闲暇时在家宅里乱逛,除石栏上新增闪烁的彩灯外,一切如故。一年前用过的东西没变,家中的陈设没变,喂的鸡没变,你们也没变。古代游子久别还乡时,发现家乡物是人非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因此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踏实,我还在老地方。难道不是吗?或许时间并没有带走什么,只是我们,都又各自长大了。 要谈到“年味”这个词,它是存在于精神上与味觉上的。一年到头,辛苦买票回到故乡,心满意足地发现它还是那个老地方。亲人做一桌饭菜,大都与上一年回家时一样,味道也一样。年味,可以是一份过去的味道,还更多的是有对未来新的展望。
小时候,我不懂得过年的含义是什么,琢磨不透年的“味”,现在也是懵懵懂懂。
当老家还没有拆迁的时候,依照惯例,我们一家人要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吃团圆饭、陪他们守岁,有时姑姑也回来一起过年。吃过团圆饭,不出所料,他们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家庭友谊牌局赛,说白了就是转转麻将,对阵国有五方,所以是轮流交战,胜者退出。每逢他们战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之时,我冒着巨大的
10
危险,蹑手蹑脚地朝黑夜更深处走去,等走出一段距离,他们听不到我的脚步声时,我便开始撒开脚丫子狂奔,跑了一小会后,全身暖融融的,寒冷的夜风吹在我的身上也似乎不再寒冷。终于,前方传来一阵亮光,我推开门,光有些刺眼,迷糊着眼,晃了晃神,然后便听到了熟悉的问候,这里,有我的小伙伴们,还有大年夜必不可少的游戏,我坐在电脑旁,开始熟悉的和他们一起玩起了游戏。不知过去了多久,正当我沉迷在游戏的怀抱里无法自拔时,妈妈像鬼一般突然出现在了窗户外,吓得我差点魂飞魄散,赶紧关掉游戏,依依不舍的走了出去,妈妈每次看到我在别人家里玩电脑,都免不了一顿训斥,但总有下次,那时,我还不懂得年味到底是什么。
现在,奶奶和爷爷已经搬迁到了城市,今年,我们却是在的外婆家过得年,不知道姑姑是否回来过了年。外婆住在湖北,在那里我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好好地玩一通,自然就只好乖乖的呆在外婆家里了,饭后,待到夜至,顿觉索然无味,打开电视,连春晚都没开始,只好看看新闻联播了,就这样,我、外婆、妈妈、爸爸,就这样坐着,看着电视,围坐在一起烤火,度过了大年夜。 直至现在我才略有所悟,所谓过年的味,不就是餐桌上家人的碰杯,友谊赛上的“放炮”,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吗? 新春,就在这欢笑声中姗姗而至。
瞧瞧大街上的人们,身着新装、喜气洋洋;人人手上拿着东西,眉开眼笑,大概是走亲戚用的吧。风里都带着年味的香醇,使人陶醉。
走过一排排房屋,家家户户的屋檐上都挂着红通通的灯笼,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红色的龙,吉祥极了。门上,贴上了倒着的“福''字,寓意着福到了。还有一幅幅对联,上面写着各种吉祥话,如“天增岁月人增岁,春满乾坤福满门”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还记得小时候,外公握着我稚嫩的手,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幅幅对联,说是要等我长大了拿出来看,让我好不高兴。他还告诉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幅对联,秦琼、尉迟恭怎样成为门神的。
期望已久的大年夜到了。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而那闪烁的星星,就像点缀在黑纱上的钻石,高贵而神秘。爸爸拿出礼花,对我说:“我们来放礼花吧!”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不是要禁止燃放烟花吗?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
11
笑着说道:“这是新年的习俗,少放点。”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爸爸已经点燃了导火索,只听见“轰”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朵礼花仿佛一朵莲花,为夜的黑纱装扮,像无数颗绚丽的流星划过,让我目不暇接。此时,欢笑声、炮竹声融为一体,真是热闹非凡!
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有所进步,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环境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 【年味作文600字】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