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核心期刊论文字数要求以及经验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核心期刊论文字数要求以及经验

2021-09-18 来源:乌哈旅游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核心期刊论文字数要求以及经验

这篇帖子是很多位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更高级刊物的作者投稿经验推介,包括对多位期刊论文写作高手的约访。文星论文网隔段时间陆续推出经验谈系列,也力图能将各行各业、各类期刊的论文写作经验及知识谈都囊括在内。

一般每隔一空行后为不同作者的经验介绍, 请那些投稿经验不丰富的朋友耐心看完,一定会对你发文章大有帮助

网友经验谈之(一):中文期刊投稿经验谈 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得当,突出主题。论文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通过题目应让读者猜到你的内容,吸引读者

2、中英文摘要简练。有些作者喜欢把论文里的东西都在摘要里有所展示,这是错误的。作者应在摘要里把你的实验目的、方法、结论以及意义说清就可,语言越简练越好。 3、前言或者绪论。中国人常说文章是\"龙头、虎尾、猪肚子\"。好文章一般前言都要写的非常好,要求语言既要简练,而且能把你的实验研究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实验的意义都要给读者表达清楚。

4、写好结论。写结论要注意前后呼应,一定和摘要以及文章对应好。注意文章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和结论,不要在结论中出现。 好就顶一下

以个人的经验,有以下几条紧要的: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要有时代感,包括研究古典和理工的文章;你的文章有时代感,编者和读者才会对你的文章敏感,采用率才会高。

3、文笔要流畅;前言不搭后语,编辑和读者难以卒读,自然不会被采用。

4、结构要严谨,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摆布清楚;如有小标题,其文字最好整齐一点。 5、给编辑写一封短信,恳求人家斧正,并写清你的基本情况。 我认为:

中文期刊的周期挺长

前言摘要和结论要写好,就要查很多文献 参考文献多引用本期刊的会比较好

文章所研究的内容是目前的热点内容就行,文章内容的深度自己控制,不同的深度选择投不同的学报.

一定表达清楚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存在那些不同或者创新,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 文字要认真组织,否则审稿的老师不会仔细看. 文章中间的插图一定要认真画.

1. 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2.\"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3.\"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4. 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5. 我老板把中国的刊物按地区分为三类,即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建议我们多在东部地区刊物上发文章,这些刊物水平高、跟读者联系很好且基本不收版面费。 如果是三人左右的联合署名,中稿几率大于单独署名!这个显示是团体智慧,仁慈的编辑不会轻易枪毙它。呵呵

现在一般综述性的文章在核心期刊以上的刊物中比较难发。试验性质的相对好发! 如果你的选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相对就难发些,你做的方法和结论都要有一定的新意。 如果是研究人员比较少的方向,那就容易发了,呵呵!

至于格式,一定要符合所投刊物要求。另外就是找你相关专业国内最好的一级期刊,多看些文章, 学学如何写好。

(1)看看你发表的刊物是否接受你投的paper,这点非常重要。 (2)内容要充实,具体,有新意 (3)实验部分要详实,可靠

(4)结论要总结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工作

中文学报上发文章,文科较难,理科相对容易,只要写出来,格式正确一般好发,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看起来要好看,特别是图表要嵌入的美观,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的格式; 2、文章不要让行家一眼就发现有很多错误,这样很快就打回来了,有一小点错误一般还让你修改;

3、学术的东西不要妄图造假,真的和假的对审稿人来说,凭借经验就可以看出来; 4、尽量不要用很少人用的编辑软件,虽然你的可能更先进,编出来看起来更美观,更省力;

5、也可以看看主编是谁,可以在能引用他的文章时候,改用他的,文献多引用国外的,才显得有水准;

6、平时多读国外的文章,现在国内的较有名气的刊物多喜欢英文的稿件。

网友经验谈之(二):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

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 1. 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 2. 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

3. 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 4. 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 大家要尽量避免呀!

1. 写作前要浏览大量的经典文献、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2.\"一定要有创新点\"

3. 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4.观点要突出,图形要美观。

网友经验谈之(三):老板告诉科技论文方面的写作方法 正在写一篇科技论文,老板教导我们

1、 文章要有条理,尤其是前沿和讨论,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2、 要注意一些常用化学试剂的写作技巧,如TRIzol. 3、 注意写清楚菌种或毒株的背景,这一点很重要 4、 文章中如果涉及软件,记得写清楚版本

网友经验谈之(四):采用目标期刊所要求的格式,文章知识点要有创新点

首先应该看看别人做过的,国内的先看,然后再看看老外做的;另外,新技术一定要留意学,否则很难做出新东西来,国内牛点的刊物还是比较看中创新 的。题目要有概括性,最好突出自己的工作;摘要很重要,需要反复斟酌,一般要有三方面:目的、方法、结论,还是要体现新;文章格式严格按刊物要求;参考文 献要全;行文流畅、图表清晰。最后投老板推荐的刊物,呵呵!

1、格式一定要符合所投刊物的要求,这是通过初审的因素之一; 2、 参考文献的引用要适当; 3、 摘要前言是关键;

4、 刚写完后放段时间在修改,会有新的发现.

网友经验谈之(五):投稿中遇到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

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 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

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网友经验谈之(六):实验出真知,耐心得正果

2004年下半年我进的实验室,先跟在一位师兄后学习了两个月,之后我就独立做实验了接手了一个方向,是关于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刚开始真是不顺利—— 午睡也取消了、通宵也熬了、饭量也降了,一直没作出来,而同实验室的同学已作出了十几个新化合物。那时真是郁闷!!一直到05年春节后,我终于做 出来了!做合成的都知道,只要路线打通了,后面的接不同的取代基就很简单了!!等到我做了8个新化合物时,导师又把安排到能源组搞催化剂,同时要求我把这 段时间所作的工作总结一下,准备发篇文章!

对于没发过文章的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了!!首先,看相应的期刊—— 别人到底是什么格式、该期刊的特点和侧重点等等。那段时间,前后大约一个月,初稿大概 花了20天,之间导师让修改了4遍,刚开始是修改自己的表达不够专业,而用的通俗用语;等框架构建起来了,标点、大小写、中英文表达等等这些小问题!当 然,这期间没少受导师的批评——

基础太差,文献看的太少,动手能力很是欠缺!!不过幸运的是,最终该文也发表了!! 经过这次发文章之后,自己对写文章不是很恐惧了,而且也了解了其中的程序。但唯感欠缺的是如何准确的给自己的工作定位,能够正确选中所投期刊的档次和种类!! 首先实验结果要争真实可靠。

其次格式一定要符合所投刊物的要求,这很重要。 语言方面要精炼,表述意思要清楚,整体简洁而思路清晰。

参考文献的引用要准确和适当,中文的期刊,一般要求你的参考文献中的要投的这个刊物的文章的参考文献占一定的比例。

要投稿中文的朋友,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中文期刊的出版周期比较长,所以如果你的学校对于毕业要求是文章要正式出版,你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网友经验谈之(七):论文格式很重要,杂志审稿的一些知识点

本人既是研究动物养殖科学,又做学报的常务副主编,所以谈点看法,请大家注意。 1、注意论文格式。我国的学报论文格式是有国家标准的,大家不必去仔细读那国标,但是一定要找个权威的本行业的刊物先看看,是什么格式。

2、度量衡单位。国家一直在改革,在发表论文时是必须注意的

3、 参考资料的罗列,各学报要求不同,要注意你发表的那个杂志的要求(其实也有国标的)

1) 参考文献必须有外文的。

2)最好有基金支持。文章只要有一丁点创新就行了,大创新投到中文学报亏大了 3) 老板的名字要挂上。 4) 项目意义一定要清楚。

5)中文审稿件人一般不会看公式推导(工科类)。

网友经验谈之(八):小技巧,确有大效果

前面的几个朋友谈得很多了,要说一些不同的知识点的话,对墨客网友来说,我觉得,前言特别重要,特别在中文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另一个就是论文的结果与 讨论,这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因为方法的撰写都不会有什么新意,除非你是发现一个新的方法。我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时候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在国外杂志发表 更是如此,参考文献最好是本年的,引用最新的,有利于吸引编辑的眼球! 1.题目要新颖

2.内容要突出自己的特点

3.要注意第一印象,不要犯一些低级的格式错误。 4.最后要注意引你所投稿的杂志的文献!

5.最重要的是,如果能自己推荐审稿人的,一定要引用她的文献!

文星论文网专家总结:

感谢众多高手为墨客网友讲述的经验,除此之外,墨客网还特邀专家还额外补充了几条经验,希望对广大职称论文、学术论文或核心期刊有发表论文需求的墨客网友有所帮助。 其一、在日历上制作投稿计划。

如果你不是牛人,权威杂志一投即中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即使是牛人,这个概率也未见得高(原因后面再叙)。虽然一般来说,投权威要抱定久投不中的思想 准 备。在日历上做好什么时候把什么文章投给了什么杂志社的纪录,即不浪费时间,又避免了一稿多投(经济管理的牛杂志就那么几个,说不定审稿人都是重复的,一 稿多投,难免马失前蹄)。每次寄出的论文挂号信收据直接往日历上贴,简单方便,一目了然。 其二、不要因为某个文章一次不中就灰心地投往低级杂志。

因为杂志社选题要考虑很多方面,拒稿不一定是因为你的文章不好。可能是因为选题与

他人重复,也可能是政策、政治因素和杂志社品味、倾向等。所以同一级的杂志社最好多试几家。

其三、时间是金。

节约时间的投稿办法有:用特快专递投稿,如果收入条件允许 ,这也向编辑部显视你重视自己的稿件;利用权威杂志的网上稿件查询系统或者稿件查询电话;千万不要尝试电子邮件的联系,这个是最不保险,最慢的,因为牛杂志没有人有空给你发信。 其四、署名做到有的放矢

一些较厉害的期刊杂志一般相对公平,倾向于独立原创,这个时候作为第一作者单独署名会更容易获得青睐。而另一些则更希望获得业内已经有些名气的作者投稿,因此要署名可以拉上相关人士,提高投稿命中率。 其五、关于投稿中的附件。

在相关领域自己最近发过什么其他牛杂志的文章可以复印下来作为附件发给编辑,或者参加过最近的相关主要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也可。这些可以视作为有分量的推荐信反映出你的专业学术能力和选题的时效性。 其六、关于参考文献

将最近看的相关外文资料注明出来,让编辑感觉到你贴近学术前沿的意识和功底。用很多博士和博导的话来说,就是穷尽本领域的相关资料,并写出来。这些资料即使你不能全都仔细看,但是要尽量多地搜索。

核心期刊论文对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核心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

核心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期刊会有所不同,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论文发表的基本格式,就算期刊编辑有再复杂严格的格式要求,也能轻松搞定,让论文投递更加有把握。 1、核心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

[摘 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

[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 文 参考文献:[1] [2] [3]……

(一般期刊还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核心期刊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

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字太少就不能充分展开论述。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

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版本. 年. 月. 卷(期)~年. 月. 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电子文献题名. 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四、作者信息

包括作者简介(100字以内) 出生年月 性别 毕业院校 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作者联系方式,包括: 地址, 邮编,电话,(含手机)E-mail等。 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渠道

将论文直投杂志社是作者的首选途径。但由于发表档期安排、论文需要修改和编辑部稿件堆积如山的现状,作者要想成功及时发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发表平台。国内比较可靠的发表渠道有:

原上草论文网(yscbook网):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合作期刊有300多家; 职称论文发表网(yscbooks网): 提供论文选题、写作指导、发表一条龙服务。

4、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范例(发表后作品)

上海市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陈仁花1 丁 响2

(1.上海金融学院 体育部 上海201209,2.上海海事大学 体育部,上海20013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影响上海市大学生参与

休闲体育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大学生体育观念、自身观念、体育兴趣与爱好、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客观因素(运动场馆设施、校园运动气氛、气候因素、体育娱乐项目等)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媒体等),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休闲体育;影响因素;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休闲需求和休闲意识在不断增强,休闲的目的从单纯的休养生息转变到追求自身全面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休闲的方式也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休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品质及文化素养提高的标志,也体现了个人对生命最高境界的探索与追寻。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摆脱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且作为一种促进个人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各项因素,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今后的发展对策,为上海市高校体育改革和高校实施休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有关政策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及实施方案。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休闲意识的培养,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运动性休闲,作为今后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紧密结合起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海市8所高校大学生(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和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 检索、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 2.2.2专家访谈法

根据课题的需要,走访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学、休闲体育等方面的专家,了解专家关于休闲体育方面的观点,征求有关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在上海海事大学选取40名同学进行问卷发放,在填写问卷相隔15天后,再次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对两次测验结果作相关分析,两次填写问卷的相关系数R=0.89,说明两者高度相关,可靠性显著,说明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

按区域随机抽取的上海市8所高校本科生进行正式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84份,回收率为99%,有效回收率为98%。

2.2.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大学生休闲的因素进行分析。图表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主观因素

3.1.1大学生体育观念因素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需要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体育价值观念是体育观中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理论评价,是人们和社会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程度的价值理念。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评价如何对大学生的参与行为有很大影响。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了“钱”、“闲”后,不一定就会从事体育活动,要使体育活动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还要依赖于他们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赖于

他们将体育活动与其他余暇活动,如看电视、聊天和听音乐等进行比较时的价值判断。价值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大学生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和正确的“健康投资”观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 3.1.2大学生自身身体因素

本次调查,有20.03%的大学生认为身体因素是阻碍其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因素。一方面身体不好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更好的参与运动。两者之间相互密切联系。 3.1.3体育兴趣与爱好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通过调查显示30.74%的大学生认为对体育无兴趣爱好而妨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 3.1.4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本研究调查显示,27.4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必要的技能限制他们参加休闲体育,位居第六位。对这部分大学生来讲,有的学生在从事休闲体育时兴趣很高,但是运动技能的缺乏使他们在活动过程自信心遭受挫折,自信心的缺乏和缺乏必要的技能,使得他们无法鼓起勇气参加该项体育活动,并最终表现出对这项运动缺乏兴趣。所以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是提高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3.2 客观因素 3.2.1 运动场馆设施

表1 大学生对运动场馆满意程度(n=784)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人数 71 98 365 192 58 % 9.06 12.50 46.56 24.49 7.39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娱乐健身、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物质条件。高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8.49%的学生认为缺少场地设施器材影响他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排在影响因素之首。还有11.86%的学生。认为场地开放的时间限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调查

显示(表1),仅有9.06%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感到很满意,46.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场馆设施一般,还有7.39%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场馆设施很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他们休闲体育的需求。这说明目前上海市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要求,但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还是用于学生的体育课和俱乐部教学,所以有时有限的场馆就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日常休闲体育锻炼的需求。 3.2.2学校的组织管理

表2 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满意程度(n=784)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人数 62 91 407 147 77 % 7.91 11.61 51.91 18.75 9.82

表3 大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情况(n=784)

经常参加 偶尔参加 从不参加 人数 128 577 79 % 16.33 73.60

10.07

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还给学生拓宽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形式,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并培养他们新的群体归属感,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学生参加、观看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表3),从不参加的人数为79人,占调查人数的10.07%;偶尔参加的人数为577人,占调查人数的73.60%;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28人,仅占调查人数的16.33%。这说明学校在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组织工作力度不够,使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一种强烈的参加欲望,而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有着直接影响,调查结果来看,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人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能参加或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培养。同时,在对大学生对学校休闲体育组织满意程度的调查来看,只有19.52%的大学生对学校休闲体育

活动的组织满意及很满意。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在为学生组织休闲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通过走访了解,上海市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从事体育活动时,缺乏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服务,使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放弃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3.3社会因素

3.3.1周围人员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图1 影响大学生休闲体育主要人员

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42%的大学生认为同学、朋友是影响他参与运动休闲的主要人员。前面我们已调查过,80%的大学生参加活动时,都是找临时伙伴参与体育活动。这是因为休闲体育在大多数的情况是小群体中进行的,在大学生结伴或找临时伙伴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交往更加频繁,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方面兴趣的相似和彼此间心理的相容,使他们在生活中相互鼓励、平等交流、尊重他人、善待同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29%的大学生认为家长或亲戚是影响他参与运动休闲的主要人员。8.67%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态度是妨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他们将会逐渐摆脱家庭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小受家庭影响而形成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习惯将伴随着大学生涯甚至整个人生。最后,体育教师和体育明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教师和明星的言传身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参与运动休闲的态度和方式。所以这就对体育教师和运动明星提出了要求,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应强调休闲体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经济因素

图2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 图3 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

经济是制约上海市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显示,35.46%的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妨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位居第四。通过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城市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大都在500-1000元,而农村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300-500元,还有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低于300元。在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300-500元只能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而没有多余的资金去从事一些需要资金投入的休闲体育项目。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由家庭提供,尤其是城市大学生,对于相对生活水平较差的农村大学生,勤工俭学及兼职和贷款也是他们日常经济的来源。因此,经济条件不足以及经济来源单一,尤其是对农村大学生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其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主要因素。 3.3.3气候因素

对于休闲体育,气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余暇体育内容和项目的选择,而且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方式。7.91%的学生认为参与休闲体育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这因为上海市的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暴雨频繁;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而上海市部分高校缺少室内运动场所,即使部分高校有室内运动场所也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同时运动的需求。 3.3.4时间因素

调查发现,没时间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为53.95%位居第二,但从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上拥有充沛的闲暇时间。究其原因,52.42%的大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影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这说明部分大学生要把一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学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被其他活动所占据,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的普

及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脑学习和操作上,上网占据着大量的余暇时间。游戏的乐趣使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转移,余暇时间选择电脑的人数越来越多。 3.3.5大众传媒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十分发达。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而且准确、实用和重要的信息。

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了解体育动态,加深对体育的作用、功能和意义了解,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们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4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受到主观因素(大学生体育观念、自身观念、体育兴趣与爱好、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客观因素(运动场馆设施、校园运动气氛、气候因素、体育娱乐项目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而且缺乏休闲体育指导人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及其活动质量。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硬件环境的建设,加大投入,扩建体育场馆设施,改善现有场馆设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利用率。上海市应加强高校休闲体育的教育工作,在高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休闲相关专业,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以培养新世纪休闲娱乐、运动休闲、休闲产业、休闲教育等相关人才,与世界教育领域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姜晓珍.特木其勒图.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4 (2)

[2]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5) [3]张琴.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2) [4]王玉波.生活方式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中心编,1985 [5]余涛.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1)

[6]张学忠.试论体育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7]成雄,王世哲.发展休闲娱乐体育问题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 (4) [8]席玉宝等.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4 (1)

[9]黎明.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中国休闲体育,[J].鄂州大学学报,2003 (2) [10]陈颖川等.城市居民休闲化趋势与大众体育的开发和指导,[J].中国体育科技,2003

作者简介:陈仁花(1969-) 女 福建宁德人,上海金融学院体育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仲伟秋1,张志伟2,董爱平2

(1,2.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通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两者抗剪强度的区别以及影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用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相差较大,通过修正得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关键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剪强度;短柱;试验

中图分类号:TU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Strength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s

ZHONG Wei-qiu1,ZHANG Qing-liang2,DONG Ai-ping3

(1,2.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f shear strength between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and normal reinforced concrete ones under axial and horizontal load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shear strength and the effecting factors on shear strength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widely difference to calculate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s by the standard formula. The shear strength formula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ort column is obtained through an amendmen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

Key words: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 Shear Strength; Short Column; Experiment

1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及水库、桥梁、地下等工程的建设,水下结构

工程将越来越多,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运用将越来越广,这就对混凝土水下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用于水下工程时在施工工艺、质量和性能方面均存在着许多缺陷,所以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的混凝土。20世纪70年代,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絮凝剂德国率先研制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虽然国内外都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都是着手于絮凝剂、施工工艺、配合比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非常少。现国内有少数对其基本性能的研究,而对于水下不分散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研究还是空白;国际上只有几位日本学者进行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筋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7-11]。目前,对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结构设计还没有现成规范可供参考,为了了解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便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本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参数

试件为7根水下不分散钢筋混凝土柱和7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尺寸200mm×200mm×1500mm;剪跨比λ=2.75,2.5,2.0;纵筋采用814螺纹钢,配筋率为3.4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压强度fcu=22.27~23.69MPa;试验轴压比nt=0.24,0.41,0.49,0.57,0.65;箍筋均采用6.5。试件参数见表1。

表1 试件参数 Tab.1 List of testing beams

编号 fcu/ MPa 箍筋直径及间距 ρv/λ nt % 1.1 1.1 0.63 0.63 2.75 2.75 2.75 2.5 0.24 0.41 0.41 0.41 NC-LZ1 NC-LZ3 NC-LZ4 NC-LZ5 32.18 33.22 32.18 32.98 6.5@80 6.5@80 6.5@140 6.5@140 收稿日期:2009-06-xx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11) 作者简介:仲伟秋(1974-), 男, 讲师, 博士,

*************************.cn; 张庆亮(1983-), 男, 工程师, 硕士; 董爱平(1986-), 男, 硕士研究生。

NC-LZ6 NC-SZ1 NC-SZ2 NDC-LZ1 NDC-LZ3 NDC-LZ4 NDC-LZ5 NDC-LZ6 NDC-SZ1 NDC-SZ2

33.22 33.60 33.60 22.27 22.80 22.27 22.80 22.80 23.69 23.69 6.5@80 1.1 0.63 0.63 1.1 1.1 0.63 0.63 1.1 0.63 0.63 2.75 2.0 2.0 2.75 2.75 2.75 2.5 2.75 2.0 2.0 0.57 0.65 0.49 0.24 0.41 0.41 0.41 0.57 0.65 0.49 6.5@140 6.5@140 6.5@80 6.5@80 6.5@140 6.5@140 6.5@80 6.5@140 6.5@140 1.2 加载方案

本试验采用简支梁加载图式。竖向用500T压力机轴心加载,水平方向用两个200T千斤顶往复加载,试验简图如图1所示。试验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式,试验时,首先用电液伺服作动器施加轴向荷载并保持为定值,然后施加往复水平荷载。加载制度采用变幅变位移加载制度,第一循环以开裂荷载控制,观测到裂缝出现后卸载,然后反向加载观测反向裂缝;随后进入位移控制循环,控制位移取为屈服位移的倍数,每一控制位移下水平荷载循环三次,直至水平荷载显著降低时(小于峰值荷载的75%时)或试件不能稳定地承受轴向荷载时,停止试验。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试件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柱为压弯构件,其受力情况复杂,是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破坏的。构件的破坏形态主要与外荷载的性质及大小、混凝土强度、配箍率、纵筋配筋率、剪跨比等因素有关。其破坏形态主要可分为弯剪型破坏和剪切型破坏。

本次试验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长柱的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刚开始加载时,首先在柱节点左右两侧出现水平裂缝,由于是往复加载,所以两侧的水平裂缝基本上是对称的。继续加载,上下柱会出现很多条水平裂缝,并且裂缝宽度逐渐变大。同时,会出现多条沿节点至柱端的剪切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有的水平裂缝会贯通,并与斜裂缝相交,然后受拉纵筋屈服,最后混凝土被压碎,试件发生了弯剪破坏。可以看出,这类破坏的特征是即出现了明显的剪切裂缝,又出现了由于混凝土受压区压酥形成的塑性铰,并且纵筋达到屈服。发生这种破坏的构件,破坏前有明显的征兆,属于延性破坏。此种破坏型态如图3a所示。

在轴压比较高、配箍率较低、剪跨比较小的情况下,试件易发生剪切型破坏。本试验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均发生这种剪压型破坏。在加载初期,在柱节点根部首先会出现几条细微的水平裂缝。继而出现大致沿柱节点根部至柱端的微小斜裂缝,这种斜裂缝有若干条且大致平行,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斜裂缝迅速向支座方向延伸。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加大,在所有斜裂缝中形成一条延伸较长、扩展较宽的主斜裂缝,致使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应力急剧增大,继而导致箍筋屈服,主斜裂缝上的混凝土剥落,同时主斜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块产生相对滑移,柱子突然破坏。这种破坏是完全脆性的,破坏前无明显征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变形很小,破坏时有较大的响声,并且水平荷载和轴向荷载急剧降低。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匀质性,有的出现沿一个方向的斜裂缝,有的则出现沿两个方向的呈X型的斜裂缝,另外,斜裂缝有可能出现在下柱,也有可能出现在上柱。如图

当试件所受轴压力很大时,也有可能会出现剪切粘结破坏。此破坏形态裂缝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上述剪切破坏的情况类似,不过由于试件受到很大的轴力作用,在施加水平荷载后,在柱的纵筋与混凝土之间易出现粘结劈裂裂缝,试件破坏时会出现混凝土沿纵筋酥裂脱落。但一般说来,发生剪切粘结破坏的试件起主要作用的仍是剪切破坏。如图,试验轴压比为0.65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出现粘结劈裂裂缝。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破坏形态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柱基本上是一样的,其长柱均发生弯剪型破坏,而短柱发生剪切型破坏。

2.2 影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因素 试验主要研究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不,轴压比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与普通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的区别。

1、剪跨比

在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试件的抗剪强度随剪跨比增大而降低。文献3给出了抗剪强度随剪跨比变化的试验曲线。但是,当剪跨比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以箍筋屈服控制的剪切破坏对该剪跨比作用将不敏感4。

2、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并非成比例地增加。在整个承载力计算体系中混凝土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认为,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受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所以,在新施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2002)中柱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中使用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轴压比

轴压比的大小不仅影响它的破坏形态。试件的抗剪强度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轴压力提高抗剪强度的原因在于它延缓和限制了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改善了骨料咬合作用并提高了纵筋销栓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试件抗剪强度随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轴压比达到一定值后,轴压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减小。在轴压比大于0.4以后,抗剪承载力随轴压力的提高增加不大。轴压力对抗剪强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一般认为,当轴向压应力过大时,超过05~06抗剪强度会逐渐降低。现行规范GB50010一2002考虑了轴压力对抗剪强度的增大,作用,规范规定:当轴向压力设计值N>.03关A时,取N=.03关A。

轴压比的提高虽然对试件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到,其对抗震延性的不利影响。随着轴压比增大,滞回曲线形状变狭窄,滞回环面积减小,柱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大大降低,延性逐渐变差,脆性逐渐变得严重。因此在计算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时,不宜过多地考虑轴压力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6]。相同条件下,试件抗剪强度随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轴压比达到一定值后,轴压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减小。

4、配箍率

箍筋对混凝土和纵筋提供约束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柱的抗剪能力和抗压韧性。构件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随配箍率的增大而提高,但当配箍率提高到一定值后,由于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构件的抗剪强度不能如愿地提高,亦即它有一个上限值。随着配箍率的增加,构件的抗剪强度提高,变形能力大大增强,构件的延性也随之提高。

能够有效地固定和支承纵筋,形成整体的受力骨架,增强了纵筋的销栓作用,并且能够减小纵筋的无支长度,防止纵筋过早的压曲;能够限制斜裂缝的扩展,使斜裂缝两侧的骨料咬合作用得以维持和加强;能够对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起到约束混凝土的作用,从而提高超高强混凝土柱的抗剪能力和抗压韧性;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当配箍率相同时,构件的抗剪剪强度和变形能力随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当箍筋强度相同时,构件的抗剪强度和变当配箍率提高到一定形能力随配箍率的增大而提高。但值后,由于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构件的抗剪强度不能如愿地提高,亦即它有一个上限值。

3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的开裂荷载和水平极限荷载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柱,因此其抗剪承载力也低于普通混凝土柱。

我国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混凝土框架柱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为[3]: V=1.05λ+1ftbh0+0.056N+fyvAsvsh0(7)

4 结 论

本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筋梁及普通混凝土配筋梁静力加载受剪破坏全过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混凝土框架短柱与普通混凝土框架短柱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为剪压破坏。 (2)用现行规范GB 50010-2002中公式计算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是不安全的,说明构件的抗剪强度并不与混凝土强度成比例地增大。

(3)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的抗剪强度随轴压比增大而提高M但轴压比达到一定程度后

抗剪强度不再提高。根据抗剪强度和轴压比的关系曲线分析,计算高强混凝土短柱抗剪强度时考虑对影响的轴压比限值取 是合理的。

(4)本文给出了混凝土框架短柱抗剪强度的建议计算公式,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很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5)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受剪构件仍可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进行计算,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筋梁的抗剪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配筋梁抗剪性能接近,可以用计算普通钢筋混凝土配筋梁受剪的理论计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筋梁的受剪。

参考文献:

刘红飞.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J].建筑技术,1996,(1):20-21.

LIU Hongfei. Underwater concret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J]. Building technology,1996,(1):20-21.

[2] 刘军,方惠琪,贺鸿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00, (4):360-365.

LIU jun, FANG Huiqi, HE Hongzhu. Applied research of underwater concrete.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0, (4) :360-365.

[3] “2001年学术论坛论文集” [M].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内部料,2001,(12).

\"Forum Papers in 2001\" [M]. The internal material of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Group, 2001, (12).

[4] 唐立,周文军.混凝土-钢套箱组合围堰在承台施工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5,31(1):63-64.

Tang li, Zhou Wenjun. Concrete - Steel boxed cofferdam in cap portfolio construction[J].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31 (1) :63-64.

[5] 周文军,唐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围堰封底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5,(3):85-86.

Tang li, Zhou Wenju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water concrete in cofferdam back[J].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3):85-86.

[6] 杨国强,杨树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要点[J] .河北水利,2006,(5):15-16.

YANG Gouqiang, YANG Shujun. The perform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oints of underwater concrete[J] . Hebei water resources,2006,(5):15-16.

[7] 弘中义昭,泷泽正实等.特殊水下混凝土的开发(Skcrete) [M].《佐藤工业(株)技术研究所年报》.No.14,1987.

HONG Zhongyizhao, LONG Zezhengshi etc.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underwater concrete(Skcrete) [M]. 《Sato Kogyo (strai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nual Report》.No.14,1987.

[8] 小谷一二,大友忠典,本桥工艺等.新型混凝土的开发研究(之二)[M].《鹿岛建设技术研究所年报》.第30号.1982.

XIAO Guyier, DA Youzhongdian, BEN Qiaogongyi etc.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concrete (Part Two)[M].

[1]

《Kashim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annual report》 No. 30.1982.

[9] 中原康,小谷一二,大友忠典等.新型混凝土的开发研究[M].《鹿岛建设技术研究所年报》.第29号.1981.

ZHONG Yuankang, XIAO Guyier, DA Youzhongdian etc. Development of new concrete.《Kashim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annual report》No. 29.1981.

[10] 高桥秀树,松井健一,前川一行等.有关应用特殊外加剂的新型混凝土形状的研究(之二)[M].《西松建设技术报》.Vol.15,1986. GAO Qiaoxiushu, SONG Jinjianyi, QIAN Chuanyixing etc. Admixtur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shape of a new type of concrete research(part two) [M]. 《Nishimats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ported》.Vol.15,1986.

[11] 小崛光宪,会我晋也,冈本浩等.新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研究开发[M].《飞鸟技术报告》.No.36,1986.

XIAO Jueguangxian, HUI Wojinye, GANG Benhao etc.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w underwater concrete [M].《Birds Technical Report》.No.36,1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