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班讲堂
豇豆栽培技术
李正丽,文林宏,李桂莲,张丽,陶莲,杨静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带豆、裙带豆等,厲豆科
—年生作物,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3种。我国南 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豇豆在我国栽培历 史悠久,栽培面积大,多于夏秋季节收获上市,是调 剂八九月蔬菜淡季的重要蔬菜作物。
矮性品种和半蔓性品种较耐阴,可与高秆作物间套作。
1.3.3 水分豇豆耐旱,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过 湿,否则造成种子缺氧或根颈部出现红色病斑,降低 种子发芽率、幼苗徒长或沤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 求适当的水分,雨多、湿度大,或遇干燥的冷风容易 落花落荚;干旱缺水也同样引起落花落荚。土壤水 分过多,不利于根系和根瘤菌活动,根部易感染根腐 病或疫病,甚至烂根。多雨季节,田间积水1〜2天 叶片发黄、脱落,植株逐渐枯黄死亡,故大雨后应及 时排水。
1.3.4 土壤营养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以中性 偏酸(pH 6. 2〜7.0)土壤最好,过黏重土壤或低洼 地、土壤过酸或过碱均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影响根 系的生长发育。豇豆植株生长旺盛,生育期长,需肥 量较多,但不耐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少量 多次追肥,防止脱肥造成早衰或“伏歇”现象。幼苗 期需一定量氮肥,开花结荚后需肥量大。豇豆对氮 肥需要多,其次为磷钾肥,三者合理搭配施用才能获 得高产。
1 豇豆的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豇豆为深根性作物,主根明显,侧根稀疏,根系 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土壤耕层,抗旱能力较强。 其根瘤菌比大豆少,故施人氮肥效果明显。蔓的长 短与成熟性相关,早熟品种蔓短节少,晚熟品种蔓长 节多。叶分子叶、基生叶和三出复叶,少数为掌状复 叶,叶片光滑较厚。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着生2〜3对花,常成对结 荚。第1对花先开放结荚,且结荚率最高,一般在 30%以上,髙的可达45%〜单花为蝶形花, 花黄色或淡紫红色,是髙度自花授粉作物。矮性豇 豆第1花序着生在第5节前后,蔓性豇豆在第9节 以后。果荚常成对生长,细长直条形,荚长40〜80 厘米。种子长肾形或弯月形,红褐色、白色或黑色。 干籽室温下干燥保存2〜3年可保持发芽率,无休眠 期,适宜条件下48〜72小时可发芽。1.2 生育周期
豇豆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 和开花结果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营养生长和生殖 生长同时进行。开花坐荚前以营养生长为主,坐荚 后以生殖生长为主,开花期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长转折的时期。
1-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3.1 温度豇豆喜温,耐热,不耐霜冻。种子发 芽的最低温度为10〜12摄氏度,适温为25〜30摄 氏度。植株生长、抽蔓适温20〜25摄氏度,开花结 荚适温25〜28摄氏度。豇豆对低温反应敏感,15 摄氏度以下生长缓慢,10摄氏度以下生长停滞,5摄 氏度以下受寒害,〇摄氏度时茎叶受冻枯死。1.3.2 光照豇豆多数品种属中光性,喜光不耐 阴,苗期和开花结荚期要求光照充足。光照不足,落 花落荚严重。光照过强再遇高温,对开花结荚不利。
2 紅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季节与茬口
豇豆喜温耐热怕寒,根据市场需要及贵州立体
小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露地可按春季(正季)、冬春 (错季)、夏秋(错季)3个季节进行栽培。2.1.1 春季(正季)栽培春季早熟栽培于4月上 中旬(清明后)直播或穴盘、营养体育苗移栽,6月中 下旬始收,苗期20〜25天。晚春茬于5月上旬直 播,7月中旬始收。春季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促进 根系生长,提早开花,产量比露地栽培增加40%〜 50%。
2.1.2 中、高海拔地区夏秋栽培海拔1 000〜 1 600米地区,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8〜10月陆 续上市。
2.1.3 低热地区冬春栽培适宜贵州罗甸、望谟、 册亨等低热地区。要求品种抗寒性好。
1) 1月平均温9摄氏度以上区域,1月下旬深 窝地膜直播,4月中旬开始上市。
[收稱日期]2018-06-20
[作者简介]李正丽(1981—),女,副研究员,硕士,从事蔬菜育种研究。E-mail: llkh@126.com
2) 1月平均温7. 8〜8. 9摄氏度地区,2月上旬 深窝地膜直播,4月下旬开始上市。
3) 1月平均温6〜7. 7摄氏度地区,2月中旬播 种,深窝地膜直播,5月上旬开始上市。
豇豆以单纯栽培较多。蔓性品种可与大蒜、早 甘蓝、地芸豆套种,或与早熟茄子隔畦间作,亦可用 春露地早熟黄瓜架点播秋豇豆。矮性豇豆因有一定 的耐阴能力,可与玉米等作物间作。2.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丰产、优质、耐热、耐湿、植株长势 旺、适宜密植的品种。贵州夏秋反季节栽培以之豇 特早30、髙产4号、天禧玉带、之豇28_2、帮达2 号、桂星3号、头王特长黑霸、黔豇1号等表现较好。2.2.1 之It特早30 蔓生型,早熟,秋播52天始 收,生长势旺,抗逆性强。嫩荚白绿色,荚长54. 6厘 米,荚厚0.8厘米,无鼠尾,不鼓粒,商品性好。单荚 重15克,亩产量1 400〜1 600公斤。2.2.2 高产4号蔓生型,侧蔓少,以主蔓结荚为 主,早熟,抗病,耐热,耐湿,夏秋栽培播种后48天始 收。荚长70厘米以上,横径1.2厘米,嫩荚浅绿色, 爽口无纤维,耐老化,耐储运。亩产量1 300〜1600 公斤。
2.2.3 天禧玉带极早熟,耐低温,耐热,耐涝,生 长势强。嫩荚绿白色,肉质脆嫩,耐老化,采收期长, 平均荚长73厘米左右,对荚多,单荚重35克以上。2.2.4 之豆28_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 所选育。蔓生,早熟,秋播55天始收。生长势旺,株 高3米以上,叶型小,适于密植。嫩荚白绿色,荚长 62〜80厘米,横径0. 8〜1厘米,纤维少,肉厚,不易 老化,品质佳,单荚重20〜30克。抗逆性强,适于夏 秋反季节栽培,亩产量1 300〜1 500公斤。2.2.5帮达2号为春、夏、秋均适宜栽培的中晚 熟豇豆新品种。生长势旺,抗病性强,耐高温,适应 性广。夏秋反季节栽培,播种后62天开始收获,荚 长75〜80厘米,嫩荚肉质紧实,无鼠尾,商品性好, 亩产量1 400〜1 600公斤。
2.2.6 桂星3号中早熟品种,蔓生,分支4〜5 个,主、侧蔓同时结荚,荚数多。嫩荚直长美观,青白 色,顶端红色,肉质厚实,肉脆嫩,商品性好,荚长65 〜70厘米,粗0. 9厘米,单荚重30克左右,耐热、耐 老化、耐储运。
2.2.7 头王特长黑霸早熟,夏秋播种58天开始 收获,植株生长势强,产量较高,耐热、抗寒、抗病虫 性较强。豆荚粗长,浅嫩绿色,光亮美观,无鼓荚,无 鼠尾,荚长75〜90厘米,纤维少,不易老化,商品性 佳。
2.2.8 黔&1号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选育品种, 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中下层开花结荚集中,条荚
•
25
•
顺直,商品荚嫩绿色,荚长90厘米左右,条荚略粗, 耐老化,耐贮运,耐寒性好;不鼓籽、无鼠尾,条荚上
下粗细均匀,双荚率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2.3 整地、施肥、做畦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既可避 免炎凰雨季追肥困难易发生脱肥的问题,又可促进 茎叶生长、増加花序数目、延长盛果期。一般每亩施 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公斤、过磷酸钙和硫酸钾 各1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若前茬作物 施肥较多,可酌情减少基肥施用童。肥料可均匀撒 施在大田,通过旋耕机或起垄机将肥料混合后起垄。 以窄厢髙畦栽培为宜,一般厢面宽75〜80厘米,沟 宽30〜40厘米,每厢栽2行。2.4 适时播种、育苗定植播种前剔除瘪粒、未成熟的浅色种子,以及霉 烂、破伤或已发芽种子。豇豆直播茎叶多而结荚少, 育苗移栽豆荚多,且可提早或延长采收期。早春正 季栽培可采用穴盘、营养体育苗,每穴(体)放种子 3〜4粒,覆盖2〜3厘米营养土。根据季节选用温 室、大棚为育苗设施。一般幼苗于第1对真叶展开 时移栽,定植时选晴天进行。
春季直播,一般当地温度稳定在10〜12摄氏度 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深度约3厘米,每穴3〜4 粒,留苗2〜3株,每亩用种量3〜4公斤。春季和初 夏播种不宜太密,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33 厘米点播;秋季因生长期短,开花结荚早,可适当密 植。
2.5 田间管理
豇豆生长前期(结荚前)易出现营养生长过盛, 生长后期(结荚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更加剧 烈,易出现“伏歇”或早衰现象。因此,生产管理上, 主要掌握“先控后促”的原则,通过水肥供应、整枝摘 心、及时采收等措施进行综合调节。
2.5.1 浇水追肥坐荚前以控水中耕保墒为主, 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发根和茎叶稳健生长。浇定植 水和缓苗水后加强中耕;现蕾时浇小水后中耕;初花 期不浇水;第1花序坐荚后开始追肥浇水,促进果荚 生长;结荚期要保证水肥供应,保持畦面湿润,每浇 1〜2次水后追1次肥,防止脱肥早衰。追肥量为每 次每亩用尿素5〜7. 5公斤或硫酸铵10〜15公斤。 磷钾肥主要在施基肥时施人,结荚盛期可结合氮肥 追施磷押肥1〜2次,追肥fi为每次每亩施三元复合 肥5〜7. 5公斤或磷酸二铵5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 雨涝季节要注意排水。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洒0.3% 磷酸二氢钾、〇. 1%硼砂和〇. 1%钼酸铵,或喷施叶 面肥2〜3次,增产作用显著。种子发芽期遇连续阴雨或供水过多易引起烂 种,幼苗发生立枯病。豇豆根再生能力弱,采用营养
•
26
•
鉢、穴盘育苗的应在第1对真叶展开前移栽,易成 活。在温度20摄氏度以上幼苗期为15〜20天,遇 低温阴雨容易引起烂根,夏季髙温易引发猝倒病。 开花结荚期应控水防徒长,为防止因生殖生长过盛 而造成植株早衰或“伏歇”现象,应保证肥水供应,防 止脱肥,延长盛果期。
2.5.2 插架引蔓与植株调整蔓性豇豆的主蔓抽 生很快,当植株5〜6片叶就要及时插架(以人字架 为宜),引蔓上架,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及时 整枝、抹芽、摘心可节约养分,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性。 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要及早彻底抹去,以保证 主蔓粗壮。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在2〜 3叶时摘心,促进侧枝形成第1花序。主蔓满架 (2. 5〜3. 5米)后及时摘心,促进下部侧枝开花 结荚。
3 豇豆的病虫害防治
3.1 绣病
3.1.1 症狹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 莲和豆荚。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稍隆起,扩 大后成暗褐色突起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 末。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图1)、引起 叶片枯黄脱落。茎和豆荚染病产生暗褐色突起,表 皮破裂,散发锈褐色粉末。发病后期茎和豆荚均可 形成隆起的黑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3.1.2 发病条件病菌附着于病残体借气流传 播。适宜发病温度为21〜32摄氏度,最适发病温度 为23〜27摄氏度,相对湿度95%以上。高温、高湿 有利于锈病发生,田间积水、夜间积露、植株过密、通 风透光差等均能使病害加重。
3.1.3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 性粉剂1 〇〇〇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 000倍液,或12. 5%腈 菌唑乳油200倍液,或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12. 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每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图1 豇豆锈病3.2 白粉病
3.2.1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和荚。 叶片染病,在叶背和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图2),粉 层厚密,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可布满整张叶片,使叶 片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茎蔓和荚染病,生出白
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可布满茎蔓和荚,使茎蔓干枯、
荚干缩。
图2 豇豆白粉病
3.2.2 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 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 或雨水传播。适宜发病温度15〜35摄氏度,最适发 病温度20〜30摄氏度,相对湿度40%〜95%。连 作地、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肥力不足的田块发 病重。
3.2.3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30%氟菌唑可湿 性粉剂2 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 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重 病田可视病情增加喷药次数。
3.3 煤霉病(又称叶霉病)
3.3.1 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片、 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 扩大后呈淡褐色或褐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边缘 不明显(图3)。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一层灰黑色 煤烟状霉。病情严重背引致叶片早期脱落,仅残留 顶端数片嫩叶。
图3 豇豆煤霉病
3.3.2 发病条件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借气流传
播。发病适宜温度10〜35摄氏度,最适温度30摄 氏度。髙温多雨、田间积水、湿度大时发病严重。3.3.3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 悬浮剂800倍液,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浮剂1500倍液,或77% 可杀得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 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3.4 病毒病
3.4.1 症狄病原主要为黄瓜花叶病毒、豇豆蚜 传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薄病毒。染病后叶片出现深、 浅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可见叶绿素聚集,形成深绿色 脉带和萎缩、卷叶等症状。病株一般叶面皱缩,叶片 变小、畸形、矮化(图4)。
3.4.2 发病条件病毒喜高温干旱环境,发病适 宜温度15〜38摄氏度,最适温度20〜35摄氏度,相 对湿度80%以下。种子带毒率可达15%〜20%,病 毒主要通过蚜虫传播,田间农事操作使病株汁液摩 擦也可传毒。在髙温干旱下,蚜虫发生严重、肥水管 理不当,植株长势弱时发病严重。
图4 豇豆病毒病
3.4.3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注意早防蚜虫;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发病初期用20%病 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 5%植病灵乳剂1 〇〇〇倍液,或20%病毒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83增抗剂100倍液等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 2〜3次。3.5 炭疽病
3.5.1 症状叶片发病始于叶背,叶脉初呈红褐 色条斑,后变黑褐色或黑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 斑;叶柄和茎染病,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呈褐锈 色;豆荚染病初现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褐色至黑色圆 形或椭圆形斑,周缘稍隆起,四周常具红褐色或紫色 晕环,中间凹陷,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种子 染病,出现黄褐色的大小不等凹陷斑(图5)。
3.5.2 发病条件带菌种子播种后幼苗染病,在 子叶或幼茎上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在 多雨、多露、冷凉多湿情况下或种植过密、土壤黏重、 潮湿的地块发病重。
3.5.3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年以上 轮作。播种前用2. 5%适乐时种衣剂10氅升对水1 升,拌5公斤种子。开花后发病初期,选用10%世 高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
27
•
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律)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图S 豇豆炭疽病
3.6 豆野螟
3.6.1 危害特征常卷叶危害或蛀入豆荚内取食 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
3.6.2 防治方法1)架设黑光灯诱杀豆荚螟、豆 野螟成虫、及时清除落花、落荚。2每亩用55%特杀 螟可湿性粉剂30〜40克加水40〜50公斤,或5. 7% 氟氯氰菊酯乳油1 〇〇〇〜2 000倍液,或2. 5%功夫 乳油2 5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 500倍液, 或5%抑太保乳油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从现蕾 开始隔10天喷1次,重点喷花及嫩荚。3.7 豆荚螟
3.7.1 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花、蕾、嫩荚,造成
大量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和质量。
3.7.2 防治方法同豆野螟。3.8 蚜虫
3.8.1 危害特征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 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 影响生长,造成减产。
3.8.2 防治方法用杀虫灯、色板诱杀或采用银 灰膜避蚜。频振式杀虫灯50〜60亩安装1盏,接口 处离地面1.2〜1. 5米,每隔2〜3天清理1次接虫 袋。黄板在田间采取棋盘式放置,每亩安置30〜50 块,下端离植株最高点15〜20厘米。在发生初期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 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 液,或0.2%苦参碱水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 适期采收
豇豆在开花后12〜15天为嫩荚采收适期,一般
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采收要及时,结荚初期和后期 一般2〜3天采收1次,盛果期应每天采收。采收过 晚或漏采,不仅坠秧消耗养分,而且荚肉变松发泡, 颜色变白,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大幅度降低。豇豆 为总状花序,每花序有花2〜5对,常成对结荚。采 收时要保护花序,不要损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更不能
•
28
•
连同花序柄一起摘下。
5 栽培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5.1 “伏歇”现象
豇豆开花结荚期较长,可延续60天左右。生产 中常出现产量峰谷交替现象,在产量高峰后植株早 衰,长势减弱,开花结荚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常出现 在伏天,故称为“伏歇”现象。出现“伏歇”现象后应 加强肥水管理,促发新根和发秧,直至再进人结荚高 峰。产生“伏歇”现象的主要原因:第1个结荚高峰 消耗大量营养,肥水供应不及时造成脱肥早衰;夏季 雨涝严重,根系生理机能下降甚至沤根,造成严重落 叶;整枝摘心不及时,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严重。
解决措施:施足底肥,同时施入有机肥和磷钾 肥,防止凰季多雨季节施肥跟不上而造成脱肥,亦可 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植株疯长;在结果盛期多次追肥, 发现早衰或“伏歇”应及时加强肥水供应,岌季注意
(上接第12頁)
排水防涝;及时整枝摘心;加强病虫害防治。
5.2 落花落荚
豇豆的结荚率仅占开花数的23%〜30%。同 一花序内,第1、2对花先开,坐荚率为60%〜80%; 第3、4对花坐荚率仅10%左右;第5、6对花常发生 落蕾落花。豇豆落花落荚的因素较多,一般有品种、 营养、栽培管理、气候因素。
解决措施:选用适应性广、耐热性强、坐荚率高 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避免或减轻高低温障碍。 加强田间农事操作管理,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的平衡关系,保证合理的水肥供应和充足的光合 产物累积。如精细整地、精细播种、合理密植、合理 肥水供应、及时插架、及时防病灭虫、及时采收等;防 止偏施氮肥和和花期浇水。
(责任编辑:彭志良)
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上知识和技能更新慢,指导能 力有限,果园建管水平不高,生产效益参差不齐。市场建设,落实《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
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稳步提髙贮藏 保鲜和冷链运输能力。三是瞄准国内外深加工和新 型加工方向,扩大招商引资,结合本土加工企业的发 展,努力提高加工水平和能力,提高果品附加值。四 是加强规模产区产地市场和区域性集散市场建设, 依托市场培育经纪人队伍,提高产销对接能力。五 是加大产业扶贫子基金、保险等对水果产业发展的 支持力度。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充分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研究制定办法,开展农业贷 款“风险资金池”业务,按市场方式运作,着力缓解融 资难、融资贵问题。
5.3 加强技术业务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业务队伍是农业产业发展最基本的支 撑力量,我省以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含西甜瓜、草 莓)为主的园艺业既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主 要产业,也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涉及的 专业要素多、业务范围广、品种和技术复杂,但技术 业务队伍建立时间不长,编制基数低、专业人员严重 不足,任务繁重。建议根据我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 高效农业、产业扶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实际需要,加强技 术业务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彭志良)
5 5.1
对策建议
突出规划引领和科技支撑
—是各级农业部门结合省级规划和区域实际, 进一步细化区域主要树种、品种规划布局和发展目 标,充分利用区域条件,突出优势特色,探索产业发 展、技术推广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做强精品果业。 全省加快细化猕猴桃等主导水果种植区划,合理布 局品种,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地方特色突出的品种 布局。二是统筹和加大国内外水果新品种、新技术 引进和多点试验、集成示范推广力度,大范围、大幅 度提髙基础技术水平。三是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示 范推广,利用省内外技术力量,开展重大和关键技术 的联合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强野生资源,尤其是优 异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努力开发地方特色 优质新品种。
5.2 强化政策和投入支持
一是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水果产业发展的 政策,综合考虑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和产业导向,引 导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中投人构建产业集聚 区,通过优势区域产业集聚区示范,带动和促进整体 发展,同时控制非优势区产能,提髙产业政策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二是结合规模化基地、产业集聚区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