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2期 2006年2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fIyafI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_5 No.2 Feb.2oo6 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 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孙长初 (东南大学艺术系,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因史前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物的万物有灵观、对某些特定动物的图腾崇拜而初步形成天地人神 的概念,商周时期强化了天地人神间的关系,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自身认识的觉醒,以至于在两汉时期达到 了天地神人关系的完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艺术品装饰题材;天地人神关系;形成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06)02—0098—04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强盛时期,疆域拓展,经 济文化繁荣,思想观念也得到了统一。以董仲舒为首的 大批儒学博士,广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之长,倡导 像有马、牛、羊、鹿、鹰子、罕达犴、狐狸、野驴、骆驼、狼、 狗、虎、豹、龟、蛇、雁等,另有行猎图、放牧图、车骑图、 舞蹈图、人像图、圣像、神灵图、征战图以及文字符号、原 始数码、人类手印、动物足迹、族徽符号等 1。尽管内蒙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作为官方哲学思想体系在 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到西汉中期得到确立。阴阳 阴山岩画已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当时的先民依然从事狩 猎与采集,与西欧旧石器时代晚期创作洞穴壁画的人们 的生产方式是一致的。原始人创作这些图像的目的,决 非是为了审美与欣赏,更可能是带有当时人们对狩猎这 一五行的哲学概念被广征博引,成为注释儒学典籍、建立 儒学统治新秩序的重要工具。天人关系被认为是支配整 个时代全部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形态是以阴阳 五行为模式的天人同类、天人相与、天人相副…(页2)。董仲 舒的《春秋繁露・天地阴阳》把宇宙的构成看做“天、地、 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天之数毕也”,即 阴、阳二气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以及天、地、 人三者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特别是天地人神之间关系的 重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功利性目的。 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的磨制、学会制陶、从事定居农业。人类在制造生产工 具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工具进行磨光,就使得一些表 面光泽柔和、质地温润的“美”石被作为装饰品串挂起 来,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玉文化萌芽了。陶器在从手工 形成,不仅大量见诸先秦两汉的文献典籍,同样也隐晦 地存在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之中。 一捏制到轮制的技术改进过程中,也从单纯的生活日用 器皿,向日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过渡,彩陶、 蛋壳黑陶、白陶,以及模拟动物形象的陶器的出现,都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样,人类对自然界的 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由于中国古代的农业是以粟、稻作 物为主的种植业,自然界是否风调雨顺对原始农业产 、原始社会的天地人神关系 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挺直腰杆、手拿简单的石器 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或简单的农耕生活方式,就开始 了对自然界的百般依赖;同时,也认识了大自然提供的 丰富实物资源的恩惠和风雨雷电、旱涝灾害、毒虫猛兽 构成的威胁之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生的影响非常大,必然导致古人对天空产生很多遐想。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知识一直受到统治者的追捧、重 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以种植农业为根本的国家,会 对天象表现得更加关心,毕竟,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是渺 小的,特别是远古人类尚处于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对弱 小时期。可以说,是古代农业引发了天地人神的最初观 念,这些观念被隐含于原始艺术的表现题材中,最突出 的是几乎所有以从事农耕为特色的考古学文化遗址 人们对野兽侵袭的恐惧、忍饥挨饿后获得猎物的喜悦、 希望获得狩猎的丰收等情感,最先被错综复杂地表现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中,如西班牙的阿尔塔 米拉、埃尔卡斯蒂约,法国的拉斯科、孔巴雷莱、科隆比 耶、丰德高姆、蒙特斯庞、尼欧、三兄弟洞、佩什梅尔、鲁 菲纳克,意大利的阿道拉等…(页 )。同样的艺术题材, 在著名的内蒙古阴山岩画中有更生动的体现,动物图 收稿日期:2005—09—18 作者简介:孙长初(1962一),男,浙江慈溪市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艺术学博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孙长初: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99. 中,都有对鸟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 型彩陶动物纹样是蛙纹、鸟纹;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动物 纹样也是鸟纹和蛙纹,尤其以蛙纹为最普遍 ‘页们)。红 山文化的玉器动物造型有龙、鸟、龟、鱼等。良渚文化的 玉器的造型有鸟、龟、鱼、蛙、蝉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 文化除了有彩陶鸟纹外,还有大量的鸟形的陶。善于高 飞的鸟与变幻莫测的天,在原始人的思维中形成了某 种对应关系,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的玉器 艺术创作中,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是以大量玉器的发现而著名 的。被文明社会视为祭天礼地的玉琮、玉璧等礼器在良 渚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大量发现;作为商周青铜器的主要 纹饰的兽面纹(饕餮纹),也在因刻画在良渚文化玉器上 而找到了源头,特别是良渚文化玉琮上刻画的神人兽面 图像 1,以及玉璧上刻画的鸟立高台的图像 (页¨ ,显 然,在创作这些艺术品的良渚先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 较为成熟的天地人神的观念。按照《周礼-春官-大宗 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 黄琮礼地……”在礼天的玉璧上刻饰鸟纹,也正是基于 鸟善于高飞的自然属性,把鸟看作是能够与天上神灵 沟通的使者,这样的鸟已经从自然的鸟、具有灵气的 鸟、受崇拜的鸟,最终演变成为神鸟。汉代帛画、壁画、 画像石中大量出现的“日中金乌”图像很有可能就是从 此含义中演绎过来的。 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生活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 下,原始人类除了重视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外,还更重 视种族的繁衍、氏族部落人口的增加,即人类自身的生 产。因此,在原始艺术品的表现题材中,有关生殖崇拜的 题材非常普遍,如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所 出土的红山文化妇女塑像,丰乳圆臀、性器官明显,尤其 是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人物塑像和动物塑像残 块:人物塑像残块有上臂、腿部、肩部、乳房、手部,大约 分属于7个个体,人像高度几与真人相等"0;动物塑像 残块是猪龙和大鸟残件,分别是猪龙的颚部和大鸟的 爪部。除了以突出女性生殖器官为特征的艺术形象比 较流行外,一些在自然界动物种群中,自然属性生殖能 力较强的动物,如蛙、鱼等,也成为原始艺术品中常见 的题材。如青海乐都柳湾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出 土的裸体人像壶,“正面是裸体女像,背面是蛙肢纹,两 侧各有抽象蛙腹纹。裸体女像的面容被置于陶壶颈部, 身躯上的乳房、脐窝、阴部均在器腹部位有明显的突出 强调。双手捧腹,腹部浑圆,双腿细瘦 l(页“ 。在这件 陶壶上,女性的生殖崇拜与多产的动物蛙的象征得到 完美结合。 因此 至迟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作为原始艺术 表现题材的动物形象,不再是毫无选择的、生活在人们 周围的各种猎物,而是被局限于那些在自然界中生存 的具有特异功能的动物,诸如善飞的鸟类,多子的鱼、 蛙,善于伪装的蜥蜴,蜕皮重生的蛇、蝉,长命的龟,等 等。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动物形象甚至被综合、神 化为龙的艺术形象,其中,鱼、鹿、猪、鸟、蛇等动物的体 貌特征构筑起了龙的主要框架。新石器时代的这些动 物图像,不再是原始简单的对自然生灵的模仿,而是具 有特殊意义的动物图腾,甚至被视为具有某种特殊力 量的神。 二、奴隶社会的天地人神关系 在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社制度开始向阶级社会 过渡,人与人之间有了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的区别,表 现在考古发掘的墓葬结构有了大小之分,随葬品数量 有了多少、品质有了好坏之分,特别是需要付出更大劳 动量的玉雕艺术品,出现了由上层人物独占的现象。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发掘的良渚文化第20号大墓,长 3.95米、南宽1.96米、北宽1.75米、深1.32米,随葬陶器 2件、石器24件、象牙器9件、鲨鱼牙齿l枚、玉器170件 (组),玉器以单件计算达511件 1。中国的奴隶制社会 正是建立在私有制发展的基础上的。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也是青铜器 制造的最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是奴隶主阶级 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礼仪道德的化身和政治特权的体 现。因此,奴隶社会的天地人神关系也被集中体现在青 铜器的装饰纹样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以动物纹样为主。按照马 承源先生在《中国青铜器》一书中对青铜器纹饰的分类, 可以分为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各种动物纹、各种兽体 变形纹、火纹、几何纹、人物画像和其他10大类,其中数 量最多、制作最精美的却是那些动物纹样¨ol 。 兽面纹原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最普遍的装饰纹样, 其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 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 有展开的躯体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和 尾。虽然各个时期兽面纹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依然 保持了上述特点。 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其外形没有统一的式样,一 般把形体蜿蜒的动物形象归之于龙纹,按照形体结构 的不同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 龙纹、两头龙纹等。凤鸟纹一般有华丽的凤冠、长尾。此 外商周青铜器上还装饰有具象的虎纹、牛纹、象纹、鹿 纹、兔纹、蜗身兽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等。 商周青铜器上装饰的纹样与新石器时代陶器、玉 器上彩绘、雕刻的纹样有很密切的前后继承关系。例如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陶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上面出现的兽面纹一脉相承,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 化的陶器、玉器都装饰有形象完整的兽面纹,良渚文化 的玉琮更是普遍刻饰兽面纹;龙的形象也早在新石器 对它们的无限崇拜;而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特色的题材 的出现,则无疑是人神关系的一种改变,人虽然还没有 从对神的崇拜中彻底解脱出来,但已经开始认识到了 自身的存在和力量。出土于湖南长沙的2件战国时期的 时代出现,据对已发表的考古发掘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主要有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出土的蚌塑龙、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朱绘蟠龙、红山文 化遗址出土的猪龙玉饰、良渚文化瑶山墓地出土的龙 首玉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近20米长的堆塑石 帛画的表现题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已经成为艺术 表现的主体而得到强化。第1件为1946年长沙东郊陈家 大山木椁墓出土,绘1女子立于新月形物上,拱手、广 袖、束腰、长裙拖地,脑后梳有发髻,头部勾画清晰,细 “龙”和“龙”纹陶片、湖北黄梅焦墩发现的以卵石摆塑 的龙,等等…】(页¨)。鸟纹更是多见于新石器时代的彩 陶、陶塑、玉器艺术品的创作中。商周青铜器装饰中具 象的虎纹、鹿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也曾 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等艺术品创作的主要题材。因 此,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含义,自然也是在对新石 器时代晚期形成的天地人神观念的基础上的强化。李 泽厚先生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样的研究发现:“各种 各样的饕餮纹样以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纹 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 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 和凶狠……它们之所以具有威吓神秘的力量,不在 于这些怪异动物形象本身有如何的威力,而在于以这 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 权威神力的观念。” 】(页 张光直先生更进一步地 通过分析商周艺术与巫术的关系,得出“商周的青铜 彝器以及其他质料的彝器如木漆玉石骨牙等器,都可 以做巫觋的法器,它们上面的动物纹样便是巫觋的助 手、使者”的结论 】(页伽)。很显然,这些具有特殊功能 的动物,在巫觋作法进行天地人神的沟通的过程中, 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三、东周秦汉时期的天地人神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礼制崩溃、争霸战争频 繁,同时也是人的思想观念大解放的历史时期。表现在 艺术品的创作上,一改以往程式化、图案化的装饰风 格,而代之以自然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 清新生动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在青铜器装饰方面出现 了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宴乐、弋射、采桑、狩猎以及徒 兵搏斗、攻城、水战等题材,如河北辉县赵固区出土的 宴乐射猎图案刻纹鉴上的图像,以一座建筑和宴乐盛 会为中心,向两侧延伸为野外射猎、舟楫等人们的各项 活动;河南卫辉三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系统表现 了当时陆战的阵势和两军冲锋击杀攻坚以及水战等情 景,是战国时代战争的真实描绘…】{页 。这些艺术题 材,一方面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另一方面也 表明了人对自身认识的觉醒。 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都是以神或具有神秘力量 的神异动物,或者半人半兽的神人为主题,表现的是人 眉明目,直视前方,姿态虔诚;人像之上画一巨大的风 鸟,昂首展翅,华尾上卷,双足前后迈开作奔跑状;在人 像和风鸟的左侧,竖绘一向上浮游的龙,体形较小而细 长,身躯作“S”状扭摆,伸首升向天空f】 。第2件是1973 年长沙子弹库木椁墓出土,画面正中为一有胡须的男 子,侧身而立,手执缰绳,驭龙而行;龙头高昂,龙尾翘 起,龙身平伏,略作舟形,其下有鱼,尾端有鹤;男子高 冠长袍,手抚佩剑,顶有舆盖【l6】。这两幅图像,一般解 释为引魂升天图,即画面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墓主人的 肖像,他们在龙、凤等神异动物的引导下,飞升登遐。这 一天地神人关系,最后在汉代得到成熟,并逐步完善, 从汉代最普遍流行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等艺 术表现题材中,我们得到了充分的证据。 汉代的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主要是被用来装 点死者地下世界的生活环境、展示死者生前拥有的财 富和地位、寄托羽化而登仙的美好愿望的。画面内容也 正是围绕着这些意图展开的,一般被归纳为以下几类: (1)表现墓主庄园生活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 猎等;(2)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 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3)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 燕居、庖厨、宴乐、乐舞百戏等;(4)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 类的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 胡妻一类的孝子烈女等;(5)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 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 禽神兽;(6)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 麟、芝草、神鼎等;(7)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 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8) 图案花纹类,分为边饰花纹和建筑装饰…】(页 ”¨。 虽然并非每一个墓葬中都有如此详尽的展示,但至少 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所 表现的内容,没有能超出这八大类的。在这些内容中, 既有现实生活的表述,也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教化, 更有对天上世界的想象,诸如以双阙象征天门,以天 象图和内有跋乌的日轮、内有蟾蜍和玉兔的月轮、朱 鸟等象征天上世界。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出土的一幅 T字形帛画,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孙长初: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101. 幡,又称“非衣”。画面内容被清晰地分成三个部分。上 段顶端正中有人首蛇身的女娲;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 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八个较小的红日,这与 参考文献: 【1】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 古代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 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和玉 兔,其下有翼龙和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 一【2】中国大百科全书【S】.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盖山林.内蒙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岩画【J】.文物, 1980,(6). 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列对称的门状物, 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这显然是描绘天门的景 象。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 的侧面像,前有二人跪迎,后有三侍女随从,根据服饰、 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应是墓主人形象。下段 【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5】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葬发掘简 报【J】.文物,1988,(1). 【6】陈甘棣.鉴赏美国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A】.徐湖平.东 方文明之光[C1.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 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 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七人伫立,是 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了。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 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鹗、羊状怪 兽分布周围¨ 1( ̄266)。这幅帛画毫无疑问表述的是天 上、人间、地下的内容,加上帛画在埋葬习俗中所起的 “引魂升天”的作用,很显然,至迟到汉代,在当时人的 观念中已经有了天、地、人三者明确的区分。 通过对上述古代艺术品装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 出天地人神关系形成的一条清晰的脉络。从史前原始 社会先民对自然物的万物有灵观、对某些特定动物的 图腾崇拜,形成天地人神的初步概念,到商周时期天地 人神关系的强化,并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自身认识 的觉醒,最后在两汉时期达到天地人神关系的完善,表 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发展 【7】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 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6,(8).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上册)【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9】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葬发掘简 报【J】.文物,1988,(1). 【10】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1】孙长初.龙——中国原始艺术的升华【A】.浙江省博 物馆编.东方博物【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13】张光直.中国古代艺术与政治【A】.中国青铜时代【c】.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14】马承源.漫谈战国青铜器上的画像【J】.文物,1961,(1o). 【15】杨鸿.战国绘画初探【J】.文物,1989,(1o). 【16】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J】.文 物,1973,(7). 过程。人类的认识由对自然的盲从、崇拜,发展到对自 然界的积极主动的认识,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17】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s】.北京: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1994. 【18】候良.尘封的文明——神秘的马王堆汉墓【M】.长 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用使然。先秦两汉古代艺术品的装饰题材部分地承 载了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 Watching the Chang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vens,the Earth,Human Being and Gods SUN Chang—chu (Arts Depart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6,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ion of the heavens,the earth,human being and gods is initially formed because of the sense of having soul in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of creation for some natural things,the totem warship for some specially designated animals from human beings in the prehistoric age;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eavens,the earth,human being and gods were stI_engthened in the period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made perfect in the period of the Two Hans along with the awakening of cognitive themselves abilitie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It makes known that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for human beings to natural world and themselves al'e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al cause. Key words:decorative themes of art war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vens,the earth,human beings and gods;formation 【责任编辑:李玉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