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各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各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10-26 来源:乌哈旅游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各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2、对下面的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

A.近日,在北京王府并步行街展出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文明生态·美丽中国”摄影比赛。(句子成分残缺,在“比赛”后面加“的获奖作品”。)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否定不当,去掉“不”) C.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语序不当,将“竖立”放在“主席台前”后面。)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者毁灭。(“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

3、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家眷(juàn) 迁徙(xǐ) 诬蔑(miè) 挑拨离间(jiān) ....B.蛮横(hénɡ) 赋予(yǔ) 缅(miǎn)怀 格物致(zhì)知 ....C.怠(dài)慢 敦(dūn)实 蜿(wān)蜒 怒不可遏(è) ....D.襁(qiǎng)褓 营(yíng)绕 绚(xuàn)丽 强(qiǎng)词夺理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

C.在会场上,他认为自己权高位重,眼里目空一切,听不进任何建议。 ....D.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________最无耻的事情。

(2)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________物体而得到知识。 (3)“江歌”案让我们明白,我们可以惩罚作恶的坏人,却对冷漠的“好人”________。 A.卑劣 探讨 袖手旁观 C.卑劣 探察 束手无策

B.卑鄙 探察 袖手旁观 D.卑鄙 探究 束手无策

6、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你不知道“毒胶囊”有多毒! 改句:你可知道“毒胶囊”有多毒!

B.原句:马布里的加盟,让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 改句: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与马布里的加盟密不可分。 C.原句: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雷锋精神就不会走远。 改句:只要雷锋精神不会走远,我们心中就有爱。 D.原句:“讨薪法官”的微博一会儿就走红了。 改句:“讨薪法官”的微博不一会儿就走红了。 7、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按内容分为“凤””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B.《小石潭记>《马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成语“无人问津”“辗转反侧”“教学相长”“杞人忧天”分别出自《桃花源记》《诗经》《礼记》和《列子》。 D.寿镜吾老先生、藤野先生、长妈妈以及划船载我去看社戏的双喜和阿发都是鲁迅先生作品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8、结合语境选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以来,岳阳的发展________。根据“国发2号”文件的精神,我市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________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上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其次,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________需继续办好村教学点,________要鼓励偏远少数民族村寨小学开展“双语”教育等等。 A.动人心弦 加强 既 也 C.令人神往 提高 虽然 但是

9、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2)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3)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

B.出人意料 增强 一方面 另一方面 D.令人瞩目 提高 不仅 而且

(4)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 (5)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6)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 (7)_____,在河之洲。

(8)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ng )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武夷岩茶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的一大特产,因早春茶芽萌 ① (A.ménɡ B.mí.仿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其条形壮硕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兼有红茶的n ② (A.醇 B.淳)、绿茶的清香。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甘chú

件和 甲 (A.精湛 B.精美)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

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认为武夷岩茶 乙 (A.精彩绝伦 B.无与伦比)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值得中国人民骄傲。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武夷岩茶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11、空位

因为太想儿子了,他决定上城里去。

他挑了最好的土豆装进蛇皮袋,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红烧土豆了。那小子,吃饭就像一头小牛。去之前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爸来看你好不好。儿子顿了一下说这阵子很忙。他说没事,你忙你的,我自己过来就好。

没想到城里的公交车这样漂亮。车窗玻璃和座位都锃亮发光,车里还飘着一股淡淡的香气。他肩上斜挎着一个人造革黑包,右手提了蛇皮袋惴惴不安地踏上公交车。因为是乎发站,他在司机斜眼的提示下把一元硬币投里“箱子”里。“当”,硬币掉下去了。他笑了。张望了一下,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透过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见高高的看不见顶的楼房。他感觉有点眼晕,这城里真好啊!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城里人了,他从心里冒出自豪。

那一年,儿子拿着大学通知书兴奋地叫:“爸,我考上了!我考上城里大学了!”他说:“好小子,有志气!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他起早摸黑拼命干活,为了儿子,累着幸福着。

四年后,儿子打来电话说:“爸,我找到工作了,以后你别太劳累,我会寄钱回来的。”他笑着说:“你爸有手有脚不用你寄钱,你好好攒着,将来娶媳妇。”

去年,儿子再次打来电话说有对象了,但是女孩不愿上大山里来。他的心里却有隐隐的失落。再一想,你个老家伙,儿子过得好你还有啥不满意的?于是又笑了。

车子在一个站点停下来,这一站上来很多人。

他把身子往里边的位子移了下,空出外面的位子方便别人就座。奇怪的是人们似乎都看不到那个空位的存在,宁愿费劲地站着。他纳闷地往人群望,有一个小女孩刚好转过头瞟了他一眼。这个小女孩七八岁模样,紧紧靠着她的妈妈,小小的身体因为把持不住平衡,时不时东倒西歪。妈妈努力地拉住她。

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怜惜,赶紧站起来,冲小女孩招手,“快和你妈妈来这边坐。”

小女孩看看他皱起了眉头。他估计小女孩听不懂他说话,就对小女孩的妈妈叫:“喂,快带你的孩子来这边坐。”小女孩再次看了看他,目光带着犹豫。女孩妈妈低下头轻声说:“宝宝坚持会儿,瞧那人多脏啊!”

他的脸腾地红了,自己真的有那么脏?他低下头开始检视自己,脚上一双破旧的解放鞋满是尘土;衣服,袖口上污漆漆亮光光的,隐隐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可他不是,他那样突兀的占着公交车的位子。

分钟后,他站了起来,从包里翻出一条毛巾,干净的毛巾。这是儿子买给他的,一次都没有舍得用过。他把毛巾展开仔细地将椅子擦了一遍,然后拉出椅子下的蛇皮袋往车后走去,他走过,人群自动散开,有的还捂住了鼻子。他始终低着头,他感觉后背麻麻的……

车停了。“谢谢你,爷爷”。是和他说话吗?他愣住了。转过身看见那个小女孩一双晶莹的眸子。小女孩说:“你是个好心的爷爷。”

那一刻他想哭,他想拥抱小女孩,他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他顿了顿,他笑着冲小女孩挥挥手下车了。 他没有去儿子那儿,而是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坐在返程的列车上,他蔫头蔫脑地看着脚下同样蔫头蔫脑的蛇皮袋,他想,要是真去了儿子那,会不会也给儿子带去难堪?也许他这次贸然进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⑤-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他奇怪的是人们似乎都看不到那个空位的存在,宁愿费劲地站着。 ..(2)他蔫头蔫脑地看着脚下同样蔫头蔫脑的蛇皮袋。 ....

4.文章结尾写“也许他这次贸然进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有什么深意。 1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作者在文章开篇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根据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这句话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叶三一开始“连大气都不出”,后面却“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小声地惊呼起来”?)

②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能否把“只得”去掉,为什么?)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在性情上,鉴赏家叶三和大画家季陶民都可谓是惺惺相惜。

B.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唔!你怎么知道?”中,“唔”表示惊讶,从这一句的“!”和下文的“对极了!”中可看出季陶民的惊讶之情。

C.这篇小说语言华丽,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樱桃,还写了各个节令的不同果子。

D.这篇小说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只是交代了叶三卖果子、看季陶民作画、不卖画三个情节,平淡却自然熨帖。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遂与外人/间隔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忘路之/远近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鲜美(________) (2)绝境(________) (3)志(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借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14、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字。

(_____) 忧谗去(______) ... (_____) 觥筹蔌(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5.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_____“二者之为”是指___________,乙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面。

6.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的思想。

7.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作文(40分) 15、作文。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定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

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按摩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也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这件事至少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缺少主语,应删去“让”;B.语序不当,应将“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C.正确;D.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C 【解题分析】

C.有误。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干是“目光和掌声集中到旗杆上”,而“掌声”是不能“集中到旗杆上”的。故选C。 3、C 【解题分析】

A. 间jiān——jiàn。B. 横hénɡ——hèng。D.营——萦。 4、C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

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本句中的“眼里”与“目空一切”有语意的重复。

5、C 【解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1)卑劣:低劣、卑下;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品性恶劣。形容事件用“卑劣”。(2)探讨:探索研讨,用于问题;探察:探究审察考察;探究,用于事物: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学习,用于学习;故应用“探察”。(3)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根据语境应用“束手无策”。故选C。 6、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C项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雷锋精神就不会走远”与“只要雷锋精神不会走远,我们心中就有爱”两句的条件与结果正好相反,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7、C 【解题分析】

A.“300篇”有误,应为305篇,“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B.《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孟浩然,他不是“唐宋八大家”;

D.“双喜和阿发”都是《社戏》里的人物,《社戏》选自《呐喊》,不是出自《朝花夕拾》。 故选C。 8、D 【解题分析】

(1)动人心弦: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也说动人心魄。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令人神往:使人非常向往。令人瞩目:使人注视。“岳阳的发展”是使人注视的,故选令人瞩目。(2)“水平”和“提高”搭配。(3)“需继续办好村教学点”和“要鼓励偏远少数民族村寨小学开展‘双语’教育等等”是递进关系,因此选用“不仅…而且”。故选D。

9、(1)无为在歧路 (2)布衾多年冷似铁 (3)晓驾炭车辗冰辙 (4)翩翩两骑来是谁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6)悄怆幽邃 (7)关关雎鸠 (8)一食或尽粟一石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默写,注意不要多字、漏字、错字。本题需要注意“衾”、“辗”、“祗”等字。

10、(1①A ②A (2)甲 A 乙 B (3)武夷岩茶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的美誉。 【解题分析】

(1)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萌”不是取半边字的读音,读作“ménɡ”,“醇”酒味厚。“淳”意为质朴敦厚。应写作“甘醇”。

(2)精湛:形容做工良好,极好。精美:精致而美好。“精湛”符合语境。精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无与伦比”符合语境。 (3)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美誉”。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11、1.这几段通过插叙回忆了父子间三次对话的情景。①内容上补充交代了父子对城市生活的憧憬、父亲供孩子上学的艰辛、父亲心中隐隐的担忧:更好地突出了望子成龙、疼爱并理解儿子的父亲的形象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老人遭城里人嫌弃等情节做铺垫。

2.示例一:他想自己要是一只苍蝇就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可他不是,他那样突兀的占着公交车的位子。写出了“他”(老父亲)因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尴尬,形象地描写出“他”自卑、难堪的心理。

示例二:那一刻他想哭,他想拥抱小女孩,他想物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反映了“他”(老父亲)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为自己的难堪遭遇感到委屈,为小女孩的纯真善良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进城感到后悔。

3.(1)“似乎”,是仿佛、好像的意思,人们并非看不到空位,而是对空座视若无睹,表现出域里人对这位乡下老父亲的嫌弃(冷漠与偏见)。(2)“葺头蔫脑”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父亲的感受折射到蛇皮袋上,生动形象地写出浮朴善良的老父亲进城遗受冷遇、鄙视而感到自卑、尴尬、无奈的复杂心理。

4.在公交车上的难堪遭遇,让“他”(老父亲)感到难过和自卑,觉得自己贸然进城是一个错误。但事实上,公交车上冷溪的城里人对这位乡下老父亲的偏见与嫌弃,才是真正的错误。这句话隐含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一一呼吁了人与人之间更多地包容与尊重。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插叙内容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

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插叙的内容,一是表达父子对城里生活的渴望,二是写出了自己供孩子上学的艰苦,三是写出了父亲隐隐的担忧,为后面父亲的一系列遭遇做了铺垫,交代他买返程票的原因。

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例如“他想自己要是一只苍蝇就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写出了“他”自卑、难堪的心理。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

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句中的“似乎”表现出城里人对这位乡下老父亲的嫌弃。“蔫头蔫脑”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父亲自卑、尴尬、无奈的复杂心理。

点睛: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

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结尾表面上是老父亲觉得自己贸然进城是一个错误。但事实上,公交车上城里人对这位乡下老父亲的偏见与嫌弃,才是真正的错误。

12、1.同意,因为他能在季陶民画得最精彩时发出惊呼,能指出季陶民作画中的错误,季陶民给他的画,他一张都没有卖。

2.①不矛盾。不敢出声,是怕影响季陶民作画,发出惊呼,是看到妙处,实在难以自抑,表现了他对画的珍爱和鉴赏水平之高。②不能去掉。因为“只得“表现他对这些画的珍爱和重视程度之深。

3.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 4.C 【解题分析】

1.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题。解决本类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目涉及的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句、段间关系,理清层次;采用摘取、用关键词整合和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方法答题,注意看分数定点数,坚持答案从原文中来。将文中叶三鉴赏画作的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即可。如:①他真懂画,看到季陶民作画的精彩之处(也是季自认为的得意之处),能发自肺腑地赞美。②能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中的美,并能看出画作里的意蕴,如紫藤里有风。③能看出并指出画作中的不合常识之处。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观点:不矛盾。解释原因:怕影响季陶民作画“不敢出声”;看到妙处难以自抑“发出惊呼”。一前一后的“不敢出声”与“发出惊呼”,都表现了共同的内容:他懂画和对画的珍爱。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切忌断章取义。(2)考查词语的表现力。“只得”:别无选择,不得不,只能,必须,就得。因为“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所以“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只得”一词表现他对这些画的珍爱和重视程度之深。答此题要结合上文“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等句来理解。

3.分析性格题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抓住文中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神态等)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答案要点包括性格、身份,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如从“卖果子”的事件分析,叶三借此挣钱来养家糊口,可见他勤劳能干的品质。再如从能看出画作里的意蕴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艺术欣赏眼

光的人。再如从季陶民给他的画,他一张都没有卖等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的人。 4.C项“这篇小说语言华丽”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小说的语言朴素、平实、韵味无穷,对话描写的个性化强。王安忆曾说过“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王安忆还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3、1.C

2.(1)新鲜美好(2)与人世隔绝的地方(3)做记号,做标记 3.(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4.桃花源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平等,人们生活和美安乐。作者借它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解题分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根据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可知应划分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 根据句意“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可知应划分为:遂/与外人间隔。C. 正确。D.根据句意“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可知应划分为:忘/路之远近。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绝境”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志”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做标记的意思。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故事,抓住要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即可。 14、1. 岳阳楼记 欧阳修

2. 离开 担心人家说坏话 菜蔬 酒杯、酒筹

3. (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4. 指阴天登楼的人; 他们仕途失意,被贬官,遭遇坎坷,他们不能做到“不以物喜”。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的两种不同的心情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6. 描写抒情议论 记叙描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复 与民同乐

7. 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等。 【解题分析】

译文:

甲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此题 “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因为”“杂然:杂乱的样子,陈:摆开,陈列”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第一段写的迁客骚人在阴天览物的心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5.考查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这句话前边描写了洞庭湖阴冷、晴明的画面和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进而提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出迁客骚人的“因外物好或坏而或喜或悲”的两种不同的心情。乙文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兵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兵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概括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6.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甲文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阴冷”和“晴明”两种画面。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乙文记叙描写了四幅画面,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7.甲文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因此要学习他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等。

四、作文(40分) 15、范文: 换个角度

我们早已看惯了那些锲而不舍之人成功的事例,也听惯了“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老调子。在此,我并非要否定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只是想问:真的只有一直走同一条路、做同一件事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吗?事实早已证明: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去努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纵观古今,换个角度便取得傲人成绩的事例不胜枚举。经长期训练而效果不佳的运动员更换项目后,便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巨星;在一个领域“一窍不通”的所谓“傻瓜”,把重点放到另一门学科后,便成了名垂青史的巨匠;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变换一种模式与方法,便茅塞顿开。中华药圣李时珍也曾依父亲嘱托,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可当他目睹考场黑暗且屡试不中后,便毅然决定弃文从医,最终,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他完成了医药巨典《本草纲目》。试问:上述成功者都是锲而舍之、不思坚持之辈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换了个角度审视自己、思考现实,从而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变身。倘若天下之人都只会在生活的硬木中钻直洞而不会拐弯,历史上不知道会少多少个“李时珍”、多少个“海涅”、多少个“爱因斯坦”。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之路上布满荆棘,也有很多分岔路口。只有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深谙变通之道的人,才有可能抵达心中的桃花源。换个角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它不是无能者的托词,也不是失败者的借口,而是奋进者在前行过程中审视的目光,是拼搏者在努力过后的深思。所以,换个角

度不是弱者的放弃,而是强者的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它源自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对自我的透彻认识和对个人能力十足的自信。此路不通,不妨就换一条路,或许沿着新的路,便能达到光辉的顶点。相反,不懂变通的人,就像绕树而行的呆子,永远走不出那小小的怪圈。

朋友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藩篱时,不妨换个角度审视自己,换个方向试一试。要知道,钻石在黑暗中与顽石并无区别,可一旦把它放在阳光下,便会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解题分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这道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是关于一位盲人按摩师的故事。材料最后总结的那句话:“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这则材料提供了三种不同角度的写作立意,这就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因此,我们不必再纠结于故事寓意,直接从这三种立意中选择你最容易把握的一个进行写作即可。写作时,每个立意又可以再细化,使文章切入的角度再小一些,更容易操作。如“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从哲理上论述“凡事为何要换个角度、为何应当换个角度”,也可以讲述换个角度带来的具体变化,或是阐明换个角度对人生有何意义和启示。在内容上,可以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章则易鲜活动人;若从阅读积累展开,文章则易以分量和力度取胜;倘若能兼顾二者,文章自然情理兼备,更具质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