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说和做教学案

(完整版)说和做教学案

2022-01-03 来源:乌哈旅游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设计

课题 备课组 《 说和做》 语文组 课型 审核 新授 课时 二课时 教导处 语文组 审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4.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诗: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1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多媒体显示) shuāi hè dié qiè lì jiŏng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迥乎不同 kāngkăilínlí kăi qì dǒu 慷慨淋漓 小楷 气冲斗牛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一)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2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二).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三).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 “说”。而是把 “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

3

①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目的是什么? ② 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 ③ 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1)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无畏 革命家方面 (2)群众大会演讲 大骂特务 不怕牺牲 (说→做) (3)参加示威游行 言行一致 目的:争取民主 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 “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1.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 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4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