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别给自己找“假想敌”

别给自己找“假想敌”

2022-01-31 来源:乌哈旅游
别给自己找“假想敌”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年第6期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我与家人一起去爬当地最高的山峰——沙湖嶂。

我们骑着摩托车,沿着弯曲的水泥路来到了半山腰。前面树木密布,山路崎岖,我们只好停车步行前往。大家一边交谈一边爬山,没过多久就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仰头看看那高耸的山峰,望望那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山路,我忍不住想打退堂鼓,就跟家人提议:“前面的路只有巴掌宽,两旁都是峭壁,爬山活动还是到此为止吧!”但他们都不想半途而废。

正在我犹豫之际,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从山上下来了。山高路陡,老奶奶居然自己一人下山,我急忙上前请教经验。老奶奶乐呵呵地告诉我:“路难不难走,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我们听从老奶奶的建议,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发现之前看起来只有巴掌宽的山路其实还算平坦,并且能容纳两人并排行走,旁边还有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石头供人休息。就这样,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顺利达到山顶。

这时,只见天空湛蓝如洗,群山连绵起伏,偶尔还有几只飞鸟掠过,眼前的风景就像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我们真正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欣赏完美景,稍作休息,就到了下山的时间。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看着脚下陡立的山路,我提心吊胆,一个劲儿地提醒家人,下山时身子要侧向山体,不宜伸头往外看山有多高。

正说着,两个脚步轻快的小孩兴高采烈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偶尔,走在前面的那个小孩还会扭头朝另一个小孩做个鬼脸,调皮地吐出舌头。我们见状也放下沉重的步子,抬起头,伸直腰,毫无顾忌地走下去。原来,下山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艰难。

回到家中,我感慨不已。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困难其实并不“难”,抬起脚就能跨过去。很多时候,在追寻目标的征途上,困难都是我们自己假想的。

本刊记者:你的第一件科技创新作品是什么?

何凯柯:天气瓶。

本刊记者:你第一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是什么时候?

何凯柯: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此类大型比赛,难免有些紧张,好在老师和同伴都给予了我鼓励,最终使我在向评委、观众介绍作品时成功克服了怯场。

本刊记者:进行科技创新时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何凯柯:和同学做斯特林发动机模型时,遇到了很多开始没有想到的问题,几个晚上在学校实验室用不同材料进行测试,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

本刊记者:大学里还在进行科技创新吗?

何凯柯:我加入了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科研组,参与跟传感器相关的科研。科研组主要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由学生自己研究,每两周组织讨论并由教师给予指导。目前我参与的是与主动嗅觉相关的研究项目。

本刊记者:对你影响较深的科技老师是谁?

何凯柯:段家铁老师和蒋银生老师。

本刊记者:可以为读者推荐一本科普书籍吗?

何凯柯:吴军的《浪潮之巅》。

本刊记者:你最想对《发明与创新·中学生》杂志说些什么?

何凯柯:贵刊真的是一本很优秀的杂志。一开始接触《发明与创新·中学生》是在中学老师的办公桌上,当时感叹于书中作者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心中满是敬意,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大一开学后不久,我就找到学校实验室的老师,向她表达了自己决心参与科研的愿望,并顺利成为实验室的一员。感谢这本杂志,相信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同学在它的引导下爱上科技创新,走上科研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