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2024-02-04 来源:乌哈旅游
可 编 辑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T0501—2005 水泥取样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13693—1992《道路硅酸盐水泥》 2 仪器设备

⑴袋装水泥取样器。 ⑵散装水泥取样器。 3 取样步骤

3.1 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2 分割样

3.2.1 袋装水泥:毎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3.2.2 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3 袋装水泥取样器: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 散装水泥取样器:通过转动取样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

精选word

可 编 辑

入水泥—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4 样品制备 4.1 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4.2 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4.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不得混杂。 5 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5.1 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5.2 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 5.3 在交货与验收时,水泥厂和用户共同取实物试样,封存样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封。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 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 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 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精选word

可 编 辑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粉状物料。 2 仪器设备

⑴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⑵透气圆筒:内径为12.700+0.05mm,由不锈钢制成。圆筒内表面的粗糙度Ra=1.60μm,圆筒的上口边应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两者应严密连接。在圆筒内壁,距离圆筒上口边55mm±10mm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mm~1mm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⑶穿孔板:由不锈钢或其它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0–0.1mm。在其面上,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内壁密合。穿孔板两平面应平行。

⑷捣器:用不锈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3.0mm±0.3mm。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圆板之间的距离为15.0mm±0.5mm。

⑸压力计:U形压力计由外径为9mm 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压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从压力计底部往上280mm~300mm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⑹抽气装置: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 ⑺滤纸:采用中速定量滤纸。 ⑻天平:感量为1mg。

精选word

可 编 辑

⑼秒表:分度值为0.5s。

⑽其他:烘干箱、干燥箱和毛刷等。 3 材料

⑴压力计液体

压力计液体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⑵基本材料

基本材料采用中国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备的标准试样。 4 仪器校准 4.1 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简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4.2 试料层体枳的测定

4.2.1 水银排代法: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按照本方法5.3款的要求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0.05g为止。

4.2.2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式(T0504-1)计算,精确到5×10-9m3:

V = 10-6 × (P1-P2)/ρ水银 (T0504-1)

式中: V——试料层体积(m3);

精选word

可 编 辑

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简的水银质量(g);

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T0504-1。

表T0504-1 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η和η

室温(℃)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水银密度(g/cm3) 13.58 13.57 13.57 13.56 13.56 13.55 13.55 13.54 13.54 13.53 13.53 13.52 13.52 13.51 空气粘度η(Pa·s) 0.0001749 0.0001759 0.0001768 0.0001778 0.0001788 0.0001798 0.0001808 0.0001818 0.0001828 0.0001837 0.0001847 0.0001857 0.0001867 0.0001876 η 0.01322 0.01326 0.01330 0.01333 0.01337 0.01341 0.01345 0.01348 0.01352 0.01355 0.01359 0.01363 0.01366 0.01370 4.2.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每次应单独压实,若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0m3,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5 试验步骤 5.1 试样准备

5.1.1 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人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5.1.2 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精选word

可 编 辑

5.2 确定试样量

校正试验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的空隙率为0.500±0.005(50.0%±0.5%),计算式为:

W = ρV(1-ε) (T0504-2) 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kg),精确至1mg;

ρ——试样密度(kg/m3);

V ——按本方法4.2测定的试料层体积(m3); ε——试料层空隙率。

注:孔隙率是指试料层中孔的体积与试料层总的体积之比,一般水泥采用

0.500±0.005(50.0%±0.5%)。如有些粉料按式(T0504-2)算出的试样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经捣实后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适当地改变孔隙率。

5.3 试料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按本方法5.2确定的水泥量,精确到0.001g,倒人圆筒。轻敲

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人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注: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内径相同、边缘光滑的原片。穿孔板上滤纸片如比圆

筒内径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内壁高出圆板上部;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内径时会引起滤纸片皱起使结果不准。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5.4 透气试验

5.4.1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注:为避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

磨口处,旋转两周。

5.4.2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弯月液面下降到第一个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弯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所

精选word

可 编 辑

需的时间,以秒表(s)记录,并记下试验吋的温度(℃)。 6 试验结果

6.1 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3)计算:

SST SC = (T0504-3)

TS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T0504-4)计算:

Sc =

SSTs

(T0504-4)

TS

式中:Sc——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m2/kg);

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m2/kg);

T ——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ηs ——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6.2 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5)计算:

Sc =

SsT(1-εs) s)TS(1-ε 3s 33(T0504-5)

如试验时温差±3℃时,则按式(T0504-6)计算:

Sc =

SsT(1-εs) s)TS(1-εs 3s (T0504-6)

式中: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εs——标准试样试料中的空隙率。

6.3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7)计算:

Sc =

SsT(1-εs) s)TS(1-εs ρ3sρ 3(T0504-7)

精选word

可 编 辑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T0504-8)计算:

Sc =

SsT(1-εs) s)TS(1-εss ρ3ρ s3(T0504-8)

式中:ρ——被测试样的密度(kg/m3);

3

ρs——标准试样的密度(kg/m)。

6.4 比表面积值的单位为m2/kg,精确至1 m2/kg。

6.5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两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精确至1 m2/kg。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⑵试验日期及时间;

⑶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⑷环境温度和湿度; ⑸水泥试样的比表面积; ⑹执行标准; ⑺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050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精选word

可 编 辑

JC/T 727—1996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JC/T 729—1996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水泥净浆搅拌机》 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2 仪器设备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 ⑵标准法维卡仪。 ⑶代用法维卡仪。 ⑷沸煮箱。 ⑸雷氏夹膨胀仪。

⑹量水器:分度值为0.1mL,精度1%。 ⑺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

⑻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0%。 ⑼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0.5mm。 ⑽秒表:分度值1s。 3 试样及用水

3.1 水泥试样应允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它水泥。

3.2 1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又不争议时可用蒸馏水 4 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

4.1 实验室的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

4.2 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内温度一致。 5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标准法) 5.1 试验时必须做到

⑴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够自由滑动。 ⑵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精选word

可 编 辑

⑶水泥净浆搅拌机运行正常。 5.2 水泥净浆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中,然后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人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5.3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歩骤

5.3.1 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放在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5.3.2 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5.3.3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5.3.4 当试杆距玻璃板小于5mm时,应适当减水,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若距离大于7mm时,则应适当加水,并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6 凝结时间测定

6.1 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使指针对准零点。

6.2 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5.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6.3 初凝时间测定

6.3.1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用

精选word

可 编 辑

“min”计。

6.3.2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6.3.3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6.3.4 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6.4 终凝时间测定

6.4.1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计。

6.4.2 为了准确观察试件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下翻转180º,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6.4.3 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in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6.4.4 达到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6.5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止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振动。

注: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结果的自动测试仪器时,不必翻转试件。

7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代用法)

精选word

可 编 辑

7.1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可用调整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采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拌合水量应按经验确定加水量;采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拌合水量为142.5mL,水量精确到0.5mL。

7.2 试验前须检查项目: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运转应正常等。 7.3 水泥净浆拌制同5.2。 7.4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7.4.1 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后,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处,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7.4.2 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2mm时为止。

7.4.3 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式(T0505-1)(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

P =33.4-0.185S (T0505-1)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8 安定性测定(标准法) 8.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0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8.2 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

精选word

可 编 辑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井立刻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雷氏夹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8.3 沸煮

8.3.1 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在30min±5min内水能沸腾。

8.3.2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箅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8.4 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精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9 安定性测定(代用法) 9.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隔离剂。 9.2 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净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9.3 沸煮

精选word

可 编 辑

9.3.1 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水在30min±5min内能沸腾。

9.3.2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定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品,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箅板上,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至水沸腾,并恒沸3h±5min。 9.4 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末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⑵试样编号 ⑶试验日期及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⑹执行标准; ⑺使用检测方法;

⑻水泥试样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⑼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其抗压强度结果与ISO 679:1989

精选word

可 编 辑

结果等同。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采用其它水泥时必须研究本方法的适用性。 2 仪器设备

⑴胶砂搅拌机

胶砂搅拌机属行星式,其搅拌叶片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的转动。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制造质量应符合JC/T681—1997的规定。

⑵振实台

振实台应符合JC/T682—1997的规定。由装有两个对称偏心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上基座上。基座髙钓400mm,混凝土的体积约0.25m3,重约600kg。为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可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将仪器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底座与基座之问要铺一层砂浆以确保它们完全接触。

⑶代用振动台

使用该设备最终得到的28d抗压强度与按ISO 679规定方法得到的强度之差在5%内为合格。使用代用振动台,其频率为2800次/min~3000次/min,振动台为全波振幅0.75mm±0.02mm,代用胶砂振动台应符合JC/T723—1996的规定和 GB/T17671—1999中第11章的要求。

⑷试模及下料漏斗

①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部分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JC/T 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的规定。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160mm的棱形试件。

精选word

可 编 辑

②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两部分组成。漏斗用厚为0.5mm的白铁皮制作,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mm~5mm。模套高度为20mm,用金属材料制作。套模壁与模型内壁应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1mm。

⑸抗折试验机和抗折夹具

抗折试验机应符合JC/T724—1982(1996)中的要求,一般采用双杆式,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它试验机。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材制造。通过三根圆柱轴的三个竖向平面应该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待平行和等距离垂直试件的方向,其中一根支撑圆柱能轻微地倾斜使圆柱与试件完全接触,以便荷载沿试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不产生任何扭转应力。

抗折夹具应符合JC/T724—1996中的要求。

抗折强度也可用抗压强度试验机(见本方法2.6)来测定,此时应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夹具。

⑹抗压试验机和抗压夹具

①抗压试验机的吨位以200kN~300kN为宜。抗压试验机,在较大的4/5量程范围内使用时,记录的荷载应有±1%的精度,并具有按2400N/s±200N/s速率的加荷能力,应具有一个能指示试件破坏时荷载的指示器。

压力机的活塞竖向轴应与压力机的竖向轴重合,而且活塞作用的合力要通过试件中心。压力机的下压板表面应与该机的轴线垂直并在加荷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

②当试验机没有球座,或球座已不灵活或直径大于120mm时,应采用抗压夹具,由硬质钢材制成,受压面积为40mm×40mm,并应符合JC/T 683—1997的规定。

⑺天平:感量为1g。 3 材料

3.1 水泥试样从取样到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将其储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中,这个容器不能和水泥反应。

3.2 ISO标准砂。各国生产的ISO标准砂都可以用来按本方法测定

精选word

可 编 辑

水泥强度

精选word

可 编 辑

。中国ISO标准砂符合ISO679中5.1.3 要求,其质量控制按GB/T 17671—1999的11章进行。

3.3 试验用水为饮用水。仲裁试验时用蒸馏水。 4 温度与相对湿度

4.1 试件成型试验室应保恃实验室温度为20±2℃(包括强度实验室),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ISO砂、拌合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

4.2 养护箱或雾室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20℃±1℃。

4.3 试件成型实验室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工作期间每天应至少记录—次。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和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一次, 5 试件成型

5.1 成型前将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地刷一薄层机油。 5.2 水泥与ISO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0.5。

5.3 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为:水泥450g±2g;IS0砂1350g±5g;水225mL±1mL。

5.4 将水加入锅中,在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并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砂子分级装吋,应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加入,在高速搅拌30s。

5.5 用振实台成型时,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胶砂分为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砂浆,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并用刮尺以90º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出试模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

精选word

可 编 辑

5.6 当用代用振动台成型时,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匀地装于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台120s±5s停车。振动完毕,取下试模,用刮平尺按5.5方法刮去多余胶砂并抹平试件。

5.7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的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件,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件分在两个以上的龄期内。

5.8 试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须将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抹擦干净。 6 养护

6.1 编号后,将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养护箱内箅板必须水平。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h~24h内脱模。脱模时要非常小心,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6.2 试件脱模后即放入水槽中养护,试件之间间隙和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每个养护池中只能养护同类水泥试件,并应随时加水,保持恒定水位,不允许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6.3 除24h龄期或延迟48h脱模的试件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件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抹去试件表面沉淀物,并用湿布覆盖。 7 强度试验

7.1 各龄期(试件龄期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算起)的试件应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 龄期 试验时间 ——24h 24h±15min; ——48h 48h±30min; ——72h 72h±45min; ——7d 7d±2h;

精选word

可 编 辑

——23d 28d±8h。 7.2 抗折强度试验

7.2.1 以中心加荷法测定抗折强度。

7.2.2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件放入前,应使杠杆成水平状态,将试件成型侧面朝上放入抗折试验机内。试件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水平位置。

7.2.3 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 N/s±10N/s,直至折断,并保持两个半截棱柱试件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7.2.4 抗折强度按式(T0506-1)计算:

Rf =

式中:Rf——抗折强度(MPa);

1.5Ff · L b

3

(T0506-1)

Ff——破坏荷载(N);

L——支撑圆柱中心距(mm);

b——试件断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0mm。 抗折强度计算精确到0.1MPa。

7.2.5 抗折强度结果取三个试件平均值,精确至0.1MPa。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再平均,以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7.3 抗压强度试验

7.3.1 抗折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件受压面为试件成型时的两个侧面,面积为40mm× 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件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断块试件应对准抗压夹具中心,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分约为10mm。

7.3.2 压力机速度应控制在2400N/s±200N/s速率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

精选word

可 编 辑

7.3.3 抗压强度按式(T0506-2)计算:

Fc Rc=

A

式中:Rc——抗压强度(MPa);

(T0506-2)

Fc——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40mm×40mm= 1600mm2。 抗压强度计算值精确到0.1MPa。

7.3.4 抗压强度结果为一组6个断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Pa, 如果6个强度值中有一个值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以剩下的5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5个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10%的,则此组试件无效。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⑵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⑶试验日期及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⑹执行标准;

⑺不同龄期对应的水泥试样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报告中应包括所有单个强度结果(包括舍去的试验结果)和计算出的平均值;

⑻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0522—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坍落度仪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坍落度仪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方法和步骤。

精选word

可 编 辑

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上的坍落度测定。 2 仪器设备

⑴坍落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中有关技术要求。坍落筒为铁板制成的截头圆锥筒,厚度不小于1.5mm,内侧平滑,没有铆钉头之类的突出物,在筒上方约2/3 高度处有两个把手,近下端两侧焊有两个踏脚板,保证坍落筒可以稳定操作。

⑵捣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JG3021)中有关技术要求,为直径16mm,长约600mm并具有半球形端头的钢质圆棒。

⑶其它:小铲、木尺、小钢尺、镘刀和钢平板等。 3 试验步骤

3.1 试验前将坍落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

3.2 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简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 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它两层时, 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mm~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髙出坍落筒口,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合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合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s~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3.3 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精确至1mm。

3.4 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如果第二次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精选word

可 编 辑

3.5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3.6 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下列性质,并予记录。

3.6.1 棍度:按插捣混凝土拌合物时难易程度评定。分“上”、“中”、“下”三级。

“上”:表示插捣容易;

“中”: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 “下”:表示很难插捣。

3.6.2 含砂情况:按拌合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多”:表示用镘刀抹拌和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合物表面平整无蜂窝;

“中”:表示抹五,六次才可使表面平整无蜂窝;

“少”: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现象。 3.6.3 粘聚性:观测拌合物各组分相互粘聚情况。评定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打,如锥体在轻打后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即表示粘聚性不好。

3.6.4 保水性:指水分从拌合物中析出情况,分“多量”、“少量”、“无”三级评定。

“多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析出; “少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析出; “无”:表示提起坍落简后,没有水分从底部析出。 4 试验结果

精选word

可 编 辑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最接近的5mm。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⑵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⑶试验日期及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⑹搅拌方式;

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坍落扩展度值);

⑻要说明的其它内容,如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和保水性。

T 0553—2005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的方法和步骤。本方法可用于确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水泥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

本方法适于各类水泥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试验。 2 仪器设备

⑴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⑵球座。

⑶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试验机上、下压板之间应各垫一钢垫板,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其厚度至少为25mm。钢垫板应机械加工,其平面度允许偏差±0.04mm;表面硬度大于等于55HRC;硬化层厚度约5mm。试件周围应设置防崩裂网罩。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 试件制备和养护应符合T0551中相关规定。

3.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符合T 0551中表T0551-1规定。

精选word

可 编 辑

3.3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符合T 0551中表T0551-1规定。

3.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3个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4 试验步骤

4.1 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4.2 取出试件,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1mm。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的平均值计算。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 4.3 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 4.4 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MPa/s~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时,则取0.5MPa/s~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8MPa/s~1.0MPa/s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5 试验结果

5.1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 =

F

A

(T0553-1)

式中:fcu——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F——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5.2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MPa。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5.3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见表T0553-1),并应在报告中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

精选word

可 编 辑

C60时,宜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换算系数由试验确定。

表T0553-1 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换算系数 试件尺寸(mm) 100×100×100 尺寸换算系数 0.95 试件尺寸(mm) 200×200×200 尺寸换算系数 1.05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⑵原材枓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⑶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⑷环境温度和湿度;

⑸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⑹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 0558—2005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査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2 仪器设备

⑴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⑵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上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 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4 试验步骤

精选word

可 编 辑

4.1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髙度,精确至1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s~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MPa/s~0.08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Pa/s~0.10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5 试验结果

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ff按下式计算:

FL

ff =

bh2

式中:ff——抗弯拉强度(MPa);

F——极限荷载(N); L——支座间距离(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5.2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3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值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如果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

精选word

(T0558-1)

可 编 辑

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

注:断面位置在试件断块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

抗弯拉强度计箅精确到0.01MPa。

5.3 采用100mm×100mm×400mm非标准试件时,在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但所取得的抗弯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应采用标准试件。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⑵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⑶试验日期及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⑹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值; ⑺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 .

.

精选wor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