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护理学

护理学

2024-03-21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一章 绪论

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促进健康及防治疾病专科护理学。它包括预防保健、儿童心理、儿童教养和疾病治疗及护理等内容;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顺利平安的成长,使其成为21世纪接班人。

2、儿科护理学范围:临床护理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

3、婴幼儿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是由于缺乏SIgA。 4、新生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是由于缺乏IgM。

5、1991年从81个监测市县调查表明,婴儿死亡率已降至50‰。 6、1-5岁儿童死因中占第一或第二位的是意外事故。

7、婴幼儿中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者较成人多见。 8、小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常表现为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易发展为败血症。

9、医学模式已从原来的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并从传统的纯治疗型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模式。 10、21世纪的护理工作,旨在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支持,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专业。 11、护士在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过程中应注意:1、选择适当的时机;2、传达正确的信息;3、倾听儿童及其家人的内心感受。 12、儿童机体方面的特点:

①解剖特点:小儿时期在外观上不断变化。

②生理生化特点: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上儿的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赶快,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不断成熟完善。

③营养代谢特点:小儿的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比成人相对多,但小儿的胃肠水货功能双不成熟,易出现营养缺乏和水货功能紊乱。

④免疫特点:小儿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防御能力差,对有些致病力低的细菌也有易感性。 13、儿科护理工作的原则 ①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②预防和减少儿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③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和发展。 ④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14、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

①照顾者。②、健康教育者。③咨询者和支持者。④合作者和协调者。⑤研究者。

15、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①具有高深的职业道德观念。

②具有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有效沟通的能力:护士在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过程中应注意:(1)选择适当的时机。(2)传达正确的信息。(3)倾听儿童及其家人的内心感受。 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6、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将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儿科护士?

儿科护士将成为儿童健康保健的主要力量,儿童护理工作领域也将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学校,以满足全社会儿童对健康的需求。护士有责任教给儿童必要的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改变儿童及家庭对健康的态度,并帮助他们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同时,随着社区保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量不需要复杂仪器和技术处理的患儿将在家庭和社区中得到治疗和护理。而住院患儿的病情往往危重和复杂,这就对护士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精密复杂仪器的使用,具备更强的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要求对护士来说不能不视为一种压力和挑战。护士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新知识,丰富和武装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对护士的要求。

第二章 生长发育

1、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细胞增生的结果,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

3、一般颅骨缝闭合的时间约为3-4个月。

4、小儿时期划分为以下一个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5、皮肤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 6、身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7、前囟门出生时约1.5-2cm,至1-1.5岁闭合。 8、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 9、胎儿期指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

10、新生儿期指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11、围产期是指胎龄满 28周(体重≥1㎏)至出生后满7天。围产期死亡率最高。

12、婴儿期是指出生后至满 1周岁之前。此时期小儿生长发育最快。 13、幼儿期是指小儿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14、学龄前期是指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3-6岁)。

15、学龄期是指入小学起( 6—7周岁)到进入青春期(女11—12周岁,男13-14岁)。

16、青春期是指从第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一般在 11—12岁到17—18岁,男孩一般在 13—14岁到18—20岁 ,是由儿童过渡到成年的时期。

17、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18、小儿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 生长发育的 连续性和阶段性

第五章 新生儿与疾病

1、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原则:尽早使用抗毒素;使用抗生素,并对脐部进行处理;正确使用镇静剂控制惊厥;喉痉挛时镇静剂不能奏效,危急时可考虑气管插管;注意保证营养、水分和热量的供给。 2、新生儿的脑相对较大,约300-400g,占体重10-20%。 3、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重可下降6-9%,但一般不超过10%. 4、新生儿娩出时,常用Apgar评分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

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主要与缺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该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产生,它能降低肺泡壁的表面张力,保持肺泡张开,保留功能残气。

6、新生儿肺炎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X线检查、病原学检查。 7、新生儿肺炎按病因可分为两大类: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 8、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分为出生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9、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0、患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患儿体温可低至31度,重症仅26度左右。 11、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为恢复正常体温、保证热量及液体的供给、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12、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护理问题为:体温过低、营养失调、皮肤完整性受损、有感染的危险。

1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主要是围生期缺氧及由此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14、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有:免疫功能缺陷、病原菌、感染途径。 15.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16、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17、化学刺激和感染是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的两个主要原因。

第六章 营养疾病

1、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2、中度营养不良的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25%-40%。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儿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养活、消瘦、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常见护理问题有:营养失调、有感染的危险、成长发展改变、知识缺乏。

5、临床上根据患儿身高和体重的养活情况,将营养不良分为三型:体重低下型、生长迟缓型、消瘦型。

6、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小儿参考平均什20%以上即为肥胖20-29%o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7、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好发于3个月至2岁小儿,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较早,继而出现骨骼改变、肌肉松驰、生长发育迟滞、免疫力低下等全身症状。

8、佝偻病可分为四期:活动早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导致全身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表现。

第七章 呼吸

1、鼻导管给氧时,导管插入鼻前庭的长度约1cm。 2、对持续吸氧的儿童,应8-12小时更换导管一次。

3、小儿鼻咽扁桃体在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

4、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高,而肺容量小,潮氧量绝对值也小,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5、给氧方法中的头罩法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和婴儿。

6、肺炎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7、小儿肺活量为50-70ml/kg,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儿则须用30%左右。

8、哮喘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以及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能自动或经治疗后缓解。 9、头罩法的氧流量为4L/min,氧浓度可维持在45%左右。

10、氧气治疗可通过导管、口罩、头罩、氧气帐、特续性气道正压或机械通气等方法供氧。

第八章 消化

1、引起小儿轻型腹泻的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 2、母乳在胃的排空时间是2-3小时。牛乳3-4小时。 3、小儿腹泻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是:6个月至2岁。 4、急性坏死性肠炎可于1-2日内出现休克。

5、胃容量:出生时30-60ml,1-3个月90-150,1岁时250-300。 6、补液量包括三部分: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每日生理需要量。 7、引起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有消化道溃疡、急性坏死生肠炎、食道静脉曲张症。

第九章 循环

1、卵圆孔瓣膜在解剖学上大多闭合的时间是5-7个月。 2、95%婴儿动脉导管在解剖上1岁时闭合。 3、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约高20mmHg.

4、出现差异性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动脉导管未闭。 5、肺动脉狭窄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0-20%。 6、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1岁时为70-80。

7、室间隔缺损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十五、遗传代谢、免疫缺陷

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检查骨髓B细胞和浆细胞缺如。 2、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IgG。新生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IgM。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分泌型IgA。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经纠正后可恢复正常。

4、根据遗传物质的变异情况,将遗传病分为基因病、染色体疾病、体细胞遗传病。

5、遗传疾病的遗传形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钯体隐性遗传、X伴性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

6、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m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病。

7、免疫具有防止感染、稳定机体内环境和免疫监视功能。 8、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应用丙种球蛋白替代疗法治疗。

十六、传染病

1、腮腺炎患儿应隔离到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 2、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磺胺嘧啶。

3、传染病临床护理应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4、腮腺炎时于上颌第二臼齿对应颊黏膜处可见腮腺管红肿。

十七、结核病

1、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分段。 2、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的有效措施。 3、脑膜刺激征是指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4、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抓住两个环节:抗结核治疗、降低颅内高压。

十八、儿科重症

1、腰椎穿刺测脑俏液压力后,平卧休息的时间是2小时以上。 2、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即Ⅰ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PaCO2正常。

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即Ⅱ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PaCO2>50mmHg。 3、心跳呼吸停止导致脑死亡的时间是4-6分钟。

4、测量血压的方法:间接法,直接法。 5、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0.588-1.18kPa,6-12cmH2O,4.4-8.8mmHg。 6、肺动脉压PAP正常时收缩压20mmHg、舒张压10、平均15。PAP增高见于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先心病复苏后。

7、临床上常用的心电监护包括心电监护仪、心肺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

8、黄色正电极、红色负电极、黑色地线标示。 9、正常脑灌注压CPP为40-50mmHg。

10、一般认为小儿颅内压ICP>10-15mmHg为颅高压。

11、急性呼吸衰竭分型为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病因: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呼吸泵异常。 12、呼吸机的类型包括:定压型、定容型、定时型。

13、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措施归结六点: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复苏药物应用、心电图监护、削除心室纤颤。

十九、急性中毒

1、造成急性中毒的原因包括误食、母婴途径、疏忽和粗心、接触毒物。 2、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是清除毒物、促进毒物排泄。 3、口服毒物中毒清除方法有催吐、洗胃、洗肠、导泻。

4、毒鼠药中毒急救时可选用维生素K110mg肌注或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滴入。

5、有机磷农药根据其毒性的强弱分为高毒、中毒、低毒。

6、常用胆碱能神经抑制剂有阿托品和同莨菪碱,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剂有解磷定和氯磷定。

十三、结缔组织

名词:

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2、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害。

3、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操作和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心脏并发症。 简答题:

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型:此型又称Still病,多见于2-4岁糼儿。以全身症状起病,反复弛张高热退时活动如常。一过性多形性皮疹,随体温升降而时隐时现。淋巴结、肝脾常有不同程度肿大,胸膜、心包和心肌可受累。尽早可现现关节损害。 (2)多关节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起病缓慢,低热、乏力,进行性多发性关节炎。先呈游走性,后固定于对称性的多关节,产生肿痛、晨僵和活动受限,直至关节强直和畸形。

(3)少关节型:多见于较大儿童。全身症状轻微,受累关节不超过4个,且主要累及膝、踝、肘等大关节,无严重活动障碍。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

2、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措施:(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营养。

(2)注意保暖,保持患病关节于功能们,配合物理治疗,指导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畸形。 3、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1)尽可能寻找和避免过敏原,积极治疗感染。

(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制应用: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水货道出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并发肾脏损害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并用免疫抑制剂。

(3)对症处理:可用维生素C、芦丁以改变血管脆性。

(二)各系统器官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幼儿脂肪组织发达,年长儿肌肉组织发达。 (三)个体差异性

(四)顺序性:小儿各器官功能的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19、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身高、体态、长相,②性别:身高、体态随着性别的不同而不同。③内分泌。④营养。⑤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健康状况等 因素影响。⑥生活环境和教育。⑦疾病与药物。

20、小儿身高测量的注意事项:①测量身长时,3茅屋以下小儿用量板卧位测身长。脱帽、鞋、袜及外衣,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头顶接触头板,测量得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足底,并与底板相互垂直,读刻度至0.1cm。②3岁以上可用身高讲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进行测量。小儿脱鞋、帽、直立,两眼正视前方,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臀部和两肩胛都接触立柱或墙壁。测量者移动身高讲头顶板与小儿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时读立柱上数字(cm),记录至0.1cm。 21、小儿牙齿发育的规律。

乳牙共20个,约自6个月起(4-10)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1乳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恒牙一般在20-30岁出齐,共32个。

22、小儿听觉的发育过程:①新生儿出后数天后,听力已相当良好。②3个月出现定向反应即头转向声源。③6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④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两眼迅速看向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⑤1-2岁能听懂简单的吩咐。⑥、3岁后能更为精细地区别不同声音。⑦4岁听觉发展完善。 论:小儿性格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①婴儿期:信任感是发展健全人格最初而且最重要的因素。护理此期小儿时,应注意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除满足其食物和卫生等生理需要外,还应为婴儿提供安全感和抚爱,在患儿经历痛苦的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轻疼痛。在过程结束后,应继续给予抚慰。对于长期住院的婴儿,应鼓励家长多参与护理活动。

②幼儿期:此期小儿开始学会控制大小便,工在运动能和智能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版主感。护理此期儿童时,应为小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并对期能力加以赞赏,而不要评价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鼓励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③学龄前期:此期小儿活动能力加强,有足够的语文能力。具有主动性。护理此期儿童时,只要对小儿有益的主动行为加以赞扬,就能帮助儿童顺利通过此阶段。对住院的患儿应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包括允许儿童使用无伤害性的玩具或医疗用品做游戏。

④学龄期:此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阶段。护理此期儿童时,护士应帮助患儿在住院期间继续完成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把业余爱好带到医院,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的限制性环境。在治疗或护理过程前后可允许儿童帮助准备或整理静脉输液前,可让患 儿帮助准备胶布,以使患儿有成就感。

⑤青春期:此期青少年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和思维日趋成熟。护理青少年时,必须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讨论所关心的问题,谈论感受。在他们做某些决定时给予支持和赞赏。注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尊重他们的隐私,尽可能安排他们与同年龄组的病人在一起娱乐和沟通交流。

第三章 儿童保健

1、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是蛋白质。

2、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采取的效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保证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门综合性预防医学。 3、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并具有保暖、保护脏器和关节等功能。 4、矿物质对调节机体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起重要作用,婴幼儿最易缺乏钙和铁。腹泻或呕吐易损失钠、钾、氯,发生酸中毒和碱中毒。 5、小儿体格锻练的常用方法有户外活动、婴儿抚触、三浴锻练(空气浴、日光浴、温水浴)。

第四章 住院儿童

1、分离性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绝望阶段、超然或否认阶段。 2、对较大儿童和青少年疼痛进行评估时,可用的工具包括: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数字式疼痛评估工具和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

3、濒死儿童父母的心理反应过程可发为5个阶段:否认震惊、愤怒、协议或磋商、抑郁、接受。

4、资料收集中的既往健康状况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既往健康史、日常活动。

5、新生儿及小儿的血压值可用简易潮红法或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 6、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包括: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法性原则、督导性原则。

7、小儿预诊处就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门诊,一个通往传染病隔离诊室。

8、小儿急诊抢救质量的五要素为:人、医疗技术、药品、物质、时间。

8、房间隔缺损发病总数占20-30%,女性多见。血液自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双心室的顺应性。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为第一孔未闭型和第二孔未闭型。 9、动脉导管未闭15%,女性多见。

第十章 造血系统

1、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2、胚胎期造血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造血期:中胚层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3、自胚胎4-5个月时,肝脏的造血功能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减退。 4、自胚胎第4个月骨髓开始出现造血活动,直至出生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5、小儿贫血按病因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性贫血。

6、在小儿贫血的病因分类中,RBC生成不足的原因有稳中有造血物质不足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7、铁的来源主要有红细胞释放的铁、从食物中摄取的铁。

8、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9、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可将出血性疾病分为3类:血管壁 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异常。

第十一章 泌尿

1、小儿肾功能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1-1.5岁。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病例具有四大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胆固醇血症。 3、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病例最早的症状是水肿、少尿。

4、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年年期指尿量从少尿逐渐增加至超过正常量的时期。

5、急性尿路感染应用抗菌治疗10-14天。 6、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有临床意义≥105

/ml。

6、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最常见病菌是A组β群溶血性链球菌。 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血尿多在1-2周内消失。 8、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9、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药物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10、新生儿的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尿比重为1.006-1.008,随年龄逐渐增高。

11、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幼儿为500-600ml,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学龄儿童为800-1400ml。

12、血尿素氮正常值新生儿为1.8-6.4mmol/L,婴儿及儿童2.5-6.4。 13、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4、急性肾炎的严重病例为严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其多发于起病之后的2周内。

15、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胆固醇血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十二、神经

1、癫痫持续状态时的首选药为劳拉西泮。

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硬脑膜穿刺后应平卧1小时。 3、癫痫的病因包括原发性、继发性、隐原性。

4、化脓性脑膜炎外周血象的特点 是白细胞多明显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5、病毒性脑膜炎外周血象特点是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

6、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男孩较女孩多见,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十三 结缔组织病

1、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是阿司匹林。

2、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又称still病,多见于2-4岁儿童。 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增高的免疫球蛋白IgA、G、M。 4、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分三型,分别是全身型、多关节型、少关节型。

5、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肾脏症状为主。

6、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因素有:感染、药物、食物。受累关节:膝、踝、腕、肘。

十四、内分泌

1、发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患儿血糖一般高于500mg/dl。 2、根据病因可将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3类。

3、继发性尿崩症的病因包括肿瘤、损伤、感染及其他。

4、鞣酸垂体加压素治疗尿崩症前须注意加温、摇匀,每次肌肉注射0.1-0.2ml,可维持效用3-7天。

5、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6、糖尿病饮食治疗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素饮食、水果适时适量。

7、甲状腺功能减低首典型症状和特征有特殊面容和体态、生长发育落后、智能低下、生理功能低下。 8、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需终生治疗。

(4)中药制剂:强雷公藤对严重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有一定疗效。 4、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有腹痛者予少渣饮食,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紫癜的颂和增减情况,有无伴随症状。腹痛者注意腹部体征及大便性状,及时作大便潜血检查。注意尿色改变,定期送检尿常规。

(3)皮肤紫癜严重时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感染。 5、川崎病的治疗原则: (1)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

*(2)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3)禁用激素: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定期随访。 论述:

1、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主要是应用抗炎药物,有以下几种:

(1)非甾类抗炎药:柰普生:高效低毒,长期服用耐受良好。布洛芬:对各种类型都有效。消炎痛:用于全身型及严重多关节炎。 (2)延缓病情药:如非甾类抗炎药治疗3-6个月无效,应加用此类药物。包括甲氨碟呤、青霉胺、柳氮磺吡啶及来氟米物等。这些药物起效慢,常与非甾类抗炎药合用。

(3)类固醇激素:仅用于全身型内脏受累,特别是伴有心肌和眼部病变者。一般用泼尼松1-2mg/kg*d,分次服。待症状基本控制、血沉正常后逐渐减量。长期应用不能防止关节破坏,而且可能促使软骨坏死及生长延迟。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上述药物均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常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点。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多形红斑和血管性水肿。重者可融合成大疱以致出血性坏死。 (2)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反复的突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及便血。偶发生肠套叠或肠穿孔。

(3)关节肿痛:多累及膝、踝、腕、肘等关节,可单发或多发,呈游走性,不遗留关节畸形。

(4)肾脏症状:常在病程3个月出现,症状轻重不一。血尿、蛋白尿,可伴血压增高及浮肿。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 病例分析题 答:(1)川崎病

(2)护理问题:①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②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③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破裂。

(3)护理措施: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有心血管症状者绝对卧床休息。②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及辛辣刺激,鼓励多饮水。③加强皮肤和黏膜护理:衣服柔软清洁;注意清洁口腔,口唇干燥涂润滑剂;便后及时清洗,保持外阴清洁。④持续发热按高热护理。⑤密切观察心血管症状:注意面色、呼吸、心率的变化;外出进行X线及以及检查时应有专人护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⑥健康教育:及时向家长交代病

情,嘱咐出院后应定期门诊复查、定时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