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章及以下两章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本章将从理论模型和现实形态两个角度讨论这一特征。
学习目标: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通过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刘易斯模型,了解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理解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乔根森模型和迈因特模型,了解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重点难点:
1.刘易斯模型 (重点、难点) 2.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重点)
知识点:
1.刘易斯模型 2.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3.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9.1.1.刘易斯模型(理解并掌握)
1.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劳动力无限供给;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水平不变。
2.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个是用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高效率、高工资的现代部门;一个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的低效率、低报酬的传统部门,传统部门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着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由于两部门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必然向现代部门流动,现代部门在现行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现代部门由于吸收了剩余劳动力而扩大生产,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积累的利润被转化为资本,从而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再扩大资本,再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更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资本,如此循环,直至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消失,资本主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为止。在传统农业部门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与工业工资接近,农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逐渐进步,从而传统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痕迹慢慢消失。
N
N 3经济发展过程 N3 Q2 N1
W N1Q1 Q1 Q3 N2 S 1
O
Q
图中横轴表示劳动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OW是现行工资,OS是生存部门的收入。如果用WN1Q1表示最初阶段的剩余,由于一部分剩余用于再投资,固定资本的数量增加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曲线向外移动,达到N2Q2的水平。现在,剩余和资本主义部门的就业都增加了。继续再投资使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曲线外移到N3Q3,只要有剩余劳动力,这一过程就可以持续下去。
9.1.2.刘易斯模型的不足(重点掌握)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例如,在经济进入转折点之前实际工资就可能已经上升而不是保持不变。这可能是最低工资法、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生存部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
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只能由工业部门吸收,这可能会对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如此,则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就存在着大于零的机会成本,因为这种转移会使农业产量降低。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而增加。如果再投资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如在农业中推行机械化),就业可能不会增加。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9.2.1.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掌握)
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由于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劳动力是无限供
给的。隐蔽性失业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时,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没有
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
第二阶段:当隐蔽性失业的劳动力转移完毕以后,农业总产量会下降。这样,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的短缺,工农业之间的贸易条件变得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 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已进入商业化过程,农业已开始资本主义化了 2
9.2.2.乔根森模型(了解)
乔根森(D.W.Jorgenson)模型通常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他否认农业有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的存在,并且认为农业与工业的工资水平并非固定不变的,他认为农业剩余的出现是工业部门出现的必要条件。乔根森模型与刘易斯—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相比,更强调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9.2.3.迈因特模型(了解)
现 代 部 门 出口 进口 家庭 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 非正式部门 (c) (a) (b) (d) 传统部门:数目众多、分散分布的家庭企业
组织二元论:对一个不发达经济的解剖
迈因特的组织二元结构论,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二元性,不仅劳动市场存在二元性,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都具有二元性。迈因特准确的把握了二元性的实质: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9.2.4.二元经济论总结(掌握)
(1)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2)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传统部门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
(3)二元经济结构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 (4)制度是一个重要维度。
(5)二元结构理论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3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9.3.1.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
(1)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 (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户口簿 办理北京户口需要交纳几万元
(3)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4)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苏杭乡镇企业 中国某贫困村 耗资近27亿的国家大剧院
(5)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9.3.2.城乡分割的危害(了解)
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程度 城乡分割 城市化滞后 农村贫困化 阻碍城乡 人口流动
9.3.3.如何走出二元经济(了解) (1)加速城市化进程
(2)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3)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4
本章练习题 一、选择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A.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终止 B.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存在剩余劳动力 C.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很难接近于0
D.该模型未能对农业落后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
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A.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 B.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C. 城乡人口能够自由流动
D. 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3. 关于二元经济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A. 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引线是现代部门的扩张 B.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C. 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中最引人注目的轮廓,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D. 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
二、名词
资本主义部门 非资本主义部门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
三、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一、选择
1.D 2.C 3.A
二、名词
1.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
2.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产品市场的组织也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类价格差别来衡量。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
5
三、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部门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困落后的载体。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当现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时,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但传统部门要完成现代化的蓄水池这一功能,其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传统部门的萎缩就长期而言并不是可取的选择。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如李特尔(Ian M .D .Little)(1982)所言: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家长制或准封建制下运行,另一个部分在工资就业制下运行(工资就业制可以是资本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式的),这个经济就是二元性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选择和制度建设应构成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中最引人注目的轮廓,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
①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
② 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③ 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④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2)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一元化的工业社会的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张。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城乡差异,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城市就业、住房、交通和环境恶化的“城市病”,农村则出现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城市“过密”和农村“过疏”问题。这种现象曾出现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中,目前正在不同程度上由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着。其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倾向日趋明显,现代部门增长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无法承担解决繁重就业问题的任务。
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具体地说,这一对策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通过城市化和现代化来实现。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所谓“城乡结合”,是指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结合起来。所谓“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必须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中小结合”是
6
指在城市规模方面,大中小城市并举,注意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
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搞好城乡工业分工与协作;城乡合作,缓解“民工期”。
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走出二元,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前提。 本章案例讨论
案例说明 讨论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2.使学生加深对刘易斯模型的理解。 涉及知识点:二元经济
案例1:印度经济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首都新德里,人口约10.27亿(截至2001年3月31日),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迅速膨胀的人口不仅阻碍了经济的进步而且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压力,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劳动力的增长和规模持续超过经济的吸收能力。绝对贫困依然广泛存在,文盲率超过50%,婴儿死亡率依然接近75‰。世界上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的穷人中,超过40%生活在印度。贫困人口占印度乡村人口的1/3,城市居民的1/5。
图一 印度童工砸碎石谋生
印度经过长期的反英斗争,在1947年终于获得独立。英国为了满足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的要求,把印度殖民地分割成两部分。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因而同时诞生。印度曾经一
7
度受英国议院制度的影响,是一个有封建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印度放弃了它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取向,激进地推行市场资本主义。
农业是印度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它占用了印度3/4的劳动力,创造出30%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的“绿色革命”之后,农业生产开始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农业技术和灌溉系统的改善。结果印度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给,把小麦产量从1964年的1000万吨提高到1985年的4500万吨以上,在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亿吨粮食生产跟上了人口增长。
图二 正在收获蔬菜的印度农民 图三 经济发展中的印度
虽然在80年代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5.3%的速度增长,但是人口的相应增长却导致人均收入只有微小的受益。尽管大规模的国有和国营制造业公司生产钢铁、机床、电力和运输机械,另外,化工厂也自1960年以来出现,但是,棉纺织品和黄麻织品的生产仍然是该国最主要的工业活动。 90年代初,这些企业的大多数又通过私有化转让给私人控制。印度政府在90年代为了重新调动生产积极性而实施的重要措施,包括逐步解除对工业和贸易的管制,用激励制度和一整套政策鼓励高技术的转移,特别要指出的是,通讯设备部门的私有化,电子计算机工业出口的自由化,在自动化和机床工业方面更为灵活的生产工序的引进以及几项方便资本品进口的措施的采取,体现了印度当局发展经济的首创精神。尽管高人口增长率的影响,经济增长已经能使印度在反贫困的战斗中初获小胜。
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经济改革,近年经济增速较快,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达4%~6%。2000-2001财政年度,印度全国GDP总量为4598亿美元,人均GDP约450美元。另据统计,2001-2002财政年度印度粮食总产量达2.09亿吨,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库存也在不断增加。
印度的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三大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以1999-2000财政年度为例)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9%,第二产业占24%,第三产业占47%。印度的六大基础工业产业为石油、石化、煤炭、电力、水泥和钢铁。
正当印度的经济迅速地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赖以遵循的社会主义模式向更多地依赖于自由市场和更加开放的经济过渡时,人们日益忧虑的是,经济效率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可能会以收入的更加不均等、更高失业率、持续的环境破坏、穷人和中产阶级实际收入的下降为代价。因而,在21世纪,印度政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将会是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收入均等、效益和就业、食物生产和环境破
8
坏以及自由市场和减轻贫困。与此同时,还要对付迅猛的人口增长和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之间不断升级的民族暴力冲突。这将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 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是什么? 2.现代部门如何影响传统部门? 3.通过本例,概述刘易斯模型。
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是什么? 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2.现代部门如何影响传统部门?
就业。现代部门雇佣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分享物质设施。
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
3通过本例,概述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 刘易斯模型的内容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