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作者:王雪纯 张哲 樊立伟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31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了一个充分繁荣的时期,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此外,网络内容混杂,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容易,思想动态隐蔽,简单,特殊。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思想培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体 大学生 一、新媒体对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新媒体是一种主要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充当重要媒介,面向受众提供信息的传播手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新媒体的诞生构建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桥梁,使受众者能够同时掌握多个信息源的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媒体为载体,取得了极为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针对农大大学生,这一主要受众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念暂时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缺少准确的甄别能力,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的桎梏,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及时获取学习的各种资源,并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新媒体中的信息量巨大,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差别很大。没有社会经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一些负面信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1]
二、新媒体背景下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两难选择
由于不同的思维形式存在区别,因此不同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会直接影响到对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的效果式微。同时,在传统思政教育体系的影响下,与当下的新媒体发展态势是相背离的,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逐渐弱化,此外,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是混乱的,导致缺乏及时性。针对以上问题,现分析原因如下:[2] 1.多元化的新媒体与农大传统思政模式产生冲突
思想政治模式在传统教学课堂中主要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方法,但在新媒体时代,主要以自我教育、反思、再教育的过程进行不断反馈和整合,因此传统的教育中心模式的地位面临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是一种多元化的课堂参与形式,学生主要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的探索知识,在能动性上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凭借它特有的隐蔽性和平等性,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当下的话题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3] 2.农业大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刻板印象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那一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点正在逐渐显现。新媒体主要的传播方式以大众化、自由化的表达方式,这种亲民化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极其容易被受众群体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切实推动了思政工作的模式升级。传统思政工作依托报刊、杂志、板报、宣传海报等基础平台进行活动开展,这种形式不仅缺少持续性,同时也欠缺一定的创新性。
3.农业大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碎片化
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特征,因此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运用崭新的方式来融合到开展新媒体工作中。但是,思政理论信息在新媒体背景下纷繁复杂信息量巨大,在传播和教育的过程中缺少恰当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这使得大学生无法科学地整合和深刻理解零碎的信息。因此,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规范和引导能力。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保障,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用。
三、新媒体背景下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运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传统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合理方法,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1.重拾教育本真,落实人文关怀
只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科教育者教育活动的期望和期望。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面临新的现状和困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在新媒体发展不迅速的时期,这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弊端并不明显,但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中,如果对于学生不够关注,便会导致学生的情绪低落等消极效果,甚至会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网络世界是一个混合包,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脉搏。实施人文关怀,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化,填补教育工作者的心。[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无“微”不至,利用“微媒体”加强往上引导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密切关注90后甚至00后学生的思想动态。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受教育群体的整体特性表现为情绪丰富、个性张扬,新媒体和微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和便利性符合其个性。由于受过教育的各方都在互联网上,他们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交流平台。可以将心得收获、工作中的感悟体会、经验教训等分享给学生,可以对学生所关心的网络舆情给予积极的分析和引导,帮助他们甄别网络信息,辨别网络美丑,对他们所表达的意见进行反馈。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地位出发,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功的指南。
[1]张耀灿.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 [2]唐艳婷,许莹.“互联网+”视阈下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7(21).
[3]胡瑞.“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7,6(21).
[4]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 王雪纯(1990.0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法学硕士研究生,吉林農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