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
《颐和园》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教学课题 1.学习生字,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正确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四、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1&rn=1&di =25804797120&ln=1999&word=%D2%C3%BA%CD%D4%B0%CD%BC%C6%AC%23pn1&-1&di25804797120&objURL http%3A%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2Fbeijingyiheyuan%2F088_4442.jpg&fromURLhttp%3A% 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2Fbeijingyiheyuan%2Fweb%2F088_4442.htm&W1200&H1101&T 10187&S268&TPjpg#pn1&-1&di25804797120&objURLhttp%3A%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 2Fbeijingyiheyuan%2F088_4442.jpg&fromURLhttp%3A%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2F beijingyiheyuan%2Fweb%2F088_4442.htm&W1200&H1101&T10596&S268&TPjpg这就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重点指导学生写错的字如:“廊”。 2.学生自读课文,组内讨论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3. 小组汇报: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师小结: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范读欣赏
百度音频 http://video.baomihua.com/beijinglvyou/2715847 学生边听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 四、学生读课文,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在长廊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出示课文相关文字,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边欣赏长廊图片,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 =1&rn=1&di=25804797120&ln=1999&word=%D2%C3%BA%CD%D4%B0%CD%BC%C6%AC#pn3&-1&di16 683276465&objURLhttp%3A%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2Fbeijingyiheyuan%2 F045_4338.jpg&fromURLhttp%3A%2F%2Fwww.dabaoku.com%2Fsucaidatu%2Flvyou%2Fbeijingyiheyuan% 2Fweb%2F045_4338.htm&W1200&H822&T10145&S196&TPjpg 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朗读。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用边读边欣赏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的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欣赏的读书方法学习整段内容。体会长廊的长与环境的美。 5.用填词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指名学生朗读。 (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并一边欣赏图片,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 1&rn=1&di=25804797120&ln=1999&word=%D2%C3%BA%CD%D4%B0%CD%BC%C6%AC#pn26&-1&di 2790078075&objURLhttp%3A%2F%2Fimg.dgju.com%2Fchengshilvyou%2F201104200159234210.jpg&from URLhttp%3A%2F%2Fpic.dgju.com%2Frenwen%2F38553_2.html&W800&H533&T8377&S118&TPjpg 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体会首位呼应的写作方法。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点,把你的游览顺序写一写,回想一下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为下次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总体上感觉比较清晰,学生学习也很轻松。主要落实了这样几个点:通过过渡句的梳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部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整个过程学生比较投入,也很有兴趣,朗读课文津津有味,确实难得。 1、长廊。长廊的特点是长和美,长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美的特点就有些隐蔽,比较难体会,通过图片的加入学生能深入的理解了长廊的美,但是最后一句“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怎么理解?这一问题学生没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意。 2、万寿山。这部分,用词非常丰富,而且牵涉的景物比较多,表达规范,通过图片的欣赏,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段中比较繁杂的景物,并清晰地了解——立足点不同,观察到的景物也不一样的特点。 3、昆明湖。在昆明湖这一段的学习中,我趁热打铁,再次让学生尝试通过欣赏的景物。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文字的精妙。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我主要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读课文,边读边欣赏中记忆优美的句子,理解作者的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 三、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市邵庄镇普通小学 姓名: 李娟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3801117 电子邮件:layuelihua@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青州市邵庄镇普通小学 本人1998年参加工作,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4年,作为一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观念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成绩论英雄到了现在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和经典的背诵中提升语文能力,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是我致力追求的语文教学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