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利推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城关区教育体育局总体安排部署,以及城关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具体指导,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以落实城关区师资队伍建设“十、百、千”行动计划为重点,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立足课堂、围绕教材,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我校以“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引导广大师生构建“学习型校园”,创办“个性化教学”特色。以教师个性化成长需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校本培训,加大教师群体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科的整合运用。实现教学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教
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力争创办一所师强、高效、突出教学个性化特色一流学校。 三、研修重点
(一)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二)、认真学习落实考试改革方案,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采取“助教组”教研形式,细化教研活动。藏文、汉文、数学保证助教组成员教研时间。以全方位“纵向”式构建师资培训模式
(四)、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培训。
(五)、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六)、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七)、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
(八)、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九)、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四、研修方式
(一)以学代培
(二)以课代培 (三)以结对代培
(四)以研代培 (五)以会代培
(六)走出去、请进来代培
五、研修措施
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师资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我校将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师徒“传、帮、带”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灵活、互动的校内交流与跨校、片区交流相结合,做到分层培训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提供良好的学习、磨练、实践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完善和建立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驾护航。
(一)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根据学校,《领导干部学习要求》针对中层干部进行以更新观念、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内容的培训。
(二)“走出去、请进来”。牢牢把握“手拉手”学校的关系 抓住机遇,计划每期选派至少两名骨干教师赴内地(上海同洲模范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同时,每年从内地“手拉手”学校请1-2名优秀教师到我校蹲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三)实施“结对传帮带”工程。根据学校师资情况,立
足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作为培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青年结成对子,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并制定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签订协议,定期组织校内骨干教师给他们“把脉看病”,进行课堂“教学会诊”,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四)压任务,岗位练兵。针对具有较高教学艺术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科到头人,一方面让他们承担学科助教员,组织和实施学科教研教改活动,带动和培训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跳出课堂”,把具体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引领他们自觉阅读相关书籍。更好的总结出理性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快速地传递给其他教师,形成共享教育教学经验。
(五)“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迈进。针对已在课堂上“摸爬滚打”了多年教师但缺乏研究意识,因此建立集体备课小组,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集体备课组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匠心独运”,创造性地发挥、拓展和创造,进一步促使他们成长,努力使他们以“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迈进”。
(六)“科研兴教、科研促教”为突破口,创办“个性化教学”特色。以“个性化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形成制度化。
(1)力足课堂教学,组织各类赛课。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上展示课、研究课;每学期期末组织师徒上汇报课;每学期第一学期举办“推新人”(年级优质课)赛课活动。 (2)每学期整理一份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优秀教案),进行评比,每年学期末进行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每年学期末举办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3)结合学科特点,每学期组织全员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不少于2次。
(4)立足于提高质量、解决问题,围绕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热点、疑难,开展专项研讨交流活动。 (5)拓宽交流渠道,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加强跨校片区教研交流,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个体之间的交流学习,共享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尝试网络信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进一步抓好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设施,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分层指导、分层培训,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鼓励和培训教师参与网上交流、学习。
(七)整理和编写相关教学材料,形成可观的内部资料,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每学期继续加强整理和完善学生及教师的各种作品。如《学生作文集》(藏、汉、英)、《教师论文集》、《校报》、《教学反思集》等一系列教学资料,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知识
及教学水平。
(八)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自然等资源优势,结合本校实际,组织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参与开发课程资源,力争编写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九)资源共享、丰富知识。为构建学习型校园,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根据学校的《领导干部学习要求》、《教师学习要求》,激励教师以自主和集体相结合,以订阅刊物及上网浏览相结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学习、激励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 (1)鼓励教师个人订阅相关报刊杂志的同时,学校继续订购《江苏教育》、《上海教育》、《辅导员》、《中小学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新课程教学法》、《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按键设计》、《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文集》、《新课程改革大纲》等全国优秀教育教学刊物和书籍。各办公室内设立图书角,为教师的学习和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2)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的学习和丰富知识创造广阔的天地。
(3)大力提倡反思型学习,将开展案例解读,畅谈感悟等活动;鼓励教师反思。
(4)落实学校章程,力行教育“三面向”方针,逐步推行
学科研究、教育研究的教研思路,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培训制度、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构建市级、区级、校级、个人等各层次课题网络,有力地推行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办学模式的科学化发展,使教师有丰富而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在研究中勇于探索、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