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首 关 雎 《诗经·周南》
【整体感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原诗呈现 赏 析 内容:第一句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是对自己倾心之人之所思,是想;末句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 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君子好逑(hǎo qiú)。 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写作手法:比兴,以雎鸠相互应和的鸣叫声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女子的爱慕之情。 1
内容理解、修辞: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求。寝食难安的情形。“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窈窕淑女,寤寐(wù 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mèi)求之。 炼字:“寤寐”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已经到了长夜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眠的程度。“悠”是“长”的意思,形容小伙子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断的忧思。此处两个“悠”字以感叹的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表现出小伙子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内容:虚写,写小伙子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采之”“友之”“芼之”“乐之”等一系列的想象,写出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炼字: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主旨】这是一首古老的民间恋歌,描写小伙子对意中人思慕、追求的过程,既表现了小伙子求而不得的焦虑苦闷,又表现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对美满幸福婚姻的热切盼望。充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风格】语言简单明快,情感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2
第15首 蒹 葭 《诗经·秦风》
【整体感知】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
原诗呈现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赏 析 表达方式、内容:描写,前两句写景,既烘托环境的凄清,又流露出主人公思念心切,望眼欲穿而幻想顺流追随却不得的凄婉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情。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表现手法: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晚秋图景,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内容:这两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之路困难重重,表现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 表现形式:重章叠句,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情感:“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再到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处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方”“湄”“涘”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主旨】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手法】借物起兴,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第16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整体感知】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和深情厚谊,体现出高远的志趣。一反常道,另辟蹊径,不作辛酸语,全无世俗态,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原诗呈现 赏 析 4
内容:点出了送别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修辞:对偶,“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夸张,写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现了友谊的超时空性。 情感: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又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 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之意,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作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巾。 对。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风格】这首诗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基调积极明朗、乐观豁达。
5
第17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整体感知】先叙事后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态,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和舍己济世的博大宽广的胸怀。
原诗呈现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内容:先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表现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炼字、修辞:写实手法,“怒”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赏 析 内容: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6
俄顷风定云墨色, 内容: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秋天漠漠向昏黑。 感。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 表现手法: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的生活十分凄苦。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呼的宽广胸怀。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旨】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自己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内容:写广厦庇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 情感:表明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急切希望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把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7
【风格】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语言质朴,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迭出,内容发自肺腑,扣人心弦。
第18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整体感知】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原诗呈现 赏 析 内容:开头先概括交代卖炭翁的基本情况,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表现手法:衬托,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人物形象: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卖炭翁形象。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易。“伐薪”“烧炭”概括复杂工序及漫长艰苦的劳动过程,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 8
心忧炭贱愿天寒。 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 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后两句运用心理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生动地表现了卖炭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 内容: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夜来城外一尺雪,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内容、炼字: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手把”“口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 “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内容:写被掠夺的结果。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和“半匹红纱一丈绫”9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的数量极少,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炼字:“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主旨】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这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风格】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