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024-06-12 来源:乌哈旅游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取:摘,道:道路旁;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路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2)书写“戎 尝 诸 竞 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如,〔尝〕〔李〕〔游〕。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如〔然〕。 3、师示范读文,标注停顿地方。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三)精读小古文

1、学习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请生读,注意节奏

(2)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尝:曾经)(诸:多 )(小儿:小孩子) (3)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孩子们一起玩耍。)

(4)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学习第二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这句话怎样理解?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2)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 (3)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4)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5)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

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6)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竞走是“争先恐后的跑过去”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7)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3、学习第三、四句

(1)人问之,“之”是谁?(“之”就是王戎。) (2)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3)王戎什么反应呢?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那个人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4)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5)李子究竟苦不苦?是怎么验证的?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6)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7)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4、写作方法

(1)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2)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3)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5、合作朗读

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五)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 王戎:唯戎不动 勤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