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习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习单

2020-04-06 来源:乌哈旅游


17《古诗词三首》学习单

年 月 日 总课时:

二、 诗词理

解 1. 朗读三首古诗词。要

一、 字词学习 1. 读一读,选一选

(1) 九曲(qǔ qū)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ò bǒ)自天涯。 (2) 茅檐长扫净无苔(tái tāi),花木成畦(xí qí)手自栽。 2. 读注释,填一填

簸: 山郭:______________ 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 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__ 3. 查资料,连一连

刘禹锡 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 字梦得,号庐山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王安石 字德逢,号湖山先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杨骥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 查资料,写一写

通过查阅资料,你还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选择两个写下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九曲、天涯、同、楼台、烟雨、书、壁、茅檐、护田”这些重点词。

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天涯:天边 同:一起 楼台:楼阁亭台 烟雨:毛毛细雨 书:书写,题诗 壁:墙壁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护田:护卫,环绕着园田

求: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顺句;第二 遍,先读注释,再读全诗;第三遍,读出诗的节奏。 要点提示:

《浪淘沙》是唐代曲名,诵读节奏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阅读《浪淘沙》

⑴资料链接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本首诗选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

⑵都说诗中有画,如果《浪淘沙》是一幅画,这幅画描绘了什么景物呢? 要点提示:弯弯曲曲的黄河,大浪卷沙。 ⑶你能用一个词概括这幅风景画的特点吗?

要点提示:黄河上九天,壮哉,雄伟恢弘,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⑷ 读一读《浪淘沙》和《凉州词》,这两首作品都描写了黄河,但是所描绘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发现了吗?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要点提示:《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气势雄伟和壮丽的景象。《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⑸查一查刘禹锡的资料,再品一品他的另外一首《秋词》,现在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要点提示:

奋发向上、积极乐观、开朗豁达。 ⑹感受黄河的壮丽,再读读这首诗。

要点提示:声音洪亮,注意把握平仄,体现磅礴之情。

3. 阅读《江南春》

⑴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要点提示: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春风、寺院、楼台、烟雨等。 ⑵这些景物体现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要点提示:秀丽丰富多彩;迷离深邃;有气魄。

⑶为什么不写亭台小阁弥漫在烟雨中,这才是烟雨江南,朦胧、美丽,而是要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要点提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⑷领略江南秀美的春景后,再读读这首诗。 要点提示:语调轻快,注意读出节奏感。

4. 阅读《书湖阴先生壁》 ⑴知识链接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共两首,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

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有多种类型。就载体而言,题壁诗虽然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就内容而言,

等皆属于⑵诗人笔下的湖阴先生家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

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我们所熟悉的《题西林壁》、《题临安邸》 题壁诗。

要点提示:①十分干净。“无苔”:庭院洁净,没有一丝青苔。②环境清幽。青 山绿水环绕,花木成行分畦排列令人赏心悦目。

⑶比较阅读以下两句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②一水围田将绿绕,两山排闼与青来。

要点提示:第一句好。诗人运用拟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 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 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

⑷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点提示:①朴实勤劳。有干干净净的庭院 ②生活情趣的高雅。有主人亲手 栽种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令人赏心悦目。③志趣高洁。在诗人眼里, 连山水都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充满了情谊。

三、比较阅读,品味异同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作为一课中的三首诗词,请你读一读、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点提示:

相同点:①三首古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②《浪淘沙》中的牛郎织女,《江南 春》中屋宇重重的佛寺和《书湖阴先生壁》中出自《汉书》的典故“护田”和 “排闼” 都体现了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

积极进取的精表达了诗人江南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诗

不同点: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浪淘沙》一诗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 神、《江南春》

人对湖阴先生志趣高洁的赞美。

四、拓展阅读

1.读读下面的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请来

要点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一水”和“两山”相对,“护田”和 “排闼”相对,“将绿绕”和“送青来”相对。

2.沙场点兵 (1)补字练习

①________历历汉阳树,________萋萋鹦鹉洲。 ②几处________争暖树,谁家________啄春泥。 (2)对句练习 ①出上联对下联:

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②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写一对偶句。

3.对偶佳句欣赏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XXX 《沁园春·雪》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登岳阳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送友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8. 《只有一个地球》学

习单

年 月

日 总课时:

一.字词学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 yáo lán Jī dì mù dǔ Kāng kǎi ( ) ( ) ( ) ( ) ( ) gòn xiàn làn yòn kū jié hé ǎi kě qīn

( ) ( ) ( ) ( ) měi lì zhuàng guān kuàng chǎn zī yuán guǒ ( ) ( ) ( )

2.你能利用以上词语完成填空吗?

当宇航员遨游天际遥望地球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 )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 )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向人类( )地提供( ),长期为人类做(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 ),是那样的( ),( )。

3.出示词组:再生资源、移民基地。 (1)你能将词语读准确吗?

(2)你理解词语的意思吗?能否举例说明?

要点:①再生,指物质消耗一些后又会再生成一些。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机体的完整与稳定。哪些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呢?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②移民,即居民由一地或一国迁移到另一地或另一国落户。例如:我们准备在地球上建造一个移民基地。联系科幻影视作品,说说对移民基地的认识。

4. 出示此组:不加节制地开采、滥用、毁坏。 (1)你能读准确吗?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人类?

(3)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妈妈?(哭泣、伤心、皱眉……) 要点:联系实际,想象画面,理解词语。了解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二、把握观点,明晰作者思路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把关键句画出来。 要点:教师归纳,列出以下具体内容(可选择ppt出示) ①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④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正加速枯竭,遭到毁坏。

⑤宇宙空间很大,星球很多。 ⑥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⑧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 你能否把这些内容连成几段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每个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所有在连接的时候,要善于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 要点: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正加速枯竭,遭到毁坏。

宇宙空间很大,星球很多;但是,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 这是一篇说理文,作者通过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这篇说理文的核心观点,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课文先讲地球美丽庄广,但空间渺小不再长大;再讲地球无私慷慨,但资源有限,不可 再生;然后讲宇宙星球很多,但人类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这三个内容之间的顺序是否能调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三个内容之间逐层递进,彼此联系,自然得出论述的结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尝试演讲,发现论证的语言力量 1.阅读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正加速枯竭,遭到毁坏。

宇宙空间很大,星球很多;但是,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1)这一段内容中的三个分论点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要点:都用到了“但是”,通过转折说明观点。

(2)能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直接出示三个分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

作者一步步论证,最终得出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其实就讲了三个意思: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正加速枯竭,遭到毁坏;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讨论:作者在论证前为什么要增加这些内容: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宇宙空间很大,星球很多?

要点:先写乐观的一面,再写不容乐观的现状,前后产生比较,以这样的转折关系呈现论点,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更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紧迫,凸显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2.尝试演讲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怎样把作者的目的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获得理解,受到感染?我们可以通过演讲。

(1)演讲的要诀是什么?如何演讲才能打动人? 要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并准确地为他在演讲中传递出来是尤为重要的,本文虽然是说理性文章,但课文中很多语言隐含了作者的情感,由此,文章才具有号召的力量,感染的力量。

请你读读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隐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提示: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鲜明的,有赞美,有热爱,有愤怒,有无奈,也许还有惋惜。 要点: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赞美、热爱)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惋惜) 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赞美、热爱) 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急切)

⑤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过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他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愤怒) ⑥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很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人能够去居住呢?(无奈)

(2)个人练习,小组练习,推荐代表演讲。

指导要点:

不同的语言,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抓住“但是”前后的感情变化,

演讲时突出对地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类破坏地球的不满之情。

四、宣传呼吁,保护地球从身边做起

1.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通过观察与调研,你发现身边存在哪些破坏生态环境或浪费资源的现象?相互交流。

2. 针对这些现象,请设计一句宣传语,发表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绿色低碳,创造简约生活。

学会垃圾分类,用好身边资源。

提倡合理使用,杜绝粗暴开发,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3. 为了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请结合生活现象,运用文中信息与论证方法,写上一段话加以论证,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可使用“但是”,学会用转折的关系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充分抒发感情。

例:学校门前的小河是我们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的地方,蜿蜒的河流与桥上的小桥以及两岸的水乡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但是近些日子以来河水的颜色加深了,时时散发着一股油腻奇怪的味道,如果人们继续往河中排放污水,那么这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及时停止污染,还小河一个清白,更是还自己一个美好的家园!

五.拓展阅读

《天天都是环境日》

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极为密切,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很久以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1972年6月5日 ,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会上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以后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今年的环境日已过去了,但人们对环境的思考和保护永远不会停止,在我们的生命:历程里,应该天天都是环境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

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

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澜。碧海蓝天,看海鸥飞翔;冰封雪飘,听松涛轰鸣;莺飞草长,闻鸟语、嗅花香。清晨,观赏大海分娩太阳;夜晚,清数广宇闪烁星辰;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美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 ,道别月色\"晚安\"。

美丽的自然带来美丽的心境,美丽的心境带来了美丽的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造福着自己。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 \"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噪音刺耳,臭气重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

亲爱的朋友们,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家园吧!让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天天都是环境日!

思考:

1. 通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2. 本文与课文的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 3. 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2)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 (3)日月的光辉交相辉映,

19. 青山不老

年 月 日 总课时:

一、字词学习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拄着拐杖(zhu chu) 肆虐(nve lve) ..

铁锹(qiao qiu) 盘踞(ju ju) ..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

或者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

二、理解奇迹,把握主题 板块一:对比前后环境,感受奇迹 (一)抓关键语句,感知“青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提示要点:文中两句话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要点提示: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 2.全文就这两个地方写了青山,根据图片,发挥想象,说说这片绿洲的特点。

——密集、茂盛。一到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风的 严严实实。 ——一望无际。那么多绿叶,一簇堆着一簇,望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 ——造福人类。森林为人类送来了清新的空气与美好的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3.这是作者梁衡来到这个地方所见到的,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文中的青山指 的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要点提示:是一片片绿洲,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给这个地方带来的巨大 的变化,为人民带来的福祉。 (二)抓关键

语句,感受晋西北原生态环境

1.这是哪里你知道吗?这一片绿洲的前世是怎么样的,你了解吗? 我们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地方——晋西北。 出示图片:

中国幅员辽阔,我们生活在水韵江南,可谓气候宜人,环境得天独厚。在

(也可播放西伯利亚沙尘暴来袭的视频。) 2.请你用几个词或短语形容这一片地区。 要点提示:环境恶劣,生活贫苦。(意思对即可)

资料链接:

晋西北:地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缘,是京津的屏障。由于晋西北所处的地理位 置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山西地处沙漠化扩 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势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 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许多村庄,由于风沙 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

2.文中是这样形容这片土地的:

出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

“风大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起沙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

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县志中“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这句话的意思。 再重重坠地。

(2)根据图片以及作者的描述,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环境极为恶劣、危险。

3. 比一比

前——所闻: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起沙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后——所见: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___

提示要点:十五年啊,绿化

要点提示:风大作时,能把牛马吹着往后倒退,或者是将牛马掀起二三丈高,

要点提示:土地皲裂,寸草难生。风沙满天,遮天蔽日,呼啸的狂风卷着黄沙,

(1)读一读这两段话,看看这两张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点提示:变化之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令人震惊。这是一种奇迹。 作者通过晋西北前后环境的对比,揭示奇迹。

(三)借助数字,认识奇迹 描写这个奇迹,你找到了吗?

1.作者的所见与所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称之为“奇迹”,但文中仅一句话

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想一想 出示图片:

沟 防风林

林网

看一看,想一想:15年是多少天?8条沟有多大?7条防风林是多少?3700亩是多少面积?

(3)简单的一句话就体现了奇迹,你觉得作者的秘诀是什么?

要点提示:用数字表现奇迹。“8条、7条、3700 亩”虽只是个数字,反映的是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之伟大。

板块二:认识人物,理解奇迹

1. 一位老人,创造了这番奇迹。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关键语句,完成下面的小小档案。

人物身份 外形特征 生活状况

个人档案

要点提示: 了这块绿洲。

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总结:山野老农;手端一杆旱烟袋,瘦小;吃住艰苦,生活孤单。

2. 老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需要我们好好研究。找出老人为了植树造林付出了哪些代价?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

要点提示: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 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3. 读一读这段话,填一填:

为了植树造林,他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植树造林,他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植树造林,他拒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 ......

为了植树造林,你觉得他还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去了过好日子的机会......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4.15年,5000多个日夜,老人自己失去了很多很多,而他换来了什么?

他换来了8条沟, 他换来了7条防风林, 他换来了3700亩林网, 他换来了

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

要点提示:失去了风雨同舟的伙伴;失去了相依为命的老伴;拒绝女儿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换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来了一代又一代的幸福......

得是奇迹吗?

不敢做,甚至认为不可能改变、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事,这位老人,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让这片晋西北地区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就是奇迹。

6. 如果让你用自己的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什么是奇迹,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奇迹。 要点提示:别人无法做的事情,有人却做到了。(言之有理即可)

板块三:通过人物形象,理解“青山不老”深层内涵

要点提示:换来了优良的空气,换来了美丽的生活环境,换来了村民们的幸福,

5.想一想:如果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将这片荒芜之地改造成了一片绿洲,你觉 要点提示:这是一种伟大的壮举,但也许称不上奇迹。只有做了常人不敢想、

5.老人用一生换来了一片青山,创造了不朽的奇迹。作者是这样形容老人的。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 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1)他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你觉得是什么?

要点提示:一片绿洲,更是一种人生的价值,为造福人民的精神。 常青吗?

要点提示:是老人的精神,一种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一种永不打垮的精神。 (3)请加一句话,让题目的意思更清楚。 青山不老,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示:青山不老,精神永垂。(意思对即可)

5.请你为这位献身晋西北的老农写一写颁奖词。 (2)题目是“青山不老”,读到这里,你还觉得“不老”仅指这一片绿洲苍郁

要点提示:可以把课文中读到的关键词句写进了颁奖词;也可以学着运用鲜明 的对比这样的方法来写写颁奖词。

6.老人用一生创造了一片绿洲,留下的精神永垂不朽,这便是“青山不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奉献着自己,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你能谈谈你所认识的“青山不老”的人吗? 要点提示:革命英雄、志愿者、感动中国中的某些人物。 (体现一种不朽精神的即可)

三、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一则通讯报道(节选自《光明日报》)。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一个远离大陆、荒无人烟、台风肆虐、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一对夫妻坚守边防,一守就是28年。28年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同一天。枯燥、孤独、无助绝望,夫妻俩把所有心酸、痛楚咬碎了往肚里咽,只为让五星红旗每天在孤岛上冉冉升起。

这个岛,叫开山岛,距离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虽然环境恶劣,位置孤绝,却是黄海前哨,必须有人值守。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就曾把开山岛当作登陆的跳板。“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在当地人眼中,开山岛就是一座“水牢

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任务一,阅读文本,给这则通讯报道加一个题目。

要点提示:《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X孤岛上的五星红旗》等)

任务二:模仿课文《青山不老》第6-7自然段作者发表议论的部分写

一段话,表达作者写这则通讯报道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示: 任务一

(1)阅读文本,能够概括文本叙述的事件

(2)能够找到文本中对于赞美主人公精神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3)根据五星红旗这个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参考课文《青山不老》的课题,给通讯报道取个题目 任务二

(1)阅读课文《青山不老》最后两自然段,体会作者叙议结合的写法,领悟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是对老人热爱土地,为了保护土地,将自己一生奉献给植树造林精神的讴歌。

(2)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用一段话表达作者写这则通讯报道的用意。 (王继才虽然走了,但是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会永远飘扬;王继才没有走,那

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那飘扬的五星红旗,我觉得王继才永远活在我的心 中......

2.假如给老人拍张照片,你选择以什么为背景?老人的姿态、动作、神情是怎 样的?请你为这张照片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示: 的山中矮房?

第二,这位老人可能会干什么?动作、表情是什么? 第三,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0.《三黑和土地》学习单

年 月

第一,选择北京,满目的青山还是荒芜的沙地?阳光普照的林间小道还是简陋

日 总课时:

一、感受诗歌的特点

1.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很有韵味,请你摘录下来

(1)例:麦粒儿 去掉儿化音,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要点:儿化音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读起来亲切,表达一种喜欢的感情,有利于诗歌情感的抒发。

(2)例:尝一尝

联系诗歌内容读一读,想一想:除了词语的结构相同外,你还有什么发现? 要点:内容上,写的都是三黑与土地亲密无间的关系;读上去,节奏轻快,情感真切。

(3)例:痒抓抓

诗歌中多处用了叠词,请你找出相关的小节读一读,体会叠词运用的好处: 要点:用上叠词画面感十足,读起来富有节奏,趣味盎然。 2.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子也很有韵味,请你朗读积累 对比朗读,体会发现: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上东庄看闺女。

要点:有意变

换语序,句子

押韵,变得更

有味了;“看闺女,上东庄。”这句中流露出的黑三的满足与幸福感更浓烈。

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1.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这首诗写了三黑是与土地之间的什么事?并圈画出与 之有关联的关键语句,连起来说一说:

要点:(1)喜得土地,投入整个生命。(2)热爱土地,精心侍弄,翻土、耙 地、播种。(3)充满憧憬,畅想未来美好生活。

2. 如果请你用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来形容这首诗作者表达的心情,是什么味道?(1)请你快速读读诗歌,找一找这个味道散落在诗中的痕迹。

要点: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 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说说三黑想到了些什么,心里为什么而甜? 要点:土地给农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做梦的机会,更带来了甜蜜的希望。 (3)“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除了这一小节,诗歌中还有几次写到蝈蝈的叫声?蝈蝈的叫声有什么特殊意义?请结合补充的资料,想一想。

补充资料: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土 地掌握在极少数的地主、富农手中,广大的农村老百姓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 削,生活不得温饱,命运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 地改革,希望通过获得土地改变命运,从而过上幸福的新生活。《三黑和土地》 写于1948 年9月,当时解放区刚刚进行过土地改革,农民都分到了自己的土 地。

要点:文中三

次写到蝈蝈的叫声,蝈蝈每

一次的“吱吱吱”的叫声,仿佛在说三黑的心里“好喜欢——好得意——好开 心”。作者借蝈蝈的叫声串联过去与现在,反复表达三黑获得土地后甜蜜而欢 快的心声!

3.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获得土地的三黑,带着欢快的心情,怀着甜蜜的憧憬,再 来读一读这首诗歌。

三、 理解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1.这首诗题目是《三黑和土地》,写的是三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如果让你用 比喻,你会把三黑比做什么,把土地比做什么? 要点: 用具象的事物来比喻两者,形象地勾勒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①三黑与土地,就像鱼和水一样一刻也不能分离。三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 像一条搁浅的鱼儿又重新回到了清澈的湖水,三黑对待土地的感情,就像鱼与 水彼此不能分离。

②三黑对待土地,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全部的精力都花上。三黑就 像个父亲,而土地就是他精心培养的孩子。对于土地,三黑寄予着自己的希望, 土地就是三黑的未来。

③三黑对自己的土地情感,远远超越了老鼠爱大米。老鼠爱大米是一种物质的 需要,然而三黑与土地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更多的是精神的依赖。 土地对于三黑而言,或许比生命更加重要。

2.作者又是如何借助比喻来表达三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的呢? 要点:(1)

①“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三黑就是那只旱天的 鹅,土地就是一汪清水,可见三黑对于土地的迫切渴望。如今三黑拥有的自己 的土地,他立即投入了整个生命。

②“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在三黑看来土地好比自己的亲人,甚至这种关系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哩。 要点:(2)

①“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②“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就是一粒亟待孕育的种子,而土地就是那张孕育生命的温床,三黑与土地 的关系就是如此紧密,相互依存。

有的比喻是眼睛一看就能看见的,还有的则隐藏在文中,是需要我们用 心阅读,从诗的语言中去发现的。抓住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就摸准了作者情 感抒发的脉搏,也就读懂了三黑与土地的关系。

4.开头三小节不是写三黑,去掉也对全诗影响不大,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要点:诗人的镜头对准的是一个具体的农民三黑,描写了他在翻地劳作的过程 中,引发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心理活动,表达他得到土地的强烈的满足感、喜 悦感、幸福感。但是作者最终的目的是,借三黑这个“代表”表达:进行土地 改革,所有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的喜悦和幸福。从而传达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

土地就是农人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因此,开头一句是全文的中心。 四、拓展阅读, 练笔延伸

1.资料链接,补充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1)读一读这首诗,找出全诗最能表达作者对“土地”的情感的句子:

要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整首诗的灵魂,也是这首诗的诗眼,作者强烈而坚定的爱国之情也凝结于此。 (2)诗人深沉地爱着土地,那么诗人到底爱着土地什么地方呢?请你结合关键语句词句来说说:

要点: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面对国破家亡,诗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不是逃避灾难,而是选择去面对,去抗争,誓要与祖国共存亡。由此,一个伟大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的体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象征着那些不满侵略的挺身而出的爱国之士,以及那些对胜利到来的殷殷期盼信念。即使自己卑微得像一只鸟儿一样,也要去土地去歌唱,为国家去呐喊,坟墓一定要建在这土地之上,与土地一起腐烂。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

2.虽然黑三和艾青看待土地的背景和视角不同,但是他们都热爱着土地,同样爱得深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对待神州大地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也请你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表达对土地的新的感受:

要点:借用比喻的表达形式,表达长在新中国的少年“国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