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模具教学中的几个“新”的探索

基于模具教学中的几个“新”的探索

2023-09-07 来源:乌哈旅游


基于模具教学中的几个“新”的探索

摘要本人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从事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并且也曾在工厂担任过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对于现在各个大专院校、技校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及企业单位的模具工业务技术培训,提出一些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模具;模具工;培训;教学;新技术;数控;编程;加工

模具专业是时下最流行的专业之一。以职业技术类型的大专院校,每年模具的招生就有上百人之多,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开设3个班每班50人,总共达150人之多,三个年级就有450人。还有我们看看社会上的一些技术培训机构,技校等等在这个专业上的招生也是异常的火爆,再加上一些企业单位内部的模具技术培训,可以说这是现阶段中国热门的专业。为什么这么热门啊?答案很显然易见,就是我们的制造业的复兴,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所以社会上对模具工的要求:一是人数越来越多,二是技术越来越精。但是我们对于模具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培训没有“根底”,社会培训追求“ 单一”与“效益”。技校教学不够“系统”。大专院校目标不够“明确”。本人从2000年到2007年一直从事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此以下几方面谈谈大专院校在模具教学中的几个“新”。

1模具教学要适应现代的“新”形势

现代的“新”形势是什么阿? 就是模具技术发展已经“一日千里”,已经从以前的 “手工作坊”走向了现代主要依靠先进的加工设备来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了。设计和制造已经离不开电脑和数控。每行每业生产,特别是现代的大规模生产离不开模具, 但现代的每行每业生产的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模具生产加工工艺上来教学了,虽然 传统意义的加工—“车、铣、刨、磨、钻、锯,钳”我们还要,但是所占的份额与比重必须减少。而数控加工,与电脑技术的应该比例必须加大。这更要求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进设备,而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新的设备和技术是首先放在高校推广使用,再给企业的。而我们的现状刚刚相反,很多职业院校教学设备大大落后于社会生产,造成我们的学生一出校门,不会使用现代的设备,用人单位还要对他们再培训,人才的成长度时间和周期都在加长。

2模具教学年年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

高校,特别职业类大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本人认为一定要适应社会,开设的专业和课程都应该广泛的进行社会用工的调研。时下模具技术人才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请注意,这里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中国人口众多,从不缺“人”,所以以前企业招工可以不要读书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做的工作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但现在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也要发展,想停留在以前的生产是不行的,停留不住,那是要倒闭的。这样企业就要招收懂技术的人才,本人认为社会上要求什么技术,我们就应该制定怎样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开设

相对应的教学课程,而且我们还最好根据本地的工业传统,针对性更强的来教学,比如我们阳江传统的小刀、五金加工业是龙头。我们这方面就要加大教学力度。开设课程:五金模具的份额要加大。最好引入高端的“慢走丝”。还有不同的企业所用的设计软件不尽相同,那怎么办啊? 应开设最时尚,最流行的,还有也应该增加选修课程,给以学生更多的接触。模具技术分工在现代和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分得更细了,也增加了一些工种,比如说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工,跟模工,模具业务经理,还有就是模具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了,这些都要求我们开设相应的目标培养和教学课程。当然有人会问“短短的三年,怎样能教那么多的技术知识给学生,学生能接受和吸收吗?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

3模具教学方法、理念要更“新”

模具教学方法的更新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高16号文精神,推进和保证“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实。所谓“2+1”教学模式就是2年的理论和1年的实习。实习与理论最好并行,穿插进行。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教学应推行,如果能加上现场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理念的更新就是: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要以为你教学内容越多你的教学就越好,我们应该留给学生空间,更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