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影响及图书馆服务创新

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影响及图书馆服务创新

2022-07-28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影响及图书馆服务创新

作者:王芬

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14年第02期

摘要: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大众阅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在对大众阅读和数字媒体进行了界定后,阐述了数字媒体阅读的特点,同时分析了大众阅读的新趋势和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负面影响。其次,探讨了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可能实施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五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并满足数字媒体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 关键词:数字媒体;大众阅读;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1 阅读与数字媒体 11 阅读与媒介

所谓“阅读”,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之一,就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符号的)辨认、(行文的)理解、(内容的)分析之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1]这一定义涵盖了阅读的核心要素,即从符号、文字中获取意义活动。不难看出,如果以语言文字的产生来界定人类文明,那么人类阅读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是相重叠、相呼应的。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传播媒介发展史。任何媒介都只有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领域,才能实现其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阅读作为人获取信息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其载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媒介物质形态的变化及其载体形式变化最终影响阅读行为的变化[2]。从古至今,经历了从“笨媒体”时代(甲骨、泥版、羊皮等)、纸媒体时代(图书、期刊、报纸等)、电子媒体时代(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到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的一路变迁,人类阅读的内容、形式、行为等方面随语言、符号、媒介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找寻阅读方式的演变轨迹,必须以媒介物质形态的转变为考察对象。

12 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能时时给人们提供各种最新信息,由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关于数字媒体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3]。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指感觉媒体。 从广义上讲,数字媒体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业,它还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视频游戏、数字化出版等各种与数字技术结合产生的新事物。本文主要从狭义角度来论述,将数字媒体看作是同传统的纸质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按其载体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以网络为载体、以电子纸为载体和以手机为载体。 2 数字媒体阅读的特点 21 泛在阅读

阅读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获取信息。数字媒体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将最新的信息通过新媒介

传播给广大读者,提供给读者一个泛在的信息环境,无论读者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在短时间内及时方便地获得大量信息,显然传统阅读难以满足读者即时阅读的需求。 22 主动阅读

相对于传统阅读,数字媒体阅读给接受者更加互动的姿态、更加丰富的选择范围、更加灵活的接收方式,自由阅读传输者提供的“比特”。如读者需要某种信息或消费时,便会主动上网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读者多数行为表现为一种主动的、个性的、前倾式的阅读方式。 23 动态阅读

数字媒体阅读将传统的静态阅读、知识性阅读转化为“动态阅读”。传统阅读习惯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读者与作者之间较少有交流互动。数字媒体阅读使读者能与作者实时互动,甚至共同创作,如Blog。阅读不再是线性的、单方面的过程,读者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阅读心理状态,在阅读时有较强的存在感,从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24 立体阅读

和传统阅读相比,数字媒体阅读除了文字和图片以外,还包括视频、音频、触觉感受等,是一种立体的阅读。它结合图、文、声、形、影的多媒体表现形式,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实现生动有效地传递信息。形式上有趣,又缓解了单一阅读的枯燥感,使读者充分领略到信息获取的美好体验。 25 碎片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社会,读者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很难有大段时间专门阅读,他们更愿意利用等车、排队、吃饭等零碎时间来阅读书籍报刊、网络信息和电子书,即“碎片阅读”。数字媒体可借助各种智能终端移动设备,实现任何地点和形式的阅读,读者开始习惯使用这种更新、更快、更方便的阅读媒介。 3 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影响 31 大众阅读的新趋势

[HTF]311 从深阅读向浅阅读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休闲娱乐的功能。而阅读载体与媒介的多元化,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数字媒体集合图像、声音、文字等一切传播符号,同时多方面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形象生动而富有美感,向读者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海量信息的搜索与快餐文化互为因果。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符合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要更多更快获得信息,人们的深度阅读减少,浏览式的浅阅读增加。如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包括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光盘、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17个百分点[4]。 [HJ][HTF]312 阅读内容多元化

在阅读内容方面,数字媒体以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展现信息内容,使得界面美观,表达直观,兼顾图文,声情并茂,更富趣味性和人性化。同时,新的资讯和前沿信息更新速度快,不论是娱乐休闲还是获取信息,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56%,较2011年略有上升,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979%的网民表示上网进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4]。娱乐内容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消费重点,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相关,与此同时,博客和微博相关阅读内容增势强劲。但是,名著、文学典籍要求更高的专注程度,用户仍以选择阅读纸质图书为主,并期待电子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HTF]313 读者需求的多样化

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主要表现在:(1)信息类型的多样化。信息类型不仅有文字型、数据型,而且有视频型、音频型、软件型等,读者可能对其中一种或几种类型均有需求。(2)信息媒体的多样化。人们的需求除了纸质文献,还可能是电子图书、数字杂志,还有以手机为载体的众多资源。(3)阅读动机多样化。读者不仅仅是求知、解惑,还有休闲娱乐,对不同心理动机的不同内容的信息均有需求。(4)对具体服务要求的多样化。读者不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求提供最直观和最直接的信息浏览,还要求下载数据文件,进行信息传递、提供专门信息咨询及信息发送等网络服务[5]。 [HTF]314 读者需求的个性化

目前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已达到总体小康,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变性、差异性、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生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导致个性化的需求趋势明显增强。读者阅读不仅可以满足获取信息、知识、接受教育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网络、手机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现实技术条件。可供选择的阅读产品,无论是载体、内容、品种还是数量,都极其丰富。 32 数字媒体对大众阅读的负面影响 [HTF]321 阅读深度不高

数字媒体阅读并未达到完善的境界,相对于它便利、快捷、易得的特点,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数字媒体阅读互动、超链接的特性,能全面调动读者阅读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但是屏幕阅读和在线阅读也使读者随时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干扰,人们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影响阅读深度及连贯性,只能浅尝辄止,读者易养成浮躁的心态。特别是以学习研究为目的的读者,难以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HTF]322 阅读选择困难

数字媒体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大众阅读信息芜杂、海量,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存在泥沙俱下、良莠不分的局面。要获得高效率的数字化阅读,需要读者进行较多的筛选和辨别。反之,若读者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和获取信息时,就会产生“信息焦虑症”。信息超载将人们变为机械的信息查询者,促使人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不仅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组织中介,对信息进行精心分类、整理、组织、维护,也需要读者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HTF]323 阅读内容受限

数字媒体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而内容才是其核心。虽然网络、移动阅读提供了大量的免费信息资源,读者可依自己的阅读喜好下载,但当前内容提供商、运营商、电信公司为保护电子内容的知识产权采取每次阅读付费的方法,依读者读取内容多少收费,限制了读者的阅读范围。同时电子内容缺乏统一标准,电子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格式,厂商各据一方,即使读者购买了一家的产品,也下载不了另一家提供的电子内容,无缝阅读往往只是针对一家平台而言。 4 数字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转移服务重心,建立无缝数字化阅读环境

数字媒体时代,读者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利用到各种信息资源。但现实情况是,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仍以物理无障碍建筑和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服务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除了营造宁静、开阔、清新的客观环境使到馆的读者能够专心地读书治学外,还要满足数字阅读的读者需求。所以图书馆要加大数字化环境建设力度,建设无线阅读环境,配备一定的电子阅读器;图书馆网站主页应提供灵活的数字资源访问接口,建立移动图书馆,为数字阅读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一个无缝数字化阅读环境。利用微博、博客、微信等数字媒体,宣传阅读的乐趣,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空间,使阅读向“悦读”转变,以吸引读者主动阅读。 42 转变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媒体开展阅读推广

图书馆除开展传统的读书活动外,可利用数字媒体开展阅读推广。一是利用图书馆主页开辟“好书共读”、“新书通报”、“书评天地”等栏目,向读者推荐图书,不仅包括纸质图书,也包括电子图书。另外提供一些优秀的读书网站,如豆瓣、当当网读书、Google图书,开展网络阅读导航。二是利用社交网络搭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互动通道。开通图书馆的官方微博、微信、博客,使用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向读者进行好书荐读、图书评论、新书介绍,不仅列出本馆的借阅排行榜,也要列出豆瓣书目、亚马逊书目推荐等来自网络书目信息的推广和专题书目的导读。这既体现图书馆本身的特色,也挖掘利用与本馆有关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与推广,可起到指导阅读的最佳效果。

43 深化服务内容,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

数字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由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转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不仅包括开展泛在的读者信息服务,而且也要关注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一是建立数字阅读空间。建立移动阅读平台,开展基于WAP的在线移动阅读或电子书、期刊下载阅读。使读者可用电脑、iPad、电子书阅读器、手机等阅读终端,阅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报纸,实现无处不在的阅读,如上海图书馆的“市民数字阅读”[6]。二是开发统一的数字资源检索平台,让读者享受无墙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可利用数字媒体的RSS 技术,将大量具有RSS Feeds的信息源聚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信息门户,无需逐一访问,便能得到满意效果。三是开展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图书馆可根据读者借阅图书的记录,推测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倾向,为读者开展个性化的书目定制服务,推送读者喜欢的图书。 44 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服务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可上网、可去书店、可去信息公司,图书馆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图书馆虽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优质的馆舍建筑、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信息从业人员,但目前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动态的信息需求。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图书馆生存环境的挑战,图书馆应加强与相关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街道社区)的合作力度,开创与电信公司、广播电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型门户网站的合作交流,为用户提供邮递借阅、信息咨询、阅读指导、短信续借预约等服务,完善服务和信息反馈功能,真正方便读者,做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为任何人服务,同时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45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数字媒体连接的是一个海量的、多样化的信息空间,随着信息数量日益膨胀和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用户想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必须具备获取、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图书馆应着力加强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图书馆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安全素养、信息伦理素养、网络素养等。图书馆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一是在常规服务中,通过参观图书馆、各类印本指南和手册的介绍,让读者认识图书馆,亲近图书馆。二是通过信息咨询、学科资源推介、[JP2]信息利用培训讲座、网络课堂等服务,对读者进行培训。另外可开展信息达人训练营以及搜索达人比赛等活动巩固学习效果。[JP] [HT5\"H]参考文献[HT5\"F]

[1][KG2]维基百科阅读[EB/OL][20140115]http://zhwikipediaorg/zh-cn/%E9%98%85%E8%AF%BB

[2][KG2]李娇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形态延伸对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12:8

[3][KG2]百度百科数字媒体[EB/OL][20140115]http://baikebaiducom/view/237696htm [4][KG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研究成果公布[EB/OL](20130418)[20131015]http://booksinacomcn/newsyc/v/2013-04-18/1257454088shtml

[5][KG2]厉松论新环境下的读者心理[J]现代情报,2003,23(2):119-120 [6][KG2]市民数字阅读[EB/OL][20140123]http://elibraryshcn/p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