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有感10篇

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有感10篇

2023-11-20 来源:乌哈旅游


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有感10篇

篇一

林俊德,被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人;一个扎根新疆戈壁大漠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的人;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为国防科研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的人;一个感动了中国,永远高扬精神旗帜的革命军人!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他始终爱党和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生报国;在于他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林俊德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在于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的高尚品格,林俊德忠诚、敬业、正直、律己,他一辈子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俊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为国防科技事业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彰显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篇二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大家介绍一位鲜为人 知的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让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悭吝的时间不肯给这位可敬的科学家临终的从容。来不及把笔记本上5条提纲的内容填满,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全部文档,甚至来不及给亲人以更多的嘱托和安慰,2012年5月31

日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林俊德说,和许多人走过的人生道路一样。他的人生和事业之路也不是笔直的,也有波折。他负责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前后搞了12年,这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使研究工作中断了七八年。另外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样受到冲击,组长职务也撤了,接着宣布他转业,后来又说为了保留核试验的技术骨干让他留下来。他的转业地点是南京市,好多同志看他被整得冤枉都劝他走。南京条件比戈壁滩好,但他感情上还是留恋核事业,最后还是留下来了。70岁出头,还有一段人生旅途要走,他希望当他走到人生尽头时,能有资格说一声:我对得起我的前辈和下一代。这就是当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林俊德院士的心,他扎根大漠50余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为国防科 技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堪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事实一再证明,在国防科研领域,“外援”是靠不住的,尖端技术是引不来的。林俊德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

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 度”“中国效率”。

林俊德的可敬之处,在于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的高尚品格。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林俊德最打动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诚、敬业、正直、律己。

林俊德的可学之处,在于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 念。他始终爱党爱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舍身报国,一生报国。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 他还在冲锋;视线已渐渐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 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这种为祖 国奉献的品德,

这种为圆强国之梦努力的意志是值得我们去继 承、去学习、去发扬的。

篇三

5月31日20时15分,一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核试验爆炸力学测量技术的开拓者——老党员、老军人、老研究员、老教授林俊德,在生命最后5个小时的生打硬拼中倒下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林俊德死了,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林俊德,祖籍福建;而马兰,远在新疆。去世后不归故土,却执意“埋在马兰”。为什么?他说:“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75岁的林俊德,一生从事核试验工程技术事业,一生没有离开过叫“马兰”的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一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率先垂范、踏实做事。当他身患胆管癌(晚期),得知生命以日计算后,依然拒绝手术治疗,将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重要资料的整理、课题研究的指导,他的所作所为,许多健在的人,都远远没有能做到:譬如,在自己的电脑里,他给他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建了个文件夹,里面不但详细记录着学生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还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处短板。试问,这等负真责、掏真心的导师、教授,有多少?譬如,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只看材料不看人;科研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试问,如此不图名、不图利的专家、学者,有多少?譬如,为了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难关,他带领一帮博士硕士,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实验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经常是一身土一身泥,当地人都喊他是“民工院士”。试问,常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唤作“民工”的院士,又有多少?譬如,有一年他回老家,从林俊德在福建老家的弟弟口中闻知消息后,当地村干部要找车去接。谁知他背着军用挎包,搭了一辆拖拉机就回到了福建偏远的永春县五里街镇老家,说,自己是回乡探亲,不用打扰地方政府,悄悄回来

就行了。他不但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获过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而且早在1993年就晋升为少将军衔。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居高位”、“有贡献”的大人物,回家乡竟然独自搭坐拖拉机,并多次严词拒绝家乡提议为他在村里建造“将军楼”。试问,那些所谓有“光环”、有“官衔”、有“身份”的人,有多少会像他这样做?譬如,他病逝前一天还在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坐着休息,不能躺,“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在生命终止的3天前,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顿生危机感,断然婉拒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清楚无误地交待给了同事和他的学生。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悲壮。其品质意志犹如铁打钢铸,无情的病魔休想“俘虏”这位连续52年战斗在核试验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员。他就是那朵开在罗布泊大漠里的马兰花,他嘱咐家人将自己埋葬在成片的马兰花中,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相伴。这是怎样的一个思想境界,又是怎样的一个选择啊?林俊德以其“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的“三不”自律和行动,对此作出了精彩而深刻的回答。

他扎根大漠,隐姓埋名,把为国铸核盾当作毕生的奋斗目标,为国家争了气,为民族争了光,也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想,在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大力宣传林俊德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二要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三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四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

篇四

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去世后,总装某基地官兵送上这样一幅挽联: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林俊德,用赤诚忠心和默默奉献,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尊敬。

今年5月26日,林俊德病情急剧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让老伴给他的学生打电话。

林俊德的爱人黄建琴:说你赶紧给他们打电话,我电脑里有他们工作的文章,让他们自己去拷了吧。

原来,在林院士的电脑里,他为每个学生都建了个文件夹,里面不但详细记录着学生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还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处短板。

林俊德的学生王占河:下一步试验怎么做,可能会碰到什么难关,他讲这些,出现情况怎么去应付,我现在能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你们现在怎么去做,以后,我不在了的话,有些东西你们按你们的路子走。

多年来,林俊德为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然而对于自己的家人,他却无暇顾及。

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小孩子没人看,我们到3岁才接回来,她(爱人)走的时候我都没送她,自己挺着大肚子就那么上(车),像这种情况你们现在人怎么可能理解,你们怎么那么不讲人情呢?但是,那时工作是第一位的,她也能理解,我也能理解。

总装某基地研究所原研究员、林俊德爱人黄建琴: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我们陪他

时间最多的也就是这次4月2号我们去北京当陪护,就是我们应该说,是24小时在一起。

凡接触过林俊德的人都知道,林俊德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参加学术评审会,他从来不收评审费,只看材料不看人;科研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

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你像现在大家看的什么荣誉啊、地位啊、官阶啊,我根本没想过,我这个组长就当了18年啊。

为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难关,林院士带着一帮博士硕士,在临时简易的实验地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经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同事笑称“民工院士”。

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我们这一代人呢,留下的不是痛苦的回忆,留下来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自尊。

在临终遗言中林俊德说,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让国家、人民尊重我们。我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篇五

在党的大力号召下,我段组织学习了关于林俊德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林俊德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他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

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为祖国做出的学术贡献是功不可没、有目共睹的,而使我深深感动的是,林俊德同志在住院治疗期间依然心系学术事业、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像是蜡烛,将自己的全部燃烧殆尽,温暖和照亮了全世界,却不留下任何杂质,唯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在人间。他用自己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留给世人的除了敬仰更多的还有一种精神。

当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大力宣传林俊德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献身精神在此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他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铁路人更加要以林俊德精神自勉,自觉践行当代铁路工人核心价值观,并且要立足本职本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拼搏奉献,更好发扬螺丝钉精神,用自身的努力确保铁路运输任务的安全、稳定、良好完成。

篇六

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像战士一样冲锋到生命的终点,真正做到了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俭朴一辈子,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怀念、敬仰和追随。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林俊德像众多“两弹一星”的科学巨子们一样,科研上成就卓著,做人上有品有格,不愧为爱党报国、献身使命的典范。他一辈子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做事天地良心,天经地义”;一辈子创新攻关,像激光一样在核爆炸力学领域集中能量一往无前;一辈子顽强拼搏,像春蚕吐丝一样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一辈子淡泊守正,不为俗务所困,不为奢华所惑,不为浮躁所扰,浑身干净得没有一点灰星。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无论是成就党的伟业,实现个人价值,还是检验一名党员的党性,都需要用一辈子来拼搏,一辈子来积累,一辈子来奉献,一辈子来度量。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辈子很短,我们只有像浪花一样融入党的事业的洪流之中,把个人抱负与祖国的需要对接,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回报党的关怀。林俊德扎根大漠,隐姓埋名,把为国铸核盾当作毕生的奋斗目标,为国家争了气,为民族争了光,也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终其一生忠诚党,倾其所有献给党,体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觉悟,诠释了共产党员特有的“成功哲学”。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像林俊德一样,一辈子为党着想,一辈子为党奋斗,一辈子为党争光。

篇七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他始终爱党爱人民, 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舍身报国、一生报国。回望我国“两弹一星”发展历程,既有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等元勋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有无数像林俊德一样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防才更加巩固,我们的民族才更加扬眉吐气。

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在国防科研领域,外援是靠不住的,尖端技术是引不来的。他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到领军一方的科学大家,林俊德用一生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挺直脊梁,才能走出人生精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要发展、要强大,概莫能外。

学习他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他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林俊德最打动人的是他的忠诚、敬业、正直、律己。他一辈子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求真求实、不图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展现出科学大家的风范,树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精神。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把职业当事业,把重任当信任,把要求当追求,竭尽全力、主动作为,争创一流、追求完美,把全部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伟大事业中去。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革命热情,遇挑战敢上,遇难关敢闯,遇困境敢拼,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强烈忧患意识对待每项工作。

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成就党的伟业,还是实现个人价值,都需要用一辈子来拼搏,一辈子来积累,一辈 子来奉献,一辈子来度量。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辈子很短,我们只有像浪花一样融入党的事业的洪流之中,把个人抱负与祖国的需要对接,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回报祖国。我们应以林俊德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把有限的生命奉献在为人民服务中去。

篇八

近日,再次通过各种媒体进一步了解了林俊德的先进事迹,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强大

的敬畏之心,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林俊德,1938年出生,2012年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试验基地总工程师,技术少将军衔。他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工程院院士,但却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他是我国第一批被招募进核试验基地的大学生。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的核试验任务。他是一位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由他独立创新制作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1964年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过程中,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他是一位有着“两弹一星”之功,却未能在1999年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彰大会上载入史册的功臣。但是他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以及后续核事业发展的功绩是不会被磨灭的。

他是一个视工作如生命,视国家为一切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俊德将军为人原则性很强,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不让参评人员上门拜访。从没有接受过一个人的礼物。

2012年初,他因为癌症晚期病情严重住进了西安唐都医院,瘦得厉害,脸颊凹陷,额头显得特别突,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输液管、导流管、减压管,有时还有从鼻腔直通到胃里的三米长导管……最多的时候他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开始就问医生,做手术和化疗以后能不能工作,医生回答不能,于是他放弃了治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当他知道住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时,他难得用将军的威严下命令一定要搬去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病房工作间歇,他休息也

要坐着,怕躺下就起不来了。就这个样子,他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挪动着鼠标,每挪一下,都能让旁边的人心颤一下。电脑里有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中,只有他自己才能整理,还有自己的科研思考,学生的培养方案,他都要系统整理,怕耽误学生的论文答辩和毕业。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时间太有限,要尽快。

同事、学生、朋友、亲人赶到医院看望他,他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望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事问我老伴吧。”他让老伴在医院附近找了一间房子,专门用做接待,即使从闽南山区远道而来的亲人也是如此,没有商量余地。有一次他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中医到医院来看他,他见了这位老中医的面,第一句话就问从你们中医学上来看,有没有办法能够用药物帮助我再多延长几天的寿命呢?他说我实在是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再多一点点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得了它。老中医摇了摇头。

林俊德将军继续吸着氧气按着鼠标。插着管子工作没有效率,他两次让医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他是癌症晚期,肚子里后来都是胀气和腹水,身上抽出过2800多毫升积水,心率、呼吸快得接近正常人的两倍,严重缺氧,平常的喘气比刚跑完百米赛还剧烈。

他从没因疼痛在人前发出一声呻吟, 5月31日早上,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上午,他要求、请求甚至哀求,想尽各种办法下床工作,两个小时里,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半小时过去,他的手颤抖的握不住鼠标,也渐渐看不清,几次问女儿眼镜在哪,女儿说,眼镜戴着呢。这时候,很多人已经忍不住跑出去痛哭起来,怕他听到,还要使劲捂着嘴巴

呜呜地哭。他又接着工作了1小时。最后的5个小时里,他陷入了昏迷, 5月31日20时15分,他的心脏跳动不起来了,也不会再哀求着起床要工作了,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今天的中国,科技腾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越来越强烈,作为当今中国人,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现在试想,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辛勤付出,又怎么可能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安逸生活呢?看着老将军这种视工作如生命,孜孜不倦的把时间全用在了正道上,我们这群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还好意思来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呢?

我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员,有责任教导好我的每一名学生要传承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恒心,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普通人成长进步所不可获缺的,老将军用自己的一生为国家、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林老是我们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永远的马兰花!

篇九

林俊德是一个地道农民的后生,是我国土生土长、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他五十二年扎根大漠戈壁,隐姓埋名,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合蒸的窝头,喝着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发胀的水,睡着冬天寒冷夏天苦热的地窨子,用垒土台当桌子,即使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也从没有中断科研……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2012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不久人世时,他毅然放弃治疗,选择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将生命融入使命的壮举,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

我们学习林俊德同志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立足岗位,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林俊德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天回首往事时断断续续的说了两句话,“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我们要向他学习,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乐于奉献、务实进取、兢兢业业,就能创造非凡业绩,就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我们学习林俊德同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钉子”精神。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林俊德总是把挑战当机遇,不断向核爆炸力学领域,发起一次次的冲锋!我们要向他学习,要更加注重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业务素质,不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创业、争先创优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我们学习林俊德同志懂得感恩、坚强乐观的无畏精神。林俊德曾说过,他这辈子有三个没想到,上大学、做将军、当院士,是党和国家让他一一实现,于是,他默默下决心,报效祖国,把一生献给核试验这一伟大事业,他做到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要向他学习,懂得感恩他人,懂得回报社会,时时处处要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社会。要更加牢固树立服务理念,自觉成为“两个至上”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只要有了这颗感恩的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正确面对困难、面对问题、面对挫折;只要有了这颗感恩的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认真、热情、耐心地工作,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回避、不放弃、不退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发展的奋斗中。

青春是美丽的,因为它孕育着勃勃生机,岗位是普通的,因为它孕育着高尚和伟大。林俊德走了,“马兰”常在!“马兰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篇十

通过学习林俊德院士的先进事迹,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只有在奉献中才能体现。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多年来,林俊德院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所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俊德院士的实际体现了榜样的作用,引导着不同岗位的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我们身处在最基层的政府机关,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那么普通而平凡。我时常在想,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该怎样为人民、为社会, 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每个平凡的岗位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平台。罗曼.罗兰曾说:“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你的力量去奋斗。” 是的,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时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就会在本职岗位上干出让人民满意的业绩,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只要我们奉献出更多的坚守与汗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岗位上的精英、专业里的行家里手,同样能凸显出我们的人生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