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锦州) 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2)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海日生残夜,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八上·烈山期末)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①临涣镇的年龄,长达四千余年,春秋“铚(zhì)城”已经名噪一时。站在那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面前,“临涣”两个字显得格外níng( )重。如此优久的历史,足以使此镇之水在地下积聚起千年能量,所以分外清liè(( )醇厚。这样的水,不要说泡茶,单是那么轻轻地抿一口,怕也要汲取不少历史精华。古来有言:“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从临涣走出的历史名人,举不胜举。春秋时期,秦穆公的使者就曾千里迢迢,在这里找到蹇叔和他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②他们离开了“铚城”,从此一路奔向西北,帮助秦国成功了霸业。
(1) 根据文意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níng ________;重 醇 ________;厚 清liè ________ (2) “举不胜举”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4) 修改划线的句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 (2分) (2018·宿迁) 名著阅读,根据要求选择或作答。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B . 《格列佛游记》中“慧駟”们教育子女学习克制、勤勉以及整洁等课程,还训练子女沿着陡峭山坡上下奔跑,以提高它们的力量、速度和耐力。
C . 《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 1 页 共 9 页
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D .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2) 猪八戒虽然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但有时也很勇敢,请简述一个能表现猪八戒勇敢的故事情节。 (3) 阅读《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枚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钱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选文中A是________(填人名)
②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______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1·南平)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2)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百分比 解决方式 百分比 (3)
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经常 5.9% 对父母说 23.6% 有时 52.9% 对同学说 35.5% 很少 35.5% 对老师说 5.9% 没有 6.7% 不说 35%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第 2 页 共 9 页
5. (20分) (2017八上·荣昌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第 3 页 共 9 页
(1) 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3) 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5) 读了文章后你应该有很多感受,假如你是作者,想对奶奶说点什么? 6.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 , 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第 4 页 共 9 页
⑪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
第②段中的描写绘出了荒野中的神韵,请说说其中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2)
第⑥和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 (3)
第⑨和第⑩段都使用了“出来”一词,但含义不同,请解释他们在句中的含义? (4)
联系全文,你觉得有哪些原因让“我”禁不住对一朵花微笑? (5)
在第⑪段中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你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说的那些“人的道理”了呢?请分点叙述你读出的道理。
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7分)
7. (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①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②不过稂莠③。文子闻之,曰:“过而
能
改
者
,
民
之
上
也
。
”
使
为
上
大
夫。 (选自《国语》)
注释:①仲孙它:又名子服,孟献子的儿子。②饩:饲料。③ 稂莠:杂草。 (1)
与文中“文子以告孟献子”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人共以子为爱 B . 扶苏以数谏故 C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第 5 页 共 9 页
A . 季文子身为国相,看到国内很多百姓生活贫困,能够以身作则,反对奢华,真是难能可贵。 B . 季文子不希望家里人吃好穿好,认为一个人不奢侈,以道德高尚为光荣,才是为国增光。 C . 孟献子听了季文子的话,将儿子幽禁7天,表现了对季文子的欣赏,对儿子教育的严格。 D . 受到孟献子管教的仲孙它,最后能够改过前非,也仿照起季文子的做法。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无衣帛之妻 ②子为鲁上卿 ③吾以是不敢 ④而我美妻与马 (4) 翻译下面句子。
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犹多矣。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八上·乐清月考) 朱自清目睹父亲艰难攀爬月台的背影,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深爱;宗璞面对紫藤萝的繁华,感悟到了生命的勃发;当莫怀戚与妻子弯腰背起母亲与儿子,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心中荡漾。生活给了我们太多难以忘怀的“这一刻”,那份甜美与温馨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请以“这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记叙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1、1-2、1-3、1-4、
1-5、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1、2-2、
2-3、
2-4、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1、 3-2、3-3
、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4-1、4-2、4-3、
第 7 页 共 9 页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5-1、5-2、5-3、5-4
、
5-5、6-1、6-2、6-3
、
6-4、6-5
、
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7分)
7-1、 7-2、 7-3、7-4、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