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忙忙碌碌,yǎn( )然成为了当代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在来不及感受童年欢欣的时候,便匆忙踏入知识的原野四处shòu( )猎;在来不及回味青涩的校园时光,便在谋生的路途上迁xǐ( )辗转;在来不及温存家的柔软,便又一头扎进了繁忙的作息里。难怪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去远方看看,毕竟人生苦短,怕什么兜兜转转……”会将那些本已xiāo( )声匿迹的梦想再次变得金黄、滚烫。 二、情景默写
2.请根据所学,完成以下古诗文默写。 出处 古诗文名句 批注
柳宗元《渔翁》 (1)________,________。 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2)________。 (3)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生活的安宁和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求仕的含蓄告白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面竹树环合,(6)________。凄神寒骨,(7)
________。 情感的抑郁惆怅
《论语·知者不惑》 知者不惑,(8)___________,勇者不惧。 君子的人生追求 三、名著阅读
3.根据《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1)请概括原始歌谣的作用。
(2)选段中“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实现的?请联系所学《诗经》篇目,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旅行游记
①科技的发展,使得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出行的时间被极大地缩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得以成为可能,短时间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从容。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人们更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投入时间和金钱——旅行无疑就是很好的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方式。
②无论什么年纪,无论什么身份,无论贫穷富贵,旅行总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因此,无论古今,旅行都是人们乐衷也是最普遍的认识世界、开阔眼界的方式。现代社会,伴随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便捷地把旅行中的风景和故事通过朋友圈、微博等形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而撰写一篇旅行游记,作为一次旅行的见证,给朋友的旅行提供一些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③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旅行记录呢?这在古人的游记中大有经验可循。 A 记述
④谈及“游记”,不得不提的是《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三十余年旅行,记述各地胜地美景,死后由他人整理出来的著作。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该书是“日记体”编排,按每日旅途情况记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录。
⑤以《游天台山日记》为例。作者详细地记叙了前后九天游览天台山的过程,对于天台山的著名景观,也详略结合地一一进行介绍和描述,最后还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
⑥日记形式的游记,重在每天都要记录,篇幅不需过长,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语言说清每天的旅行状况以及遇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特别的心情和经历即可。这也是最易进行操作的一种游记形式,看似“流水账”的记录能留住旅行中的点点滴滴,还可以磨炼文字表达能力。
B 记述
⑦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城记》为例。该书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记述了玄奘所亲历及听闻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的概况,包括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⑧该书是玄奘回国后根据自己游历中的见闻和思考而整理创作的,无疑是经过全局统筹的。与日记体相比,这种游记难度更大。因为经过的地方非常多,要记录的事情也会很多,整理起来也是很有难度的。 ⑨因此,在撰写这类游记时,必须要抓住重点,按地点记述一到两个最突出的景观,以其为中心对其周边的景观进行描述,也别忘了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经过的地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只需要一笔带过就好。 C分类别记述
⑩以元代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为例,该书以城郭、宫室、服饰、官署、人物、语言等类为目进行详细介绍。作为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不仅可作为游记的典范加以模仿,更是研究真腊和吴哥窟的重要文献。撰写这种游记需要对旅行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介绍时也更要求细致客观,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最好是能在说明时对该地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等也加以介绍,会使得内容更加丰富。这一类游记不仅是旅行记录,更能作为后来者的旅行攻略。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游记作品可供欣赏和学习。东晋时的佛教大师法显所撰《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为我们展现了陆
路上到达中亚、印度,并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返回中国途中的见闻。还有郑和船队翻译撰写的关于郑和远航的记录《瀛涯胜览》,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方使团考察英法等国的报告《乘槎笔记》和《航海述奇》等等,都是很好的游记教科书。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这些游记有的偏重于名物考察,有的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则倾向于思想的探索,但都为当时的国人介绍了世间丰富的人情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也可以获得启示。
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整理思绪,回顾旅行中的得失,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世界,会使得旅行更有意义。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 【说明对象】
4.根据选文内容,我们得知写游记可以按三种方式记述:A________记述、B_______记述、C分类别记述。 【说明语言】
5.结合加点词,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 【说明方法】
6.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推理探究】
7.“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请结合选文的说明顺序与写作目的,分析选文将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是否妥当。
五、对比阅读 【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②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③百越④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乱飐(zhǎn):吹动。②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共来:此诗当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天在柳州所作。此处指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④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⑤,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⑤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8.阅读古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方法 字词句 释义
字典查阅法 ①到……去②出嫁;嫁③适应;顺从④适宜;舒适⑥恰好 适见焉 (1)适:_______(填序号) 成语参考法 无缘无故 余告之故 (2)故:_______
古今推演法 古时单音节的一个字常译为一个词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妻子:_____
9.【甲】诗颔联应如何朗读?请你进行设计并阐述理由。(提示:从语速、语气、语调等角度进行朗读设计。) 10.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1.【甲】【乙】【丙】三文中柳宗元、苏轼、方山子境遇相似,但心境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方山子和哪位的心境更为相似。 六、现代文阅读 马 吴伯箫
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③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
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同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噢。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④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道几趟马。
⑤孟春雨霁,滑 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⑥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姐!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
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⑦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⑧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⑨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⑩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禁,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
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躇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情节梳理】
12.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①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⑤ ② ⑥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③ ⑦放假回家,骑马过瘾 ④春节期间,骑马串门 ⑧ 【手法品析】
13.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选择上述图表中任一事例,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示例: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通过描写人物衣着、途中景物与人物活动,叙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最喜那满天星斗”
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情感解码】
14.文中第 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请分析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文脉梳理】
15.文中的第 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然慷慨的雄风,这种意境和结尾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七、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我那曾祖父的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在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呼吸自由的空气?在我们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有一个自主的空间?在拥挤的城市空间,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
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俨 狩 徙 销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俨然,yǎn rán,一形容整齐;二形容特别像;三形容庄重严肃等。 狩猎,shòu liè,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迁徙,qiān xǐ,迁移,搬家;也指被征发而远途服役。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2.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天涯若比邻 友情的坚定不移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欲济无舟楫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仁者不忧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及理解。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④空,分析题干中其它批注可知,答案应组织为偏正短语的形式,联系该句诗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在比邻一样亲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故可组织答案为:
友情的坚定不移(深厚真挚、坚定诚挚等,意对即可);
其余空注意“际”“逐”“涯”“邻”“阡”“济”“楫”“寂寥”“怆”“邃”“仁”等字的正确书写。
3.(1)诉说心情(或抒发情感,或消愁解闷),酬神作乐(或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2)“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道路的曲折绵长,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执着不已的精神。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形成了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情感逐层加深,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详解】(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联系材料中“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见,原始歌谣的作用主要是诉说心情、抒发情感、庆祝节日(酬神作乐)或彼此唱和竞胜。
(2)本题考查“一唱三叹”艺术效果的分析。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在所学的《关雎》及《蒹葭》中任选一篇,分析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即可。
示例:《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三处回环往复,反复吟咏,充分抒怀升华情感。渲染出君子追求淑女而不得的相思之苦。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节奏鲜明,将主人公的思念与追求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唱三叹。
4. 按时间(或:日记式) 分地点 5.“中国”“最早”在范围和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这本游记是中国范围内最先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是“也”的意思,说明在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地理环境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中国旅游指南。整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言之有理即可) 6.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例举《大唐西域记》按照地点,囊括各地风土人情的记叙方式,“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分地点记叙的数量优势,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7.【示例一】:我认为妥当。①文章按照总分结构,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按照时间、地点和类别说明三种游记的记叙方式。由出游的畅想,自然过渡游记的书写指导。结尾呼吁,号召性强,思路清晰。②作者撰写该篇说明文的目的是借鉴古人的经验,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结尾的这句话,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能够引起共鸣,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在旅行时记录所见所感。所以,将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妥当。【示例二】:我认为不妥当。文章按照总分结构,遵循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按照时间、地点和类别说明三种游记的记叙方式。但是,作者撰写该篇说明文的目的是借鉴古人的经验,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根据行文思路合理推测,在结尾处,作者应呼吁读者运用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如日记式的记述、分地点式的记述,来尝试游记写作。但结尾的这句话只起到了呼吁读者去旅游的作用,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符,所以作为结束语不妥当。 【解析】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结合第④段“谈及‘游记’,不得不提的是《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体’编排,按每日旅途情况记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录”,第⑥段“日记形式的游记,重在每天都要记录,篇幅不需过长,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语言说清每天的旅行状况以及遇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特别的心情和经历即可。这也是最易进行操作的一种游记形式”可知,写游记可以按时间(日记式)记述;
结合第⑦段“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为例”,第⑧段“该书是玄奘回国后根据自己游历中的见闻和思考而整理创作的,无疑是经过全局统筹的。与日记体相比,这种游记难度更大。因为经过的地方非常多,要记录的事情也会很多,整理起来也是很有难度的”,第⑨段“因此,在撰写这类游记时,必须要抓住重点,按地点记述一到两个最突出的景观,以其为中心对其周边的景观进行描述,也别忘了谈谈自己的感受”可知,写游记可以分地点记述。 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结合选文中加线的句子“该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亦可作为中国的旅游指南”分析,“中国”表明了范围;“最早”表明时间的领先;“亦”是“也”的意思,表明作用的不唯一。“中国”是就中国来说,“最早”说明这本游记是最先记录地理环境的,“亦”说明这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旅游指南的书,还有别的用途。这三个限制性词语说明了这本游记是中国范围内最先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这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旅游指南的书,还有别的用途,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谨。
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首先要根据句中的关键词判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
“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城记》为例”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举了《大唐西域记》按照地点,囊括各地风土人情的记叙方式;“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 “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分地点记叙的数量优势,从而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7.本题考查阅读看法。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说明顺序及目的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说明顺序:阅读文章可知,开头①②段借科技对人们旅游的影响,引出第③段“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旅行记录呢?这在古人的游记中大有经验可循”这一话题,接着在第④至⑥段说明分时间的记叙方式;第⑦至⑨段说明分地点的记叙方式;第⑩段说明分类别的记叙方式,然后在 段提出还可从古代作品中寻求灵感,最后在第 段呼吁人们将旅行变得更有意义。整体上按照总分的结构,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写作目的:第③段“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旅行记录呢?这在古人的游记中大有经验可循”,第④段“谈及‘游记’,不得不提的是《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三十余年旅行,记述
各地胜地美景,死后由他人整理出来的著作”,第⑤段“以《游天台山日记》为例”,第⑦段“以唐代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为例”,第⑩段“以元代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为例,该书以城郭、宫室、服饰、官署、人物、语言等类为目进行详细介绍”,第 段“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游记作品可供欣赏和学习”,第 段“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整理思绪,回顾旅行中的得失,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世界,会使得旅行更有意义”可知,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借鉴古人的经验,主要介绍了三种记录游记的方式,以此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旅行游记;
结合“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可知,这句话是放在结尾,要呼吁读者要走出去,旅行看世界。既认为其作为结尾句合适,分析其前句“人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呼应,说明只有走出去,才能够写旅行游记,且这句话能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能够引起共鸣,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在旅行时记录所见所感;也可认为其放在结尾段不合适,从其与作者指导读者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游记的写作目的不相符的角度组织答案。
示例:我认为不妥当。本文按照总分结构,遵循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按照时间、地点和类别说明三种游记的记叙方式,进而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作者在结尾也理应呼吁读者采用文章中提到的日记式的记述、分地点式的记述,来尝试游记写作,才更为合乎逻辑。但“总之,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这句话只起到了呼吁读者去旅游的作用,与作者指导读者写一篇漂亮的游记的写作目的并不相符,
所以作为结束语不妥当。
8. ⑥ 原因 妻子儿女 9.语调低沉,语速先快后慢,“乱飐”重读,“斜侵”重音轻读,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读出诗人内心不甘的悲愤与苦闷。 10.断句为: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甲】甲文与友人共同被贬。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心痛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乙】文苏轼同样被贬,心境上,有被贬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丙】文方山子怀才不遇,同样是得不到朝廷重用,用隐居的方式自我派遣,虽身处陋室但怡然自得。相对来讲,方山子的心境和苏轼更相近。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正巧碰见了他。适,根据字典查阅法为第⑥个意思,翻译为恰好;
②句意为:我告诉了他原因。无缘无故,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根据成语参考法,故,可翻译为原因;
③句意为: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根据古今推演法可知,妻子,可翻译为妻子和孩子。 9.本题考查诗句朗读的节奏。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意为: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
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写的是近处所见,描写出风急雨骤之中的荷花和薜荔,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因而要将“乱飐”重读,“斜侵”重音轻读,表现疾风骤雨吹打芙蓉、薜荔的景象;这句诗中的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借景抒情,通过芙蓉出水,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而密雨偏要斜侵,写出了自己像芙蓉与薜荔一样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因而语调要低沉,语速要先快后慢,读出诗人内心不甘的悲愤与苦闷。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在进行断句时,要根据句子大意划分,同时参考语法结构。
这句话句意: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从语法结构上看,“俯而不答”与“仰而笑”结构相同,应该在其间停顿,从句意上看“呼余宿其家”表达完整,因此本句断句为: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诗中,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个人一同贬往偏远蛮荒的地方,却无法互通音信,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
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乙】文中,作者对月夜景色做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被贬黄州之时的生活片段,在文中作者表达而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也有赏月的欣喜以及与好友一同漫步的闲适,作者虽被贬谪,但依旧表现出了自我派遣的乐观与豁达;
【丙】文中,根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能够看出,方山子因为无法得到赏识而选择隐居的生活,从“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能够看出,虽然身处陋室,生活拮据,但是生活依旧怡然自得;
因此可以看出方山子的心境与苏轼更为相似。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12.②姐姐省亲,骑马归来;③年初三四,春郊试马;⑤孟春时节,骑马踏青;⑧祖孙骑马,郊野漫游; 13.文中“三四岁时,骑马唱歌”融描写于叙事中,孩提时“忸怩学唱”的记忆里,又有不舍分别的四姑、热情爽朗的老长工张五、又敬又怕的父亲、慈祥护幼的祖母。在躲与藏的游戏里,又抒发着对童年无限的怀恋,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和爱意,情、景、事相融,耐人寻味。 14.作者在精神上感觉寂寞和怅惘时,借着对老马的追忆,暂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光。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迷惘和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15.不矛盾。文中后半部分中写了历史上名人名马的典故,展开了对马的想象,表现了一种宏阔激荡的心胸。作者引用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尾时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这一句回顾了作者童年时在故乡的与马有关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童年、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慷慨之气和脉脉柔情,刚柔相济,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解析】12.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需要结合所给提示的格式以及所在位置,确定需要填写的内容,将答案组织为两组四字词语,且要
包含时间、事件。
第②空,根据第②段中“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可概括为:姐姐省亲,骑马归来;
第③空,根据第③段中“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来……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可概括为:年初三四,春郊试马;
第⑤空,根据第⑤段中“孟春雨霁,滑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可概括为:孟春雨霁,骑马观景;
第⑧空,根据第⑨段中“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阳,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可概括为:祖孙骑马,郊野漫游。
1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开放性试题,任选故事情节,从相关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句子,指出表达方式,并分析即可。
若选“三四岁时,骑马唱歌”这件事,应结合第①段中具体语句分析。“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等处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同时还记叙了“我”孩提时代“忸怩学唱”的故事,刻画了不舍分别的四姑、热情爽朗的老长工张五、又敬又怕的父亲、慈祥护幼的祖母。既是记叙,又抒发了对童年的无限怀恋,以及对亲人的浓
浓思念之情。整段话融记事、情、景于一体,耐人寻味。
若选“春节期间,骑马串门”这件事,应结合第④段语句进行分析。该段中“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道几趟马”等处是对家乡春节期间,骑马串门现象的描写,记叙了春节期间热闹的农村生活,“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记忆中春节及乡村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的对充满活力而又丰富的农村春节生活的追忆。 若选“放假回家,骑马过瘾”,应结合第⑧段内容给具体分析。“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记叙了放假回家过骑马瘾的事,写出对骑马、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对父亲呵斥中所蕴藏的爱的理解,“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父亲的爱的感激和赞美。
综上所述,任选示例,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分析。
第 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根据此句的上一句“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可知,当作者感觉寂寞怅惘时,时常怀念起一匹龙钟的老马来。因为老马代表了“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即童年时在家乡度过的有趣快乐的日子。“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热土和亲人的留恋思念之情,能抵抗如今现实生活中的寂寞和怅惘。 15.本题考查句子的对比分析。
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了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徐庶走马荐诸葛、金陵年少骑马、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等历史上名人名马的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气概与豪迈。作者第在 自然段中引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对上文的总结。这句话的慷慨之气,与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思念柔情相得益彰。作者童年时在故乡的与马千丝万缕的联系,培育了对马的特殊的情感和开阔的心胸。因此,引用诗句的飒然慷慨的雄风与作家想家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不矛盾的。 16.例文: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
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讲述木匠做木工活的原理,即“留一道缝隙”,这里的“缝隙”显然具有比喻义。从材料来看,无论是木匠还是装修师傅,他们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来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
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以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空间”,甚至可以是“空白”。围绕“留一道缝隙”可以展开原点思维: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留一道缝隙”既是物性,亦为人理。“物性”有修路要留出热胀冷缩的缝隙,种植要留出采光、通风的缝隙,渔猎要留出产卵、繁殖的缝隙等;“人理”有古代开国之君要留给黎民百姓修养生息的缝隙,现代家庭教育要留给子女心灵释放的缝隙,同事之间相处要留给对方转台回旋的缝隙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此理,要想睦邻友好,就要在“求大同”的前提下,留下“存小异”的缝隙;如果一味大国沙文主义,无视别国的生存利益,小则酿成政治冲突,大则造成兵戎相见。悟透了上述之理,思维的通道就打开了。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启动辩证思维,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必要性,也看到“不留缝隙”的危害性;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因,也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景;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空间上的宽窄,也看到“留一道缝隙”时间上的长短等。本文写作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环境保护,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给城市的发展进程留白,给青砖白墙留下生存的空间,可以实现现代与古典的交织……对于文体,没有限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要善于找到在立意方面相关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
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