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在中医学上属于“关格”范畴,中医治疗肠梗阻主要是缓解症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并积极预防感染。具体的治疗方式有中药口服、外治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颠簸疗法等。 口服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证型来选择,如痞结证,治宜通里攻下、行气止痛,可使用复方大承气汤(川朴15-30g,炒莱菔子15-30g,枳壳五钱15g,桃仁三钱9g,赤芍五钱15g,大黄15g后下,芒硝9-15g冲服)加减;瘀结证,治宜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一般选用桃仁承气汤(桃仁3g、 甘草3g、 芒硝6g、 大黄12g)加减等。 外治法主要是使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 验方:大腹皮、 槟榔、 草豆蔻 、肉桂 、莱菔子、 柴胡、 枳壳、 枳实 、延胡索、 黄连、 大黄、 木香 、白芍、 玄参、 沉香 、陈皮等。 使用方法: 1、完全不能进食者,给予每日2~3次保留灌肠,建议中药浓煎,每次用量以50~80毫升为宜,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2、能少量进水者,给予每日2次灌肠(同上),同时,同样中药50毫升口服,建议少量频服,一次可以一口一口的喝,一天之内喝完即可; 3、服药后有屁或大便已通的患者,此时可以少量进食,建议中药口服2次,每日早晚饭后口服。 可配合按摩治疗。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小腹,有一定的渗透力,每天可按摩数次,可辅助促进肠胃蠕动。一般情况下,3~5天会有改善,待患者能进食后再服用中药调理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 针灸疗法: 常取中脘、天枢、内庭、足三里等为主穴,如果呕吐严重的患者可加上脘穴,腹胀严重的患者可加大肠俞穴,发热的患者可加曲池穴,腹痛明显的患者可加内关穴、气海穴等。通常使用重刺激手法、留针半小时至1小时。 推拿疗法: 主要适用于肠扭转导致的梗阻,让患者仰卧于床上,在腹部涂上滑石粉,然后经剑突向右下腹方向轻柔抚摸3分钟左右,然后再绕腹周推拿。病变部位不同,操作方法略有差异,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 颠簸疗法: 适用于早期的肠梗阻。让患者取膝肘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然后由专
业的医生两手合抱患者腹下,抬起后突然放松手,不能完全放开手,反复几次,逐渐加重颠簸。如果在颠簸后没有便意,可针刺天枢穴、足三里等穴位。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1、方药 :花椒9~12g,麻油100~200ml。 将麻油放置在锅中煎熬,放人花椒,炸至微焦即捞出。待花椒油微温后1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可再服1次。 说明: 《寿域神方》曾用“花椒4两炒出油,酒淋之服酒,治冷虫心痛”。《本草纲目》谓花椒“杀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阑尾蛔虫者,则不能服用。 2、方药: 熟花生油。用法 :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每次服50毫升,服后症状不见好转者,6小时后可再服1次。年龄在16岁以上者,每次服80毫升,服1~4次多可见效。服后呕吐者可加入调味剂或从胃管灌入。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内腹痛减轻,多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8~10小时开始排气、排便、排虫。 说明: 据临床报道,熟花生油有滑肠、通便、下积、驱虫的作用,用以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见效快,排虫率高,病人多在1~2天症状缓解,2~3天症状体征消失。 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1、附子,炒山楂,细辛,大黄,代赭石,莱菔子,枳壳,川朴。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二剂。此偏方适合胃肠减压后服用,对肠梗阻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2、党参,白术,茯苓,橘红,麦芽,川附片,神曲,草蔻仁,广木香。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此方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对肠梗阻有很好的疗效。 3、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菔子,蜂蜜。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此方具有温阳散结,理气化滞的功效。对肠梗阻有很好的疗效。 4、使君子,大黄,乌梅,厚朴,枳实,槟榔片,元明粉。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此方具有驱虫导滞,通腑泻下的功效。此方对肠梗阻有很好的疗效。 5、葱汁拌豆油:豆油200~300毫升,小葱汁2匙,
混合调匀服用。 6、开水冲大蒜:把大蒜2~3瓣捣烂,用开水冲, 病情发作时服用。 7、蜂蜜生姜:鲜生姜30克、蜂蜜60毫升、植物油50~100毫升。将生姜捣碎取汁然后与蜂蜜、植物油调匀。适量服用。 8、葱白拌茶油:葱白5~10根、茶油15~30克。把葱白捣碎,放入茶油拌匀,连渣1次炖服。 9、葱白拌麻油:取葱白66克、麻油50毫升。葱白用凉开水洗净,捣烂,置消毒纱布中挤汁,加入麻油拌匀备用。成人每次服40毫升, 15岁以下儿童每次服20毫升。 10、芒硝外敷脐部:选纯净芒硝,装入一个干净的棉布袋内封口,然后平铺于脐部。在使用后如果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就可以更换一次,一般肠梗阻患者应该每日更换1~2次。 中医认为芒硝是一种咸苦而寒的药物,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11、大黄外敷脐部:准备适量的大黄粉,然后使用蜂蜜或乙醇适量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 生大黄是一种性味苦寒泻下的药物,可以起到的功效和作用是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12、麝香外敷脐部:准备好麝香,研成药粉,然后置于患者脐部,为了防止药物脱落,外用干净的医用橡皮膏覆盖,同时还应该注意药膏的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换一次药。 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中医认为可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仅供弟子们学习和有缘人参考。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