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考纲解读】
2012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
考考点】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解说】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
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考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
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考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及断句
【考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从2002年起,由客观性试题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考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点解说】“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
考点6: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地分析所叙述的事件或所说明的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感情倾向有时较直露,有时含蓄,因此,要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加以“概括”。
【考点回顾】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
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答案】B
【解析】A项“奇”,意动用法,“以……为奇”;C项“诛”是杀的意思;D项“弛”是松懈、松弛的意思。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所考查的实词在
中学阶段都学过且出现频率较高,其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留存。要求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含义。
【答案】D
【解析】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祁使语气,一定。B项第一个“之”代词,他;第二个“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D项第一个“乃”副词,却,竟然;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答案】C
【解析】①是李迪性格才能,④是李迪因先前忤章献皇后意而被贬,⑤是李迪欲为皇上祈祷好年成。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
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D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问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与 斯 见 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段断句”能力层级B, 这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小学”,指的就是学句读(学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
文: 。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
文: 。 【答案】①(太后)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②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附: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它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为了避开五代的战乱,把全家迁到了濮地。李迪深厚有器量,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见柳开,柳开感到很惊奇,说,“你是辅才啊。”后来参加考试以第一名中进士,被提拔做知制诰。宋真宗到亳州去,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做亳州知县。一群亡卒洗劫城邑,政府派兵抓捕,很长时间都没有抓到。李迪上任之后,召回所有派出去的士兵,暗中察访贼寇的藏身之处,亲自部署骁勇精锐的士兵,一举擒获贼寇,然后斩首示众。
当初,皇帝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书劝谏,认为章献出身贫寒,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被杀,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任敢说话的。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帝豁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朝政,把寇准贬到雷州,认为李迪和他们是朋党,把李迪贬
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任河南的知府。到京师来朝拜,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现在我把皇帝保养到这种程度,你认为怎么样啊?”李迪回答说:“我深受先帝恩惠,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到这种地步。”太后也很高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答案】D
【解析】率:都,全。
【答案】A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答案】C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要想准确的判断这类题目的答案,一定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的语句,相互印证来确定选项是否正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
文: 。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
文: 。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
文: 。
附: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
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答案】C
【解析】C项“薄”根据语境应该是“逼近”的意思。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答案】D
【解析】①是表现朱昭的雄辩能力的,不能表明他坚决主张抗敌,据此可排除A和B;⑥是写朱昭战败出逃的,据此可以排除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排除法是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D项中“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和“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朱昭将要出战”,“敌人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
文: 。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
文: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附:参考译文
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
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
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附:参考译文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四、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1—3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
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的能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
文: 。
⑵自薪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
文: 。 【答案】(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解析】⑴句中要注意“且”(况且)“宁”(难道,怎么)“以”(因为)“忧”(使……担忧),以及语句的通顺;⑵句中应注意“诣而”(到,往)“代”(代替受罚)“匿”(藏),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根据近几年高考评分标准,文言文翻译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重点实词的含义;②特殊句式;③译文语句的通顺。 附:参考译文
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信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
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
谦传》)
【答案】D
【解析】布:采取、施以。 【考点定位】考查文言实词。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答案】A
【解析】③是指为政效率,⑤是指为政勤勉。 【考点定位】考查文言阅读内容理解、归纳。
【答案】B
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译出大意,“嘉”“礼”“效”为关键词。 【考点定位】考查文言词语和句意。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译
文: 。
【答案】有一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用车把他抬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接待他。
【解析】翻译出大意,“笃”“ 舆”“厅事” 为关键词。 【考点定位】考查文言词语和句意。 附:参考译文
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
征召为光禄大夫。入朝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白廉洁,对他十分礼遇。每次朝见时,孙谦还请求担任繁重的职务以效力,梁武帝笑着说:“朕使用卿的智慧,而不再使用卿的气力。” 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素,床边使用苇或竹编的粗席作屏风,冬天则使用布被与莞草编制的席子。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
【专题测试】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博鸡者事(节选) (明)高 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ián):怀恨。 ④褫(chĭ)剥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今姑贷汝 贷:借给 .【答案】D
剥下土豪的衣服,自己穿着,又自己鞭打着土豪的马,指挥众子弟簇拥着土豪在马的前面,把他的双手反绑着,游街示众。命令土豪自己大声叫道:“作老百姓的要诬陷太守,就看看我的样子!”走一步叫一声,不叫就用杖打,打得土豪的背上全部是伤。天黑,博鸡者和游街队伍来到土豪家门口,揪着他命他跪下,列数他的罪状说:“你做老百姓,不能自己检点,冒犯了使君,用杖打你,这是刑法的规定。你竟敢因此而怨恨在心,又趁机诬陷使君,使他罢了官。你的罪行当死,现在暂且饶恕你。今后如果不好好改过自新,并且再胡言乱语,我就要烧掉你的房屋,杀掉你的全家!”土豪气焰完全没有了,用额头碰地,承认自己有罪,表示再不敢了。这才放了他。
【参考译文】伸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喜欢读节,广泛涉猎论著和历史,著作丰富。20岁以后,(伸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友好的人大都觉得他很优异。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来了四方的游士,士常常投奔依附他。伸长统拜访高干,高干给予很高的礼仪和待遇,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伸长统对高干说:“你有雄伟的志向却没有大本事,喜欢人才却不能选拔人才,这是你要特别警惕的。”高干一向自觉不错,不接受伸长统的意见,伸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并、冀二州的人
士都从这件事上惊异于仲长统的远见。伸长统生性卓异不凡,敢于直言,不注意小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 (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 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答案】B
收藏的东西来在士人面讯夸耀。而那些追慕古物不知时务的士人们。也常常和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模仿尽那所有的器物然后才痛快。
哎!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已经和庸俗的人趣味相同了,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自已与庸俗的人不一样,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的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是学习古人的道德,写像古人那样的文章。思慕古人却不能见到,就徘徊流连,期望得到他的遗物中存留下来的东西来玩赏,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因此喜欢它而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古物能成为后世爱好的,不是因为那器物本身,而是因为那器物的主人。
我看当今世上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全部说出来,只能说说相似的情形,写成这篇《古砚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全:南宋叛臣。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倍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照例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诸生以夜中对”和“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以”都是介词,作“用、拿”讲。A项,连词。作“来”讲。B项,介词,作“凭”讲。D项,连词,作“而”讲。
【参考译文】董槐字庭植,深州定远县人。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私下里读了孙武、曹
祸,副将卢渊凶悍狡猾不听从命今,斩杀来示众军中,军队肃然。皇帝一天天地重用董槐,董槐反映事情无所隐讳,意在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而不逢迎取悦。皇帝问修建太乙祠的事,就回答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架调造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皇帝问边防上的事,回答说:“外有敌国,那么其计策是首先强大自己。自己强大敌人害怕我们,我们不害怕敌人。“董槐每次进奏,皇帝就称赞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女眷们出去,为学生们讲解《兑》《谦》这两个卦。问夜里几点?学生们以半夜回答,于是就死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答: 。 ⑵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答: 。 ⑶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答: 。
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做事不依靠’,不是成功难,守住它很难。”到钟会失败了,议政的人认为他事先知道才说这样的话。
王戎征召做了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贿赂他筒中细布五十端,被司隶所纠查,王戎因为事先知道没有接受,所以能够不受牵连,然而议政的人更加认为他事先知道。皇帝对朝中的大臣说:“王戎做事,哪里是怀有私心苟且成功,只是做事正直不贪欲罢了!”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做官时虽然没有特殊的政绩,只怕是因为他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后来升迁光禄勋、吏部尚书,因为母亲去世离任。性情至孝,不拘泥礼法制度,照样饮酒吃肉,或者观看人博弈,但是容貌憔悴哀毁,拄杖后才能起来。当时和峤也处在父亲丧期,按照礼
法行事,量米而食,哀毁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难过得超过一般人,我很担心他啊。”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粥,但是只是以生的态度尽孝,王戎别是以求死的态度服丧,我以为您应该先担心他才是。”王戎原来有吐疾,服丧时更厉害了。皇帝派遣御医给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让他断绝宾客来往。永兴二年,王戎死在郏县,当时七十二岁。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参考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答案】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介绍高进之与人交往,强调三人志义相合,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高进之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高进之善做攻具的特殊才能,与善于计谋无关。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D。
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檀道济写信给谢晦,表示要与他联合,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
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示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拒绝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无人能比,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催 科
[明]江盈科
①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
呼叫他們了。鞭打、刑罚下去,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把他们逮捕、囚禁了。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贷了;如果借贷不到钱,就只有出卖新丝、出卖新谷了;新丝新谷都卖光,就只有典卖家产了;又甚至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卖子女了。到了这个样子,然后赋税都可以缴纳了,赋税缴纳了而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十分之八了啊!
唉!弄光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觉得痛心啊!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这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说说这些人,大概类似“驼医”吧!
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说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
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结果有一个人信以为真,请他治疗他的驼背,医生拿了两片木板,一片放在地下,叫驼背的人躺在上
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股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答: 。
【答案】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意,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和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