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庙会的作文
作者/ 余立中
风和日丽。“当——当——”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锣声,循声望去,发现原来是蒲塘桥庙会。
只见一个穿着黄袍的人走在前面,镶着银制装饰的他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地走着,眼睛稳重地望着前方,手中紧握着一面红旗——呈长方形的红旗,但没有字,领着后面一大队人行进着。和他一起开道的都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身着清一色的黄装,各拿着不同的旗子,整齐地向前行进。一旁的民众见到他们,纷纷向路两旁让开,庄重地站在两旁,看着他们走过。
跟在后面的第二队是挑花篮的少女,个个身穿红色的艳装,头顶摇曳的凤冠,矜持地挑着花篮,缓缓而有节奏地一摆一摆地向前走着。到了回头处,第一个人轻轻地向左转来,转回头后,似乎又觉得不够,又慢慢地在原地走着。仿佛不愿输给别人,每一位姑娘在转身时,都如法炮制,优雅的动作,难分轩轾。
在这些美丽的姑娘们之后,一群“高人”——踩着高跷的人过来了。他们身着古代戏服,身后插着几面旗子,头顶两根花翎,不少人还全身白衣白甲,手中紧握着又长又软的马鞭或短小结实的红缨枪,煞是威武。他们脚踏两米多高的高跷,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稳稳当当,左右手不住地前后摆动。一旁有人高举着一面大旗,旗杆紧紧地随着这些“高人”,他们一步—步走上桥,慢慢地转下桥。
少顷,有如一阵旋风刮来,一群头扎红巾,身穿红短袖的小伙子冲到这里,表演飞叉——有着长长的木制柄的铁叉。
只见他们先将飞叉竖在地上,猛地用脚一踢,木柄便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后又平稳地回到原地,似乎与它的主人难分难舍。接着,他们用双手抓住叉子的两头,先快速地向右移去,接着左手松开,右手将叉随意又迅速地搭到身后。就在此时,之前离开了叉的左手忽然像看到了叉一般,稳稳地抓住叉子的一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叉甩回面前。有一位老师傅,技术娴熟,只见他双手不紧不
然,他顺着叉转的趋势,左手顶着叉向上一扬,脑袋一低,叉子便顺势从左手臂转到了背后,又滑到右手臂上。此时,他才张开右手,稳稳地接住了即将滚下的叉。这些舞叉的汉子,给整个庙会带来了无穷的生气。
“当——”又是一声锣鼓,一群穿着黄袍的人抬着“祠山大帝”从我身边经过,走远了。一旁的老人说:“这可是明初就有的活动啊,现在恢复老传统,就像在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啊!”
春风依旧,锣鼓声中氤氲的文化气息,在这人山人海的庙会中弥散开来。我,徜徉在这
古老的民俗文化里。
(指导教室 诸定国)收获快乐作文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而我播种辛勤,收获快乐。
有人说:“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这就是生活。”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里,生命是这么的短暂,青春是这么的充满活力。学习的知识就像年轮,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在你的头脑里一点一滴地刻写着痕迹。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生存,学会了享受这一切——人生的美好。
我感慨于时间的流逝似流水无痕,所以我加倍珍惜时间。在明年的那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前,我的生活就是一片书的海洋。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他说到,也做到了,这才有了一部闪烁着生命激情的不朽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与时间的赛跑中,我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谛。是的,在学习的田野上,拥有同样的阳光,充足的水源,但最后长出的果实甜美与否,就要取决于它所得到的肥力高低。我们在简单的生活中忙碌地学习,努力制造能量,在不断的努力中等待明年取得收获。
我深深的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所以,我握着知识的锄头在学习的田野里辛勤地劳动着。当我在学习语文时,我会先记住一些学习语文的技巧,再通过一篇篇有趣的课文来掌握那些技巧,不断地练习,直到能灵活运用为止。这样一来,我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量,从文章中体会到了更多生活的感悟。相比之下,从做数学题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多了。在明亮的教室里,和要好的同学一起研究复杂的数学题,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大家时而因不同的观点不断争执,时而各自埋头苦想,不时地小声交流思路,最后又因终于解出了一道难题而欢呼不已,那种兴奋劲儿不是用语言就能形容出的。虽然解题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因为靠大家共同努力思考出了正确结果,就是对参与解题的每个人的最佳奖励。
收获快乐就要“辛勤一点,再辛勤一点地去播种”。我相信播种辛勤一定能收获快乐。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作文
203班 党祎欣
从补习班回来的路上,路过家对面的超市,上面的广告牌上写着:本店推出小脆番茄味。看到这几个鲜亮诱人的大字,蓦然想起已经忘却多年的童年美食,它是开在我记忆深处的最美丽的花朵。
我那时认为的美食,其实算不得美食。只不过是在不明事理的年龄,奶奶哄小孙女开心的一点小创意。绿油油的一根黄瓜沾一点白花花的砂糖,太美味了。每到午饭后,我就乖乖地搬一把小板凳,坐在电视机旁,眼巴巴地等着奶奶递给我的黄瓜沾糖。先伸出舌头舔一点含在嘴里慢慢品味,然后一次次重复着这个不厌其烦的动作。奶奶说一根黄瓜沾糖能让我安静好久。那时享受的表情至今还会成为大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眯着眼睛,张着小嘴,嘴角
还留着点糖。每每听到这些,我就感觉暖暖的,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如今,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远离了黄瓜沾糖的岁月。可回味着这道童年的美味时,童年的许多趣事浮现在我的脑海,家乡浓重的味道弥散在我的心头。在山坡摘酸枣,到河边捡石头,步行到黄埔峪游玩……还有爽口的豆腐脑,诱人的油茶,奶奶做的手擀面……那一切还是那样记忆犹新,令人怀念。到北京后远离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但豆腐脑、油茶和手擀面还是有机会吃的,可是再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我很不解,妈妈说水土不同,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不同,做法也不同。我这才明白,我怀念的不只是乡味,更多的是乡情。
虽然与那座小城分别了近三年,虽然那里可以游览的两三处景致已被故宫、长城所替代,虽然童年美食早就被乐事、奥利奥等等所替代,但那不过是嘈杂、喧闹时所想到的。当我沉下心、闭上眼、静静思考的时候,黄瓜沾白糖、凉皮、油茶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拿起一根黄瓜沾白糖,一丝酸楚不由心生而起。咬在嘴里,味道也不那么好,我的兴趣也不再那么高。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黄瓜沾白糖的日子,它是我童年的温馨回忆,是开在我记忆深处的最美丽的花朵。雷锋还是我们的榜样吗?
作者/ 杨文静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大家应该很熟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美德,今天,在社会中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人,常常被授予“雷锋精神模范”的称号。人们也常常用“社会雷锋”“活雷锋”这些字眼来赞扬人。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实也离不开乐于助人的精神。
雷锋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魅力。雷锋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美好象征,还跨越了国界。我看过一本书上这样记着,在曾经产生过巴顿将军的美国西点军校大厅里,挂着五位受崇拜的英雄像,排在第一位的竟是中国士兵——雷锋。在泰国,政府专门翻印过《雷锋》的小册子,用它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一名美国教师在参观了湖南望城雷锋纪念馆后,在留言簿上情不自禁地写道:“雷锋属于世界!”
但后来,雷锋精神已经变了味,它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由心而发的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而变成了必须执行的任务。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老师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于是给他们留下了课外作业,让他们去做一件好人好事,并证明是他做的。之后,有的学生就让家长把他做的好人好事拍下来或录下来,甚至一个小男孩扶老奶奶过马路,过去了让那个老奶奶给他所在的学校写一封感谢信。我想当时那老奶奶顿时就无语了吧。
而现在,人们一碰到应该帮助的事时,都像抓到了烫手的山芋,不仅不管,而且视而不见,就拿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来说。一位老人跌倒在路中央,过来的车都绕着走,人们都躲到一边,都说快扶起来,快扶起来,谁不在想:“这老太太,能不能起来,上去扶一把吧,可万一摔出个好歹,讹上我,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到这些,人们不禁会想:“这样做究竟对还是错?是路人的错还是老太太的错?”我认为,承担这个错误的应该有三方:社会、老人和路人,社会上现在有太多人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达到目的,导致了现在的人心冷漠。雷
锋精神对于学生的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但雷锋精神也把我们带人陷阱。
于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就彻底被颠倒了。
请问,雷锋还是我们的榜样吗?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184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