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字隔板结构施工方案DOC

十字隔板结构施工方案DOC

2020-05-18 来源:乌哈旅游
隧道内部结构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温泉至西北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管道(第一标段)设计图纸; 指定的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施工、安全、质量、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

本单位现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装备水平及多年从事地下工程的经验。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第一标段新建电缆隧道西起海淀区温南路拟建温泉220千伏变电站,盾构隧道自始发井沿温泉北路自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敷设到达接收井。

本工程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隧道内径为Ф5.4m,盾构隧道全长1135.05m,采用盾构法施工,覆土深度平均12.0m。盾构隧道每环由6块管片拼接而成,错缝拼接。盾构隧道完成后,进行隧道内部结构施工。

隧道内部结构包括底板和十字型隔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等级为C30。

隧道内部结构断面图

盾构管片 1

3 施工准备

施工前,生产、技术、工长及有关管理人员要召开碰头会,沟通情况。各班组要召开准备会进行动员,明确任务、统一做法、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工长要对外施工队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外施工队要严格按交底进行施工。

施工准备工作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好坏充分与否是决定该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必须引起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班组的注意。

3.1 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及本施工方案。并与相关专业进行沟通配合,了解有关的预埋件、预留洞口位置及尺寸,避免因此出现二次施工的情况。

施工人员用工手续齐全,备齐特殊工种上岗操作证及培训证书。 进行逐级技术交底:工长以书面形式向各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再向工人进行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针对关键部位提出具体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

技术交底要有符合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便于操作,便于贯彻执行。技术交底内容一定要便于操作者掌握。

3.2 材料、机具准备

做好各种材料的进场报验。

施工机具进场后,要有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检修。

结构混凝土施工采用的地泵及泵管要由专业人员在混凝土施做前安装、调试完成。

钢筋、模板按照施工图纸提前进行设计及预加工,经验收合格后进场备用。

4 施工安排

4.1施工生产组织机构

施工生产组织机构以项目部组织机构为基准,设立施工负责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整体调配;建立技术监控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管理。

2

其施工生产组织机构见下框图: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生产经理 施工负责人 质量控制小组 技术测量小组 材料机械供应小组 安全保卫小组 钢筋作业队 模板作业队 配合作业队 4.2 劳动组织

4.2.1安排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合理划分施工段、安排各项进度指标,展开多工作面平行作业。做到生产均衡,强度均衡。

积极响应业主规定的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工期。 4.2.2工期保证

配备数量充足、技术强、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进入实际施工。

作好各专业作业队组间的联系和协调工作,迅速作好施工场地布置等前期准备工作,尽最大可能尽早进入实际施工阶段。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工程的物资供应及机具的完好率,确保工程过程中的需要。

合理安排施工工艺,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安排平行流水作业,每道工序均组织富有该工序作业经验的人员完成,消

3

除或减少工序之间的干扰。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4.3施工步骤

具体施工步骤为:

第一步:施工隧道内底部弓形底板; 第二步:施工下部中隔墙和水平隔板; 第三步:最后施工上部中隔墙。

4.4 施工现场布置

4.4.1 材料堆放及设备安置

施工现场材料主要有:钢筋、模板等。材料在隧道内应堆放整齐,各种材料和设备设标志牌标明。 4.4.2提升设备

在竖井设置龙门架及提升电葫芦,以保证材料的垂直运输。

4.4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设计及总体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计划工期55天,自2014年5月4日开始施工,完工日期2014年6月15日。

隧道内部 “十”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分两个作业面同时展开,始发井为一个工作面,分14仓每仓40m自隧道中点位置至始发井逐仓流水作业;接收井为第二个工作面,分14仓每仓40m自隧道中点位置至接收井逐仓流水作业。

每仓按照:弓形底板→下部中隔墙和水平隔板→上部中隔墙的顺序进行施工。

5 施工措施

5.1钢筋施工

5.1.1施工工艺

1、钢筋配料

钢筋专业工长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编制钢筋料表,送技术部审核后,申请加工。 2、钢筋加工

①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

4

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②钢筋调直:盘圆钢筋用卷扬机拉直,其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如使用的钢筋无弯钩弯折要求时,调直冷拉率可适当放宽。

③钢筋切断:钢筋切断时,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

④钢筋弯曲成型:A.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时,其圆弧弯由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B.Ⅱ级钢筋末端做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由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D.钢筋在弯曲机上成型时,心轴直径应是钢筋直径的2.5倍。 ⑤钢筋焊接:

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持有上岗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作业;

隧道内顶部及腰部有预埋件的位置,要求主筋与预埋铁双面焊接。 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焊缝高度h不小于0.3d且不小于4mm;焊缝宽度不小于0.7d且不小于10mm。

3、钢筋绑扎

①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②准备绑扎用的铅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小撬棍)、绑扎架等。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

③按设计图纸划出钢筋位置线,以此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④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ld不小于1.2 la,且不应小于30cm;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ld不小于0.285la,且不应小于20cm。la为最小锚固长度;

⑤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相互错开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的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50%;

⑥同一根钢筋,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绑扎接头与钢筋起弯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d,且接头不得位于最大拉力截面处;

⑦钢筋安装完成后,填写质量检验表,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后再进

5

行模板施工。

5.1.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Ⅱ级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3、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放置垫块间距要适宜。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时要及时调整好。

5.2 模板施工

5.2.1施工准备及一般规定

1、内部结构施工所有现浇混凝土构件均采用木模板体系进行支搭,面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板后采用50mm×100mm方木作为龙骨,并设满堂红支架作为支撑。

2、模板及其支架要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现浇及养护等工艺要求。模板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 5.2.2模板安装:

首先进行下部中隔墙和水平隔板模板的施工。中隔墙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采用50mm×100mm方木作为龙骨,间距600mm;设直径16mm对拉螺栓三道,螺栓纵向间距1200mm;使用2根直径48mm钢管作为纵向龙骨固定螺栓。中隔墙模板施工完成后,搭设满堂红钢管支撑,再搭设水平隔板的模板。

下部中隔墙和水平隔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满足强度要求后再进行上部中隔墙模板的搭设,上部中隔墙模板做法同下部隔墙做法相同,模板支撑采用在中隔板设置地锚架设两道斜撑的做法。

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红支架,上下设可调式U托和底座。

隧道内部结构模板和支撑方法详见如下附图《内部结构模板支搭示意图》:

6

5.2.3模板拆除

1、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方可拆除。

2、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或撬棍硬砸硬撬。

4、拆模时,操作人员应先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5、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用。

内部结构模板支搭示意图

50×100木楞@60016mm穿墙螺栓纵向@1200满堂红支架600×60016mm穿墙螺栓纵向@120048mm钢管钢管斜撑纵向@600钢管斜撑纵向@60018mm厚胶合板50×100木楞@600施工缝满堂红支架600×60048mm钢管施工缝 7

5.2.4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模板纵横向接缝要贯通,立模前要进行配板设计;

2、钢筋吊运到模板面上时要轻放,搬钢筋严禁在板面上拖拉或碰撞,调整钢筋位置时,不能用铁撬靠在模板上撬。

3、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时,在施焊处的模板面应采和垫隔措施,防止焊渣烧坏模板面。

4、安装各种电管、水管和螺栓,应严格按图放样,定位钻孔,防止重复钻眼。

5、混凝土振捣前,模板必须经验收合格,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能直接碰撞模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以防模板变形。振动棒振动混凝土时采用快插慢拔。

6、支模过程中,应将就位的支柱,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应将拆下的部件和模板运走。

7、各种模板分规格堆放整齐,每垛模板高度不超过1m(堆放区)。

5.3 混凝土施工

5.3.1施工准备:

对全体参施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质量意识,使每个参施人员掌握模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混凝土浇筑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振捣手进行专门培训。

混凝土浇筑前配备足够数量的处于良好状态的振捣器及振捣棒,以备施工中替换出现故障的振捣器及振捣棒。

加强与气象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异常天气之前备好足够的预防物资。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当清除模板内的积水、碎屑等杂物及施工缝处浮动的石子,经监理验收合格,并有签证记录。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5.3.2混凝土的运输: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在一台车供料时必须有另一台

8

车等候供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根据混凝土运输路线及路线长短、交通情况确定运输车、泵车的数量,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作出保证;

混凝土自由卸落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移位时,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停止浇筑,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要求C30混凝土配合比的单位水泥用量一般不大于320kg/m3;胶体用量不小于290kg/m3;水胶比最大限值不超过0.45。

5.3.3混凝土入模方式: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车,泵送混凝土入模。混凝土从开始拌和到混凝土入模的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

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确定在运输过程中水化热损失,根据试验结果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 5.3.4混凝土浇筑:

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将泵设置在地面,浇筑混凝土前应先用砂浆润滑泵管,浇筑完成后应对泵管及时进行清理。 5.3.5浇筑方法:

采用一次浇筑、自然流淌的方式,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防止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冷缝。同时保证斜面的层与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站台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初凝前用长刮尺控制标高及平整度,最后用木抹子收面,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5.3.6混凝土振捣:

中隔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底板及中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并辅以平板式振动器。

使用手插入式振动器时,注意:各插点的间距均匀,一般不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R的1.5倍。在最边缘点距模板不大于有效作用半径的1/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要使振动棒自然地垂直沉入混凝土中,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9

中5~10cm。振捣时将棒上下插动,快插慢拔,以保证上下部分混凝土振捣均匀;同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等;振动时间控制在20~30s,以见到混凝土表面基本平坦,泛出水泥浆、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排出为止。使用平板式振动器时,使振动器的底部与混凝土面保持充分接触,在一个位置振动捣实到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出浆时即可移动下一位置继续进行捣实。每次移动的距离应保证底板能覆盖已被振捣完毕区段边缘5cm左右,以保证衔接处混凝土的密实性;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采用高频振捣器上焊接短钢筋振捣,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滑和密实。 5.3.7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检查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全部模板、钢筋、预埋件等应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锯末及其它附着物,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认可后,方能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检查各种预埋件、预留洞、止水带的位置是否准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碰触,并派专人负责加以保护。

混凝土入模前技术人员要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及其和易性,如不满足规定要求,不得使用。

混凝土浇筑完后,先用木镘刀对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当水膜消失混凝土硬化到不会因为抹面而产生浮浆时,再进行压光修整,使其形成密实、平整、均匀无刀痕的表面。

各部位混凝土的浇筑日期、浇筑时间及浇筑条件都应保持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以备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 5.3.8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对其进行养护。养护方法和持续时间,应使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强度,且混凝土构件变形最小,避免混凝土过分泛白,不应有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的裂缝。湿润养护尤为重要,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和持续时间应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5.3.9 保证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施工队应坚持开盘申请程序,不经项目部检查批准,不得浇筑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运至现场首先检查混凝土标号是否正确,其它各项指标坍落度、温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将漏浆处清除干净,墙体接茬处应用磨光机打磨顺

10

直,并实行挂牌上墙。

混凝土一旦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缝隙、夹层等质量问题,不得私自抹灰遮盖,必须及时上报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剔凿修补处理。

混凝土施工前,板、墙等支撑加固必须经检查验收办完预检,钢筋办完隐检手续。墙柱钢筋绑好定位卡子。

合模和浇筑前认真检查垫块,避免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施工缝处浇筑前清理干净,避免造成缝隙和夹渣层,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均匀涂刷脱模剂,保证混凝土成型后表面光洁、美观。

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线是否松动,脱落或出现涨模、漏浆等现象,并派专人修理。

6 质量措施

6.1 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本标段工程质量标准达到优良标准,我单位建立并保持一个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经理部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业队队长、主管工程师参加的质量管理领导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活动,分析工期、安全、质量、成本并及时研究,制定对策,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成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教育、督促检查和质量评比。实施项目质量体系工作,提高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6.2 分项质量保证

6.2.1 钢筋质量要求

6.2.1一般规定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2.2原材料 主控项目:

a、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1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每≤60t为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进行抗拉强度、弯曲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b、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c、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一般项目: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验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的10%进行抽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2.3 钢筋加工 主控项目:

a、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º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º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º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b、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满足本标准第8.2.7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º;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º;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

a、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b、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筋内净尺寸 允许偏差(mm) ±10 ±20 ±5 6.2.4 钢筋连接 主控项目:

a、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b、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

13

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机械连接: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的接头每500个为一检验批,不足500个接头也按一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钢筋焊接:同一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每300个接头为一检验批。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a、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的10%进行抽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b、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按施工单位检查数的10%进行抽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c、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

14

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d、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6.2.5 钢筋安装 主控项目: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数检查;监理单位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15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绑扎钢筋长、宽 网 网眼尺寸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5 ±10 ±5 ±10 ±5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绑扎钢筋长 骨架 宽、高 间距 排距 保受力钢筋 护层厚度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水平高差 板、墙、壳 基础 柱、梁 ±3 钢尺检查 ±20 20 5 +3 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和塞尺检查 6.2.2 模板质量要求

6.2.2.1 钢模板组装质量标准

钢模间拼装时,插件必须牢固,板缝一定要密实,平整度要好。允许偏差见下表。

模板组装允许偏差表 项 目 两块模板之间的拼缝 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 组装模板板面平整度 组装模板板面的长度尺寸 组装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差值

允 许 偏 差 (mm) ≤1.0 ≤2.0 ≤2.5 ±2.0 ≤3.0 16

6.2.2.3 安装质量标准

为保证施工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并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对模板的组装按如下要求控制:

组装模板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各种连接件、支承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予埋件,予留洞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

模板允许偏差见下表。

模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 号 1 2 3 4 5 项 目 轴线位置 截面内部尺寸梁 层高垂直(全高≤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2米长度上) 允许偏差(mm) 5 +4、-5 6 2 5 6.2.3 混凝土质量要求

6.2.3.1 质量标准 a、主控项目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b、一般项目

浇筑后及时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6.2.3.2 外观质量 a、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b、一般项目

17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6.2.3.3 尺寸偏差 a、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b、一般项目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基础 轴线 独立基础 位置 墙、柱、梁 ≤5m 层高 垂直度 ≥5m 全高(H) 层高 标高 全高 截面尺寸 表面平整度 保护层 厚度 预埋设施中预埋螺栓 心线位置 预埋管 预留洞中线线位置 6.2.3.4 保证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施工队应坚持开盘申请程序,不经项目部检查批准,不得浇筑混凝土。

5 10 钢尺检查 3 钢尺检查 基础 柱、墙、梁、板 预埋件 ±30 ±5 3 ±5 +5、-3 10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尺量 尺量 8 H/1000且≤30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5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10 钢尺检查 允许偏差(mm) 10 检验方法 18

预拌混凝土运至现场首先检查混凝土标号是否正确,其它各项指标坍落度、温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将漏浆处清除干净,墙体接茬处应用磨光机打磨顺直,并实行挂牌上墙。

混凝土一旦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缝隙、夹层等质量问题,不得私自抹灰遮盖,必须及时上报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剔凿修补处理。

混凝土施工前,支撑加固必须经检查验收办完预检,钢筋办完隐检手续。墙板钢筋绑好定位卡子。

混凝土一次下料不得过厚,以防振捣不试出现蜂窝麻面。 合模和浇筑前认真检查垫块,避免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施工缝处浇筑前清理干净,避免造成缝隙和夹渣层,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均匀涂刷脱模剂,保证成型后表面光洁、美观。

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线是否松动,脱落或出现涨模、漏浆等现象,并派专人修理。

7 安全措施

7.1施工现场安全及消防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汛、防触电、防坠物等安全规定的要求,现场的施工生产、材料堆放场、材料加工等设施,应按相关安全规范要求统一部署。

施工区域内危险地点悬挂警示灯或警告牌,防止设备、材料、人员坠入坑、孔洞内,造成伤害事故。在醒目地点设置固定的大幅安全标语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牌。

定期举行安全会议,适时分析安全工作形式,指定有关管理人员、作业队长和安全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各作业班组在班前班后对该班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及时处理安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安全检查,建立专门安全监督岗,实行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应实现的安全生产负全责。遇有特别紧急的事故征兆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确保人员、设备和工程结构安全。

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区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池和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明确消防责任人。

住房、库棚、料场、修理间等消防安全距离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

19

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布置。

严禁在室内存放易燃、有毒等危险品,严禁在加工棚、料库、修理间等场所吸烟。

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瓶安装防回火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瓶隔离存放,隔离存放的距离按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

7.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应由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所有电路采用“三相五线制”,机电设备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电”设保护装置。

场内禁止使用裸体导线,架设的电力线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变压器设置围栏,设门加锁,专人管理,悬挂警示牌,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设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器开关箱和电器设备,按规定设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禁止电源开关箱内存放工具、杂物,并加锁;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应挂有警示牌或派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生活照明用电严禁个人私自拉接线路,私自安装插座和大功率电器;露天照明采用防水灯头,残缺的灯头、灯泡及时更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7.3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⑴车辆驾驶员和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⑵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超载、超高、超速驾驶,禁止使用带病的车辆、机械和超负荷运转。

⑶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应集中停放,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⑷指挥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蛮干作业。

⑸起重作业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⑹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必须定期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运行中

20

禁止工作人员跨越钢丝绳,用钢丝绳起吊、拖拉重物时,现场人员应远离钢丝绳。

⑺设专人对机械设备、各种车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21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1 2 工程概况 ....................................................................................................................................... 1 3 施工准备 ....................................................................................................................................... 2

3.1 技术准备 ............................................................................................................................ 2 3.2 材料、机具准备 ................................................................................................................ 2 4 施工安排 ....................................................................................................................................... 2

4.1施工生产组织机构 ............................................................................................................. 2 4.2 劳动组织 ............................................................................................................................ 3 4.3施工步骤 ............................................................................................................................. 4 4.4 施工现场布置 .................................................................................................................... 4 4.4施工进度计划 ..................................................................................................................... 4 5 施工措施 ....................................................................................................................................... 4

5.1钢筋施工 ............................................................................................................................. 4 5.2 模板施工 ............................................................................................................................ 6 5.3 混凝土施工 ........................................................................................................................ 8 6 质量措施 ..................................................................................................................................... 11

6.1 质量保证体系 .................................................................................................................. 11 6.2 分项质量保证 .................................................................................................................. 11 7 安全措施 ..................................................................................................................................... 19

7.1施工现场安全及消防措施 ............................................................................................... 19 7.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 20 7.3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 20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