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他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入籍瑕丘(兖州),直到上元三年(762)病死安徽当涂,其间二十多年,行踪虽飘忽不定,但妻子儿女均安家兖州,兖州成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他常在兖州迎宾酬唱,游览赋诗。兖州城东泗河西岸建有青莲阁,奉祀着李白及儿女塑像,表达了兖州人民对诗仙太白的怀念与敬爱。
李白在兖州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东鲁门泛舟》等40首诗篇,被后人世代吟诵。而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结缘,堪称“诗酒英豪”,自然有不少诗酒趣事。其中一趣事是,唐天宝五年(746)秋,李白忽发逸兴,骑马到城北郊寻朋友范居士饮酒。也许他太迷恋田野景色,也许他光想着饮酒了,竟信马由缰地在郊外迷了路,马蹿入了野草丛中,李白那身裘衣上沾满了苍耳(俗称糨子),等找到范居士家,他的朋友笑着帮他摘除苍耳,两人一番畅饮后,李白酣醉而归,写下了那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的诗篇。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60),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在兖州瑕丘(即滋阳)当过主管典狱捕盗之事的县尉,这大约是在他任内教博士之后的景龙年间(707-710)。少年时,家境贫寒。据史料记载:“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称画圣。”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当他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庭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擅画佛道人物,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宗教画三百余间,形状各不相同,笔迹洗练劲爽,对后世的宗教人物画和雕塑,都有很大影响。吴也画山水,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毕矣。” 吴道子任瑕丘尉时,在民间还流传了两个小故事。一说吴道子捕得一盗,由于看管不严,盗徒越狱逃走了。吴道子根据此盗徒受审时留给他的印象,画了形貌通缉图,分送周围各县,终于在汶上按图捕回。此传说记于江勤的《鲁驿书典》。说明吴道子年轻时的目识心记能力与高超的画艺,已非常人可比。二说据《滋阳县志》,在滋阳城北二十里有一条河,叫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的变巧泉,在变巧泉南的河上有一桥,名叫“画马桥”,就是因吴道子在桥上画马而得名。相传吴道子曾在桥旁土屋的壁上画了一百匹马,因马画得栩栩如生,刚画完,马就从墙上跑下,过桥向四处跑去。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画马桥”了。
关于吴道子“日画嘉陵三百里”的传说,更是神奇。相传玄宗皇帝把他召进洛阳,限他三个月之内画出嘉陵三百里盛景,若画不出,定要问罪。吴道子温游嘉陵江后,回到宫里并不急于作画。玄宗皇帝所限三个月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这一天,他才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作画。经过他的神笔挥舞,结果不到一天时间,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全部展现在大
同殿上。玄宗一见大喜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在此之前,名画家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以数月之功,画过嘉陵江水),你真是活神仙!”从此玄宗皇帝赐给他“内庭博士”的官职,留在朝中任用!!
范淑泰
曾耸立兖州数百年之久的两座范氏牌坊,美名远播,被誉为“天下第一坊”。两座美轮美奂的稀世牌坊和范氏祖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牌坊的缘由,是为了表彰范氏一门忠烈,而其中主要是彰扬范淑泰以身殉国的壮举。
范淑泰,号木渐,字大来。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其父范廷弼,叔父范廷铺,皆为进士出身。其祖辈随鲁王来兖就藩,至范淑泰已九代,范氏一族历代均有人考取功名,多在军中任职。其父任过户部主事、广西按察使司兵巡道副使等职,后加尚书衔,出使南洋诸国,弘扬了“天朝威风”,卒后,被朝廷加封为太仆寺正卿、赐联“天朝忠孝无双士,鲁国人文第一家”。范淑泰受祖辈忠烈家风影响,进士及第后升兵科都给事中,忠孝刚烈,不惧权*,上书参劾*相王梦熊卖官鬻爵祸国殃民之罪,这一壮举,得到士民及同僚赞佩。崇祯十五年,范淑泰归兖省亲,在大荒之年,他力劝知府开仓放赈,并将范氏存粮、金银相助贫民及死者家属,受惠者达三千余人,体现了范淑泰体恤民众、乐善好施的正直情怀。不久,清兵攻打兖州,范淑泰力主抗战守城,与兖州知府邓藩锡日夜奋战在城楼上。后城破受伤被俘,坚贞不屈,清将许以高官厚禄,让其投降,范淑泰痛骂不止,清将也
感佩范淑泰英武不屈,为全其忠节,十二月初八日,将范淑泰及其弟范淑晋一同杀死在城北三义庙内。清兵撤走后,家人寻其尸,葬于范氏祖茔(范家林)。崇祯皇帝得知此事后,嘉其忠烈,赠太仆寺少卿,敕建范氏牌坊。两座牌坊雕画了范氏祖孙事迹(如出使南洋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莫不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为举世所罕见。其中,东坊阴阳两面有鲁王题“万邦为宪”、“父子同朝”,西坊题“忠孝名臣”、“祖孙进士”等字,系太书法家王铎手笔,西坊专为表彰范淑泰而建。
毕再遇,字德卿,宋朝兖州人。据《宋史》记载:其父毕进,建炎年间,曾跟随民族英雄岳飞转战江淮,屡建战功,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从小长在军营,深受将士生活薰陶,父亲又教他练武习艺,熟读兵书,从军后被任命为侍卫司马。孝宗召见他,见其仪表非凡,武艺超群,很是钟爱,亲赐战袍和黄金。
开禧二年(公元一二〇六年),孝宗派遣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打泗州。他从军中挑选了八十七人组成敢死军,拟定了攻城方案。不想金兵刺探得攻城日期,紧闭城门,加强防守。再遇和孝庆商定将计就计,按兵不动,采取突袭的战术,提前一天,出其不意,发起全线总攻击。战前,他先历数了金兵的条条罪状,激发将士的斗争,军威大振,然后出兵。
当时泗州有东西两城,再遇亲自带领一支人马,从陡山沿小路突破敌人防线,跃身登上东城南角,将士们左右冲杀,扩大战果,杀得金兵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全部被歼。接着毕再遇又转战西城,他威风凛凛地立在将旗之下,向守敌大声喝道:“大宋毕将军在此,如不快快投降,定叫尔等死无葬身之地。”敌军见毕军兵强马壮,势不可挡,知道不是他的对手,只好开城投降。
殿师郭倪命令毕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攻打徐州。进军途中,恰遇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的部队首战失利,毕再遇率兵增援,急速进击,次日兵发灵壁,见孝庆驻在凤凰山下的将士正要撤退,便阻止道:“宿州虽失利,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哪能自伤锐气?我奉命攻打徐州,路经此地,宁肯战死在灵壁北门外,绝不苟安偷生。”毕再遇料到李、郭失利,贼必追击,便将计就计,命敢死军二十人守灵壁北门,亲自带领将士杀向追来的敌人,金兵见将旗惊呼:“毕将军来也!”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而再遇则挥舞双刀,乘胜追击,杀敌无数,血染战袍,一直追敌三十多里。
因毕再遇战攻卓著,自武节郎破格提拔为武功大夫、左骁卫将军。三年后,又升为镇江都统兼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当时金兵包围楚州三个多月,屯兵六十余里。再遇分兵出击,声东击西,速解楚州之围。后又命他兼任扬州、淮东安抚使。
嘉定元年(公元一二〇八年),毕再遇要求解甲男归田,孝宗下诏不允,让其任何康军承宣使,不久又让他带职奏事,提拔为佑神观。嘉定六年提升为太平兴国宫。十年,任命为武信军节度使。享年七十岁,死后,追封为太尉、太师忠毅。(摘自《兖州县报》1981年11月6日第四版)
柳下惠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柳下(现山东省兖州市)人。其后代现居住于山东济南平阴县展洼村)。父亲展无骇为鲁国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徐圆朗(?-62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
丁宽
《周易》内页
字子襄。西汉初《易》学大师。《易》也称《周易》,是我国古代通过自然现象推测人事变化的哲学书。宽习《易》精深,人称“《易》祖师”;又因在景帝时曾参加抗击吴、楚等七国叛军,有战功,世称“丁将军”: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清代《滋阳县志·师儒》引《汉书·外戚传》,说他是汉哀帝母亲丁姬的曾祖父,“家在山阳(郡)瑕丘”。他家本寒微,起初跟随梁国的项生到陕西杜陵跟大经师田何学《易》。他“读《易》精敏”,超过项生数倍。学成辞归的时候,田何向其他学生们说:“《易》的能手东去了!”丁宽走到洛阳,又跟当地另一位《易》学家周王孙学习《易》的古义,更得到了深造。后返里从事著述,写成《易说》三万言;并将所学传授给同郡砀人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给沛人施讐、兰陵人孟喜和蒲城人梁丘贺。后世称《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实即丁宽的学派源流。详见《汉书》卷八八《儒林传》。
储光羲(707—769),盛唐山东田园诗人,瑕丘人,19岁(唐开元十三年)中进士,诏中书省试文章及格,任命为安宜(今江苏宝应西南)尉。公元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盛唐山水田园诗圣手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谈诗。公元747年(唐天宝六年),储光羲重登仕途,被授以监察御史之职。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翌年叛军攻陷京都长安,储光羲被俘,无奈接受叛军委职。肃宗李亨登基后,于公元763年平定叛乱,收复长安,储光羲被贬往岭南,他愤而辞官,以诗酒自娱。由于生活抑郁,远离故土和亲人,精神孤寂,不久便客死贬所。
储光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在京时和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素有交往,诸家诗集中多有他的作品和事迹。晚年,其诗多写田园生活,清新流畅,有人把他比作晋代的陶渊明,从他《田家即事》一诗中,可见陶诗的质朴与风骨:
薄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他的《田家杂兴》八首和《钓鱼湾》等小诗因清新可喜,常被人们吟诵。储光羲著有大量诗作,有诗、文集七十卷行世。
江公
关于江公,我们所知甚少。只知他是瑕丘人,曾从鲁国的申培学习《鲁诗》和《谷梁春秋》。在申培众多的生徒中,惟有江公一人能兼通二经,而且尽能后传,徒众最盛。当时申培的弟子多治《诗》,有治《春秋》的又多学《公羊传》,所以江公是《公羊传》的唯一传人。 江公在汉武帝时候(前140-前87)被立为博士,他和著名 经学大家董仲舒同仕于朝。董仲舒能兼五经,但他讲《春秋》是宗《公羊传》的。汉武帝曾经让董仲舒和江公共同讲《春秋》,两人相互辩论,董仲舒口才好,讲得绘声绘色,妙语如珠,引人入胜,而且又能够迎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皇帝口味,因此深得皇帝的赏识。江公却认真严谨审慎,从不妄自解经,又不太善于言辞,对比之下,未免相形见绌。加上当时的丞相公孙弘也是一位《公羊》学者,他偏袒董仲舒,结果使董仲舒占了上风。于是武帝尊用《公羊》学家,《公羊》学大兴,《谷梁》学未能盛行于世。 《春秋公羊传》
大约在那次辩论以后,江公就离开京城,回到瑕丘,依然设帐收徒,传授学问。从学者有鲁人荣广和皓星公,还有后来做了丞相的韦贤。荣广是江公最得力的门生,他天质很高,曾和《公羊》大师眭弘论辩,多次使对方陷入困境,无言以对。以致影响了很多《公羊》学者,转而学习《谷梁》。荣广弟子中有蔡千秋,所学最精,为后来《谷梁》学的振兴有重要贡献。
公元前73年,汉宣帝刘询即位。宣帝的祖父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后蒙冤被称“戾太子”而自杀。刘据曾从江公学习《谷梁》,爱好《谷梁》胜过《公羊》。刘询即位后,立志恢复《谷梁》学地位,当时推戴他为帝的韦贤在朝为丞相,自然也提倡《谷梁》学。自此学术风气为之大变。朝廷派人去瑕丘访问江公,此时江公已去世多年,于是征江公的孙子入朝为博士。
江公之孙亦称江公,又称江生、江翁、江博士。他不仅兼通《鲁诗》、《谷梁》,对《孝
经》也有研究,著《江氏说》一篇,是汉代四家《孝经》名家之一。江博士入朝后,开讲《谷梁》,从学者中包括大学者刘向。从此后就薪尽火传,《谷梁》学终于被传到今天。
江公一家三代传授学术,对文化是有贡献的。遗憾的是他们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滋阳县志》说:“江公三世以经师为博士,而史俱佚其名,可怪也。”《县志·古迹》又记有韦园和江公墓,韦园是江公向韦贤授经处。按韦园故址在今兖州城内中御桥南路东的红旗小学处,现存韦园街之名;江公墓已不祥具体所在,亦不知是哪 一个江公的墓。
杨桓
杨桓书法
元代人(1234-1299年),字武子,兖州人。少有大志,由诸生补济州教授,后召为太史院校书郎。奉皇帝命令撰写《仪表铭历日序》,文词典雅,赐金,辞不受,升任秘书监丞。至元三十一年(1294)拜监察御史。成宗即位,杨桓上奏章陈述时务大计二十一条,受到皇帝采纳,擢任秘书少监。参加《大元一统志》的篡修,事成归隐。大德三年(1299)召为国子司业,未赴而卒,年六十六。杨桓博学,精通古文字,著有《六书统》、《书学正韵》等书。工书法,尤精篆籀,在当时享有盛名,《环宇访碑录》有其数通篆书碑,而墨迹仅见篆书《无逸篇》。此帖入笔处笔,皆见笔锋,有别于秦汉以来小篆书的“尚婉而通”。但其修长的体势,圆润的笔致,还未离小篆的影响。
好支书 刘运库
刘运库 (1947-1998)汉族,山东省兖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兖州市王因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他作为全国先进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
刘运库牢记党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使沙河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且带动了周围的十几个村,带动了全镇油罐加工业的发展,王因镇成了远近闻名的“油罐之乡”,油罐加工厂产品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一次次放弃了自己富裕的机会,把自己的情和爱都倾注在了沙河村的基层党建和集体事业上。群众富裕起来以后,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称为“亿元村里的清廉支书”,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工作。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沙河村的父老乡亲。按他的遗愿,家人将2500元捐给了村里的孤儿;拿出1500元为村小学预交了5年电费。
李洪信
李洪信,男,山东兖州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他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嘱托,把一个靠3万元贷款起家的作坊式村办造纸小厂,发展成为现拥有员工10000余人,资产总额120亿元、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国家大型上市公司。企业先后荣获“中国造纸1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企业”、“特级(AAA)信誉企业”、“山东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秦 棠
秦棠,1936年生,山东兖州人,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兖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
1989年,作品《红梅》由文化部选送出国艺术展; 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名家作品展”; 2007年,作品《碧水春风》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
2007年,作品《华泽千里》入选“2007全国中国画展”;
2007年,作品《羲之意境》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工笔重彩作品展”;
2008年,作品《微湖之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 2009年,作品《红掌踏青》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学术展”,获优秀奖; 2010年,作品《和谐家园》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数百幅作品出版发表在专业刊物上。部分作品被文化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鲁迅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基金会及国外友人收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