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日本动画大师。生于1941年。 我想,关于他这个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二、宫崎峻动画: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宫崎峻”这个名字,只是简单看看下面的清单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的中文译名,看看你比较喜欢哪种翻译方式。如果你恰巧知道宫崎峻,又恰巧看过他的动画,欢迎回贴,讲讲自己的感想! 宫崎峻动画作品一览:
1968年:《太阳之子》(又译《太阳王子》) 1973年:《熊猫之家》(又译《熊猫家族》) 1978年:《未来少年科男》 1984年:《风之谷》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龙猫》
1988年:《再见萤火虫》(又译《萤火虫之墓》、《萤火挽歌》) 1989年:《魔女宅急便》(又译《小魔女限时专送》) 1991年:《岁月的童话》(又译《回忆点点滴滴》) 1992年:《红猪》(又译《飞天红猪侠》) 1993年:《听到涛声》
1994年:《百变狸猫》(又译《平成狸合战》) 1995年:《侧耳倾听》
1995年:《On your mark》
1997年:《幽灵公主》(又译《魔法公主》) 2001年:《千与千寻》 2002年:《猫的报恩》
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 loading...
三、我眼中的宫崎峻:
为便于表述,请允许我对宫崎先生使用一下归纳法。 宫崎峻先生是一位: 1、 老头 2、 日本人
3、 以动漫为终身事业者
4、 童心未泯者(所有的动画主人公皆为少年,甚至幼儿。这要求他不能不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5、 力量崇拜者(神奇的超现实力量往往贯穿于宫崎峻的大部分作品中) 6、 完美主义者(宫崎峻动画的场景总是宏大而又细腻。当一个人能把一对反义词,如大与小,美与丑,宏大与细腻结合到一起时,我们只能说,这个结合本身就是完美的)
7、 飞翔的幻想者
我想详细解释一下这最后一点。在宫崎峻的所有动画作品里,仔细回想一下,相当多的作品都涉及到飞翔。从《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白龙从空中飞落,到《天
空之城》中少女希德的飞行石;从《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御风飞行术,到《魔女宅急便》中神奇的飞天扫帚,宫崎峻营造出来的大地与天空之间永远充斥着无限的宽广和自由的高度,让勇敢的人们尽情地乘风追云。
有人曾把宫崎峻称为“动画诗人”,依我看,倒不如称他为“动画飞行家”更为合适。看宫崎峻的动画,就是随着他,在幻想中高高地飞翔。天马行空啊!踏着卧虹,迎着夕阳!当你终于回落于现实生活,仍不免回头望望,大汗淋漓地深喘一口气!
你的心被他带去飞了。或者说,你,被他带领着,重又在自己的童心中飞了一回……
四、宫崎峻动画之优点:
老幼皆宜;制作精细;想象丰富
五、宫崎峻动画之缺点:
英雄主义渲染过重;有时出现的庞大怪物或战车有点让人恶心……
六、宫崎峻动画的音乐:
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是宫崎峻动画的一块绚烂无比的宝钻,其中大部分音乐的风格空灵缥缈,有种能够深入灵魂的震撼力和诱惑力。
我愿效仿前人,以琴弦比喻心灵!当生活中有点什么(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打动了你时,便是拨动了你的心弦,心弦颤动,迸出一个两个跳动的音符。音符连起,就组成了一个人一生点点滴滴的感动。 生命的音乐。音乐如人生。
有的音乐,需要静静地听。听着听着,就会感到音符如水,节律如帆。水敲心门,帆下河川。水滴敲心门,是轻弹碧玉的音响;一帆下河川,是行云流水的快感。这个时候,如果仰望天空,会觉得音乐来自整个天宇;如果闭合窗帘,会觉得音乐来自封闭的空间。
能让人这样听的音乐,真的,不多。尤其是在带歌词的通俗音乐流行的年代。但宫崎峻动画中,确有几首配乐值得用心的听。
七、宫崎峻动画的场景:
就大部分作品来讲,场景是既宏大又细腻。就像一幢美丽城堡的照片,让人既能感觉到城堡的高耸入云,又能看清城堡窗台上摆的花儿和停的白鸽。
八、宫崎峻动画的人物:
宫崎峻动画经典人物组合=在情节上起主要作用的女孩+全心保护女主角的男孩+个性鲜明的婆婆级人物
九、宫崎峻动画的主旨:
就从宫崎峻动画中的女孩子说起吧。
宫崎峻偏爱女孩子。他的动画中,女孩子总是主角。这些女孩子们按性格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注定要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的脱俗女孩,一类是未谙世事的可爱女孩(前者如《天空之城》中的希德,后者如《魔女急宅便》中的琪琪)。
但是不可否认,这两者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她们都是些未受尘世污染的孩子,自然而原始地成长起来,个性舒展——她们纯洁。
不难看出,宫崎峻崇尚善良。在他营造的世界中,纯洁=原始=善良。中间虽然有恶的客串,但纯洁和善良终将战胜一切。宫崎峻动画是为纯洁善良唱的一首赞歌。
有人说,文学艺术的作用一半是揭示丑,一半是歌颂美。在这一点上,宫崎峻动画所做到的无异于一个合格的文学家所应该做到的——一方面告诉我们人性中贪婪的私欲所造成的恶果,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纯洁善良将是世间一切永恒的终结。所谓文学,所谓艺术,实际上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寻找的诗意的理由。不管世界如何运转……哪怕充满了危机和坎坷,人类总是要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雪落,风起,飘着花香的石子路,洒着月光的杨树梢……这些有没有让你想起,童年母亲说的故事,以及青春年少时的记忆?心中有了对美好的体验和对美好的追求,就有了对未来不懈追寻的勇气。
宫崎峻动画之所以不仅是孩子的专利也许正缘于此。看宫崎峻使那些自认为已经长大的人们感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远离童年,那些美妙的滋味仍在心头徘徊呐……关于童年纯真的美,关于责任执着的美,还有最耐人寻味的,那关于初恋的朦朦胧胧的,甜甜淡淡的美。
十、宫崎峻部分作品简介:
以下是我比较喜欢的六部宫崎峻动画电影 1、《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寓言。在纷繁复杂的未知世界里,如何不迷失自我而生存下去?10岁的女孩千寻所经历的恐慌和迷茫,会让每一个面对过未知的人们感同身受。面对未知,我们何去何从?
相信看完《千与千寻》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明白:未知和坎坷面前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做:⑴唤醒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生命力;⑵对他人报以真诚的爱。 2、《岁月的童话》:
又名《回忆点点滴滴》,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宫崎峻动画里,风格比较平淡的一部。它分两条线索:女孩的现实经历以及童年琐事。虽然女孩的童年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的日本,但是我保证,所有人看了都会感到亲切,并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这部电影。我喜欢用剧中的那句台词问自己: “晴天,阴天和雨天,你喜欢哪一个?” 随即就会不露声色地在心底微笑,很自然地联想起初恋的味道——就是剥开柚子厚厚的表皮时闻到的,那种微涩清香的味道。 3、《龙猫》: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关于这部影片,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温馨,亲切,自然。在如画的乡村美景里,小月,小米,与胖胖的龙猫在一起。朋友啊!别为我担心。如果有一天我走失了,龙猫会送我回家的……
4、《魔女急宅便》:
就像欧洲的神话故事中提到的那样,魔女到了十三岁,就必须离开家到另一个城镇定居。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魔女。于是我们的小魔女琪琪,在一个美丽的月圆之夜,带着她的黑猫吉吉,开始飞行…… 5、《再见萤火虫》:
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只是充当编剧和原画的工作,姑且把它当作宫崎骏的作品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日本频频遭到轰炸,14岁的日本男孩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沦为孤儿,只得寄人篱下,尝尽姨母的白眼,终于倔强的清太带着妹妹离开姨母家。他们在野外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可是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他们的身影在漫天萤火里消逝……
该动画在国内争议很大,焦点在于它反映了日本人民二战期间受到的苦难,因此有更多中国人在反问:中国人受到的苦难难道少于日本人吗?岂容日本人为自己叫冤叫屈?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看过形形色色的评论,因此我是带着某种“警戒心”看这部电影的。可是无法否认,电影本身是成功的。除了兄妹之情的刻画入木三分之外,制作水平也相当高超。
我喜欢这片子,却喜欢的惴惴不安。相信看过此片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的矛盾!在百度的\"再见萤火虫\"贴吧里,感动的潸然泪下者有之,怒骂此片是千年大毒草者亦有之。争论已经不仅限于电影的矛盾,还有民族的矛盾,历史的矛盾,以及已经在悄悄酝酿着的,未来的矛盾! 如果有一天,这矛盾真的导致了一种苦难,那么该感到悲哀的,究竟是日本人,还是我们?!
6、《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一个漂浮在云彩中的岛屿,上面曾经建立了一个科技十分发达的国家——拉普达帝国。但拉普达人却神秘地抛弃了自己的乐土,隐居地面。从此再无人能回到天空之城。但是,传说中有一块神奇的飞行石,可以指示天空之城的方向…… 影片开头,正在矿山工作的男孩惊异的发现一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孩从天空中坠下,挂在她胸前一块蓝绿色石头闪闪发光……
这部影片是宫崎峻比较公认的代表作品。很多人说,即使在《千与千寻》的巨大成功之后, 《天空之城》仍是他们眼中宫崎峻最优秀的作品。
也许是《千与千寻》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吧,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爱《天空之城》。《天空之城》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仅仅是飞行石的咒语。短短的一句咒语居然能在一瞬间改变一切。
还记得唤醒机器人的咒语吗?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还记得毁灭之咒吗?巴露斯。天空之城里的那些机器人,因为前一句咒语而被唤醒,又因为后一句咒语而遭毁灭。
不知道有没有一句咒语能让机器人的制造者——人类也能毫无反抗地遵从?有吧,我想会有的。人类的心灵深处一定蕴藏着某种共同的情感,会听从一种类似于咒语的指令而支配人的肉体,灵魂,以及人的一切。其实……想想看,现在也可以举出例子来:当你至爱的人病重之时,你不是会愿意为他或她倾家荡产,甚至付出一切吗?所以我想,能控制人类的那个咒语应该是:真爱。
真爱,需要付出。《天空之城》中最感人之处,不正是男孩巴斯明知危险,还要为了希德去冒险吗?
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 不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巴露斯
我,愿意被你唤醒,也愿意为你消失……
“没有童年,就没有真正的宇宙性。没有宇宙的颂歌,就没有诗篇。”
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在《梦想的诗学》里,提出了一个“先本体论”概念,即记忆、梦想、诗都不是始而有之,而是在将各种幸福及有益的形象进行组合后再开始存在。他温婉地指出,为了理解我们对世界的依恋,必须给每种原型加上一段童年,我们的童年——以使我们能够生活在重新想象的过去之中。
我出生的那年,动画片《大闹天宫》刚刚拍好。但是,我首次看到“齐天大圣”时,已是小学一年级。我至今还难以形容,第一次看到《大闹天宫》时的惊异与震撼。孙悟空,这个上天入地的孩子,完全是一朵鲜艳的宇宙之花,在我内心的黑夜深处一次次绽放,并随时会飞落在我的身旁。以至于很多年后,我一直坚信,在我去外婆家的路上,有一处碧绿的山间水库,那就是孙悟空进入东海、去向龙王借兵器的入口。
童年是存在的深井。从此,我儿童时期保持的这个火光般的形象,与青苔的气味,风雨黄昏的温馨气息,蚰蜒的缓慢爬行,银河的光影,竹林里的红月亮,紧紧纠缠在一起„„随之,是诗的萌芽。
前不久,在书店闲散翻书时,我意外被一套名为《动画中国》的丛书吸引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绘图本,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套丛书首批四卷,几乎收录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50多年来所有重要电影动画,比如《宝莲灯》、《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牧童》、《金色的海螺》、《好猫咪咪》、《天书奇谭》等等。
“太阳啊,你出来吧!大海为你,开出了菩提花;晨风为你,吹尽了尘和沙!”
“葫芦娃,葫芦娃,一棵藤上七朵花。”
“二郎神正坐在高高的云端,身后的黑云漩涡一样搅动着,就像他的黑心肠。”
“三圣母是温暖的太阳,吐出许多恳切的言语。可二郎神是一座巨大的冰山,说什么也不肯放小沉香走。”
故事还是老故事,画面还是老画面。只不过为了保证清晰,画面经过了细致打磨,重新描画和上色。电影镜头变成了叙述的语言,富有乐感,朗朗上口。
在书架边,我读着读着,许多内心深藏的炽热形象,宛如童年遗失的火种,又转瞬复荫„„久而久之,以至于记忆与想象的边界变得模糊,我几乎分辨不出哪些是想象,哪些是回忆。
国产动漫的经典时代,是一个气定神闲、经典辈出、紧贴民族艺术之根的时代。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4月正式建厂以来,共摄制400多部美术片,其中有48部先后在国内69次获奖,有45部美术片在国际上73次获奖。其时,中国动画片,独一无二的民族元素与动画影像的结合,构成了一道道神奇的风景,一度震惊了世界影坛。这些元素包括水墨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木偶、年画,等等。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中国水墨动画片,完完全全的中国风格,连片名都是精美的行楷书法,片尾年代都是“壬戍年”,并加盖了雅致的印章„„每帧画面,一只小鸡,一片芦苇,一带远山,一群游动的蝌蚪,都是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墨色浓淡有致,线条婉转,充满动感和韵律。
今天,这些画面,只依稀存在于齐白石、李可染、林风眠的画册中。
几乎早年所有的动画原画,都在“文革”中悉数被毁,大部分原始胶片也都荡然无存。以至于今年,为纪念张光宇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幅《大闹天宫》设计稿,被做成藏书票,放在纪念笔记本的卷首。而在当时,《大闹天宫》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
其时,很多美术大师都参与动画片创作。仅就视觉设计而言,这些大师的名字足以令人景仰——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原画是齐白石,《牧笛》里的水牛形象则是李可染的亲笔,《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是张光宇,《狐狸打猎人》的造型设计是韩美林,《鹿铃》的美术设计是程十发,《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是张仃,《鹬蚌相争》借鉴了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作品风格„„
当时,动画设计,多是艺术家一张一张用毛笔亲手绘制。在今天,这个大师画作寸纸寸金的年代,已是不可想象。
万籁鸣,《大闹天宫》的导演之一,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兄弟”的长兄。万氏四兄弟,曾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他们又创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接拍《大闹天宫》那一年,万籁鸣已经60岁。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他特意派人在寒冬腊月远上北京,遍访大大小小的庙宇。有时,为了设计一个动作,花甲之年的万籁鸣往往会想得入神,会顺手抄起一根梢棒,在厂院里和年轻人挥舞起来,以至有一次不慎掉入水池。
张光宇,中国漫画的奠基人,原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教授。赴上海设计《大闹天宫》时,也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给美猴王设计了著名的桃心脸。在其私淑弟子张仃看来,张光宇30年代的漫画就已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决不亚于国画界的齐白石、黄宾虹。张光宇晚年清贫,却给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文化遗产。
张仃,1978年出任《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哪吒闹海》人物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山水风景也极具中国神韵,对中国动漫影响深远。今年2月,张仃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今年,也是特伟先生的离世之年——作为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特伟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实际上,自1988年特伟的《山水情》之后,中国水墨动画就终结了。难怪有观众感叹:“特伟的离去,也许我只能在美式和日式两种动画片中度过余生了。”
这一代先生,深具民国文人风韵,交游广泛,学养深厚,中西交融,多为通才。
50多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数百部动画片,的的确确是在“美”字上做文章,而这种美,又是彻彻底底的“中国之美”、“民族之光”——《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金色的海
螺》,尽显中国皮影戏、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聪明的鸭子》,乃折纸片,情趣盎然;《夹子救鹿》,具敦煌壁画的古朴之风;剪纸片《草人》,彰显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上述种种,全然土生土长,都与今天街头巷尾流行的美、日动漫之风截然不同。
今天,当我们的孩子在迷恋日本动漫之时,他们是否意识到,日本动漫恰恰起源于中国,只是后来将其发扬光大了。
日本的宫崎骏,就是在看了《大闹天宫》后,才萌发将动画创造作为自己终身目标的想法。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抗战期间,在上海看到了动画片《铁扇公主》后,大为赞叹,决定放弃学医,转向动漫创作,并将动漫引入日本,创作了《铁臂阿童木》。上世纪80年代,手冢治虫来华访问,唯一的要求就是拜见80多岁的万籁鸣。他坦承,铁臂阿童木是受了“孙悟空”的启发后创造的。并且,手冢治虫和宫崎骏,都对中国水墨动漫推崇备至。
今天,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大家都在谈重振中国动漫,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动画已经迷失——其中,最明显的,是失掉了本民族的风格与传统。须知,一味的异国之风,一味的娱乐,一味的大资金投入、技术崇拜,终究离中国万紫千红的“花果山”越来越远。
在一个快餐和娱乐时代,很多中国孩子已不能分辨出本民族的温润和雅致之美——事实上,国际上那些文化输出最盛的国家,恰恰是最具民族意识的国家。
中国动漫如何发展,的确一言难尽。如何说故事,如何释放想象力,如何探寻渊深的人性,如何培养宇宙情怀、世界情怀、人类的问题意识,如何不把孩子仅仅当作童稚的说教对象,或仅仅把动漫当作娱乐手段„„都是问题。
中国,有着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名著、历史传奇、志怪小说,资源得天独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量体裁衣,面向未来,再创精品。所谓精品,第一步还得重新衔接传统,使好的技术服务于好的视觉、好的声音,以彰显一个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力量,使抽象的国家变得有形有色、韵味无穷。
卓越的梦想者,正是善于呼吸过去的人。而童年之梦,童年之忆,堆积起我们所有的存在,以确保我们生命的连续性——期望中国孩子,在未来更好的动漫作品里,进入与世界合为一体的梦想,宇宙性的梦想,以便沧桑之年,还能道出灵魂的秘密住址,展开难以估量的记忆。
而此刻,《动画中国》这套书,因其独立的时代品质,因其对传承民族记忆的责任,使我们重温逝去时光的幽深魅力。我谨怀感激之念,欢呼这看似夕拾朝花,实则是崭新的、鲜艳的奉献。
据一本介绍宫奇骏作品的书说,宫奇骏创作《风之谷》,思想受到了日本一位学者(名字我忘了,回家翻书,找到了再贴上来)“常绿林文化论”的很大影响。这种理论主要是说,如中国、日本等国家,文明核心地区所处的环境都是以温带、亚热带常绿林气候为主,这种条件下植被的恢复能力很强,即使受到人类的毁灭性破坏,只要有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不再受到持续破坏,它们就能重新建立生态平衡。他认为比如东亚国家文明的持续不断就是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这位学者主张,要从重视人类文化不同转向重视植物分布的不同,来研究历史。
宫奇骏在“风之谷”中据说接受了这种观点(他就是“风”原版漫画的作者)。所以有人类未日之战后,森林净化有毒土壤的设定,而巨虫和孢子是保护森林不受人类破坏,也有反讽人类其实是破坏一切的罪魁祸首,世界真正的主人是植物的寓意,而不仅是单纯的环保和反战主张。另外,《风之谷》电影其实只是改编了连载漫画的前半部分,其后宫奇骏据说几乎设定了女主角娜乌西卡的一生。可惜漫画应该只有日文版和英文版,所以连后面的大概情节我也不知道。
说到娜乌西卡,宫奇骏说,她的名字是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同名人物,但人物性格则是取自他小时看到了另一部作品(再创作的),而不是希腊神话,所以与神话中人物性格有明显不同。
宫奇骏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幽灵公主》、《平成狸合战》和《龙猫》。《幽灵公主》中第一主角应该是男主角飞鸟,其实此片主题不仅是宫奇骏作品(或者其他大多数动画)一直有的批评人类破坏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生活,另外还有一层更直接的影射——人类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残酷对抗。飞鸟其实不是日本的主体——大和族,而是几千年来一直被大和族压迫、赶杀的阿依努人,这从他的服饰上可以得到明显的证明。“幽姬”珊也很可能是阿依努人,虽然她在片中更多的是代表一种能与自然完全和谐相处的文化。而女总督和游方僧则是代表了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强权。女总督和她的部下(村民)们可能还是比较民主、比较公正(已经只是对内了)的早期国家雏形,而游方僧和他身后的“朝廷”则就完全是指已经实现制度化的专制国家政权了。而本片并没有一个俗套的快乐结尾,虽然有麒麟头被归还后,绿草复生而给多数观众带来的,会有一个光明未来的假象。实际上,最后珊与飞鸟的分手实际仍然暗示了,结局仍然会无法阻挡得,按着人类与自然完全对立,人类狙神自立,自身落入强权统治的方向发展下去。其实,以“幽灵公主”设定的时代背景而言,这种悲剧性是无法避免的。我认为,可能是出于商业考虑,以及宫奇骏个人的乐观主义,所以他避免了设定一个完全的悲剧结尾。
《龙猫》完全可以说是日本乡村生活,优美一面的风情面。宫奇骏的童心与想象力的结合,在此片中达到了空前完美的地步。尤其龙猫种树及带着姐妹在天下飞行的一段,我已经无法形容自己的陶醉之感,勉强来形容,当时真有“不知周之为蝶,蝶之为周”的感觉。
《平成狸合战》很显然是讽刺大工业社会下,没有人可以桃源世外。不过,我特别喜欢它倒是主要因为内容实在有趣,无论是狸猫开会、战斗、生活的可笑之处,还是日本鬼怪文化的大游行。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人类的欲望与压制
很多艺术都是将人物内心的东西加以外化的,像是京剧,黑脸、红脸、白脸,使人物性格在脸上表现出来,西游记也是这样,将其权利外化,权利越高,身体就越大,像在花果山,孙悟空是最大的猴子,在天上,玉皇大帝是最大的,指甲也是最长的,当然就是最具权力最养尊处优的。而地位卑微的土地公,几乎要与哪吒一般大小了。
都说人类的祖先是猿猴,是猿是猴暂且不议,在西游记中,这孙悟空便是最初的带着原始本色的人类,孙悟空被驯化的这一过程也就是人类不断规范,不断被压抑天性的过程。
当然,人类的贪欲在孙悟空身上也有所体现,本来孙大圣在花果山过的好好的,却因起了贪念,想在天上捞个一官半职的,就应了玉皇大帝去当了个弼马温,当得知这其中的原因这后孙悟空开始了反抗,但最终还是没有禁住诱惑,又去看了桃园。
让一个猴子去看桃园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是对欲望的一种挑战,这种欲望是本能的,像男性对女性的欲望,孙悟空的金箍棒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而之所以是桃子不是其他的苹果,葡萄什么的也是因为桃子看起来更像是圆润丰满的屁股,所以孙悟空也就又一次没有禁住诱惑。
影片没有以孙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下结束,而是孙悟空在天庭大胜然后重新回到了花果山,也是暗示了人类的本性欲望是压制不住的。
魁拔
《魁拔》——中国动画死而复生又彻底死回去!
小甲 发布于: 2011-07-09 02:25
跟所有人一样,我对中国动画长期处于自动屏蔽的模式,直到前不久《魁拔》开始宣传。
我中招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在北影上学比较靠谱的哥们,他放言说这是振兴中华之大作!必将横扫国内各种娘炮各种低幼各种不靠谱的诚意之作。
于是在首映的昨天,我跟着这哥们去了电影院。
这家电影院一天排了3场,两场是早上,一场是下午,我们看了下午的场,小厅,人数大概14人。 下面是对电影各种看法。
编剧:
第一,故事看起来格局很大,但是却选择了有可能是最难看的一段来作为第一部,这是最失败的地方。
第二,整个故事没有出现真正的高潮。最后的那段完全属于为了高潮而高潮,因为再不高潮就要结束了。作为高潮应该具备最强烈的情感张力,而最后唯一的情感处理相当狗血。
第三,想解释的东西太多,完全没想观众认不认。一名老师上课好不好,其中生动不生动是关键,而主创们极力想解释自己发明的世界观多牛逼,然而说得枯燥乏味,最可惜的是费了老鼻子力气说出来的世界观还特别无聊……想问:这个世界的人就全玩这所谓的“脉术”?这脉术除了颜色能有点区别吗?明明有兽,树等元素设定,怎么就不能把各自做出点特色来?
第四,废话太多!常恨很多动作片,明明说两句话就可以不打的,非不说就开打。而《魁拔》却是明明可以打了还废话停不住,急死人!而废话的集大成尤其表现在最后码头那一段,重复有时候是能让人感动,但是重复那么多遍,每遍还那么长,只能让人恶心!后面每念一遍我就忍不住想抓狂!
第五,场景太少,全篇主要场景就3处,村子,客栈,码头。尤其到了最后码头部分,节奏本来就被一堆没多少意义的废话和不断的重复拖到极慢,还缺乏场景来调节,幸好还能有一两处冷笑话来提下神,否则睡着的人会更多。
导演:
如果说编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导演就是彻底毁灭这片子的人。
第一,观众立场。开场就很混乱,一位妈妈级的女战士为了对抗魁拔挂了,女儿哭喊着,看起来是第一时间建立了正义与邪恶对立,可是紧接着,魁拔居然为了保护自己的手下,牺牲了……导演,您是希望观众站在哪边去看接下来的影片呢?非得把我们弄得如此凌乱?另外我想问为什么一部热血少年动画出片名的时候非得转一段小清新的音乐?但字体又那么霸气?
第二,故事控制。一开始交代主角就是魁拔?是想让观众从头到尾都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技巧可以让狗血的剧情看起来不那么狗血,更可以让狗血的剧情看起来更加狗血!
第三,动作戏。作为一部热血少年题材,为什么全片都是POSE战?作为电影,作为华语电影,作为面对从小看功夫片长大的中国观众,就那几下近身接触还是flash级别的动作,您真拿得出手!
另外鸟山明发明了放波,你学了,但人家有移动战,远程近身都放波,你怎么不好好学学?全站原地摆动作放波!您还能再没点想法吗?还有蛮小满跟村长决斗,中的那三个波还能再慢点吗?你是想表现蛮小满有中年痴呆症吗?再还有,为什么明明就是同一种波,要喊出三四个不同的名字?
第四,节奏。全片节奏拖沓,明明能让片子更紧凑更饱满的,却整得一个事反复说N次,电影不是电视剧啊!!!导演!!!我没法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啊!!!
第五,音乐。导演啊!!!音乐您是当背景音乐来放了有木有?!!要打架了就来段金属和弦很敷衍有木有啊!!!
第六,导演啊!!!那么多人物出场又没什么大用您知道后果吗?别告诉我后面他们还有戏,第一部瞎了大家凭什么还要期待第二部啊?你们前期怎么论证的啊???
不写了不写了!越写越鸡冻了!
青青树公司十年磨一剑的《魁拔之十万火急》将会在7月份上映。我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点映场有幸先睹为快,并且在这里负责任地推荐给所有动漫影迷。这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一看的国产动画电影。
青青树动漫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我国最早的原创动画公司之一。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学问猫讲汉字》就出自这里。这是一家低调而团结的动画公司,是一家务实而有才华的动画公司,是一家注重学习和研究的动画公司。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它在中国动画圈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它在充分研究了日、美动画类型片近二十年之后,终于开始了原创动画电影的制作。这一时点与皮克斯、迪斯尼等公司当初的情况基本相当。
虽然《魁拔之十万火急》有明显的日本动画之风,从人物造型、到性格设定、再到世界观运作模式,或许这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众人对这一影片进行批评的焦点话题,但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真的把青青树二十年才华与博弈的积累充分发挥出来了!无论是技术上竭尽所能的精雕细琢,还是编剧上力图从日本经典类型片中学习各种要素,《魁拔之十万火急》真的是用我们中国动画人的双手从一块原石中磨刻出来的瑰丽雕塑。
《魁拔》让国产动画尤其是国产热血类型动画片的欣赏真真正正地拥有了三个层次:第一是人物出演的层次,第二是人性碰撞的层次,第三是世界观构造的层次。而我们以往的动画片往往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甚至连第一个层次都做不好。
什么是人物出演的层次?就是指人物通过各种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各种镜头蒙太奇的衔接,来推进剧情。我把这类动画片叫做只需用眼就能看的影片,很多所谓多么出色的美国动画大片其实都是这一层次的作品。只不过,它们把这种人物出演发挥到了极致,动作的节奏性、语言的幽默、表情的丰富以及镜头感的强烈都到达令人啧啧赞叹的程度。
什么是人性碰撞的层次?就是指人物拥有丰富的性格,而不单单是具有单一性格的扁形人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拥有丰富性格的人,会接触、会发生各种矛盾,从而引发出一种人性碰撞的轰鸣声!我把这类动画片叫做需要用心去看的影片。不再是塑造用来教育人的典型形象,不再把人物性格简单化处理,而是让观众结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欠的活生生的人物。
什么是世界观构造的层次?就是指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特殊世界中,这个世界的规则体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新的核心概念被定义出来,人们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有着怎样的价值观、社会属性和职业属性等等。我把这类动画片叫做需要用脑去看的影片。特别要注意的是,像《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这类的美国动画,世界仿佛是全新的,比如海底世界、汽车世界等等,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把今天的人类社会完全等同地移植到那个新的样式中去,规则体系没有变,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各种属性也都没有变,这种影片是不能称之为有世界观构造层次的影片的。皮克斯的动画片中,可能只有《机器人总动员》有这种世界观重构的哲思。
这三个层次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不是说人物出演的层次低于后两种,世界观构造的层次高于前两种,而是说根据剧情所需进行安排,层次越多,影片耐人寻味的嚼头就越多,主题也就越深刻。美国动画往往更倾向于在人物出演的层次上尽情地去发挥,在人性碰撞的层次上做一些惯常性的处理,在世界观构造的层次上进行以假乱真的打马虎眼似的处理。日本动画则在世界观构造的层次上着力下功夫,而在前两个层次上保持着一般偏上的水准。
回到《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来,它在世界观构造上所花的努力是相当惊人的,在另外两个层次上也都做了不错的尝试。
首先,在人物出演的层次上,这部动画片帅哥能帅得起来,御姐能美得下去,主人公是个有着人身猴面的小正太,虽然他距离真正的卡瓦伊还差一点,但也算是个能引发观众爱怜的小淘气了。影片有多场像火影忍者那样的动作戏,表现得中规中矩——这是和日本动画片的水平相比,如果和以往的国产动画片相比较的话,算是相当有激情的了。我个人比较欣赏蛮吉和蛮大人与雪伦的一场打戏,节奏鲜明,动作清晰硬朗,作为近身格斗的技与远身战斗的术(影片中称为脉术)结合得非常好。相比之下,蛮大人挑战村长一役则略失格斗的硬度,蛮吉在绿叶港与守卫的一战则在动作速度上有些偏慢,在招式的想象上也有进一步发挥的余地。但应该看到,影片在一个个衔接紧密的镜头下,整个故事显得逻辑清晰,张弛有度,这相较以往的国产动画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二,在人性碰撞的层次上,这部动画片成功地刻画了蛮吉和蛮大人两位主人公。尤其是在首次对战“长脸大哥哥”的时候,这对“父子”与师徒之间的情谊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当从小村子里走出来、来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时候,原先实力看上去很强的蛮大人,立刻变得不那么强大了。如果将心比心地想一想的话,这种落差是极有可能击垮一个人的精神的。但是影片在这里却适时地为蛮吉安排了一段“重量级发言”,他回答了热血动画中一个永恒的经典命题:到底为什么而战斗?影片中,这个答案是非常震撼人心的,那就是为了一种尊严,而且那种尊严是建立在两个人彼此信任、相互依赖的情谊基础上的,对社会传统等级划分的一种不屑(影片中称为纹耀)。这时候,两位主人公在人性上所碰撞出的火花,仿佛照亮了整个影院。当然,在影片最后一个部分“长脸大哥哥”因为偷盗纹耀而被守卫殴打的情节中,虽然也有“长脸大哥哥”与蛮吉在人性上的一种碰撞的尝试,但是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像前一段情节那样表现出最强音来。
第三,在世界观构造的层次上,这部影片可谓是建树斐然,彻彻底底重建了一个世界,尤其是重建了一个规则体系。这是一个关于魁拔的世界,人们靠脉术来战斗,而标识人们等级的是纹耀。魁拔是一个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的一个怪物,被世人称为罪恶之源,因此有庞大的联军队伍要来讨伐它。这有点像《圣斗士星矢》中的冥王哈迪斯。但与圣斗士不同的是,冥王被当成一种纯粹的恶势力的存在,但魁拔真的是恶的么?还是“被恶魔化”了呢?这里面就涉及故事很多的背景资料。你在看影片的时候,就会觉得每个人物仿佛都有一段深沉的历史,只不过在《魁拔》系列的第一部电影中,并没有把它们全都展开来交代而已。
所谓世界观的重构,这个世界观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像《功夫熊猫》那样只是简单地把场景搬到中国,把主人公变成熊猫,把配角变成各种动物,这个世界观是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我以前评论过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的一部影片叫《空中杀手》,押井守就特别重视并且善于驾驭这种有意义的世界观重构。在那部影片里,战斗机的操作者是被称为“永恒之子”的一种人,他们是不会死亡的,会不断被制造出来;而驾驭战斗机进行战斗也是两家公司为了取悦观众进行的一场场模拟游戏。这个奇特的世界观背后的意义就在于,它激发了人们的一种思考:永恒究竟有没有意义?你会发现,永恒之子们真正渴望的是死,于是又有一个问题,生对于永恒之子来说真的没有意义么?在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连环追问下,影片世界观本身所包含的哲学命题被挖掘了出来。
《魁拔》的世界观就拥有这种哲学潜质。魁拔到底是善还是恶?因为你会发现,真实的魁拔是个清纯的卡瓦伊的少年,而恶魔的魁拔只出现人们的心中。当蛮吉作为魁拔在他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参加军队希望攻打魁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命题:他作为一个恶的想象与善的实态的结合体而存在。就像“蛮
吉”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野蛮和吉祥两个相反的词汇一样。可想而知,他将来一定会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面对如何解构他所包含的这种两面性,是屈从于恶的想象,还是回归到善的实态。就像任何哲学命题最终都将归结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这三个问题上一样,蛮吉也一定会面对自己的前身、自己的归宿和自己生存的意义这三个巨大的问题。而我们也期待逐渐展开的剧情能在这些问题上一一给观众带来解答。
影片其他一些可圈可点之处在于:第一,配音。这部影片摒弃了以前国内动画电影以明星配音为主的策略,改为用专业的配音演员和组织全国大赛选拔出来的选手来配音,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专业。第二,音乐。影片的音乐很好地达到了烘托主题与气氛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第三,现实性。有部分桥段的对白对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有影射,让人浮想联翩。比如村长在村民大会希望赶走蛮大人和蛮吉的那些对白,就很值得观众去推敲。
《魁拔》:浪人的歌谣
这部电影的缺点较易被发现,于是很多观众也就有了轻易否定此片的理由。对我来说,本片制作环节上的不足和处理上的清浅是不出意料的,我相信每个去看《魁拔》的观众也都知道现今中国动画产业的水平几许。一些人仍对此片恶语相加其实也不意外,毕竟这样做可以显出他们的曲高和寡。而使我出乎意料的是,像本片这样在很多地方都有不足的动画电影,却努力道出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本片主创敢于将一个连国产大片都难以表达的母题放到一部动画片之中,是我观影前无论如何不敢想的。
从这个角度看,《魁拔》在市场上的孤独是必然的。它用一个强大的世界观自绝于所有前来观影的孩童和怀着娱乐心态的成人;它像动画版的《太阳照常升起》,不做任何迁就和迎合;只有观众进入它,与它一起互动时,才能明晓“魁拔”之于社会的意义。
电影的开头交待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我们从中可知:影片所述的是一个以魁拔的“出现、被消灭、再出现”为周期的历史。它带有中国传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观。“魁拔”的出现即象征“纷乱战争”的出现;于是,“魁拔”从影片一开始便被定义为“灾难”、“祸乱”的代名词。而“魁拔”是缘何出现的,影片却没有立刻交待。紧接着我们便得知:本片的主人公“蛮吉”就是再次复活并逃过剿杀的魁拔幼体。主创在影片一开始将这一重要信息告诉观众,明确了本片在故事主线上的上帝视角:观众从始至终都知道“二者一体”这一真相,而剧中人物却直至片尾尚不自知。从中便可看出主创并不在乎所谓“悬念营造”,也不想满足大部分人所注重的“故事趣味性”。《魁拔》自开始即明确了观众“旁观者”的身份。不适的观众从此处便将本片冠以“装蒜”“扯淡”“故作深沉”之名;有心的观众却能因此而更清晰的了解到电影的内在复杂性。
按照故事交待,跌落凡间的“魁拔幼体”被一名叫“蛮小满”的落寞武士收留并抚养成人。主角与蛮小满也就建立了一种形同父子的关系。因此,蛮小满是影响主角成长的最重要角色。从影片对他身份来历“欲言又止”的交待来看,蛮小满是一个曾受过正统武士训练、“科班出身”、与最高权力机构曾有交集的人物。简言之,这个人物曾经不简单,甚至是“风光一时”的。然而,结合他脉术有限的战斗水平和与
老同学“雪伦”的对话来看,他现在的处境又是卑微的。他带着主角刚到窝窝乡不久又离开,可以想见蛮小满就是一个因不受重用而四处漂泊的“浪人”。他和主角在客栈遇冷的段落不仅能证实上述判断,还可看出蛮小满父子与片中的社会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此处暂且跳出主线单说“社会”。观察认真的观众可以发现,电影对“社会环境”的描述很有侧重点。电影中反复出现人们对于“纹耀”迷信和崇拜的桥段,影片甚至将片中人物塑造成“认纹耀不认人”的地步(客栈掌柜等),这均有表现人物对特权“认证标识”无限崇拜的用意,它的引申:人们对权力的崇拜。而片中所有武士也无一例外的“凡有正牌纹耀者自大,凡无纹耀者自卑”;所谓“无特权认证,便无资格为国效力,无资格实现抱负理想”。片中的“纹耀”种类繁多、级别划分复杂,这也显示权力机构的“等级划分”同样严格。综合的说,影片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在特权阶级统治下等级划分森严的社会环境。
此时再回主线来看主角二人经历的几场打斗便有不同的含义了。他们的对手依次是:村长、雪伦、卡拉肖克·潘(长脸哥)、码头保安、将军。这些人分别是社会从下至上每个阶层的“代言人”,越靠后出现的对手不仅武艺更强而且与权力机构的关联度也更大。最先出现的村长只是权力机构的“基层干部”而将军则是“上层建筑”的工程师。显而易见,二人从村长打到将军的过程其实是他们从社会外延打入统治核心的过程。对于主角蛮吉来说,他自幼受其父影响甚重,同样带有鲜明的“浪人”阶层属性。所以主角随父所遭遇到的失败、冷落和不幸既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个“浪人”阶层的。我们可以试着从这几场打斗中描出蛮吉成长的三个节点:
“渴望得到纹耀(襁褓依赖)→父亲客栈受辱(父权崩塌)→码头挑战权威(人格觉醒)”而这三段剧情同样可以对位“浪人阶层”对“统治阶层”态度转变的三个阶段:
“渴望得到纹耀(幻想攀附特权)→父亲客栈受辱(幻想破灭)→码头挑战权威(反抗意识觉醒)” 所以,蛮吉的成长过程就是整个“浪人”阶层决议反抗的过程。那电影是如何将两条线索统一于一身呢?一般来讲,所有同类电影都会用一个象征物来破局。这部电影中,这个象征物就是“魁拔”。
“魁拔”虽在剧情上就是主角的真身,但在符号学语境下它所指主角的“阶级属性”。蛮吉对于“阶级”只是其寄生的宿主。回到主角的几场打斗:从对阵村长时蛮小满单人作战,到对阵雪伦时父子二人作战,再到最后于码头的万人准别作战,阶级属性愈加明显是蛮吉由完全配角到绝对主角的原因。码头之战出现的所谓“脉门共鸣”已然是所有受到轻视的浪人“反抗意识”的集大成,当它强加于蛮吉身上的时候,主角“阶级宿主”的象征意也再明显不过。其实,作为“宿主”的蛮吉在成长过程中并非不想摆脱这个寄于体内的“阶级怨恨”,但每次挣脱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比如蛮吉喜欢称蛮小满“爸爸”,这是亲情的最直接表现;然蛮小满却一再让其改称自己为“蛮大人”。通过“大人”这一称谓,蛮小满得到了那份在社会上无法获取的身份认同,但这一透着浪人自卑心理的称谓却无时不刻阻隔着蛮吉对于父爱的渴望。无爱则怨恨生:蛮吉在社会上越多次被轻视,在父亲那里越多次被灌输“武士”意识,寄于体内的“魁拔”便越快养成。其实直到大战前夕,蛮吉仍在努力摆脱身上的“阶级属性”,他主动拒绝了浪人阶层赋予他的“防护罩”,希望能以个人身份完成战斗。然而,将军的突然出现掐断了蛮吉的最后希望,将军的残暴镇压给了“浪人阶层”最好的开战理由。于是,在将军企图封住蛮吉脉门的一刹那,魁拔外化,大战爆发,此时的蛮吉便完全沦为暴力的傀儡而难以自制。如果说,此前的“脉门共鸣”是“浪人阶层”的防御性招数,还尚且透着一丝理性的话;那此后的“脉兽”则完完全全是“毁灭”的化身。它如民粹之暴乱,在拳头挥向特权阶级的同时,也在大量伤及无辜。主创对这一幕的刻画着实升华了全片的主题:它将电影前篇
一直谱写的“浪人抗暴之歌”上到了辩证的高度:仇恨的外化能否解决问题?抗暴者本身是否也是暴力的代言?
战斗场景的残酷不仅将疑问抛向观众,也拷问着船上的蛮小满。他开始自省此前对蛮吉洗脑式的教育,开始反省自己作为父亲对蛮吉关爱的缺失。于是,带着无限悔恨的蛮小满以一种“死士”的方式向“脉兽”宣战,同时也象征着他与浪人的身份一刀两断。阶级性消退,人性的力量便逐渐强大。刚才说过,魁拔养成是因爱的缺失,蛮小满的悔恨源于他重新意识到自己对蛮吉有着无限的父爱。爱通过蛮小满的自杀式举动传到了沦为暴力傀儡的蛮吉眼中,蛮吉再次尝试摆脱阶级属性,最终以自废武功的方式毁掉“束缚于身”的暴力外衣(即脉兽):“人性”终究战胜了“阶级属性”,爱最终战胜了怒。蛮吉几声“爸爸”的呼喊,使其人格在父爱中得到涅槃。
从社会角度看,脉兽是片中所有出现角色中战斗能力最强的,可最后击退它的偏偏是战斗能力最差的蛮小满。蛮小满又属于社会最底层,而魁拔却是社会最高层“特权阶层”唯一的心病。最底层人物最终完成了特权阶层做不到的事,既强化了本片对“特权阶层”的否定,也将片中所有阶层的人物以“食物链”形式接在了一起:环环相扣、生生相克。本片的人物关系交待得完整而且清晰。这里单说一个人物:卡拉肖克·潘(长脸哥)。前文曾说本片是全上帝视角的。其实有一处例外:卡拉肖克·潘在客栈时向蛮小满父子隐瞒了真实身份,此时观众也被他“骗”到了。而且卡拉肖克·潘的角色耐人寻味:他在客栈本不该出手时出手,致使蛮小满在儿子面前颜面扫地,进而使其权威形象在蛮吉心理倒下;而后又在码头该出手自卫时不出手,导致蛮吉站出来打抱不平,进而引发最后大战。卡拉肖克·潘前后这两次“动与不动”的行为看似无心插柳,却牵出了整个故事最关键的两个桥段。而他扑朔迷离的身份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续集的伏笔。
通片分析下来,再去看电影开头交待的关于“魁拔爆发”的历史背景,我们便能有更清晰的认识:“魁拔”实际上象征“被统治阶级”对“特权阶级”和“等级制度”不满而形成的产物。此产物经特权不断压迫和同类怨气的聚集最终以暴力形式外化。本片的世界观之所以强调魁拔爆发的周期性(片中明确为333年爆发一次),是要明确等级社会中暴力的不可销匿。暴力或名“镇压”或名“革命”,对立二元实为一者,正如主角既是魁拔也是蛮吉。
这部电影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日本的影响,这也是我用“浪人”来形容蛮小满所代表群体的原因。其实片中的所有战斗角色均有“日本武士”的色彩,而且所述社会的“等级划分”也与古代武士阶层的特点较为相似。但特权阶级对下层的镇压和盘剥(借消灭邪恶为名征兵征粮),下层人士对特权和等级不满等状况,确又是现实世界中一切不民主社会的共性。所以本片呈现出的社会蓝本,是所有极权社会的缩影;而它所描述的历史周期则是所有同类社会的必然宿命。
由此可见,本片的主创有着相当不俗的社会史观,他用《魁拔》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模型;更为不俗的是,这个模型还是以“动画片”形式呈现的。
最后,还是简单说下本片的不足:1、使用象征手法时应多“留白”,本片台词表意过多。所谓“隐喻”也应当“一切尽在不言中”。2、本片的一些配角缺乏基本交待,比如守在岛上的魁拔仆人和与蛮小满有往事的公主角色皆是。虽主创可能在续集中才会着重提及他们,但本集既然出现,仍应有起码的角色塑造。3、本片的世界分为不同界和不同族,但各界各族间有何不同、其招式打法上有何区分我没能看出来。
我不是漫画迷,本身对这些回合制打斗无甚兴趣,所以此处不足也不影响我对本片的评价;但大部分漫画迷若注重这些细节,那此处可算硬伤。4、如前所述,本片的整体画风、人物造型、所述世界观,或多或少受了日本影响。我理解这其中的客观条件限制和投资人的压力,但我们若想建立自己的动画品牌就必须要有自成一派的风格。是的,这个要求对于《高铁侠》的团队实在过高,对于《熊猫总动员》的团队实在过高。但我相信这个团队是可以达到的,只因你们拍出过这部叫做《魁拔》的电影。
尽管本片还有上述这些不足之处,但平心而论,《魁拔》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已然多于《玩具总动员3》。记得在影院观影时,演职员表出现的那一刹那我已经热泪盈眶。我看到,在“皮克斯”和“吉卜力”垄断全球的局面下,我们自己的动漫产业也终于起步了。能鉴证中国动画重新上路的这一刻,是我们这代人的福气。
编辑 | 删除 魁拔,不能简单的为感动而战
圣海飞龙 发布于: 2011-07-11 03:08
魁拔——GREAT BUG。我相信很多人到现在还是不明白这片子为什么叫魁拔。其实这么一解释你就明白了,没错,就是GREAT BUG的音译。
作为一位ACGer,也作为一位在影院一线工作的员工,自然对7月份的电影充满期待,《魁拔》《兔侠传奇》《藏獒多吉》《变形金刚》《蓝精灵》而这个期待的开头就是《魁拔》。
其实心里已经做好了这片子是雷的准备,毕竟这年头看过的动画少说也有上百部了,但骨子里还是希望国产动画能恢复到六七十年代的那种雄风的,所以即使再雷,也会选择支持。
不过就票房来说,魁拔已经失败了。。。
就我家来说,上映三天,总共排了四场,加起来的观影人数也不过二十多人,这还是周末,还特意选择下午三点排了一场,算是黄金时间了(感谢薇薇,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可这场也只有四个人来看。。。
问题出在哪里?多方面的。
心里认同度不够。现阶段绝大多数观众还是排斥国产动画的,同等价位的影片,没理由不选择《武侠》这种大制作,《孤岛惊魂》这种有流行明星杨幂压阵的,《战略特勤组》这种挺着好莱坞噱头的。
没有噱头,例如3D。现阶段的市场依然是不成熟的市场,很多观众选择片子的第一句话问“是3D吗?”甚至更有甚者直接问“这不是数字的嘛,眼镜在哪里?”几乎同档期的《兔侠传奇》就因为3D,即使同为国产动画,但在排片上已经占据了制高点。
定位不准。到底定位给谁看?孩子?你能告诉我有多少孩子能准确的读出魁拔这两个字吗?甭说孩子,大人呢?如果这两字都读不准,你觉得一个大人会拉下脸来问售票员吗?定位为核心动漫迷?如果这样定位的话,那票房肯定不会好,因为现阶段核心动漫迷就是小众。定位为普通大众,那就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了。。。
我不想就影片的质量谈论太多,现阶段谈这个对魁拔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我承认我看到了制作者的诚意,作为一个动漫FAN,我也尊重每一个参与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因为我深知在中国做动画是多么的不容易。
魁拔,不能简单的为感动而战,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市场还不够成熟的世界,所以即使你的诚意再高,创作热情再高,你也难获得市场的认同,获得票房的胜利,不仅仅是魁拔十万火急,国产动画可以说都是十万火急。国产动画人任重而道远。
PS:单位不少同事知道我是动漫FAN,所以这几天有几个人问我,这什么魁拔啊到底讲的是什么啊?我一时语塞,突然间发现我自己也讲不清他到底是讲什么的,只能含糊的说有点像火影的热血故事。。。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做到口口相传,那他实在没法靠口碑传承下去。 顺便说一下,里面的人物名字我实在记不住,除了魁拔跟蛮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