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前练习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前练习

2022-09-18 来源:乌哈旅游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前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 ②岳:________________ ③遗民: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与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 蹊:小路。 ② 留连:同“流连”,舍不得离去。 [1]诗人赏花的地点是_______。

[2]诗中侧面表现花朵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花朵繁盛的两个字是( ) A.满 蹊 B.千 万 C.满 低 D.压 低

[4]诗中静态描写是(____),动态描写是(____)。 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

[5]我还知道带有动态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4.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3]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色和水上的( )时景色。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2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已亥杂诗》

作者: 代诗人 。 ( ),( )。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4]写出诗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__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_____)

7. 读诗歌,完成练习。

游小鸟天堂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____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____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

8. 阅读古诗,做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①·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②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号____居士。他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 B. 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花)

3 / 7

C. 人生无再少(少年时期) D.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

[3]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词句描绘的画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词的下阕,词人迸发出使人振奋的议论,借溪水西流指出人们应该__________,体现了词人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9. 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首句我们可知,诗人的家乡在_______,从_______到诗人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合理的想象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至少用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衬托手法中的两种,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乞 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乞巧”,又名“______”,时间是农历__________,民间有妇女对月穿针的习俗。

[3]诗中引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中描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一家人活动的具体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B. 醉里吴音相媚好;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C.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4 / 7

[2]《清平乐村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 A. 表达了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感。 C. 抒发了作者安宁平静的心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 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这些格式称为词谱,同时也是曲调名。 C. 词牌通常有固定的词的平仄。 D. 词牌名只有“清平乐”一种。

[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辛弃疾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______)

(2)《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战争题材的著名词作。(_____)

[5]“无赖“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_______,在《清平乐村居》中是_______。 ( )

A. 蛮不讲理,游手好闲;老夫妇是对小儿的爱称,化贬为褒,表达了对小儿特别喜欢的情感。

B. 蛮不讲理,游手好闲;老夫妇对小儿的称呼,表达了对小儿的一种厌恶之情。

C. 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小儿的名字,也说明了小儿的性格特点。

12. 默写古诗《 牧童 》并回答问题。 (1)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阅读回答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朗读时要读出感情。 [1]这首词给我们描绘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借此又表现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

5 / 7

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示儿:________ 九州:________ 王师:________ 乃翁: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 [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6 / 7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 生气( ) 九州( ) 恃( ) 喑( )

万马齐喑( ) 究( )

[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面字词在原诗句中的含义。

邸______________ 几时休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 直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 [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是( )。 A.设问句 B.祈使句 C.反问句

[3]结合当时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判断对错。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_____)

(2)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_____) (3)“暖风”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风。(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